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56章

作者:天不负01

  既然李长河效率这么高,那他们人民文学先挑挑稿子也是好的。

  毕竟就算是同一个人写的,稿子水平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他们人民文学先把好的挑出来,差的让那两家拿走就是了。

  “商量不了”

  李长河摇摇头,毫不犹豫拒绝了刘建青。

  刘建青一愣,有些诧异的看着李长河。

  这小子有点不通情理啊。

  李长河则是微笑着说道:“以后我能交的稿子很少了,马上我就要去上大学了,不会再有这么多时间写稿子了。”

  没错,再过十来天李长河北大就要开学了,等开学了他得研究别的,再加上学业,很难有时间像现在这样动辄每天四五千字了。

  “上大学?你参加高考了?”

  刘建青吃惊的看着李长河,一下就想到了刚举行完的高考。

  “等等,前些天人民日报上发的那篇作文,不会就是你的高考作文吧?”

  刘建青一下记了起来,前几天人民日报发的李长河的作文,他们编辑部还讨论过。

  本来还猜测是不是李长河,毕竟那只是公布了考生姓名,也不排除有重名的可能性。

  后来忙着筹备小组的事情,刘建青就把这事抛之脑后了,这会一下又想起来了。

  “对,我的。”

  李长河平静的点点头。

  刘建青这时候忍不住感叹了起来。

  “你小子,真是时刻给人震惊啊,考上的哪个大学?”

  “北大!”

  “北大?果不其然,中文系嘛?”

  李长河能考上北大,对现在的刘建青来说,算是出乎意料之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震惊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

  “不是中文系,是政治经济系。”

  李长河摇了摇头,这年头的人,怎么就对中文系这么痴迷呢。

  “政治经济系?”

  刘建青本来想问那是干什么的,想了想又别问了,因为大概率对方讲了他也不一定懂。

  “其实也是,中文系对你来说,意义不大。”

  这年头中文系的毕业生,分配方向大部分是文化部,出版社,文联作协这些单位。

  再就是自己写稿子。

  对李长河而言,他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中文系对他,确实没太大的吸引力。

  “哎,对了,长河,你有没有兴趣加入作协?”

  刘建青这时候压低了声音,冲着李长河问道。

  “作协?”

  “作协要恢复了?”

  李长河记得这会作协还没恢复,不止作协,整个文艺界都老样子,连带着北电中戏这些艺术类学校,1977年高考都没他们这些学校的份。

  “已经在筹备了!”

  刘建青神秘兮兮的冲着李长河解释了起来。

  李长河也明白了,自己的马甲是怎么曝光的。

  1978年1月,经上层审批决议,成立了恢复文联和作协的筹备小组。

  人民文学的主编张广年就是筹备小组的副组长。

  除此之外,像这种筹备小组,全国各大文学社骨干都会有人员参与,包括像《燕京文艺》《延河》这些知名刊物。

  这个年代的文艺圈挺大,但是文学圈不算大,尤其是这些老牌杂志之间。

  前些年大家条件都不好,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互见了,自然是一顿喝酒畅聊。

  而喝酒畅聊这种事,铁定少不了的环节就是吹牛B,尤其是做出成绩的这些人。

  刘建青自然是其中之一,请一些老朋友吃饭吹牛逼,只是吹到李长河身上的时候,懵逼了。

  因为《燕京文艺》人家也说自己那边有个真实姓名叫李长河的作者,写稿子特勤快,水准又高。

  紧接着《延河》那边也说自己有个作者,也叫李长河,京城人,写的稿子又快又好,投稿很准时。

  当这几个人话音一落,酒桌上就安静了下来。

  因为他们同时意识到,他们说的大概是一个人。

  这年头,因为刚过去那些年的原因,很多新人投稿子,都是用的真名字,很少用笔名。

  但是有人投笔名,杂志社也不会拒稿,毕竟写作投笔名是很正常的事。

  可是笔名不同,真名一样,又都是京城人的李长河,那大概就是同一个了。

  于是乎,我们李长河同志的多个马甲,就这样曝光了。

  也就有了李长河进门,刘建青的询问。

  “作协这边,估计作协的D组书记就是咱们张主编了,他是老资格了,前些年作协没停摆前他就是作协副书记。”

  “等作协恢复第一批纳新,我把你名字报上去就是了。”

  刘建青轻声的说道。

  李长河听完倒是有些诧异,没想到老张还有这层身份。

  牛啊!

  要知道作协的级别可不低,更重要的是,它后面还有个文联。

  李长河的思维这时候一下发散了开来。

  感谢黯夜晨星的打赏,鞠躬拜谢!

  (本章完)

第72章 作协和文联

  “怎么?对作协不感兴趣?”

