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家过河卒
这些公知们被逮捕可不会有人去为他们上书请愿,一来是因为平时吹捧美国的关系,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他们表示厌恶,二来,美国白人社会怎么可能去帮助一个俄国的移民。
美国政府自然在媒体上大书特书,将这些人描述成邪恶的苏联克格勃间谍,扰乱美国社会秩序的可怕敌人,美国政府表示将会加强苏联政治避难民众的管理。
这样夸张的报道自然吸引了民众的眼球,以至于一个星期之前还是沸沸扬扬的阿拉伯海对峙事件瞬间就被人抛诸脑后。不过代价就是移民局的局长被勒令下台。
正好印证了之前说过的那句话,民众的眼球只会抓住最新鲜的事物,政府犯下的错误他们也会因为新鲜事物的出现而选择忘记。不过接下来那些还想逃亡到美国的苏联公知们就开始犯难了。美国大使馆关闭了相当一部分的政治避难申请,就是怕混进了苏联克格勃安插的间谍。
而且看到去了美国的那一批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其他的人也害怕了。他们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跟苏联民众诉说美国的友好,平等和自由。因为最先过去的那批公众知识分子,就成了血淋淋的例子。
苏联的报道倒是跟美国截然不同,他们将那些公知比喻成叛徒的下场,并且告诫群众,看,这就是那些无脑的相信自由和民主的下场。人家根本没把你当做人,你还非得拿热脸去贴冷屁股。现在出事了吧?
在这次的美国版本公共知识分子迫害危机之后,原本盛行在苏联的自由思潮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他们感到失望和无助,原本最崇尚的国家变成了最厌恶的国度。恰好这一切的事件,同样算计在苏联对外情报局的掌控之中。
第二百四十一章 苏联英雄称号
1987年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苏联驾驶员瓦西里·辛巴尔在狠狠的教训了挪威的战斗机之后,非但没有得到苏联方面的任何褒扬,反而那架战术编号为36的苏27战斗机也被封存起来,为了避免国际社会的指责,辛巴尔也被停飞处分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调往其他的飞行连队,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三缄其口,不准说出这件事情的经过。
不过这次就不一样了,在阿拉伯海施展了手术刀的谢尔盖同志非但没有受到军队的处分,反而向一个苏联英雄一样受到了军队的表扬,国防部长甚至亲自为谢尔盖同志颁发苏联英雄称号的勋章,表彰他在这次对峙事件中的英勇行为。
国防部长亚佐夫同志甚至亲自为他颁发苏联英雄的勋章,从1979年至1989年只有69人获得过这样伟大的殊荣,绝大多数还是因为阿富汗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而谢尔盖可以说是自从1989年之后首位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的士兵,以褒奖他在阿拉伯海上为维护苏联军队的尊严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亚佐夫同志站在颁奖台上,他并没有说出恭喜等之类的庆贺话题,而是一反常态的跟这些人讲起了一个故事,可能对于海军来讲不太熟悉,对于空军来讲却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在说几句恭贺的话之前,我想想说一件事。”亚佐夫饱含深情的说道,“1973年11月28日,一架美军高空侦察机侵入苏联领空,苏联巴库防空区紧急起飞一架编号140的米格-21战斗机拦截。战斗机起飞19分钟后,巴库指挥所将指挥权交给前线机场地面引导员乔尔内大尉。米格-21飞行员叶利谢耶夫发现敌机后,果断发射了两枚导弹,但都被高空侦察机机动动作规避了。”
“眼看敌机就要逃离苏联领空,驾驶员叶利谢耶夫紧急呼叫地面指挥。乔尔内大尉毅然给叶利谢耶夫下达撞击敌机的指令。”
“‘140明白!’这是当时米格21最后的回答。战斗结果是侦察机被撞毁,米格-21同归于尽。苏联政府授予叶利谢耶夫苏联英雄称号,他所在的982歼击机团每天点名时,第一个点到的是这位英雄的名字。”
