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 第391章

作者:大罗罗

  “这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我们现在只能遵守,除非……”周恩来叹口气,他的这个除非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就是国民党拒绝苏联所提出的“联国肃托”,而坚决要支持托派同苏联对抗到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中共就又能在苏联和国民党的对抗中赢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了。

  ……

  “这个布哈林,怎么会是他呢?”

  书房里,罗耀国推开窗户,外面的东湖上立刻飘到阵阵凉风,驱散了室内的闷热,不过却驱不散心头的烦躁。托派和中共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如意料之中那么顺利,中共似乎很清楚察哈尔的重要性,一直以重兵固守,牢牢阻挡着托派南下之路。而赢得了“林甸——肇东会战”的托派联盟军也没有抓住难得的机遇夺取哈尔滨,将黑龙江纳入治下,而是选择了回齐齐哈尔休整。看起来林育容的用兵还是偏保守了一些,不过这也难怪,他们毕竟是孤军奋战,又缺乏畅通的后勤补给,不得不小心应对。

  不过更让罗耀国感到棘手的是苏联的态度,苏联这段时间的对华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拐弯,频频通过各种渠道向国民政府示好,甚至还暗示他们可以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可以敦促他们放弃武装割据,军事对抗国民政府的路线,参加到中国的民主宪政进程中来!

  至于条件嘛……这不是派了个叫布哈林的来中国洽谈打捞以及修复沉在天津大沽口的那三条战舰的买卖了么?而且还指名道姓要求蒋介石或是罗耀国去和布哈林谈生意,很明显这个生意有点儿大了,可不仅仅是三条战舰的打捞和维修。

  眼下国民政府和苏联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双方的接触渠道也很少,关系冷淡的紧,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这笔“生意”来进行一些外交上的谈判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这个被斯大林派来的特使却有些不同寻常。

  这个尼古拉·布哈林在另一个时空可是叛徒中的经典!呃,因为那部《列宁在1918》的电影而成为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叛徒角色。甚至连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某个灵魂也知道有这么个人。而且在这个时空里面,罗耀国还亲眼见过活的布哈林,还知道他是共产国际的大头目,只是在去年因为反对农业集体化给斯大林打倒了。可是现在斯大林又重新启用了他,难道是宽恕他了?这个斯大林好像不怎么喜欢宽恕人的吧?

  前来向他汇报这个消息的娜塔丽也蹙着秀眉,提醒道:“辅文,估计斯大林是在用缓兵之计,想为中共赢得消灭布列派军队的时间吧?”

  “我知道。”罗耀国点点头:“可问题是国民党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而且苏联开出的条件也确实诱人,主席团里面的其他大佬只怕难以拒绝。”

  “其实斯大林开出的条件诱人,正好可以说明咱们支持托洛茨基是找准了苏联和斯大林的死穴。咱们更加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且以斯大林的为人,事后是一定会反悔的。到时候咱们找谁说理去?”娜塔丽想了下说道。

  罗耀国默然,斯大林的确是毫无信用的,国民党在历史上可就吃足了他的苦头,在这个时空里面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不过正因为如此,自己更要把持这次谈判了。想到这里他冷冷笑道:“娜塔丽,给蒋介公的办公室挂电话,就说我希望能够负责同布哈林的谈判,同日本人的停战协定就由蒋介公去签订吧。”

  “呵呵,这可是让蒋介石占了大便宜了,开疆辟土的停战协定,多大的彩头啊!”娜塔丽幽幽一叹,嘟囔了几句,还是扭头去给蒋介石的办公室挂电话了。

  同日本人的停战谈判终于在谈判了一个多月后达成了协议,停战条件很简单,只有两条,一是双方以现有的控制区为基础实现停战;二是释放战俘。对于台湾澎湖主权,关东州归属,战争赔款,战犯(汉奸)遣返等等问题则是一律回避不谈。不过由于台湾、澎湖、关东州等全部争议领土都被中国所控制,因此这个停战协定仍然能被视作是中国所取得的一次重大外交胜利。签订这项协定的当事人自然也能因此名垂青史,原本这项荣誉是属于罗耀国的,而现在他却为了获得主持同苏俄秘密谈判的机会,将这个荣誉让给了蒋介石。

