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212章

作者:天不负01

  这个证明不是证明他是华侨的,是当初证明他从港岛转账外汇的证明,但是现在也可以扯虎皮拉大旗嘛。

  看到李长河真的住在华侨公寓之后,工作人员点点头。

  “那同志您是半年订还是年订?”

  “对了,参考消息是只允许年订的”

  所谓年订,就是一次性订一年的,半年订就是订半年的。

  “嗯,我全部都是年订,您给算一下多少钱?”

  李长河肯定年订啊。

  “您好,一共是172元3毛”

  李长河点点头,随后钱包里拿出了172.3元。

  像这些报纸,《人民日报》这些,都是5分钱一份,而《京城日报》最便宜,2分钱一份。

  那个《参考消息》贵,李长河接过单子看了一下,参考消息一年要73块钱,折算下来的话是吗2毛钱一份。

  也难怪限定级别和单位,一般的老百姓也订不起啊。

  “我那边家门口有信箱,帮我每天把报纸放到信箱里就行。”

  他们这些房子门口都安了信箱,信箱还都不小,放报纸绰绰有余。

  “对了,今天的给我,我直接带走就行了!”

  “好的!”

  随后,李长河拿着一沓报纸,往家里走去。

  回去的路上,李长河哼着歌。

  没想到买了华侨公寓的房子还有这隐形的好处。

  不光订了报纸,连《参考消息》都订上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大多数人看报,还得从阅报栏上面看。

  就是跟后世路边立得广告宣传牌一样,官方会定期把报纸贴在里面,有阅读需求的就去看。

  然后就是单位订阅,基本上各单位都每天订阅很多报纸。

  少部分人可以家庭订阅。

  这还是城市居民。

  至于农村,就等着看大队里什么时候来报纸就是了,很多时候看到的信息都是迟滞了很久的了。

  回到家,李长河拿着一沓报纸进了屋。

  客厅里,朱啉跟龚雪还在模仿着《信》中的表演。

  “伱们继续,我去书房看会报纸。”

  李长河摆摆手,直接走进了书房。

  书房其实就是自带小卫生间的那个房间,李长河在里面摆了一张书桌,算是方便自己。

  坐在窗前的椅子上,他将报纸展开,然后一张张的看了起来。

  “嗯?”

  【高考是为国家选材,坚决不能让个人的私心毁掉祖国的建设大计】

  好大的标题。

  李长河好奇的看了下去,然后看完之后,脸色有些古怪。

  原来从他的那篇电影《信》上映之后,不少地方果然发现了通知书被人为损坏乃至顶替上学的现象。

  接二连三的新闻报道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了整个七月份的热点,最终炸裂开来。

  而这上面还有个很特殊的消息,就是经文化布决议,将《信》纳入了今年的电影下乡片源里面。

  而这也意味着,《信》这部电影,将会在广大的农村露天场地播放。

  李长河看到这个消息,若有所思。

  看来这是有高人看到了这些报道,给广大的农村学子警醒啊。

  有了这部电影的宣传,估计以后就算有些没收到通知书的考生,多少也会想着去查一下吧。

  事实上,在李长河不知道的地方,变动已经开始了。

  某地的邮政局,在接待完又一个去年来查有没有录取通知书的考生之后,营业员有气无力的坐了下来。

  一天天的光查这些名字,查的她都烦了,刚跟来的那个考生吵了一架。

  本来他们还不觉得有什么事,但是现在很多去年没考上的考生,都跑来问。

  他们得调档案,从档案里看名字,麻烦的要死。

  “那个导演闲的没事拍什么电影,现在一帮人都在查。”

  “主任,这样下去不行啊,光给他们查名字了,本职工作都没法干。”

  “是啊,这今天很多寄信的同志都排不上队,这样下去,工作没法干了。”

  几个人纷纷冲着邮局的主任抱怨说道。

  主任也摇摇头,今天的状况他也看在眼里。

  “明天不查了,再来的人让他们下周一来看,下周一咱们张榜。”

  “把去年所有送录取通知信的考生名单给他张个榜,让他们自己看去。”

  “等今年的考生名单出来了也是,张榜,让他们自己核对去。”

  “反正一年也考不上多少个考生。”

  主任大手一挥,果断的说道。

  “主任,我觉得咱们可以建议上面,直接印一批专门的录取通知邮票,或者录取通知邮戳,这样一收到我们就可以直接记录出来录取信息,这样多方便啊!”

