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349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多勃雷宁停顿了一下,他的表情变得阴狠了起来,跟刚才带着金丝眼镜的知识分子形象截然相反,更像是一个城府深沉的政客。

“如果科尔真的要强行宣战的话。”

“那请波恩的政治高层们仔细想想,联邦德国有没有万分之一的概率能够战胜苏联。”

“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几率。”

第七百六十六章 被迫接受的条件

在和平峰会开始之前,多勃雷宁就曾在私底下与玛德琳会面过,双方之间牵扯到的话题无不例外是关于柏林的现状。自从经历过前两次的政治交锋之后,玛德琳倒是变得老实了起来,不再是咄咄逼人的态度。毕竟在苏联的外交精英面前,她那一套所谓的强硬外交手腕根本派不上用场。因为苏联的外交官一个比一个阴险城府。

在吃过几次亏之后,索性就不敢在苏联面前卖弄了。弄巧不如藏拙,这是玛德琳和苏联高层交锋之后得出的唯一答案。

“柏林问题是科尔的心病,拿不回柏林他是绝对不会结束这场战役的,甚至可能将这场战争继续延续下去,所以你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多勃雷宁微笑着说道,“那么我们就在柏林的问题上向联邦德国施压,我相信白宫方面早就准备好一套具体实施的方案了吧?”

“这对于美国有什么好处呢?”玛德琳反问对方,“起码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都是偏袒苏联和东德的利益。对于美国来讲,似乎并没有什么利益可言。大家参合到东德事件中都是为了利益而奔走,我们也不是傻瓜,多勃雷宁顾问。”

“恕我直言,看到联邦德国分裂,不就是美国的目的吗?你们并不想看到德国在联合整个欧洲,形成抗衡美国的另一大政治实体。可以说欧盟就是西欧重新崛起的曙光。世界霸权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呢。”

多勃雷宁作出一个射击的动作,对玛德琳说道“假如你们让欧盟分裂,让西欧永远掌控在自己手中,这不就是美国想要看到的美好结局吗?虽然这个美好的结局对于欧洲来讲,剧情稍稍显得有些残酷而已。但是对于美国和我们来讲,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多勃雷宁偏过头,望着窗外的风景有些发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卷入这种政治阴谋当中,学会在混乱中找到立足点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起码这一次多勃雷宁抓住了玛德琳一直在意的一件事情。分裂欧盟,让这个国家一直处于离散的状态。

“苏联已经将价码开出来了,美国愿意的话,我们就进行后续的合作,不愿意的话,也最好不要阻拦苏联的计划实施。否则我们将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我想玛德琳女士一定非常清楚苏联所谓的报复,是什么意思吧?”

玛德琳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她当然非常清楚多勃雷宁所说的报复含义,美国和苏联之间明争暗斗这么多年这点政治眼光还是有的。

白宫已经对苏联提出的要求动心了。

“我只是希望双方能够愉快的完成这场交易,多勃雷宁顾问。”玛德琳微微一笑,事实上美国早已经做好了背后捅苏联刀子的准备,只是现在双方还不能撕破脸皮。维持着表面上的秩序。

于是在谈判桌上,当苏联提出将会出兵柏林进行全面“维和”的时候,玛德琳突然站了出来,附和多勃雷宁的决议。

“美国赞同苏联的决议,事实上当双方还处于争议时期时我认为最好让维和部队介入,并且保持和平的状态。除非这次的会议有了最后的停战协议,否则的话,维和部队不应该从争端地区撤离。”

说到这里玛德琳故意看了多勃雷宁一眼,后者在谈判桌上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情绪,甚至表现的像是一无所知的样子。静静坐在一边看着这场好戏。

“并且美国将会为东德提供3个亿的低息贷款,作为东德的战后重建工作的援助资金。”

这一句话犹如炸雷,瞬间让在场所有人脸色突变。他们顶着玛德琳那张依旧微笑不改色的脸,很惊讶为什么白宫的态度转变的如此快。

玛德琳的态度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提供三个亿的贷款意味着白宫站在了东德这一边,所以在听完国务卿的讲述之后,科尔变得怒不可遏。

“你们这群混蛋,串通好来存心让德国出糗是吧?我告诉你们,门都没有。柏林是联邦德国的,永远都是,该滚出去的是你们。就算联邦德国跟东德人民武装力量和维和部队作战,我们也不会害怕你们这群混蛋!”

科尔表现的非常硬气,就连多勃雷宁都想为他鼓掌喝彩,并且告诉他一句你表现的真棒。但是显然玛德琳的杀招不止一招。

“美国将会派遣一个装甲骑兵团进驻德国,这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条件。”玛德琳笑眯眯的说道,他环抱着胳膊,继续看科尔的精彩表演。

“想都别想,联邦德国可不会让自己的土地上再出现任何一个美军士兵。这是我们的土地,不是你们的!”科尔对玛德琳的嚣张态度感到非常的不满,还有更加激烈的说辞因为公共场合和电视直播的关系而忍了回去。

“你想错了,科尔总理。美国的装甲骑兵团可不是为你准备的,而是为了他们。”玛德琳将手指指向了乔尼什基斯,不急不慌的说道,“白宫方面也赞同双方之间应当签订停火协议,达成共识,而不是赞同一场无休止的战争。”