  ……

  因为要用战舰打捞和修复交易做掩护,所以同布哈林谈判的地点放在了庞大的湛江海军基地内,布哈林一边和罗耀国笑谈着,一边打量着这个在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喀琅施塔德港的庞大军港,内心震惊无比。

  虽然听说了中帝国主义的崛起,虽然中国两两败日本,还收复了台湾,并差点让一度称霸东洋的日本海军覆没,但直到他亲眼见到这个庞大的军港,见识到停泊在军港内的中国南洋舰队才真正意识到,苏联的后院已经不再安全了。

  面前这位年仅32岁的中国元帅,在不到十年前还是一个可怜巴巴跑到莫斯科乞求援助的东方革命者,而现在他已经是世界第三大陆军和世界第三大海军的总参谋长了!根据英国陆军部和海军部所发布的评估报告,中帝国主义的陆军排名在法国和意大利之后,而他们的海军则排在英国和美国之后。不管这两份报告是否可信,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只怕多半是在苏联之上了!

  此时此刻,他也不禁为中共的同志们担心了,以他们那支小小的红军,能够战胜世界上第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除非是发生如世界大战那样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而中国又恰恰是失败一方,就如当时的沙俄和德国一样,由于战场上的不利形势和经济崩溃而引发国内革命。只是斯大林同志认为下一场世界大战很可能是中帝国主义、波兰帝国主义,还有其他什么帝国主义联合进攻苏联!

  很遗憾的是,虽然他布哈林不同意斯大林的大部分观点,可是对于这个下一次世界大战将会在帝国主义和苏联之间爆发的观点,他和斯大林完全一致!所以他才会同意不远万里跑到这里来为苏联赢得更多的时间,苏联的发展和强大需要时间,不能让托洛茨基分子来搅局!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重新挺起了腰,又恢复了世界革命第一人(共产国际带头大哥)的风采,忽然问道:“元帅阁下,不知道您对于发生在贵国北方的中共和托派之间的内战有什么看法吗?”

  没想到这位秃脑门,看上去很有学问的前共产国际老大不讨论沉没在天津大沽口外的那三条战舰,而是直接跳到了托派和中共的事情上来了,显然苏联现在真正关心的还是中国的这些武装托派,所以罗耀国连忙说道:“尊敬的布哈林同志,对于发生在我国领土上的这场内战,我将向苏联政府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并且要求苏联政府立即停止对中共的军事援助,以促使其早日结束内战政策,回到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上来!”

  罗耀国冷冷一笑,看着布哈林拧紧了的眉头:“此外,我还要提醒苏联,贵国的这种支持和干涉他国内战的做法完全可以视作战争行为!这是对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战争!”

  “为此,我们中国当然可以保留采取相应报复行动的权力!”

  当罗耀国说出最后这句话时,布哈林已经感到这次的任务有多么棘手了!中国已经是帝国主义了,更棘手的是他们的军事实力还非常的强大!而且他们的刺刀还正对着苏联的柔软的下腹。任何稍通军事的人都知道,苏联是没有可能在防御来自西方的主要威胁的同时,再在长达数千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部署一支足以对抗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入侵的庞大军队的!

  所以苏联事实上是不可能放弃对中共的支持的,只有他们能够牵制一下这个东亚新霸主的精力和军事力量,为苏联的发展建设赢得宝贵的时间。

  但问题是,苏联现在也将面对同样的麻烦了,一旦托洛茨基到达蒙古,并且开始支持和指挥他的拥护者在苏联境内发动武装起义或是恐怖活动,那么苏联将不得不将她的主要精力用于安定内部,只怕再也没有力量来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了!

  而要让中国放弃对托派的支持,最起码苏联也要放弃对中共的支持……不过布哈林心里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苏两国之间没有一点互信,虽然缅任斯基没有同他明说,不过布哈林还是在一开始就领会了斯大林的真实意图——他到中国来只是要欺骗中帝国主义的,首先就要欺骗眼前这位全世界第一号大骗子!