说到这里,亚佐夫叹息了一声,“我们曾有无数像叶利谢耶夫同志一样的先烈,他们深怀着对祖国的热情而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我们不该忘记这些无名的英雄,无论他是卫国战争中长眠在某一片黄土之下的战士,还是尸骸永远的沉睡在海底再也没有打捞上来的舰艇。”
“他们可能是某位母亲的儿子,某个孩子的爸爸,但最重要的,他们永远是共和国的功臣!像谢尔盖同志,叶利谢耶夫同志一样,永远不会忘记的功臣。”说到这里,国防部长亚佐夫脱下帽子露出了满头的苍白,这位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国防部长缓缓的举起了手,向着颁奖的谢尔盖同志,还有台下的士兵们敬了一个军礼。这也是有史以来,国防部长第一次向普通的士兵示以崇高的敬意。
“感谢你们所付出的一切,祖国人民和苏维埃,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奉献。”
会堂里热烈的掌声响起,有些士兵激动的热泪盈眶,亚佐夫同志的发言煽情的十分到位,颁奖结束之后,那些士兵争先恐后的跟国防部长亚佐夫握手,表达自己的崇敬。而这样的效果,正是亚佐夫同志想要看到的。
颁奖仪式结束之后,亚佐夫同志没有在这里多做停留,他还要回去莫斯科处理政务,在临走之前他还遇到了另外一个老朋友,海军总司令斯米尔叶夫。不过对方见到亚佐夫的时候,可没有那种兴奋的神情,只是有些抱怨这样拿整支舰队去冒险的行为。
亚佐夫在听完斯米尔叶夫的抱怨之后,微笑着解释道,“风险与机遇并存,斯米尔叶夫同志。这次苏联是大获全胜,不但赢得了中东反美国家的好感,同时也锻炼了太平洋舰队在模拟冲突之中的应变能力,不是么?”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巩固了与盟友之间的地位,将美国彻底的推向了中苏之间的对立面,现在,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了,美国人的四面树敌几乎将他推到了悬崖的边缘,岌岌可危。”
斯米尔叶夫却不同意亚佐夫的看法,“但是也让我们千辛万苦打造的苏联军队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说实话亚佐夫同志,在阿拉伯海与美国舰队起冲突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他们在那一片区域有自己的海军基地,舰艇分分钟能够得到补给。而我们的舰队出了在印度补充了一下燃料和食物之后,几乎是没有任何后勤的与美国对峙,险些将一支舰队葬身鱼腹。”
“一支强大的舰队从来不会冒着风险去赌自己的运气,我希望这样险中求胜的不要再出现第二次了。”斯米尔叶夫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本来他作为海军总司令是无权过问这样的事情,不过同样怀着对苏维埃的忠诚,他才将这些心里话告诉亚佐夫。
习惯用军人的思维来看待局势的斯米尔叶夫自然不会懂亚纳耶夫风险决策的应对模式,就像那些坐在办公室的官僚们同样不懂战争模式的灵活性。亚纳耶夫的这一棋子落脚,反而让逐渐疑云密布的中东局势再添一把柴火。
起码亚纳耶夫算计的非常清楚,无论对峙事件成功与否,中东的局势都会因为这次的阿拉伯海对峙发生重大的改变。然而一心想着控制石油,并且利用石油期货赚取利润的美国没想到那些中东的国家居然开始倒向了另外一边。在美国威胁和打击之下的伊朗和伊拉克起码看到了另外一位与他们有着利益共同点的国家,也同样实力强大到可以借助和攀附的国家。
苏联。
第二百四十二章 圣乔治厅的阴谋
大克里姆林宫今天非常意外的一片灯火辉煌,二楼的白色大理石大厅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排巨大的镏金吊灯,两侧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这里是气势磅礴的圣乔治厅,此时站满了谈笑风生的人群,他们聚集在这里,无外乎是因为同一件事。美苏两国关于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条约。
此时站在克里姆林宫白色大理石地板上的人群也是表情各自复杂,这些人有来自这幢精美建筑高墙内的政治家,也有来自混杂着火药还有钢铁冰凉嗅味军营的将军,同样那些风尘仆仆从西方赶过来的记者们眼神锐利的寻找着他们的猎物,可以报道在报纸,或者新闻上的政治猎物。
