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461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原本小渊应该是就任众议院议长。他曾表乐意接受,但因就任议长与未来就任首相无缘招至地方支持者的反对。手下侧近的额贺福志郎、青木干雄、绵贯民辅以及秘书古川俊隆反对故力推,导致小渊惠三与国会议长无缘,最后由亲近竹下的伊藤宗一郎就任众议院议长。但这并不妨碍他这位“未来的首相接班人”与现任首相桥本龙太郎进行对话。

首相却对这个消息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喜悦,虽然后期的投资回报丰厚,但是前期的投入也同样惊人。就像他们以为原本的喀拉海油田前期的投资并不会花费太多预算。但实际情况很快的超出日本人的预料,这片海域几乎就是无底洞。但是钱已经花出去了,如果还没见到石油就抽手,石油公司将会遭受沉重的损失。

桥本龙太郎左手支撑着额头,有些无奈的说道,“倒是现在石油战略公司已经在预算花在了喀拉海油田身上,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度投资萨哈林油田了。对于政府财政来讲是沉重的负担。”

“我知道。”

虽然他只是外交大臣,但是对国内糟糕的财政情况也不是不了解。大藏省大臣曾不止一次的向桥本龙太郎抱怨过现在的经济困难,但是桥本龙太郎对现在的经济低迷状况也显得束手无措。

“虽然我们没有竞争的余力了,但是这并不代表综合商社旗下的石油公司没有竞争力。三井和三菱早就对喀拉海油田事件官方没有让他们参合进去感到不满意了。现在的萨哈林-3项目计划正好让这些能源石油巨头打头阵,以满足他们之前没有能够参与到石油问题上的回报而已。”

小渊惠三非常严肃的对桥本龙太郎说道,“在与苏联合作的问题上,桥本龙太郎首相是准备访问苏联一趟么?”

桥本龙太郎顿时流露出警惕的神色,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本来访问莫斯科的计划还没有正式的提上议程,但是他觉得是时候应该启动和苏联合作的项目了。

“什么意思?”

桥本龙太郎谨慎的问道,看到首相这样的表情外交大臣大体上已经猜出了一些倪端。

“没有必要掖着藏着,我知道日本现在想着积极的与苏联发展关系。毕竟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对于日本而言都是机遇。现在三菱重工,本田不是在积极的寻求与拉达汽车制造厂的合作么?如果政治上能够相互促进的话,这对于日本品牌进入苏联可是一项重要举措。况且苏联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重工业,这对于日本的工业发展来讲也可以互惠互补。”

对于综合商社来讲苏联更像是一片未曾开发的处女地,神秘且充满了诱惑,如果能打开这个大型市场的话,将会给日本带来极大的活力。这也是桥本龙太郎一心期待的地方。之前的喀拉海油田开发计划和石油管道的铺设已经让日本尝到了一丝的甜头,不过接下来的利益会更大。

所以才会出现迫不及待的想要访问苏联的念头。

“既然小渊惠三大臣已经知道我要做什么了,那么你也可以顺便的分析一下日本接下来的几步应该怎么走?”

“顶住美国的压力,推动中日友好和之日苏友好,促进三国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亚纳耶夫访问萨哈林州却主动避开了北方四岛的问题意味着他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跟我们发生冲突。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的暂时搁置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三方之间的经济发展。”

作为立场亲中的小渊惠三自然知道和周围的邻居们打好关系有多么重要,虽然北方的超级大国每年都在宣称裁军减员,但是却不敢丝毫的放松——红海军的太平洋舰队每年都裁撤掉过时的老旧型号,却又逐年的补充新式舰艇,虽然在数量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然而战斗力却一年比一年更加可怕,在放弃了之前的饱和式进攻做法之后,他们就成为了一只拥有远洋能力的舰队。而且海上自卫队曾不止一次声明,金刚级再也阻拦不了航母舰队南下的趋势了。

战略轰炸机携带核武器绕岛环形在之前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担任防卫厅厅长的中谷源采取的强硬政策反而招来的是苏联军队更加强硬的反击。

直到采取怀柔政策的首相上台之后,千钧一发的冲突才逐渐的平息下去。

“小渊大臣,我已经决定了。”

桥本龙太郎双手撑着桌子缓缓站起身,他双手负背走到窗台边,小声的说道,“这次的外交访问我希望你能够陪同我去一趟莫斯科。”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美国方面的压力,我隐约感觉到美国方面不会容忍我们跟中苏两个国家越走越近。肯定会想方设法的阻挠。”

桥本龙太郎清楚日本在东亚处于尴尬的位置上,致力于缓和双方关系的温和派领导人既然不可能让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如果他依旧寻求不了出路的话,日本就面临右翼上台的危险了。

“所以我失败之后,希望日本能够有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领导人,来领导这个国家走出经济低迷的境地,我努力了很久,前几任的领导人也同样努力了,但是他们都无法解决掉这个死扣。”

桥本龙太郎将目光投向小渊惠三,眼神里多了某种意味深长的期待。

“我希望下一任的领导人也不要放弃了,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这个国家已经被一群狂热主义者糟蹋过一次,我不想再看见第二次蘑菇云在日本的上空升起。虽然我是职业政客,但是只要我还在,那群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还在,日本就不应该被带入深渊。我会站在这条路上,一步不退的拦住他们。”

“桥本……”