  想到这里,布哈林连忙笑道:“元帅阁下,您的要求苏联政府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这也是我到中国来的主要任务,我们苏联自从列宁时代起就对中国抱着最友好的态度,是真心希望帮助中国的,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不过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友善能够得到同样的回报,中国也不应该支持托洛茨基分子针对苏联的阴谋活动。”

  “呵呵,这个布哈林开始欺骗了!看他那副老实巴交的模样儿,一脸真诚的表情,要不是事先通过《列宁在1918》知道了您老是个不可信的叛徒,没准老子还真就中了叛徒的圈套了……”罗耀国在心底里面狠狠挖苦了一下眼前这个布哈林,不过在面子上还是一副外交官最诚挚的微笑,毕竟布哈林的建议对国民党中的大部分人来说,都有不小的吸引力,这群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家伙对苏联领土可没有一点儿的野心,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满足了,最多也就是对富庶的南洋流下口水。这也是罗耀国决定支持托洛茨基的重要原因,他需要一个不断破坏中苏关系,不断跳动斯大林怒火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让中苏之间彻底决裂走向战争!不过眼下对苏联抛出的“善意”,自己还是要小心应付一下的。

  所以罗耀国立即说道:“布哈林同志,我们国民政府从来就没有支持过托洛茨基,也不知道什么针对苏联的阴谋。我想您应该知道中国的这些托派分子是从哪里来的吧?他们是从共产党分裂出来的,而不是从我们国民党分裂出去的。现在应该对我国满蒙地区正在发生的内战负责的恰恰是贵国,只要贵国不再向中共提供军事援助,我们国民政府就有能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了,那样也就没有托派武装在我国领土之上存在了。”

  布哈林一愣,从罗耀国的回答中,他发现国民党并没有武力解决中共的想法,和平统一似乎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而且国民党还将托派同中共放在一个相同的地位,也要通过和平统一来予以解决。

  如果对方的想法真的这样,那他这次中国之行或许就有希望取得一点成绩了,布哈林的心情顿时忐忑起来了。

  “元帅阁下,可是我听到一个消息,你们国民政府的情报部门正准备将托洛茨基送到蒙古,并且还会向他的阴谋活动提供资助!”说到这里,他有意无意瞥了一旁正在埋头记录着会谈内容的娜塔丽。布哈林是认识这个女人的,这样漂亮的女人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知道这个女人曾经是捷尔任斯基的“波兰帮”成员,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托派分子!而且现在这个女人却成为了对罗耀国最有影响力的人。自己的那一套撒谎骗人的技巧在这个捷尔任斯基的得意门生面前只怕是……

  “布哈林同志。”罗耀国听不出喜怒的声音将布哈林从自己的思绪中拉了出来,他淡淡地道:“我们无意参加到你们共产党人的纷争之中,也不打算干涉你们苏联内部的事情……不过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不希望在我国的领土上再继续这种荒谬的内战,你们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分歧不应该用中国人的鲜血来解决。我们要求中共立即停止对托派武装的军事进攻,解除对蒙古的军事封锁,然后通过谈判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在国家统一以后,我们国民政府自然不会允许辖区内存在国家军队以外的任何属于私人或是党派的军队存在。”

第0621章 挟兔自重(四)苏联的软肋

  一辆轿车飞快地从萧玉寒身边掠了过去,让满脑子都是心事的他吓了一跳。6月初的上海虽然已经进入了讨厌的湿漉漉的梅雨季节,可是全国各地大量的基础建设所拉动的商业繁荣还是让这个城市更加充满了活力。各家工厂都在扩充他们的生产能力,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接受过一定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新的生产技能的工人。很显然,这种由政府大量投资所拉动的繁荣已经让中国第一个从这场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中走了出来,虽然还有不少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在忧心忡忡的预言,认为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繁荣是必然无法持续的,当政府投资的动力耗尽之后,将是更猛烈的衰退!不过也有人认为,国民政府正在推动的土地改革肯定能够启动中国广阔的农村市场,到时候农村的需求自然能够取代政府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动力!