这样一来,德国的局势就变得风云莫测了。

“你个……”话快要到嘴边的时候科尔忍了回去,他非常愤怒,但是却又无可奈何。跟美苏宣战只是口头上的宣泄而已,政治家只是为了权衡利弊之后能将利益最大化的那群人。

“你是想说我是混蛋?好啊。”玛德琳一拍大腿,继续添加筹码,“我想美国派遣一个骑兵团应该不够,索性将美国一个装甲师调遣过来如何?部署在柏林地区进行维和行动应该足够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防止柏林再起战争,维护西欧地区的局势稳定。”

玛德琳说完之后还温和的看了科尔一眼,当然嘴角正在勾勒出某种阴谋得逞的微笑。

多勃雷宁则坐在一边尽情的观看者这场好戏,显然美国人的介入让科尔又惊又气。相比起苏联这位敌人的进攻,远远抵不上“盟友”的出卖更有杀伤力。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将科尔在谈判桌上击垮。没有了美利坚的支持,科尔再怎么强硬也不是苏联的对手。

何况美国已经在某些情况默许之下,将可怜的科尔直接推到了苏联庞大的钢铁机器面前。谁都知道东德的盟友更具备杀伤力,而现在的联邦德国在多勃雷宁看来,就是螳臂当车的无知货色。

“从1989年到1997年,时间不过是教会了科尔如何变得更加愚蠢而已。”多勃雷宁小声的自言自语,“自以为是的摧垮东德的体系,强行将他们融入联邦德国的社会之中,然而却没有考虑到他们是否需要真正的需要你们所谓的自由和民主。”

“现在,你只不过是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而已。”

场面变得尴尬而沉默。脸色铁青的科尔气的浑身颤抖,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多勃雷宁只是微笑着看着场面,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在他的掌控之中。

最终他的语气终于软了下来,他向玛德琳求助,“之前你提出的条件我想德国方面可以再考虑一下,不知道玛德琳部长意下如何?”

“你还没弄懂吗?科尔总理,这就是我们的新条件。”

玛德琳眯起了眼睛,享受着这一刻报复的快感,“柏林不可能再爆发冲突了,这是我们的达成的共识。至于之前提出的那些条件,美国选择放弃。”

这就彻底的为科尔的妥协宣判了死刑。

选择在和平协议上签字,代价是凭空出现一个政治实体德意志民主复兴党,而且改变德国自从二战以来的政治框架。

选择继续发动战争,德国面临的可不是一个对手,而是美,苏,东德的联盟。

科尔现在彻底的陷入了绝境。

第七百六十七章 第二笔交易

“我同意乔尼什基斯提出的部分要求,包括柏林共同管制问题,但是还有一小部分,联邦德国不同意。双方需要继续进行协商。”

当科尔在会议室里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有人都惊讶了。这将意味着联邦德国最终屈服于东德的胁迫之下。记者将镜头转向科尔的时候,对方的脸上已经没有任何的表情,或者用心如死灰来形容反而更加的恰当。会议室沉默无声,所有人都能听到各自急促的呼吸声。

玛德琳有些惊讶,紧紧的撺着手中的钢笔,来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

而多勃雷宁只是表现的平淡异常,以至于在最后听到结果时,也只不过是微笑着点点头。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会议室里众人复杂的表情,构成了这场和平会谈的最后一幕,火药味十足的会议就在这场吵吵嚷嚷之中落下了帷幕。人民最后在电视上记住的除了乔尼什基斯脸上的喜悦之外,还有科尔的失败和不甘。

同样还有电视机面前那些幕斯林的恐惧。

电视机前的亚纳耶夫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他甚至想拿起酒杯庆祝一下,科尔的屈服标志着联邦德国最终的失败,整个庞大复杂的分裂德国计划也落下了帷幕。

柏林托管计划的通过,意味着科尔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柏林的斗争。

而德国的分裂,绝对会成为1997年的年度热点政治事件。

“终于结束了。”亚纳耶夫喃喃自语,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谈最终以东德的大获全胜落幕。

“接下来等到德国稳定之后,苏联将会第一时间访问东德,并且准备一系列的后续合作,一旦德国新的政治框架完成之后,我们会将部队从柏林与东德地区撤离,交付给德国内部自行解决。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军和联邦国防军的组建问题,但我想东德应该不会撤离这支军队,毕竟这可是他们的保命底牌。”

“难道我们不继续驻扎部队了吗?”坐在会议桌另一边的弗拉基米尔奇怪的问道,他难以相信亚纳耶夫居然就这样将所有兵力撤离东德,难道不应该向之前的驻军一样,派遣大量的精锐部队进入东德地区吗?

“当然会有驻军,不过只是象征性的驻扎一部分的队伍。绝大多数还是会撤回来。”亚纳耶夫叹了一口气,“现在的苏联已经不是当初的超级强国了。我们在欧洲局势上才刚刚扳回一局,但任然处于守势的位置。而且长期将大规模的部队驻扎在东德地区,同时也会引起美国人的警惕。”

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也将会对苏联的经济造成不小的负担。

像之前东德那样将精锐部队大规模的部署在东的地区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苏联的政策是优先发展经济。其次是任何的国际斗争都应当为苏联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用来发展经济,而不是将苏联拉入一场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之中。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