  看李长河坐在那里没有说话,刘建青有些诧异的问道。

  这小子,不会不想加入作协吧?

  “我跟你说,别小看作协,就算你以后大学毕业了,有正式工作,带着作协认证的作家身份,你一样有很多好处的。”

  刘建青冲着李长河委婉的劝说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没有,我只是想到了别的事情,作协现在是不是还属于文联?”

  文联,就是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国家直接领导的团体,也是国家和文艺界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李长河记得像什么作家协会,曲艺协会,电影协会这些协会,之前都属于文联管辖。

  但是这里面又有所不同,那就是作协的地位在文联内部格外的高,类似于一个省的省会和其他地区的区别。

  李长河清楚的记得,未来作协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拔高,达到跟文联平级的地步,很多作协主席都是兼任文联主席的。

  李长河发散这么多,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由文联继续扩散到的文艺界的其他行业。

  比如说电影家协会,当然现在可能还叫电影工作者协会。

  别的不说,未来的国内三大奖,除了华表奖是由政府颁发,其余的金鸡奖和百花奖,都是文联和电影家协会颁布的。

  未来八十年代的中国,文联和下属的各个单位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要等到九十年代国家更大规模的放开以后,这些机构的色彩才慢慢的淡化,但是也只是稍微淡化,影响力依然存在。

  而九十年代国家改开一放开,未来的广告,影视,视听传媒乃至以后的电影院线商业地产这些,让李长河一下串联了起来。

  改革初期,能够从国家拿到各种行业准入证明的,一定是这些跟官方机构有密切关系的人员或者说机构。

  作协,文联,电影协会,影视圈!

  刹那间,李长河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条沿着时间线可以自上而下步步为营蔓延发展的通道。

  写小说这个圈子不算大,但是未来整个文化艺术电影电视行业,却是个超级大的大盘子。

  最重要的是,抛开影视圈本身的行业盘子,它带来的附加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

  比如说未来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宣传推广,市场扩散等等。

  李长河自己不一定有时间倒腾这个,但是他完全可以帮自己媳妇朱啉规划一下啊。

  别的不说,张广年要是当了作协的书记,那级别保底也是一个副布啊!

  而在李长河思索的时候,刘建青也笑着说道:“怎么说呢,作协跟文联关系比较复杂。”

  “我大体给伱解释一下,文联早期是文艺工作者组建的,它跟妇联,政协这些机构差不多类似。”

  “文联以前内部有个组织叫文协,就是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来这个协会重新改组就成了作协,但是作协是归文化部管辖。”

  “不过作协跟文联关系密切,其实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就像现在,文艺筹备小组,其实同时筹备的就是文联跟作协。”

  听到刘建青的科普,李长河算是明白了过来。

  “这样啊,明白了。”

  “全国文艺工作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等你加入了作协,别的不说,咱们京城的同行,到时候是经常有机会碰面的。”

  刘建青这时候认真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没问题,等作协恢复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加入。”

  别的不说,整个八十年代,作家这个光环还是很强大的,尤其是作协的作家。

  “那,这次来是准备交稿的,看看这篇。”

  李长河这时候又从包里拿出了稿子,递给了刘建青。

  刘建青接过来扫了几眼,然后就放了下来。

  “你的水平我还是有数的,放我这里就行了。”

  “不过咱们说好,就算你后面写的少了,写出来可还是得优先给我们《人民文学》啊,咱们这关系摆在这,你可不能先给别家。”

  刘建青这时候冲着李长河叮嘱说道。

  没办法,刘建青已经预见到了,文联和作协一恢复,一大片竞争对手就要出来。

  别的不说,他听说隔壁人民文学出版社那边就要推出自己的文学杂志,要搞什么《当代》

  除此之外,京城出版社那边好像也要推出自己的杂志,那边的一位老主编一直有想法做一本新的杂志《十月》。

  《十月》取自前年十月大事件的蕴意,听说除了京城出版社之外,鲁省那边也有一群人对《十月》感兴趣,就是不知道这本《十月》杂志最终会花落谁家。

  但是不管如何,这些杂志一旦推出,那都是《人民文学》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杂志》发行最缺的是什么,肯定是好内容,好作者。

  李长河这样稳定输出高质量稿子的作者,必然是各家杂志极力争取的对象。

  所以由不得刘建青不小心,提前给李长河打预防针。

  “行,等回头我有了稿子,肯定第一个先给你们看!”

  李长河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别不的说,他的稿费里面,人民文学贡献最大,而且一上来就给了顶格稿费,让他一篇文稿火遍全国,还帮他搞定了出版。

  就冲这么多的情分,李长河也是优先考虑《人民文学》的。

  “一言为定,可不兴反悔的。”

  刘建青这时候认真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笑了笑:“放心吧,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