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129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有多惨重?比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还要惨重?”德米雷尔的语气有些冰冷,就像对萨巴哈廷呈报的消息毫无兴趣可言,他只想看到一个结果,成功的镇压这帮家伙的反叛行动。

“我才不管最终的结果怎样,所有参与这次事件的库尔德人都必须死。”德米雷尔的回答斩钉截铁,毋庸置疑,就像个掌握了至高权力的独裁者,“如果镇压失败了,这次事件的行动负责人就等着受到处罚吧,我这样说听明白了吗?”

“明……白。”萨巴哈廷的回答有些吃力,他也是第一次看见德米雷尔火气这么大,或许是库尔德人的这场动乱刺激到了他的神经。萨巴哈廷还有些担心这次的镇压要是失败会不会将行动负责人绞死在绞刑架之上。

然而在电话另一端的德米雷尔还在坚持,虽然封锁黑海海峡对苏联好像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但他相信苏联会先比自己屈服投降,就像拉锯战一样考验双方的意志力。

“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出来,亚纳耶夫。我就不信土耳其会输给你。”此时的德米雷尔还在咬牙坚持,他坚信只要扼紧了黑海海峡的咽喉,就能让苏联方寸大乱。

但是他还是太过低估了亚纳耶夫的手段,起码在亚纳耶夫的脑海里,有着一百零一种能让土耳其完蛋的方式。

第二百八十章 凛冽的寒冬(4)

就在土耳其忙不迭的镇压国内的库尔德人动乱的时候,亚纳耶夫趁火打劫的提出了要修改《蒙特勒公约》的要求。这也是亚纳耶夫积蓄已久小阴谋,趁着土耳其忙于内乱,把它往死里搞。

十月革命后,苏联宣布废除1915年《君士坦丁堡和海峡问题秘密协定》。1923年7月土耳其签订《洛桑协议》规定:平时和战时一切军舰可自由通过海峡,仅对军舰的艘数和吨位作有限限制。但是苏联政府未批准这一协议。

在土耳其政府建议下,1936年召开蒙特勒会议,讨论修改《洛桑协议》。会上,土耳其代表力争海峡对任何国家军舰封闭。英国代表坚持要求将黑海视为国际公海,反对对非黑海国家军舰通过海峡作任何限制。经过激烈争论后,于7月20日签定《蒙特勒公约》,规定黑海国家平时有权自由通过海峡;非黑海国家派遣进入黑海的军舰类型、吨位和在黑海停留时间则受到限制;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海峡;如土耳其参战或受到战争威胁时,有权允许或禁止任何军舰通过海峡。

1945年8月,苏联要求土耳其同意在海峡建立军事基地以及土、苏共同组织海峡防御。然而到了1950年土耳其政府宣布拒绝苏、土共管海峡的要求。直到今天,《蒙特勒公约》仍然是关于海峡制度的现行国际公约。

虽然说《蒙特勒公约》规定黑海国家平时有权自由通过海峡,但是对军舰还是有不少限制,比如航母就必须事先通报土耳其,因此苏联当年建造的莫斯科级航母就为了回避这个问题,而特意起了一个非常奇葩的舰种名目,航空巡洋舰。

而且这个条约还留了一个尾巴,就是土耳其参战或受到战争威胁时,有权允许或禁止任何军舰通过海峡。也就是说土耳其在战时是有权利封闭海峡,这样一来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完全被困在黑海,整个战略态势就非常恶劣和被动了。这也是为什么亚纳耶夫对此始终耿耿于怀。

不能穿越黑海海峡就意味着自己的舰队只能在黑海海域钓鱼,一个要让世界感受到钢铁巨浪波澜壮阔的国家,怎么可能让舰队生锈在港湾之中。

当然面对苏联政府的建议,土耳其一口拒绝,黑海海峡是他讨价还价的底线,怎么可能让人染指。

“我们需要跟美国人做一笔交易,让他们断绝跟土耳其之间的交易。前一段时间关于在土耳其建立反导拦截系统的新闻不是甚嚣尘上吗?美国甚至还怕全世界都知道这件事。”亚纳耶夫说道。

如果是在1989年到1991年之间建立反导拦截系统,苏联可能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1993年的苏联经济开始慢慢复苏,又有了说拒绝的底气。美国想在土耳其建立反导拦截,除非他希望再来一次古巴导弹危机。

所以美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铺天盖地报道之后便偃旗息鼓,亚纳耶夫清楚这是对方释放的一个信号,我知道苏联你有求于美国,现在我就等着你来找我。

想让美国人松口,亚纳耶夫就必须找到足够同等的利益来跟美国做交换,而美国此时最在意的,莫过于当初跟苏联进行了一笔交易的伊拉克问题。

美国可不会因为南方守望行动的终止而真的不准备对付萨达姆。事实上虽然军方没有在行动,但是中情局的各种势力依旧活跃在伊拉克的地盘上,进行秘密的情报搜集活动。而美国也如愿以偿的等到了苏联人的开口,亚纳耶夫表示我们可以在伊拉克和土耳其的问题上做一笔交易。