  不过萧玉寒上校的脑海当中,完全没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作为一名国民政府的高级公务人员,经济好坏都不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水平。他要关心的是整个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前途——听起来好像很遥远,不过对于他这个孙学会的骨干和罗耀国元帅的心腹秘书长来说,国家的命运似乎并不也遥远。这一次他就奉了罗耀国的秘书娜塔丽中校的命令到上海来负责一件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呃,中校秘书给上校秘书长下命令!这件事情放在娜塔丽身上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一个名为“俄国问题研究会”的秘密组织在罗耀国的命令下被迅速组建了起来,罗耀国亲自担任会长,娜塔丽中校就是这个研究会的总干事,包括军事情报局长吴子良中将,总参秘书长萧玉寒上校,中央军校教育长兼孙文主义学会理事长贺衷寒少将,中央军校政治总教官孙元良少将等人都是这个研究会的成员。而萧玉寒的这趟差事就是娜塔丽以“俄国问题研究会”对名义下达的,要他秘密的到上海去见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重要到了军情局的吴子良中将都亲自赶到上海坐镇,罗耀国元帅则守在总参办公室里面的秘密电话线路那里,随时和吴子良通话掌握上海这里的情况。

  那个重要人物现在就居住在上海法租界马斯南路71号,一些精心乔装了的人员在周围游荡。萧玉寒知道这些人都是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特种兵。虽然眼下上海法租界还没有正式收回,不过这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哪怕是国民革命军荷枪实弹开进来,这里的工部局人物也只能笑脸相迎,更别说只是一些便衣人员进来保护要人了。

  萧玉寒匆匆走近了这个法式别墅的大门口,门口警戒的几个特战队员只是警惕地打量了他一下,并没有阻拦,很明显这些人都认识这位萧秘书长,也知道他要到来。铁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走出来一个穿着整整齐齐洋装的小老头,正是罗耀国的老管家罗伯,似乎也知道萧玉寒要到来的样子,恭恭敬敬做了个肃客的手势。萧玉寒拱了下手算是还礼,然后便跟着老头走进了院子。

  在洋房宽敞的客厅里面,已经早有人在那里等候。一个个子不高的三十岁左右的白人男子坐在沙发上面,这个白人男子不是萧玉寒在中央军校和陆军大学里面常见的金发碧眼型,而是肤色较黑,卷曲的头发也是黑色的,还有一个标志性的高额骨,一看就是个极聪明的家伙。两个高大结实壮得像头狗熊一样的金发男子站在他的身后,以谨慎的目光看着穿着中式长袍的萧玉寒走了进来。

  萧玉寒早就从照片上认识了这个黑头发的白人男子,他就是那个斯大林最忌惮的前苏联红军总司令,列宁的亲密战友兼继承人(列宁遗嘱)托洛茨基的长子,列夫·托洛茨基!他就是萧玉寒这次要见的主角。列夫·托洛茨基这次是被老爹派到中国来的,而邀请他的则是娜塔丽·列辛斯卡娅,这个波兰女人过去算不得什么重要人物,要不然也不会被当成一个物件送给罗耀国了,不过眼下却成了托洛茨基最重要的支持者,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赞助者!来自武汉和华沙的经费都会通过娜塔丽在瑞士银行的账户转到列夫·托洛茨基的帐上,要是没有这些资助,那些追随托洛茨基出逃的托派分子非得挨饿不可。所以这次幕后金主一召唤,列夫·托洛茨基也就二话不说,立马从土耳其赶来了。

  看见萧玉寒走了进来,列夫·托洛茨基知道一定是中帝国主义的高级情报官员,他凌厉的眼神和气一下,坐在那里朝萧玉寒点头打了招呼。萧玉寒也淡淡地笑了一下。在老管家的恭谨的引领下在列夫·托洛茨基的对面坐了下来。

  “萧先生是吗?我和娜塔丽已经通过电话了,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列夫·托洛茨基一开口竟然是流利的中文,他自嘲似地笑了下道:“在普林吉坡岛的生活太过于悠闲了,就自学了中文,说得还算不错吧?”

  萧玉寒含笑点头:“您的中文说得非常流利,看起来您很有些语言上的天赋,要知道中文可不容易自学。”说着他的脸色郑重了起来:“在下是受了罗辅文元帅的嘱托来见先生的,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布尔什维克——列宁派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帮助。”

  萧玉寒的话虽然说得很婉转,可是列夫·托洛茨基心里却很清楚对方话中的含义,所谓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其实就是在询问托洛茨基有什么给斯大林添堵添乱的计划。不过这也不正是他和父亲托洛茨基想要的么?

