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244章

作者:天不负01

  李长河此刻低头轻声地说道。

  美人在怀,写个锤子小说啊。

  次日,李长河回到学校,而朱琳一大清早也是从小西天坐车回了朱辛庄。

  来到教室里,田壮壮他们几个正在闲聊,看到朱琳走进来,立刻迎了上来。

  “怎么样,朱琳,老李他怎么说?”

  “他没答应给我们写本子。”

  朱琳笑着跟田壮壮说道。

  “你看吧,老田,我就说这种小事找他没戏,还不如我亲自来写。”

  陈楷歌这时候凑过来说道,他也是自诩文学青年的,时不时自己写点小文章。

  “着什么急啊,我还没说完呢!”

  朱琳听到陈楷歌过来对她们家李长河趁势攻击,当即开口继续说道。

  “他还有其他建议?”

  田壮壮则是懒得搭理陈楷歌。

  陈楷歌确实有几分文采,但是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虽然两个人是发小。

  “他说咱们的胶片太少,拍电影没什么意思,建议我们拍个纪录片。”

  “纪录片?”

  田壮壮听到李长河的建议,有些诧异。

  朱琳则是继续说道:“没错,就是纪录片,他说今年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元年,完全可以这时候做出一份纪录片。”

  “记录什么?”

  陈楷歌此刻也好奇的问道。

  “记录如今的京城,如今的人们的生活,包括你我。”

  “他说可以找人问一下对国家未来的展望,比如说凯歌你,你觉得三十年后的京城,三十年后的国家会是怎么样的?”

  “然后他说三十年后,可以在同样的地点,再找同样的人,继续采访。”

  “我觉得这个是蛮有意思的,虽然时间跨度有点大,要三十年。”

  “但是长河他说,三十年正好是一代人的青春,也可以见证几代人的结局。”

  “如果时间太长,十年或者二十年加拍一波,都可以!”

  听到朱琳的说辞,陈楷歌也来了兴趣:“你别说啊,老田,这个听着确实有点意思。”

  “纪录片的形式,纪录改革开放的元年,展望未来,这算是人文生活化的纪录片?”

  田壮壮这时候若有所思的说道。

  国内其实纪录片很多,但是之前多是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纪录片,再就是风景拍摄。

  像这种人文生活化的纪录片,以前并没有过。

  当然,这种也不像是精准的影片,更像是一段采访素材。

  但是如果真的按照李长河所说的,把这个年代京城的一些著名的景色再加上人文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跟三十年后做跨越时空的对比,听着确实很有意思。

  “这事,让我琢磨琢磨!”

  田壮壮这时候开始思索了起来。

  而陈楷歌见状也没再搭话。

  朱琳则是走到了一边。

  “琳琳,你这又跟老田商量什么呢?”

  坐下之后,旁边的胡玫凑上来问道。

  这年头男女之间相对还是有些界限的,尤其是未婚男女。

  她们这些女同学跟男同学之间有时候会有一种无形的隔阂,主要也是怕有时候会传出风言风语。

  也就朱琳跟田壮壮陈楷歌他们关系处的不错。

  “也没什么,老田让我问我们家长河一个剧本的事情,长河给了些建议。”

  朱琳笑着跟胡玫说道。

  田壮壮借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器材暂时还不是公开的事情,毕竟东西没借来,也没对外宣传。

  这时候朱琳也不会替他说出去。

  “他不会这时候就琢磨剧本了吧,我听说你们暑假跟着北影厂拍电影了?”

  胡玫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这你们都知道?”

  朱琳有些诧异。

  “少红说的,你别忘了,她家里也是北影厂的。”

  胡玫笑着说道。

  朱琳一下反应了过来,跟田壮壮和陈楷歌一眼,李绍红的母亲也是在北影厂工作,从场记到副导演,而且也是京城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

  “是,当时也是巧合,北影厂的汪杨厂长和凌子风导演让田壮壮和陈楷歌带路,一起去我们家,找长河写个剧本。”

  “然后长河当时就讨论了一个,汪杨厂长就拍板。让我们跟组锻炼。”

  “然后暑假我们就跟着剧组拍了一段时间。”

  朱琳简单地解释了几句。

  胡玫此刻的眼中只有羡慕。

  没办法,谁让人家有个好老公呢!

  (晚上还有!)

  (本章完)

237.第236章 被叫停的文学杂志

  237.

