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71章

作者:天不负01

  “不能吧,这长河可都结婚了啊,他也没瞒着。”

  海文此刻颇为震惊的说道。

  “这有什么不能的,你们说,以长河的模样,身高,还带着作家的光环,在咱们这些同学之间,是不是拔尖?”

  “别人不说,何剑,你是个女孩子,你来说!”

  “我去你的老陶,我可是结了婚的人,这种问题能问我吗?”

  “不过我给你们透漏个秘密,女生宿舍里面,讨论长河的人,确实不在少数。”

  “你说这小子长得好看也就算了,还是知名作家,他的小说谁没看过啊,本身就对他崇拜,现在见了真人,啧啧啧”

  何剑最后虽然没有说出答案,但是那三个感叹已经表明了一切。

  “好家伙,这长河可不能当陈世美啊!”

  一旁的刘伟摇头说道。

  不是他们担忧,而是如今在学校里,“陈世美”这种风气已然出现了。

  跟各位预求一下六月份的月票,咱们六一上架,拜托各位了!

  (本章完)

第93章 当代陈世美

  开学这一个月来,李长河见证了77级学子的勤奋好学。

  对他们来说,有一个响亮的学习口号,那就是“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

  但是除了难以消磨的学习热情之外,同样还有压抑不住的炽热情感。

  77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下乡知青,在乡下呆了五六年甚至更多。

  像海文老陶那种的,都是在乡下呆了快十年了。

  这么多年的青春年华,留在了乡下,迟迟不肯结婚,挨到了高考,为的就是回城。

  而如今终于回到了城里,考上了大学,心底里一些其他的情感,自然炽烈的迸发了出来。

  偌大的大学里面,几乎都是适龄的异性,而考上大学也意味着他们有了共同的身份,国家的准干部群体,这可以说是最合适的情感对象。

  也由此,很多被耽误了年龄的青年男女,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即便是李长河他们经济系人少,女生一共才不到十个人,还有个何剑这种结了婚的。

  就这样的情况下都成了两对。

  这也就罢了,男未婚女未嫁,大家也都理解。

  最无语的是,很多男同学有家室或者有未婚妻,但是来了大学之后一样心飘了。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绝不是后世才有的现象。

  前段时间学校里刚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八卦,就是一位哲学系的男生,刚入学不到半个月,就写信给农村的妻子要求离婚。

  然后妻子直接开了介绍信来到京城北大找上门了,大闹了一番。

  而由此牵扯曝光出来的同类型八卦一下多了起来。

  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写信要求离婚的不在少数。

  这还只是北大,隔壁五道口清华那边,据说这种情况也不少。

  这也是刘伟他们感叹的原因。

  而未来,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以至于后来《人民文学》甚至专门刊登了一篇小说《杜鹃啼归》,来讽刺这种当代陈世美的现象。

  出了教室门口,来到外面,果不其然两个女生正站在门口。

  李长河认识她们,一个叫王晓平,另一个叫张韵岚,都是中文系的新生。

  这个王晓平,入学前就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了,以后她还会当编剧,有个老公叫郑小龙,会是未来京圈的一个大佬,《甄嬛传》就是他们俩口子拍的。

  至于张韵岚,李长河没什么印象,不知道未来是不是名人。

  但是现在,李长河对她倒是挺熟悉的,因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送稿子了。

  这姑娘长得也不错,年龄不算很大,据说下乡没两年就高考了,如今还不到二十。

  “长河,我回去根据你上次提的意见又改了一下,你看看能不能再帮我看一下?”

  看到李长河出来,张韵岚将手里的一份稿子递给了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行,没问题,不过我最近稍微有点忙,时间可能会拖一拖,没什么问题吧?”

  “没事,你什么时候看好了,什么时候跟我说就行。”

  张韵岚摆摆手,温温柔柔的说道。

  “对了,长河,陈建功说这个周末我们中文系在未名湖边上石舫开个文学会,他让我邀请伱也一起去啊”

  一旁的王晓平这时候也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思索了一下,随即开口说道:“我不能现在答应你,只能说到时候看看时间,我们经济系可不像你们中文系那么闲。”

  他其实不怎么想去,他对文学又没有那么高的信仰。

  可是奈何他现在作家的光环太重,开学这一个月以来,找他最多的不是经济系的同学,而是中文系的同学。

  从陈建功开始,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然后跟李长河畅聊一番,中文系有什么活动之类的,也经常喊他。

  一开始李长河碍于情面还去了几次,但是后来发现,一群人在那里就是朗诵一下诗歌,或者诵读一些文稿,他就不太感兴趣了。

  “你说你,报中文系多好,咋就这么想不开学经济呢。”

  王晓平心直口快,听到李长河的回答之后开口说道。

  也不是她看不上经济系,而是这个年代,经济系就不是热门专业,相反,这是很冷门的专业。

  如今这个年代,专业的热门排序是这样的。

  “文史哲政经法”

  不管在哪个学校,中文系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大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也最高。

  高分的学生,第一选择都是中文系,这是典型的又红又专的专业。

  其次就是历史和哲学,这是考不上中文系退而求其次的专业。

  像李长河他们经济系,只排在法律系上面,算是倒数第二的冷门。

  除了录取分数之外,从专业也能看出来,李长河他们这一年经济系只开了政治经济系这一个专业,而中文系一口气就是三个专业。

  分别是文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古典文献专业。

  其中这个新闻学专业的要求,跟法律系一样,都是绝密级政审才能进去。

  那个跟李长河一样作文上了人民日报的京城考生刘学红,上的就是北大中文系新闻学专业。

  所以如今在北大的校园里面,最活跃的学子,就是中文系的学生。

  尤其是文学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学生,很多进大学之前就是小有名气的作家,或者以后注定是各大报社的记者。