  列夫·托洛茨基微微一笑:“我们现在是有一些反对斯大林暴政的计划需要中国朋友的帮助。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目前苏联国内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由于斯大林粗暴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对农民的掠夺,使得数千万俄国农民正处于饿死的边缘!而为了压制国内对其错误经济政策的不满,斯大林政权已经将数百万人投入了分布在苏联各地的集中营,这些集中营又大多建立在西伯利亚。而且在这些集中营里面还有许多我们布列派的同志,我们现在也有一些秘密的渠道可以联络到他们……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曾经是优秀的红军军官,有着出色的战斗技巧和军事经验,如果我们能够将武器运入西伯利亚的某些集中营里面,我有信心可以在那里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最初将会以集中营的囚徒为骨干,当取得一定的胜利之后还可以发动正陷于饿死边缘的农民加入,然后苏联红军当中那些有良心的军官和战士也会加入我们。我有信心,起义最终将可以推翻斯大林的暴政!”

  “你们真的能在苏联的国土上发动武装起义?!”萧玉寒有些被震惊了,苏联好像就是个铁桶般的江山,居然有人能在那里搞起义!

  “上校,只要有足够的支持,我们的确可以在苏联的土地上发动起义。”列夫·托洛茨基笑了笑,斟酌着说:“实际上这两年在苏联已经发生过很多次针对斯大林政权的暴动或者是起义了,只是缺乏足够的支援和强有力的组织,所以才会失败。而斯大林政权则严密封锁着消息,因此外界了解的非常有限。说起来真是讽刺,斯大林在支持其他国家的农民和工人反抗各自的政府,发动武装暴动的同时,我们苏联的农民却是全世界最苦的,他们正在被斯大林的政权有计划的饿死!此外,比农民更苦的还有数以百万计被斯大林遣送到苏联各地的劳改营中的政治犯,其中就有许多是我们的同志!我的许多亲戚也在那里!我们设想中的起义就将从某个位于苏联西伯利亚的集中营开始。”

  “可是那些集中营难道不是戒备森严的么?你们怎么将武器和命令送进去呢?”萧玉寒又追问道。

  列夫·托洛茨基嘴角露出一丝嘲讽:“收买!钱或者是其他一些好东西,比如好的布料,好吃的食物等等的。那些集中营可是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地方,毕竟斯大林关押了数百万人,也许他还打算关押更多的人,为了看守这些囚犯,他也需要大量的内务人员……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们可以通过买通部分看守将少量的武器运进集中营,我们的同志就将利用这些武器发动暴动,然后再将获救的囚犯组织起来组成军队。不过要为数千或是上万人的军队提供武器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对此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将起义地点选择在尽量靠进蒙古或是东西伯利亚沿海的集中营,我们可以通过蒙古边境或是海岸线将武器秘密运进苏联领土,存放在集中营附近……”

  萧玉寒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很明显这次的会谈是非常有价值的,伟大的苏联在不了解它的敌人面前是那样的固若金汤,可是在这些同样身为苏联缔造者的托洛茨基分子们眼里,根本也就是个千疮百孔的大筛子!这些家伙们或许就是斯大林暴政的同谋,只是因为权力斗争遭到了排挤,他们对斯大林政权的弱点自然是了如指掌,难怪这个斯大林非得要将托派赶尽杀绝了!

  ……

  武汉东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罗耀国喝着咖啡与蒋介石拿着萧玉寒从上海发来的电报,满意地笑笑:“这些托洛茨基派倒还是有办法的,如果他们的事情能成功,我们就不用担心苏俄的威胁了。”

  “那么说你是不赞同和布哈林达成协议了?”蒋介石皱着眉问道。

  “不,不,介公。”罗耀国摇头说:“斯大林是不会真正放弃中共的,他也不会真正放心把他的后院放在我们的刺刀底下。我们和苏联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两国必然成为敌人,而不是友邦。”

  蒋介石稍稍愣了下,随即点点头,苏联的确是不会放心中国的,同样一个强大同一的中国也不会放弃收复失地的努力,只要苏联西部面临重大危机,中国就一定会趁火打劫一把。据他所知,罗耀国领导的总参谋部已经为此制定了好些入侵的计划!什么蓝色方案、灰色方案的一大堆,都是在冲着苏联的中亚和西伯利亚流口水。

  “我倒很想知道,这个红色沙皇在看到自己的后院处处烽火时,会是个什么表情?”罗耀国嘴角流露出一丝玩味。

上一篇:苏联1991

下一篇:天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