  接下来的日子,李长河按部就班的上课学习,以及创作,日子悄无声息的过去。

  这期间,李长河参加的唯一的活动,就是五四文学社招待十三所学校的文学社员。

  每个学校的文学社派了一名成员来到了京城,最终在北大西门的石狮子前面集合。

  李长河对他们不熟悉,只是晚上跟邹士方陈建功以及几名北大文学社的成员,招待了一下他们,在长征饭店请他们吃了个饭。

  饭桌上李长河并没有怎么说话,更多的是听他们在讨论联合创作的细节。

  一群人还找好了开会的地点,不是别处,正是在北大校园内的家属院。

  因为这其中武汉大学的代表张华,他的父亲正是他们北大地址地理系的支部副书记,他们家在北大有房子。

  而这套房子,也就成了他们开会的根据地。

  当然,饭桌上这些人也少不了邀请李长河参加杂志的创办,不过都被李长河婉拒了。

  李长河是真的不看好他们这个草台班子,热情有余,思虑不足。

  果不其然等到了十月下旬的一天,陈建功再次找到了李长河。

  “长河,出事了!”

  看陈建功丧气的神态,李长河微微皱眉。

  “出什么事了?”

  “《这一代》杂志被叫停了,我们的印刷直接在印刷厂被封存了,不许印了。”

  陈建功满是丧气的说道。

  “印刷厂被封停了?”

  李长河有些诧异这些人动作真快,都直接上印刷厂了?

  “对,说是里面有一首诗批判的太过火了,上面直接叫停了,但是我觉得这种就是个表面原因,哪有一首诗被叫停的啊。”

  “你还不算太蠢!”

  李长河淡然的说道,他早就提醒过了,可惜陈建功他们不听。

  “哎,现在的问题是,投入太大了。”

  “武汉那边负责第一期,他们首印直接印了一万五千本,前期足足投入了7200元啊。”

  “我自己都垫付了一个月工资进去,结果就换回来三顿废纸!”

  陈建功此刻说起来,一脸的心痛。

  而李长河也是震惊的看着他。

  “你们是真有魄力啊,7200元,谁掏的钱?”

  79年的7200元,这可真不是一个小数目。

  “大头是武汉大学那边掏的,他们校长支持力度比较大。”

  “当初我们定价是四毛五分,想着首印一万五千本,差不多就能回本,哪想到会出这种事啊。”

  “现在武汉那边的意思是,直接抢救,甭管印刷了多少页,就算是残本也搞出来,然后卖了再说,毕竟有很多同学都交过钱了。”

  “能卖多少卖多少吧!”

  陈建功最后又垂头丧气的走了,他找李长河也不是出主意,只是郁闷的来跟李长河说一下。

  事实上他们的动作很快,《这一代》杂志毕竟在印刷厂印了一部分了,大概只有原本的一半左右。

  这种残本直接被武大那边发往全国各地,每个学校都发了一大包,然后开始卖。

  李长河也好奇买了一本瞅了瞅,随后摇了摇头。

  事实上从内容上来说,《这一代》不愧是各校联合搞出来的文学集合,内容上确实很不错,也没有太出格的地方。

  错就错在,他们玩的太大了。

  而《这一代》的发售不出意外,也十分火爆,即便是只有一半的残本。

  据说有的学校,有人炒到了五块钱一本买这本书。

  经济系也不例外,李长河拿到的这一本成为经济系很多同学争先恐后传阅的对象。

  老陶甚至还给李长河带来了一个更八卦的消息。

  “什么?他们还在筹备第二期?”

  “他们真是疯了啊!”

  李长河听到老陶跟他说的消息,有些无语。

  本来以为上面封停已经给陈建功他们提了醒,结果没想到,看第一期残本卖的火爆,北大竟然又开始筹备第二期。

  不止如此,全国各地加入的文学社团,也从一开始的十三家扩展到了二十多家。

  对此,李长河也只能摇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

  不过很快李长河就知道了,第二期也没搞成。

  因为这一次,上面下达了严厉的指示。

  北大中文系的负责人和地质地理系的那位张副书记,都被叫过去严厉批评,甚至发了通报文件。

  武大那位校长也被通报批评了。

  据说张副书记回来之后在办公室里大骂,说是都这个年代了还搞株连那一套。

  李长河听到之后,也为张副书记感到无语。

  可惜没办法儿子闯祸老子背锅,谁让他儿子把他们家当成了“根据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