当然在宴会中,还有同样跟这些西方记者一样的猎人。他们是暗藏的,目光阴沉的阴谋家们,克格勃的间谍和反间谍情报人员。这些人不同于手持短款卡拉什尼科夫的克里姆林宫的安全保卫人员,后者只是在大克里姆林宫殿堂的四周的墙边上用怀疑的眼光警惕着周围的情况。
而他们跟那些端着泛光的银盘、高档的水晶玻璃怀里盛着罗曼诺夫王室特制香槟和克里姆林宫牌伏特加,来回走动的侍者们一样不显眼。这些克格勃的间谍在房间各处巡围,竖起耳朵听取一言半语,也许有那么一个太低的交谈声或者跟当晚气氛不协调的词句。
四重奏弦乐队在角落里演奏着激昂的古典音乐,或许没有人会认真的去听,但这是外各国交招待会的特色节目,缺少了它,一个外交场合就变得有些不完整。圣乔治厅复杂的大理石地板花纹上,承接了一百多人的皮鞋还有高跟鞋,每个人有一半时间在说话,人们为了能彼此听到谈论,不得不提高嗓门去压倒音乐,间谍们利用这嘈杂声音和隐蔽身份进行活动,成为宴会上的幽灵。
这些西方的外交官还有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家们,正在等待着这艘宫殿真正的主人到场,虽然在一个月之前,各自效忠的国家还在因为阿拉伯海事件而冷战对峙,最终美国的退让选择了和解这场危机。
紧接着,苏联也发布了关于大规模化学杀伤性武器的限定条约,美苏双方政治家几乎是聚集在克里姆林宫的宫殿里,来谈论这件事情。同样深谙“克里姆林宫学”的间谍们也聚集在这里,他们能够通过那些苏联官员的神态和谈吐,来搜集自己的情报。
汉默将军的副官查尔斯显然就是属于另外这一类人,而且他也不是唯一一个出没在克里姆林宫的中情局特工。虽然他是以生化武器谈判小组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并且负责追踪苏联境内某些可能流失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毕竟在两个月之前,“国家技术探测工具”,也就是暗指的间谍卫星和通讯手段追踪到一艘从苏联加盟国出发的货车有着可疑的行为。
他目光如炬的盯着每一个人,他们此时都显得那么可疑,正在和身边的官员畅谈的国防部部长亚佐夫同志,对外部长谢瓦尔德纳泽,甚至还有苏联化学工业部门的谢皮洛夫。
可疑,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可疑,都像是参与到不可告人计划之中的密谋者。
当然查尔斯将化学工业部门的谢皮洛夫部长列入了可能打破困局的名单第一位,如果说化学工业部门的人说自己只负责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没有跟大规模杀伤性的化学武器没有参合一脚,这就跟美国白宫的官员发言宣称自己的双手是干净的一样让人贻笑大方。起码1983年发生的那起梭曼毒气遗失事件,被中情局锁定的苏联间谍目标,他的其中一个身份,就是化学工业部门化工工业技术主管。
说着,他慢慢的品尝了一口香槟,然后假装若无其事的绕过那些珠光宝气,气质优雅高贵的斯拉夫美女,她们的香水让查尔斯不由自主的揉了揉自己的鼻子,就像一头嗅觉灵敏的狼抵制着周围的干扰。皮鞋小心翼翼的踩在大理石板上,悄无声息。
查尔斯挪步到谢皮洛夫的面前,虽然对方极力的表现出精神矍铄的模样,但是有些拉怂的眼皮还是能看出他的疲惫,查尔斯用流利的口语说道,“你好,谢皮罗夫部长。我是美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条约的谈判小组,你可以叫我查尔斯。”
一听到美国人的身份,谢皮洛夫瞬间就警觉了起来,他当然知道附近有几双眼睛正在暗中打量着他们的谈话,保不准还会将自己的一切记录在本子上,呈现到克格勃的高层,那些可以左右自己生死的,可怕魔鬼的双眼面前。
“有什么话还是到谈判桌上再说吧,查尔斯先生。谈判还没有开始,我们并没有什么好聊的东西。”谢皮洛夫毫不客气的给他下达了逐客令。他是内务部普戈的人,而真正的克格勃管理人是化学工业部的副部长,他专门负责化工危险品生产这一块。他们就像分开的管理者互不侵犯。而中央组织部的人事权利则掌握在亚纳耶夫的手中,可以说这是权利制衡的典范。
谢皮洛夫不想掺杂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务之中,虽然副部长的职位能够直接接触到那些高层人物,晋升的空间也更加广阔。但是他们始终是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秘密的人,万一哪天事情败露,这些人就有可能推出来作为替死鬼。