“我们降低对萨达姆政府的支持,你们也停止对土耳其的援助,如何?”亚纳耶夫问道,降低对萨达姆的支持意味着苏联不再光明正大的援助萨达姆政府军,同时在伊拉克问题上也不会行使一票否决权,但是苏联和伊拉克在暗地里的交易却照常的进行。

“而且现在你们也有了出兵的借口,伊拉克的确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亚纳耶夫跟马里奥总统就关于两国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对于苏联而言中东问题是战略利益,而进一步打通黑海海峡的通航权则是眼前的利益。相比起在中东下一盘棋,亚纳耶夫更在意将失去了一百多年的荣耀重新拿回。

对于苏联做出的选择,马里奥总统暗中惊喜万分。中东国家的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都是苏联的盟友,而亚纳耶夫却甘愿放弃盟友保全自己的利益,果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私底下都是同一副嘴脸,国家利益至上。

“但是苏联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美苏两国必须同时向土耳其试压,强迫他修改《蒙特勒公约》,只有我们达到目的之后才会放弃对伊拉克政府的支持,这是我们的交易底线。”

马里奥总统想了很久,并且咨询了身边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雷克,分析这项计划的可行性。

安东尼·雷克仔细的思考了一阵子,然后对马里奥总统说道,“是应该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苏联甘愿放弃中东的利益来保全眼下的利益是非常错误的选择。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就像一道屏障一样的保护着苏联的中亚加盟国,但是如果伊拉克被攻陷的话……”

“那么就等同于在这道屏障的正中间打开了一道缺口,不但分割了叙利亚和伊朗两个盟友,甚至能够威胁到中亚诸国的战略安全发展。所以放弃一个土耳其的海峡获得整个中东的战略优势,这笔买卖还是非常划算的。”

听到雷克的回答,马里奥总统的眉头却骤然锁紧,“按道理来讲,苏联应该不会翻这样低级的错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他们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但是面对这么大一块的蛋糕,美国实在是经受不住那样的诱惑,思前想后他还是答应了亚纳耶夫的请求。他实在找不出这样的大蛋糕后面会隐藏着怎样层层布置的阴谋。

“交易愉快,亚纳耶夫总书记。”美国同样为了伊拉克放弃了自己盟友的利益,就跟苏联的所作所为一样。

“美国人自以为获得了整片中东,其实他们这么做才是噩梦的开始啊。”亚纳耶夫终于将美国人引入了中东乱局的第一步。就如苏联分析的那样,与其跟美国采取长期对峙的方式不如引诱对方主动犯错。

长期对峙不过是被动的等待对方犯错,而引诱对方犯错,却能掌握主动权。

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初犯下最大的错误,就是糟糕的伊拉克战争,信心满满的政治精英们不但没有在中东建立起稳定的亲美政权,甚至引发了一股反美浪潮。

当那些尝试民主制度的人对自由主义失望之后,伊斯兰宗教势力便在中东不断地升温。美国在战略问题上的失败影响到了国内经济问题。虽然政府高层还有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通过石油期货和军火贸易赚的盆满钵溢,但是国内经济的低迷同样加剧了贫富差距扩大化。

从美国当前的利益看来,他是最终的赢家,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并且损失惨重。

除非美国能再出现一位里根式的人物,否则接下来的总统将会一任不如一任,至于到2015年川普会不会上台?亚纳耶夫表示他非常希望川普能够成为压垮美国经济和政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推倒之后建立的腐败无能民主以及国民经济的糟糕发展,这就是我的目的。当年你在阿富汗的问题上坑了苏联一次,那么在伊拉克的问题上苏联也同样回敬你一次。”亚纳耶夫的中东博弈棋局在逐步的完善,美国的也终于准备主动的踏入陷阱。

第二百八十一章 凛冽的寒冬(5)

就在土耳其政府反苏联的言论甚嚣尘上的时候,却突然从华府传来了一个噩耗。马里奥总统表示反导系统正在维护和升级,暂时不方便提供给土耳其政府。然后美国国务卿沃伦在新闻媒体面前发表言论,表示苏联战斗机被击落仅仅是土耳其和苏联政府之间发生的事情,与美国无关,华府保持中立的态度。

这就相当于德米雷尔正准备摩拳擦掌开启“凛冬将至”副本的时候,却传来了队友下线并且让你的消息,毕竟土耳其国防部长萨巴哈廷之前可以直接放言,只要苏联的战斗机再度入侵土耳其领空,它将会毫不犹豫的对其进行打击。

德米雷尔紧忙的想要联系上白宫,然而对方却对土耳其的请求置若罔闻,跟之前说好的剧本完全不一样。美国将会尊重苏联的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支持。

