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169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的红色警戒开始在美国流行,以盗版游戏的身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美国人民的电脑桌面上,当然这款游戏引起了联邦政府的注意,因为带着大量反美情节和讴歌共产主义的剧情,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抵制。

当然思想是从来不惧怕子弹的,尤其是抛开了意识形态问题之后,这样一款优秀的游戏自然遭到了美国青年的推崇,因为在美国直邮破解版本的缘故,他巧妙地躲开了禁止发行的市场,事实上苏联也从没想过在美国市场上有一分钱的收入。

不过红色警戒在美国社会上引起的轰动可是要比历史上备受推崇的游戏还要精彩的多,甚至因为红色警戒而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一股苏联热潮,毕竟苏宣部在这款游戏中加入了黑美国政府的情节,例如将游戏中的美国政府隐喻成现在的马里奥领导的白宫,暗讽美国人民失去了自由,他们需要靠自己双手赢得自由。

“自由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游戏中美国本土自由抵抗军领袖的名言成为了游戏玩家争相模仿的对象。

原本在经济低迷时期的民众就对政府产生了怨言,尤其是当新一代的青少年在经济低迷的熏陶之下开始对未来失望的时候,红色警戒这款游戏的魅力无异于是一种精神大麻,给他们虚构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就连CNN的主持人也站出来表示堪忧,他们认为这是苏联新的入侵宣传,而他们的政府却无动于衷。当然一向喜欢大嘴巴的川普则表示这则游戏揭露了美国政府阴暗的本质,而纳税人将自己的钱花在了一群蠢货的手中,尤其是这一届的美国政府在舆论高地上的作为,简直糟糕的不能直视。

当然马里奥总统非常生气,尤其是对那位情报工作一点都不上进的多伊奇局长,马里奥直接将他从兰利叫到美国白宫的办公室,当年一顿斥责,“中情局干什么吃的,难道就没有注意到这次的游戏事件背后隐藏着苏联敌对势力的阴谋?我说过多少次了,关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千万不能松懈,多伊奇局长,这次的游戏事件很明显是中情局的情报失误。”

而多伊奇则显得有些委屈,毕竟这种东西应该由国内,甚至是交付给FBI管辖,中情局本来就没有过问的权利,而且中情局也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事情。而且政府所能做到的也就是禁止他们在网站上下载这款游戏,并不能做到完全将它们拒之门外。

不过马里奥现在显然是需要一个发泄的出气筒,剿匪不力的多伊奇明显就成为了马里奥的发泄对象。他开始指责这位中情局局长的荒谬和不作为,因为他试图改革中情局的保守做法,让妇女和少数民族进入美国情报局工作,这些事情在马里奥看来是荒谬和不能容忍的。

“恕我直言,总统阁下。如果想要彻底清除潜在的威胁,就必须对潜在的人群和可能形成的威胁进行监听,包括对我们的普通民众,还有我们的盟友进行了解。大使馆,特定的人群都是美国政府监控的对象。”

在被马里奥批评之后,多伊奇为了弥补总统对自己的搞糟映像而提出了这个对政府来讲是好主意而对民众来讲是反人权糟糕行为的主意。

“监听我们的民众?”马里奥开始考虑起多伊奇的想法,的确现在美国不单单面对邪恶的共产主义,同样还要为自己制造的祸乱买单。曾经在80年代被誉为伊斯蓝自由主义战士的中亚盟友如今成为了反美国先锋,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也在无孔不入的寻找机会,企图在美国的国土上搞出一则大新闻。

“移民的伊斯蓝信徒,有色人种,平民窟的民众,还有黑人社区,这些都是对国家造成不安定因素的潜在对象,而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监控这些潜在的威胁,这是为了国家安全着想,总统阁下。”

“欧洲的悲剧我们都有目共睹,袭击法国大剧院和英国城市的极端主义分子,不就是来自那些动乱地区的人民么?”

显然打着国家安全旗号的想法引起了马里奥总统的共鸣,尤其是美国在目睹了欧洲的变乱之后,也逐渐对民众产生了不信任的危机。多伊奇恰好抓住了马里奥的顾虑,开始鼓励他成立一个监控的组织。

“我需要一份书面报告,多伊奇局长。”马里奥的双眼开始放光,只要能够稳定社会,马里奥总统才不会在意美国的人权问题,自由只是忽悠民众的托词,只有金融巨头们的利益才是美国的重中之重,华尔街注定成为他们操控人民的一张巨网,利用债务勒紧人民的脖颈还有口袋。

只有天真的傻子才会真的相信美国有自由和梦想。

“那么计划的名字呢?”多伊奇试探性的问道,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构思居然会被马里奥总统这么快采纳接受自己的建议,不过他很明白这项计划不是由自己负责,而是位于巴尔的摩市的国家安全局负责。没有在国内行动权的自己只是为马里奥总统提供了一个思路而已。

“就叫棱镜计划吧。”