谢皮洛夫还想继续往上爬,他还不想老死在化学工业部门的位置上,或者被政治对手整垮在部长的位置上。
“是我多言了,谢皮洛夫同志。”查尔斯点点头,他假装有意无意的跟谢皮洛夫聊起这些建筑。
“我认为一个国家将税金花费在这样的艺术雕刻上面,早就了光鲜亮丽的伟大建筑,比起制造那些动不动就夺取无数人生命的化学武器要好得多,不是吗?只可惜只要政客们的阴谋存在,我们就得继续未某种权利的平衡而收拾手尾。”
“你今晚说的太多了,查尔斯先生。面对一个不认识的人透露太多的心声,可不是一向好的选择。当然,我也希望关于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条约能在今晚达成共识。”谢皮洛夫与查尔斯碰了一下杯子,说道,“恕我失陪一下。”
谢皮洛夫的回复滴水不漏,就算是克格勃要他写一份详细的材料报告也无可指摘。他离开的原因是因为看见那位宫殿的真正主人正在和美国而来的“客人”有说有笑,慢慢的朝圣乔治厅的方向走来。
查尔斯看到亚纳耶夫的身影,轻笑了一声也凑了上去,他想近距离的观望一下这位克里姆林宫主人的真实模样。同样与他行动的还有周围有着不同任务的特工,他们的目标就是将自己的克里姆林宫学再这样的场合发挥到极致。
在大克里姆林宫的门外,红色轻柔的地毯从门口开始,朝着每一级阶梯铺设,一直延续到黑色轿车的门口。红毯像一座秤杆,承接和平衡着每一个人的位高权重,从车里出来的是五十多岁依旧神采飞扬的亚纳耶夫,他正微笑着向两边的记者招手,一时之间镁光灯的闪烁的比乔治亚厅的水晶灯还要闪亮无比。
“亚纳耶夫总书记,你总算出现了。”查尔斯手插在口袋里,微笑着自言自语。
第二百四十三章 克里姆林宫学
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其它国家的信息高度封闭。中情局的官员们为了研究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不得不仔细从官方的出版物、广播电视、口号宣传等各个途径透露出来的领导人称谓、排名、座次等等线索,以期寻找出政局变动的蛛丝马迹。这门特殊的手艺被称为克里姆林宫学。当然它还有个更诙谐的名字,克里姆林宫占星术。
比如当初的贝利亚同志在1953年的7月被逮捕之后,党报上面关于他的消息立刻销声匿迹,中情局从而推断出赫鲁晓夫赢得了政治斗争的结论。比如在契尔年科逝世之后,赫鲁晓夫以“抬棺人”的身份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因为他离契尔年科的棺材最近,也让中情局察觉到这个脑袋上有一道胎记的男人,会成为今后克里姆林宫的主人。
没有人能做到悄无声息,中情局正是凭照遗留的蛛丝马迹来判断克里姆林宫政治围墙内发生了什么。
同样的,亚纳耶夫身边人的亲密程度,也决定了这个人在政府部门之中,甚至在党内的地位。虽然亚纳耶夫与美国国务卿沃伦·迈纳·克里斯托弗正在进行友好的交谈,但这并不妨碍周围的人搜集领导人身边的情报。
查尔斯可以看出站在亚纳耶夫身后左边的六位是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部长普戈,总理帕夫洛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还有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同志。而站在右边的是一向低调无人问津的内务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普京,以及同样让中情局头疼的宣传部长苏尔科夫。而苏联的武器出口公司负责人切梅佐夫则站在一个不远不近的清冷位置,注视着会议场上的一切。
一个是苏联的剑与盾,一个是自由世界恨之入骨的“真理部”部长,他两站在一起则有一种不明而言的意味。很明显一边是八一九政变中与亚纳耶夫并肩作战的战友,另外一边则是苏联未来的接班人。
“自从帕夫洛夫的总理和兼任的部长会议主席取消之后,雷日科夫可以说是获得了帕夫洛夫总理至少一半以上的权利。这也同样造成一个问题。权利的分化还有洗牌。虽然在站队的位置上,雷日科夫还在末尾,只能说明亚纳耶夫更看好帕夫洛夫,同时也警惕着他,深怕这位老朋友位高权重会给自己来一场八一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