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5章

作者:天不负01

  “就是这段时间,可能得在家里蹭吃蹭喝了。”

  李长河有些委婉的表达了啃老的意图。

  沈玉秀一听,立刻不满的冲着李长河说道:“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呢,跟着爸妈怎么能叫蹭吃蹭喝呢。”

  “再说有我跟你爸的工资,还养不起你一个人?”

  沈玉秀也是干部身份,工资虽然没有李立山多,定的也是16级副科级的标准,一个月工资110.5元。

  也就是说,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三百多块钱的工资,在这个年代,是妥妥的高收入群体。

  事实上很多人鼓吹民国对知识分子好,但是新中国其实也不差。

  抛开某些原因的那些年,其他时候国家定的待遇,知识分子的待遇一直很高。

  得到了老妈的首肯,李长河自然放下了心。

  随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长河进入了在家闭关的状态。

  练字,复习功课,背诵伟人语录,以及按照脑海中的构思,开始动笔码字。

  日子一晃过去了一个月。

  1977年四月,刚从外面买回人民日报的李长河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

  (本章完)

第6章 人民文学

  1977年4月15日,国家发出了通知,恢复某段时期之前定下的稿费标准,原创基本稿酬定为2-7元/千字,翻译稿酬为1-5元/千字。

  这条消息在人民日报的一处角落板块里,并不算是任何正式的法规或者文件,只能说是一条新闻通知。

  但是对于李长河来说,已经足够了!

  有了这个通知,起码他的文字就能换钱了。

  回到了书房里,李长河从自己打的桌子上翻出来了一篇稿子。

  这是他这段时间写的一部短篇小说《一个知青的死亡》。

  故事内核参考了《牧马人》,《伤痕》以及前身的履历,以一个知青下乡的心态转变为主,玩了次大融合。

  不过,跟那些伤痕文学不同的是,李长河在故事结尾增加了一些别样的对话,心灵鸡汤式的问答。

  毕竟他并不喜欢那种满是抱怨或者刻意描述伤痛的写法,读者需要释放情绪,但是不需要在情绪中走不出来。

  再说,他可是爽文作者,哪能一虐到底呢。

  拿着这一沓稿子,李长河站在桌子前思索了一番。

  其实真到了投稿的这一刻,他还是有些顾虑的。

  时间线毕竟还是早了些,虽然只是提前了几个月,但是李长河估计,自己这篇稿子大概率还是会引起极大的争论的。

  其实争论倒是没什么,但是要是有人再借机给他整点别的,那就恶心了!

  “靠,干了!”

  “刘新武的《班主任》发表了都没啥事,我这不过早几个月,应该更问题不大。”

  再说前世全职写网文带给他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看评论。

  爱骂不骂,他又不玻璃心,抗压能力MAX!

  更何况,挨骂能比得过受穷吗?

  他又没什么文学梦,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商业化写手而已,没有心灵包袱!

  下定了决心,李长河便将稿子装进了自己的帆布包里面,随后走出了家门。

  自行车被老爹骑着上班去了,不过他也不准备骑车,出了门直接上32路公交车。

  32路公交车也是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公交路线,北大门口嘛!

  起始站从颐和园,如今的终点站到西直门。

  而到了西直门,还得继续倒车,因为人民文学的编辑部在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李长河下了32路之后,又看了看站牌,然后重新上了28路。

  这年头,坐公交车是按站收钱,1到4站是4分钱,5到7站是7分钱。

  也有月票,不过李长河用不着。

  倒了几路车,终于来到了人民文学门口。

  对很多文学作者和爱好家而言,朝内大街166号是心目中的圣地。

  不过李长河没这感觉,他来这纯属因为是就在京城,离得近。

  直接投稿被审稿的速度可能更快,比起邮局发稿子再等编辑慢悠悠的审到效率要高很多。

  “哎,同志,干嘛呢?”

  “咱们这可不兴闲逛哈。”

  “要溜达到别地溜达去!”

  李长河刚来到大门门口,看门的门卫便冲着李长河大声的喊了起来。

  这年头门卫可不是后世的各种大爷,而是正儿八经的小年轻,有的还隶属于保卫科。

  “你好,同志,我是燕京工业学院的,我们机械设计学院的沈副院长让我来咱们编辑部取一套书,是国外的《高频等离子对撞机的设计与研究》”

  李长河冲着门卫张嘴就来,毫不怯场。

  “有证件吗?”

