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第147章

作者:盛木在林

  南京汽车制造厂的丁章:“是这样,关于这两个发明,我们厂打算为此专门开设两条新的生产线,不知道你的看法是?”

  其他两人也附和道:

  “我们厂也是一样,但这两个发明都不难,我们打算单独开生产线,但又有些繁重,先要寻求你的意见。”

  李开朗思考片刻后回答:

  “关于开设新生产线的事,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没有必要专门为此开设生产线。”

  “你们也知道,安全带和刹车水箱的构造并不是很复杂,只要有人仔细研究,都可以学会。”

  “刨除掉技术问题,就剩下材料。”

  “你们完全可以考虑将安全带的绷带布料,外包给纺织厂生产,这样你们就不需要新建生产线了。”

  “至于刹车水箱,它的主要材料是铁,如果你们不想自己生产,也可以考虑外包给其他配件厂。”

  “这样,你们只是多了两项组装的工作,就不用再建立生产线。”

  听完李开朗的建议,三人不禁纷纷点头。

  他们之前在汽车厂内部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大家的思维都局限在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上。

  能自己做的,绝不假手他人。

  领导们对于外包和自给自足两种观点分庭抗礼,一时之间难以下决定。

  这才找到李开朗,想要听听他的看法。

  这时,第二汽车制造厂华连松又问道。

  “我倒是有个问题,为什么不让驾驶员自己来弄,,你看这两个东西也没什么难度。”

  “说实在的,裁缝也能做绷带,补胎匠也能做刹车水箱。”

  华连松这句话,直接就把难题转嫁给驾驶员。

  正常情况下,,以驾驶员自己的能力,他们每月40块左右的工资,也不是不能承担的起,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李开朗反驳道:“大家也知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这些东西简单,制作起来也花不了几个钱。”

  “但难在材料上,又是布料,又是铁的,这两个东西制作出来都要用掉不少材料。”

  “不是每个厂子都能像轧钢厂和汽车厂这样拥有齐全的物资。”

  “大家每个月就这么点布料,铁料更不是想就能买的。”

  “单独一个装置几块钱就能做,材料也能弄道。但这两个东西,既需要材料又需要制作费,加起来也要十块钱。”

  “关键是钱好出,材料难找!”

  “这样一来,有多少驾驶员能够自己装配上?”

  “但是你们装配好了给驾驶员,也只是贵了几十块钱,哪个厂出不起?”李开朗解释道。

  闻言,众人也觉得李开朗说的有道理。

  但一汽车制造厂的解军山却提出歧义。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这俩发明确实也不难,无论是外包,还是自产都要花费多余的钱。”

  “还不如干脆让厂里出钱出料给驾驶员,又或者,我们把材料放车上,让驾驶员找人弄不就好了?”

  闻言,李开朗用傻逼的眼神看着他,如果按照解军山这个想法来,那他的发明有何意义。

  “李开朗同志,我在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就放心大胆地说,不会有人怪罪你的。”王书记说道。

  “有王书记这么说,那我就直说了。”

  “首先,你们敢肯定厂里会答应帮驾驶员出钱出料吗?”

  “其次,把材料放车上,最后能交到驾驶员手中吗?汽车交到各厂肯定要检查。”

  “多了一道检查程序经手,谁敢肯定材料能百分之百给到驾驶员手上。”

  听到这里,房间里一片沉默,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想全。”解军山立刻道歉。

  “没事,你这说出来也是好事,让大家也有个准备。”南京汽车制造厂的丁章说道。

  “其实我还是推崇外包这个方式的。”

  李开朗看着三人,“通过外包,你们可以将部分生产交给其他厂子,这样不仅能够和其他厂建立联系,形成合作关系,还能让他们赚到钱。”

  “通过外包,你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你们汽车厂赚得钱,肯定是比别的厂多的多。”

  “而且,如果其他厂子有了你们的订单,有了你们这个稳定的赚钱渠道。“

  “他们自然也会扩大生产规模,再招人,这不也是间接帮了人民群众吗?解决了就业问题。”

  李开朗顿了顿,他看了一眼有些动摇的三人,继续循循善诱道:

  “最重要的是你们搞生产线,费时费力,还有可能搞不好,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还不如交给别的厂搞,你们也能省心省力,也好过你们自己搞砸了。”

  李开朗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众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也打消了他们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吕厂长和王书记也忍不住点头称赞。