马里奥总统随口说道。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中情局叛徒

多伊奇能够顺利坐在中情局局长的位置上并不是因为伍尔西的被迫退位,虽然多伊奇和伍尔西被认为是美国九十年代中期最无能的两任中央情报局局长。1994年,被克格勃策反的美国中情局间谍埃姆斯依旧过着潇洒滋润的日子,不过在克格勃特工的提点之下,埃姆斯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狂妄到光明正大的购买游艇和跑车,而是利用瑞士银行的匿名账户存储着将近300多万美金的受贿金额。

当然多伊奇并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潜伏在中情局内部的鼹鼠所盯上,他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从这位纪律性并不严格的局长手中搞到有价值的情报,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埃姆斯被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行为,但是克格勃却让埃姆斯瞄准多伊奇的家庭电脑,而不是兰利的局长办公室电脑。

这样一来,埃姆斯面临的难度就下降了好几个等级,只不过是从中情局局长的个人电脑里盗取信息,而埃姆斯则表示这项行动他完全可以胜任。

因为亚纳耶夫知道多伊奇有着将机密文件带回家处理的习惯,而且还喜欢登录风险性较高的成人视频网站浏览视频,这对于克格勃情报局来讲,无异于是一次机会。趁着华盛顿方面的跨组织情报调查小组还没有调查到埃姆斯这个最大线人之前,搞到一批最机密的重要情报。

跟往常一样,当多伊奇下班之后将所有资料拷贝到硬盘之中,然后带回家浏览文件。他的私人电脑里储存着31份中情局的绝密情报,家中的私人电脑里一共储存了几万页中情局的机密文件,包括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追捕“基地”组织头目本·拉0登及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等一系列敏感问题的资料。按规定,这些情报资料是绝对不能带出办公室的,更不要说带回家储存在接入互联网的普通家用电脑上了。一贯缺乏安全意识的多伊奇才不会注意到中情局的条条框框。

这位中情局局长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经常利用这台电脑浏览互联网,甚至登录到一些安全风险极高的承认网站。因为有关网站的经营者极有可能通过用户使用这些网站后留下来的资料进入用户的电脑,获取用户电脑中的信息和用户的身份。只需要一个伪装的蠕虫病毒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克格勃特工才会利用多伊奇,在他身上打开中情局资料大门的缺口。当多伊奇下班到家之后,照例向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脑,开始浏览一些成人内容的视频,而买通了网站经营者的克格勃特工利用埃姆斯提供的情报,追溯到多伊奇的IP地址,然后开始将特别研发的蠕虫病毒安装在多伊奇的电脑。

就在多伊奇局长享受着视觉盛宴的时候,克格勃的特工在后台潜移默化的盗取储存在他电脑里的所有资料,甚至连多伊奇刚刚下载好的小视频也没有放过。

一辆小货车停在了多伊奇局长住所的附近,而特工们正在货柜内部进行情报的搜集,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位局长居然会将一些非常重要的情报就这样储存在电脑之中,而没有设计任何的防盗措施,简直就是将所有财宝拱手相让给行窃的小偷。

沙漠风暴计划,北非之狐行动,自由之门计划,中东黑色行动计划,红色打击行动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文件夹放置在他们面前,点开每一个文件夹,里面的资料都是机密级别的。

而这些居然都是克格勃梦寐以求的情报,没有想到这次的收网行动居然能够捕捞上这样一条大鱼。光是多伊奇电脑内部的文件足以让中情局在全球的部署瞬间崩溃。

而且这些资料只有中情局的高层有机会浏览,就连潜藏在情报部门的埃姆斯这样的巨大鼹鼠,也没有资格浏览这些文件和记录。

刚好从欧洲临时调遣到美国协助行动的情报人员德拉维列注意到其中一份文件显示是今天创建的,而文件名字则是非常奇怪的棱镜计划。

“我需要看一下这个文件夹,想确认里面到底讲述了什么内容。”德拉维列用手指着屏幕说道,情报特工双击打开了文件夹,而里面呈现的内容却让德拉维列瞬间兴奋起来。

“一个调查特定人群生活行为的机构,由美国国防部下属国土安全局所统领的,专门用来监视有色人种和外来移民的棱镜机构,美国政府有权对任何企图威胁国土安全的人群进行监视,而不需要在意人权和自由。”

德拉维列念完这句话之后,他立刻对身边的情报特工说道,“优先将这则情报拷贝下来,然后发送给莫斯科,我想卢比扬卡方面一定会非常高兴听到这则消息。以自由和人权标榜的美国政府居然无视人权,强行监听民众,只要我们能够精心运营一下,足以变成另外一个水门事件了。”

负责电脑操作的人员点点头,他开始对文件进行甄别和拷贝。将情报分等级收录到光盘之中。

拷贝工作在下载还没完成之前就开始了,克格勃的特工一边复制下载多伊奇电脑内部的情报资料,一边将他们刻录在光盘上,这份资料会被分成好几部分,由不同的克格勃特工通过不同的渠道带回到苏联国内,因为这份情报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他们才会采用这种谨慎到不能再谨慎的方式,而且每个带着情报离开美国的人都不知道彼此会如何离开。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人落网之后供应出另一个情报人员。