小渊惠三突然觉得面前的首相形象变得高大起来,虽然他的尝试和努力都失败了,但是却没有任何的退缩。

活跃在政坛上的职业政治家们都老了,有的只是趋利避害的圆滑,失去了最开始的热血冲劲。但总有人要站出来,拦住一头洪水猛兽,不让他从牢笼里伸出锋利的爪子。

他朝着小渊惠三深深的鞠了一次躬,将那一抹灰白紧紧的低下。

“如果我不幸失败,接下来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第九百二十七章 技术换石油

桥本龙太郎这次访问日本亚纳耶夫的接待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来的隆重,他知道对方为了什么而来,莫斯科恰到好处的宣传让处于绝望与困境之中的桥本龙太郎看到了希望。他期待这次的访问能够打通双方之间的在石油合作上的关节,更加顺利的推进综合商社占领萨哈林-3石油项目。

桥本龙太郎以为自己占便宜的时候,反而一步一步的踏入了亚纳耶夫设计好的圈套之中。天下从来都不会有免费的午餐,莫斯科正是抓住了贪小便宜的心态,把日本人一步一步的引入圈套之内,等到他们发现自己中计的时候,亚纳耶夫已经牢牢的抓住了他们。

亚纳耶夫同志的进攻开始了。

国宾的车队载着那位重量级别的人物出现在克里姆林宫的门口,一路上桥本龙太郎都在观望着街道周围的景色。1991年店铺关门,经济崩溃的萧条早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车水马龙的街头,熙攘的街道,还有林立的广告牌。这座几百年来屹立不倒的城市重新焕发出年轻的勃勃生机。难怪会有人说这是一座不逊于纽约的城市。

广场上的血渍早已经渗入砖瓦之中,成为人民茶余饭后的可悲笑料。那些哀叹苏联已死的知识分子们早已羞愧的躲进黑暗的空间里,为自己的愚昧而自责。

桥本龙太郎看着这一幕,心里百感交集。一个苏联一个中国,同时爆发出惊人的改革成果,这让习惯了担任二十世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有些心慌。

反观现在的国内除了低迷的经济,迅速扩散的老龄化,还有一堆的社会问题,桥本龙太郎身上的压力不比亚纳耶夫来的轻松。这位被称之为继斯大林同志之后最伟大的总书记让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直接迎来了第二次的复兴盛况。

伟大的改革家,无人能敌的政客,还有最可怕的敌人,自由世界的敌人,人民的暴君。

所有褒贬不一的称号都矛盾的集中在这个人的身上,也让他成为了二十世纪最神秘的政府领导人。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桥本龙太郎走出了国宾车,在小渊惠三和日本驻苏联大使的陪同之下前往那座装饰华美的会议室,首先他们在接待外宾的圣乔治厅进行了会晤。

亚纳耶夫微笑着走过来,和桥本龙太郎的手紧紧窝在一起,媒体纷纷举起镜头,记录下苏日友好的这一刻。

“你好,亚纳耶夫总书记。”

桥本龙太郎微笑着说道。

“你好,桥本龙太郎首相。”亚纳耶夫用不怎么标准的日语回复了对方,让桥本龙太郎感到有些意外。亚纳耶夫的回答非常自然,丝毫没有让对方觉得这是在讨好对方。

但是他能感觉到亚纳耶夫话中有话。

双方都寒暄过后便正是的进入了命题。关于石油项目的合作计划是重中之重,桥本龙太郎每一秒都是宝贵的。

看着火急火燎的日本首相,亚纳耶夫突然萌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过几个月就是亚太经融危机爆发的时刻,经济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日本在寻求新的发展与合作,会不会成为美国向亚洲动手的一个导火索?

如果这个原因成立,那么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爆发就不是偶然的因素了。

“亚纳耶夫总书记,此番前来是为了促进双方之间在石油项目问题上的合作与发展,萨哈林油田的开发项目日本非常有兴趣,所以我们愿意在石油问题上帮助你们度过难关。综合商社可以提供强大的开发资金保证,来帮助萨哈林州政府度过探勘油田所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

桥本龙太郎很清楚与毛熊说话就必须直来直去,东方人拐弯抹角那一套思维在他们的谈判桌上并不奏效。这群大方起来可怕的吓人抠门起来也同样吓人的家伙不能用正常人的思路跟他们打交道。

不过很可惜桥本龙太郎的对手一直都是用正常人的思维加上简单粗暴手段进行交流的人,所以他那一套说辞在亚纳耶夫的身上并不奏效。

“我只想知道为什么日本方面就一口咬定我们没有能力开发萨哈林-3油田项目,就算我们没有单独开发的能力,为什么日本就一定认为我们的客户只有你们一个,东亚国家可选择的对象太多了。”

亚纳耶夫直接把桥本龙太郎的话给顶了回去,他依旧表现出一副诚心诚意合作的态度,但是绵里藏针的说辞却让日本首相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对方有备而来,之前做出的友好假象在这一刻被全然撕碎,流露出的真正的面孔。会算计的战斗民族远远比简单粗暴的家伙们要更阴险可怕的多,尤其是手段刚柔并济时,根本猜不透下一步棋应该如何招架。

“三菱石油公司和三井石油公司是世界能源巨头之一,我们拥有着最好的石油探勘和建造团队,如果苏联政府想要大规模的开采油田的话,日本是不错的选择。之前我们已经共同开发过喀拉海油田了,实力的话也毋庸置疑。”

桥本龙太郎自信满满的回答,来苏联之前做足了功课。原本喀拉海就是一片难以开采的海域,是日本解决了关于石油抽取的问题,才能让苏联降低了技术成本,从而降低原油的开采成本。让堪比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的喀拉海油田真正的成为一座黑色金矿。

“我知道,但是除了日本之外,另外几个国家也表示了相同的意愿。”

亚纳耶夫将其他国家的交涉资料摆放在桥本龙太郎面前,除了熟悉的中国老朋友之外,甚至还有韩国等其他钻进来想分一杯羹的国家。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