  “李师傅,感谢你,要是不会你,我们也没想这么多,差点酿出大事。”丁章感激道。

  他南京汽车制造厂地里优势好,要是没听李开朗这番话,还真有可能搞砸。

  “哪里哪里!”李开朗谦虚地摆摆手,“我只是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

  现在的外包不像后世,一点保障都没有。

  现在大家可都是铁饭碗,保障都是杠杠的。

  现在工人是最大的,欺负谁也不能欺负工人,这可是和历史滚滚洪流做对抗。

  吕厂长和王书记也是欣喜地看着李开朗。

  没想到李开朗居然能想到这么周全,原以为李开朗只是一个普通的发明者、驾驶员。

  当然这也只是第一次打破原先对李开朗的成见。

  要是知道他们的想法,李开朗唯恐避之不及。

  他毕竟只是生活在后世几十年的人,虽然有领先的知识和见识,但真要实施这些方案,还真不够看的。

  光是对话中的潜台词,就够他学习很久了,哪有那么简单。

  见众人沉默着,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李开朗只想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不知道,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要是么有,我可就要去做任务了。这任务还多着呢!”

  “没有了,你先忙你的,要是有事,我们在找你。”华连松说道。

  “行,我那就先走了,要是有什么问题,等我回来再问。”

  说完,李开朗便转身离开。

  “吕厂长,王书记,你们厂可是找了个难得人才啊!”解军山说道。

  “哪里,这还要感谢各位,要是你们不来,我也没有发现李师傅的才能。”王书记应道。

  “哈哈,那这么说王书记还要感谢我们,这不请我们吃一顿?”丁章说道。

  “放心吧,我早就安排好了,中午尝一尝我们食堂的手艺。”吕厂笑着道。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就这样,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三人的心情也是轻松愉快。

第145章 粮食收割 备粮

  李开朗从吕厂长那里离开后,便急匆匆地驱车完成任务。

  本来月初任务繁重,还积压了一天的任务,这下是雪上加霜。

  顾不得休息,一众司机师傅都没有多休息,一整天都跑在外面。

  直到下午,才完成今天的任务,李开朗这才有闲情雅致顺路看看一看外面的风景。

  他顺路欣赏着郊外的风景,只见道路两旁的田野里,农民们正在收割冬小麦。

  田野里一片金黄,忙碌的农民们构成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

  这看似平静的景象背后,隐藏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收完这一茬,之后就是饥荒的开始!”李开朗喃喃自语道。

  “改变是改变的不了的,只能提前做好准备,保全好自己。”

  今年也是50年代最为丰收的一年,各种粮食作物比起去年都有很大的提升。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即将到来的饥荒。

  这场饥荒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非人力可更改的。

  “等回去后,和崔家、师父、师兄说一声,趁着现在粮食多,提前准备点粮食。”

  说着,李开朗驱车回到轧钢厂,把任务交接完,便回了四合院。

  李开朗没打算现在和他们说,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生产队大丰收,而他却说要闹饥荒,谁会相信呢?

  不如等上两月,看看田里的收成情况再作打算,那时候粮食也饱和,买上一点粮食也不急。

  第二天,李开朗领到任务。

  “李开朗、张奋、牛启平,你们三人今天的任务是下乡帮各个村子运粮食。”张金武吩咐道。

  牛启平就是和张奋一批,通过驾考的另一个学徒。

  “这次任务你们听李开朗的,他是经验丰富的司机,希望你们好好配合。”

  “这次是伱们第一次出任务,希望你们能圆满完成任务。”张金武期盼道。

  李开朗接过任务单,发现这次任务确实简单。

  他们需要将生产队收割的粮食装车,然后运送到粮站。

  “以前不都是农村自己送到粮站吗?这次怎么要我们送过去?”张奋疑惑道。

  对此,李开朗倒是能猜到一点,

  “应该是农村的粮食大丰收,他们自己运不过来,就找我们帮忙。”

  闻言,牛启平倒是有些欣喜,粮食多点也好!

  “今天农村的粮食收成应该很好啊!不然也不会找我们,三辆大卡车。”

  “多肯定是多的,但我们也不是全为一个农村服务的,周边的农村也要我们帮忙运。”

  说着,李开朗指着任务单上的内容。

  任务涉及十多个村子,几乎一整天都在运送粮食的路上。

  “行了,走吧,先到生产队吧,今天的任务量可不少,赶紧运完,赶紧回家。”

  李开朗也没多看,带着两人去驱车。

  张奋和牛启平也都有自己的专属卡车。

  张奋和李开朗一眼,都是嘎斯51,牛启平则是解放CA10。

  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出第一辆汽车。

  当然牛启平的解放CA10也不是新车,用了2年多才交到他手上。

  不过这车的安全载重比嘎斯51要多,同时明显比谷胜利的嘎斯69要安全的多。

  “我就说嘛,月初有几天,哪有轻松的任务!”张奋喃喃自语道。

  他才刚拿到驾照,原以为能轻松些,没想到一来就是这么重的任务。

  这可比当初李开朗还要累,起码李开朗当初也只是开半天。

  他们沿着郊外的道路前行,发现已经有长长的队伍在等待运送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