  这帮人现在就是学校一众亲儿子里面的太子,学院里光一级教授就好几个,包括大名鼎鼎的季羡林,朱光潜,魏建功等人。

  所以中文系的人,不但经常搞什么文学聚会,还能跟学校申请经费。

  大饭厅那边最少每个月最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被文学系申请开各种文学会的。

  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打破脑袋都想不明白,分数那么高的李长河为什么会报经济系。

  嗯,现在李长河是京城高考文科状元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李长河没接王晓平的话茬,而是笑着说道:“行,没别的事我就先回去了,等我看完了再跟你们说。”

  “行吧,别忘了周末的聚会,未名湖边上。”

  王晓平又冲着李长河叮嘱了一番,李长河挥了挥手,然后回到了教室。

  等李长河坐下之后,后面的刘伟笑着说道:“长河,还是中文系那姑娘吧。”

  “这都第三次给你送稿子了。”

  “李长河,你不会在装糊涂吧?”

  何剑这时候盯着李长河,笑着问道。

  李长河摇摇头:“我装什么糊涂,人家又没明说,就是送了几次稿子让我帮忙看一下。”

  “难不成我张嘴跟人家说,对不起我结婚了,你稿子给别人看吧!”

  “你说这样到底是我自恋还是让人尴尬?人家万一真的就是让我看看稿子呢?”

  李长河也有些无奈,甭管是不是三大错觉之一的“她喜欢我”,对方这种行径,确实很难办。

  那姑娘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什么,就是让李长河帮忙审审稿子,啥也没表示。

  可是反过来,这么定向的举动,又很明显的意味着什么,李长河自己是不能装傻的。

  “长河,你这样不行啊,再这么下去,风言风语的传起来,对你可不是好事。”

  海文善意的提醒说道,现在学校一些人本来就热衷于吃瓜。

  李长河又算是个名人,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时间久了,难免出现流言蜚语。

  李长河笑了笑,看着桌面上的试卷,心里一下有了主意。

  “放心,我有解决的办法了。”

  感谢钓鱼真的会晒黑系啊系我 wu清风了爱冒险的小五,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 髡贼杀戮者希望美满书友20171025215536096这些书友的打赏,鞠躬!

  (本章完)

第94章 必须让女王陛下出场了!

  出了教室,李长河则是直奔北大的图书馆。

  这一个多月以来,李长河并没有着急开始自己的计划,反正距离他计划完全展开还早,他要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李长河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

  现在的他,利用开学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理顺了北大图书馆的各处图书分类。

  在这一点上,李长河特别感谢厉以宁老师,因为厉以宁老师私下里传授给他们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如何在图书馆制作读书卡片,寻找需要的图书。

  李长河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从来没有出国留学过的北大老师,未来会成为国内西方经济学的泰山北斗。

  原因就在于,厉老师在北大图书馆资料室,待了足足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除了被劳动的那些日子,其余的时间他一直在北大图书馆资料室。

  借此机会他翻阅了里面近乎全部的经济学著作,包括诸多的西方经济学资料,翻译了两百多万字的经济学名著,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内部刊物稿件。

  直到去年,也就是1977年,因为经济系一位教授的离世,47岁的厉以宁才被擢升到讲师的位置,成为了经济系的一名讲师。

  所以李长河他们算起来,是厉以宁的第一批学生。

  这完全就是个扫地僧式的人物,只是如今才1978年,刚从“藏经阁”走出来的厉以宁,还未展示他全部的光辉。

  不过对于李长河来说,遇到这么一位对图书馆了若指掌的老师,足够了。

  可惜的是,前两年因为特殊的原因,北大图书馆的很多善本珍藏被要求发往川蜀,安置在所谓的汉中分馆之中。

  如今拨乱反正,一部分善本已经开始往回迁了,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书籍正在运输的途中。

  李长河到了图书馆之后,直接来到了外国阅览室,而这里面有些阅览室此刻早已经人满为患。

  今年北大放开了前些年因为特殊原因关闭的外国小说阅览室,里面有许多国外的文学期刊,允许那些普通专业的学生在阅览室内阅览,只是不能外借。

  也因此,每天这些外国小说阅览室里面都人山人海满满当当的,都是看那些外国文学小说的。

  除此之外,像新闻学,法学,包括李长河他们这种政治经济学这些涉密专业的学生,还有额外的特权,就是看一些保密层次更高的涉外资料和期刊。

  就像李长河接下来去的西方经济资料室,里面就只限几个特定专业的学生进去。

  据说那些绝密级的法学生和新闻学学生,除了资料之外,还能看到很多涉外影像。

  甚至听说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能去总参三部看那些机密的“内部影片”,经常羡煞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

  来到了西方经济学资料室,这里面的人相对较少,李长河在书架之间仔细的寻找着,最终选定了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拿了出来。

  然后找了处角落安心的看了起来。

  这本书翻阅的人并不多,因为萨缪尔森是老美的经济学家,这本书在前些年属于敌对禁书,一般的学生不会借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