这过河拆桥的做法已经非常明显了,美国在得到了苏联的允诺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出卖了土耳其政府,甚至跟苏联勾结起来对付土耳其。而土耳其有一种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感觉。

“这群混蛋,简直就是不要脸。”德米雷尔愤怒的说道,这些日子土耳其遭受的屈辱已经够多了,从苏联的复仇到美国的背叛,一环紧扣一环的灾厄让土耳其终于意识到了他们根本不是五大流氓的对手,人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甚至可以将它当做交换的筹码。

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德米雷尔可不能认怂,如果此时向苏联低头认输,那么德米雷尔不但会沦为世界的笑柄,还会被苏联进一步的要挟。当然土耳其现在是祸不单行的情况,就在他认为苏联已经机关算尽的时候,亚纳耶夫再次走出了一步棋,让土耳其彻底陷入绝望的一步棋。

这次是苏联的总理帕夫洛夫访问土耳其的邻国,与保加利亚总统热柳·热列夫进行了友好会晤。以前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保加利亚现在依旧笼罩在红色主义的阴影之下,所以对于苏联的访问,热列夫不得不摆出一副笑纳的姿态。

“我知道热列夫总统最近被一件事情所困扰,想必来自英国的压力不小吧。”帕夫洛夫压低了声音,对保加利亚总统热列夫说道。他抬起头眨了眨眼睛,暗示对方你的一切我全部知晓。

“我哪有什么压力,英国人不过是胡说八道而已。”热列夫笑了笑,不经意的说道。虽然假装一副镇定的姿态,内心却在风起云涌,心想为什么那些秘密会直接惊动了苏联高层。

最近让保加利亚政府头疼的就是马尔科夫政治谋杀案件,虽然是在1978年发生的一起刑事案件,但是秋后算账的英国政府并就此放过保加利亚,而是直接向保加利亚政府提出要抓捕引渡犯罪嫌疑人的要求。

马尔科夫政治谋杀案是冷战时期一桩悬案,1978年9月7日,流亡于英国的保加利亚持不同政见者格奥尔基·马尔科夫作家,在伦敦街头被一名“路人”的雨伞尖无意刺中,随后中毒身亡。此案堪称冷战期间最蹊跷、最神秘的谋杀案。

在今年的9月29日,英国驻丹麦大使理查德·托马斯以及丹麦驻英国大使一起与保加利亚总统热列夫会面,并施压要求热列夫总统对雨伞谋杀案作出解释,并且提供犯罪嫌疑人,也就是保加利亚情报间谍朱利奥的消息。

虽然保加利亚当局表示我凭什么要听你英国政府的话,但是英国政府施加给保加利亚的政治压力可不小,当局以恰到好处的力度要挟保加利亚,既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

“如果我们在背后支持保加利亚政府的话,英国也就没什么借口可以找你们算账了。毕竟他们可不会过多的去关心一个保加利亚作家的死活,难道不是么?”

帕夫洛夫一边向热列夫许诺,一边观察对方的神情,见对方没有什么明显的排斥态度,而是颇有兴趣的听去他继续说下去。帕夫洛夫才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帮助保加利亚应对来自英国的压力,但是你们得同样帮我们一个小忙。”

“什么小忙?”热列夫总统警惕了起来,他就知道事情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苏联人好心的背后肯定暗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我们准备修造一条从黑海开始,横穿保加利亚和希腊,直到地中海海域的运河,以此来摆脱苏联自身对黑海海峡的依赖,这样涉及三个国家的浩大工程自然不可能让一个国家独立完成,而且我们还要搜集其他国家对这项工程的态度。”

听完帕夫洛夫所说的话,热列夫有些不知所措,他以为对方在开一个国际玩笑,修造一条贯穿三个国家的运河,别说工程量的浩大,就算是其他国家也会对这个工程抱着赞成或者反对的态度。尤其是土耳其,一定会成为反对声最强烈的国家。

试想因为运河的开凿而失去了战略价值的黑海海峡将会是一个怎样悲催的存在,德米雷尔总统简直想都不敢去想。如果这样一条实际工程的运河开通了,那么黑海就真的成为苏联的一个后花园游泳池了。

“这样一条运河开凿的话,一定会是影响世界的一项工程。”热列夫简直被自己幻想的景象给惊呆了,光是想想这样一条运河每年带来的收益会如何?几乎是能将黑海咽喉的全部航运量吞噬殆尽,到时候保加利亚政府光靠这条运河所带来的收益都能赚得富可流油。

等真的到那时候,土耳其就真的会成为一个悲剧的国家,手中的黑海航海要道将会成为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东西。

“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这样的运河开凿前期费用还有收益怎么分配?这样浩大的工程不是我们嘴里说说就完成的。”对于帕夫洛夫所说的话,热列夫同样抱着一股怀疑的想法。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