  “有!”

  “我是返城知青刚安排的工作,工作证还没办下来,但是这是我在燕京工业学院家属院的居住证。”

  “您可以看看!”

  李长河不慌不忙的拿出自己的证件,递给门卫。

  门卫一看,确实是燕京工业学院的章和居住证。

  “那你在这里登个记,然后进去就行了。”

  门卫也没有过多的深究,学校的人来文化部和人民日报这里也不是什么怪事。

  “去吧,前面第一栋楼就是,别走错了!”

  “好嘞,回见了您嘞!”

  李长河冲他摆摆手,然后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剩下门卫站在那里,嘴里还若有所思:“高频等离子对撞机啥玩意儿,这词还挺绕口。”

  而李长河则是来到了门卫指的第一栋楼前面,门口一侧挂着两个牌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李长河迈步走了进去,然后在一楼的墙上又看到了指示牌,上面有各部室的分布图。

  其中当代文学第一编辑室和第二编辑室都在三楼。

  李长河迈步走上了三楼,看着各个办公室门口的指示牌,然后来到了第一编辑室的门口。

  正好办公室门打开,有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

  看到站在门外的李长河,男子有些好奇。

  “同志,请问您这是有事?”

  “你好,这里是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吗?”

  “我来投稿!”

  李长河面带微笑的说道。

  人民文学杂志的副主编刘建青此刻好奇的打量了李长河,太年轻了。

  不过,投稿?

  “是的,这里是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部,同志您是说您来投稿是吧?”

  “我是人民文学杂志的副主编,我叫刘建青。”

  “稿子可以给我看看!”

  刘建青这时候热情的说道。

  因为前些年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敢投稿的人很少,稿子也很少。

  毕竟写稿子又不赚钱,还要被安上“文艺黑线专政”的帽子,动辄有巨大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人民文学复刊后收到的稿子并不算多,即便是有些敢写的,写的也很保守。

  这对于复刊的【人民文学】来说,是个很大的阻碍。

  原来这人还是个副主编。

  李长河听到了对方的身份之后,心里感叹了一声,当然对于对方是谁他是不认识的。

  他对这个年代的文学人物,了解的并不多,也就知道刘新武,莫炎,陆遥这些知名作家。

  “老先生您请看,这是我的稿子。”

  李长河这时候恭敬地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稿子,递到了刘建青的面前。

  在编辑面前讲礼貌是基操,不丢人!

  新书发布,求一下推荐票月票等数据支持,小扑街鞠躬拜谢!

  (本章完)

第7章 李长河的美梦!

  刘建青接过稿子,扫了一眼,眼神微微一亮。

  别的不说,这一手钢笔字写的还是蛮端正的。

  这也是李长河这一个月的成果,要说写的多好看也不至于,但是起码写的横平竖直端正了很多。

  而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年代,大部分人哪有功夫和精力去练字,很多人写的都是歪歪扭扭的。

  “来,咱们到办公室里坐着,我看看!”

  刘建青领着李长河转身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面还有几张对桌,各自坐着几个人,应该是编辑一室的其他编辑。

  旁边贴墙的地方有个破旧的沙发,前面一张黑色的木质茶几。

  “先坐!”

  “小崔,去给这位同志冲杯水!”

  刘建青吩咐了一声,然后便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坐了下来。

  他其实并不需要看的很仔细,多年的编辑经验,让他扫两眼,其实就能知道这个作者的水平。

  不过,当刘建青从头开始看第一眼的时候,他的表情就认真了起来。

  从行文手法到遣词造句,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是有东西的,文笔到位,用词精确,写的故事也很有条理。

  是个老手!

  刘建青心里评判道。

  这年头,词汇量的展示往往就是一个作者水平的展示,因为这个年代,很多作者想要扩充词汇量渠道是很难的。

  后世常见的许多成语,短句,形容词之类的,在这个年代还很少见,只能通过一些小众的渠道获取。

  这也是前世李长河看有些文学作品觉得一般般的原因,有些词汇量描写确实很单调。

  《一个知青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