  有营业员建议说道。

  主任笑了笑:“行了,你以为就你聪明,上面早就开始设计了,今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会用统一的挂号信,并标明高考录取通知的字样。”

  “到时候咱们张榜是很方便的。”

  “主任,我觉得你这个张榜的想法也很棒,完全可以报告给总行!”

  “对啊老张,我怎么没想到呢。”

  主任这时候一拍大腿,激动地往办公室走去。

  这种创意完全可以报上去啊。

  就这样,因为《信》的缘故,原本在1985年才会出现的高考专用录取通知规定,如今提前了六年出现了。

  而事实上,这部电影造成的风波还不止如此。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

  六十三岁的汪杨正不满的拍着桌子。

  “亏了,亏大发了。”

  “中影这是卖了多少个拷贝了?”

  “我听说各省市的文化局又开始购买拷贝了?这得赚了多少钱啊?”

  随着《信》纳入电影下乡的片源之一,各省市的文化局开始纷纷购买胶片,方便下乡的电影宣传队播放。

  而这些胶片毫无疑问,只能从中影购买。

  因为此时的电影发行模式,还是中影统购统销的发行模式。

  各大制片厂把电影拍出来,以70万元一部的价格卖给中影。

  而中影则是负责母带拷贝,拷贝出来的母盘,以9000一个的价格卖给下级放映单位。

  卖的不管多少,跟电影制片厂都没有什么关系。

  制片厂拍一部的获益,就是70万,这七十万还包括了制片厂的成本。

  这样算下来,很多时候电影制片厂都是白忙活一场,利润大头都给中影占去了。

  汪杨对于这种模式,早就布满了。

  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天,到最后全给中影打了工了。

  “具体的还不知道,听说现在都卖了快三百个了,还有不少地方正在加购!”

  “主要是新闻报道《信》的电影太多了,原本没兴趣购买的很多影院也开始购买了。”

  凌子风坐在汪杨的对面,拿着茶杯慢悠悠的喝着茶,笑着说道。

  “好家伙,这眼瞅着就三百万了啊,咱们辛辛苦苦拍的,最后到手还没人家十分之一多。”

  “这模式不行,改革,必须改革!”

  “现在上面不是说要求各单位思考改革方向嘛,我看咱们这个电影厂发行方式就必须得改革。”

  “我现在就去电影局,给他们提意见去。”

  “正好借着《信》这个机会,必须得跟他们好好谈谈,要不然咱们也太亏了。”

  汪杨是老资格的电影人,建国前的老革命了,资历摆在那,别人怕中影,他可不怕。

  出了门骑上自行车,汪杨便气势汹汹的往电影局杀奔而去。

  (三更结束!)

  (本章完)

209.第208章 家属院的巧遇!

  209.

  汪杨去得快,回来的也快。

  回来之后,便气呼呼的来到了凌子风他们的办公室。

  “厂长,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吵了一架,吵完了就回来了。”

  汪杨没好气的说道。

  凌子风闻言摇了摇头。

  发行权可是中影手中的肥肉,怎么可能轻松地给制片厂让出来。

  要知道,这个发行权可不止在国内,还包括了国外,也就是说,电影是可以赚外汇的。

  这种情况下,即便汪杨是老资格,也很难撼动中影这颗大树。

  “看来您这次,又是无功而返啊!”

  凌子风慢悠悠的说道。

  汪杨笑了笑,随后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

  “还真不是!”

  “我这次反馈了咱们的情况,这么好的业绩,总不能中影大口吃肉,咱们连口汤也喝不上。”

  “照这么下去,咱们还在制片厂干什么,都去中影得了。”

  “中影那边还是老借口,什么咱们的电影旱涝保收,不管拍的怎么样,他们都是70万一口价收。”

  “说是这么说,可是咱们厂的电影,那可都是赚得多,赔的少啊。”

  “反正我就跟他们杠,电影局的领导后面也觉得这种情况咱们制片厂确实有点吃亏,但是中影那边不松口,他们也很难办。”

  “不过我看啊,电影局这边,态度估计有所改变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好消息。”

  “只要电影局站在我们这边,回头我再跟八一厂,西影厂他们统一一下战线,不怕中影不退步。”

  “不过这里面我还有个想法。”

  “老凌,你看能不能再搞一部这种类似的电影,不要求再卖三百个,但凡能卖个一百来个,只要表现出咱们不亏钱,我这腰板到时候就更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