当文件拷贝完毕之后,德拉维列粗略的将这些长达几万页的文件浏览一遍,这些文件中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应对苏联战略的计划,包括东欧的反导系统部署计划,包括搅乱中东局势的计划,中情局每一次行动除了一手猩红的鲜血,还有为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地位添砖加瓦。

德拉维列将资料拷贝成四份,其中一份由他自己保存,而另外三份则交付给三位不同的外勤特工,由他们将情报发送到莫斯科去,这是一次注定会被记载在情报史上的泄密事件,苏联将会用这群无名英雄提供的情报,将美国逼得举步维艰。

“鲟鱼已经上钩,渔夫正在往回家赶的路上。”

将街头的暗语和公司确认之后,德拉维列打开车门,外面是眼光良好的天气,口袋里查着光碟的德拉维列走到纽约书店内部,将那张独一无二的硬盘夹杂在书本之中,企图通过这样的机会乘坐航班到东欧之后,再从东欧转移到莫斯科。

德拉维列左右环顾了一圈,有些可悲他们没有看穿政府的罪恶,尤其是当他坐在航班上的时候,德拉维列总算完成了这项秘密的行动。

“我想所有人都会对这份情报非常开心的,美国自己作下得死,他们会想尽办法去收收拾这个庞大的烂摊子,情报局要换人,国防部要换人,甚至美国总统也可能需要更换一位新的,这项计划的打击面是在上太宽广了。”

德拉维列兴奋的自言自语说道,他讲光盘粘贴在书页上面,不动声色的放在自己怀中的内部口袋里。只有亲自掌握在手中的东西,才是安全的。

德拉维列会先从美国飞往欧洲,再通过波兰进入苏联。一路上他都是小心翼翼的掩盖自己的足迹,生怕被反情报人员察觉。直到踏上苏联土地的那一刻起,德拉维列才松一口气。

对于他而言,一切总算结束了。

对于克格勃情报局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三百七十六章 战略部署

这次的行动可以说是收获丰盛,尤其是关于中东和东欧之间的情报几乎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包括美国准备在东欧部署战略拦截导弹的“巨人计划”还有试图在中东刺杀萨达姆的“尖刀行动”计划,因为多伊奇的不小心导致了中情局战略部署的大部分崩溃,克格勃完全可以根据这些情报对中情局进行反向制裁。

光是处理长达几万页的情报计划就花费了不少的事件,当他们将所有的情报分析归案之后,作为领导执行机构小组的弗拉基米尔同志总算松了一口气,将情报递交给上级的克留奇科夫同志,而亚纳耶夫听说克格勃获取了美国的大量情报之后,也特地的赶到卢比扬卡,就在克留奇科夫办公地点先听听他的计划。

“这次的情报收获可以说比我们过去五年,哦不,过去十年所获得情报总额还要高得多,这是对中情局情报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们从中情局局长家中电脑发掘的重要情报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中情局一直没有放宽在欧洲的部署。虽然美国人认为苏联的综合实力已经无法跟他们匹敌,而我们的战争机器不过是最后的挣扎。”

这是摘自巨人计划的原文,虽然克留其科夫经过了艺术化的表达,但是依旧掩饰不住美国人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克留奇科夫望向亚纳耶夫的时候神色有些尴尬,但是对方也没有反驳,只是挥挥手让他继续念下去。

“他们想要在将死的红色巨兽的心脏补上最后一刀,那就是关于战略反导系统的建设,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不得不说美国人居然将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曾经的东欧国家都算了进去,他们还在这些国家的内部培养亲美势力,然后造势让支持美国的政党上台。再进一步堂而皇之的进行新一轮的军事合作。”

念到这里,克留奇科夫停止了说话。而亚纳耶夫只是不痛不痒的说道,“非常熟悉的剧情,不是么?我记得美国人上一次用这种手段的时候,还是在里根的时代吧?星球大战计划,利用无休止的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的经济,达到赢得冷战胜利的目的。而所谓的反导系统不过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星球大战计划而已。”

最强盛时期的苏联都不是美国的经济对手,所以苏联到了亚纳耶夫手中时就变得更加的谨慎,不想挑起新的军备竞赛,又不想被挤压战略空间,亚纳耶夫在东欧方面的布局的确让人头疼。

“美国和北约的战略目的的确非常的精彩,他们极力的构造一个东欧包围圈,在煽动加盟国反叛失败之后,这种B计划的做法就变得更加的明确。必须将我们西进的脚步阻拦在东欧势力圈之外,哪怕让东欧牺牲那些加盟国。”

亚纳耶夫眯起了眼睛,他对克留奇科夫说道,“美国之所以能够与东欧国家达成这样的战略合作关系,原因在于苏联现在在东欧失去原来的根基,后来的执政党基本上都从支持转向了抵抗的政策。这也是为什么苏联被压缩战略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报复,克留奇科夫同志,我们不能在沉默下去了,必须让北约知道我们的威胁从来没有终止过。”亚纳耶夫神情严肃的说道,他将手指指向了东欧的位置,“但是你看,欧洲的战略包围圈总是会有突破口,而我们就在突破口上下手,反制裁美国的巨人计划。”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