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65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此时莫斯科的天空已经开始泛白,淡蓝色的天空在朝霞映衬之下显得格外的璀璨耀眼,云蒸霞蔚的场景让亚纳耶夫顺手关掉了陪伴一整夜的台灯,望着窗外人烟逐渐热闹起来的景色。

“黑暗会在黎明到来之前散去,我们的理想终将像万丈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披着厚实大衣的亚纳耶夫捧着一杯黑咖啡,站在窗台面前喃喃自语的说道,“旧的斗争已经终结,新的战斗又即将开始。不知道我的敌人们,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复仇的红色巨熊将重返北陆,所有敌人都会为之颤抖!”

第三卷 伟大征程

第一百三十七章 阅兵提议

“你是说在今年的五月九日举行卫国战争胜利四十七周年红场阅兵?”帕夫洛夫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亚纳耶夫的提案,“但是这会不会有些太仓促了,现在都已经到二月的下旬了,而且今年也不是重大的卫国战争纪念周年,所以我想……”

帕夫洛夫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我的想法还是稍稍推迟一些,等到五十周年抗战胜利的时候再来举办红场阅兵如何?到时候我们的经济逐渐复苏,度过了最艰难时期的之后再来大阅兵也不迟。”

“不不不,帕夫洛夫总理,我们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在举办阅兵。”亚纳耶夫一连说了三个不来表达自己的重视程度,“你还记得1941年11月初,正值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刻。德国纳粹的部队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他们的坦克距莫斯科只有二十五公里,甚至在红场都能听到炮弹爆炸的声音。但是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斯大林同志毅然决定阅兵,而且时间就在传统的十月革命节。”

“现在我们的难道不像是当初最危急的时刻吗?只是敌人不在于外部,而在于我们内部。在他们看来,苏联就是即将倾塌的大厦,这些人巴不得我们自毁长城。所以我要在这里郑重的向他们宣告,我们只是经历了短暂的困难,并没有失败。”

亚纳耶夫的做法就是要向西方表明一个态度,苏联没有倒下,就像当初步步紧逼的希特勒以为整个苏联搓手可得的时候,剧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旋转。

知道亚纳耶夫要举办阅兵的真实意图之后,帕夫洛夫也从反对变成了默认的形式,他还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次的卫国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需要宴请其他的社会主义盟国吗?”

捷克斯洛伐克的共产党合法性在天鹅绒革命中烟消云散,罗马尼亚也已经是救国阵线委员会的天下,匈牙利也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摇篮,而南斯拉夫则在分裂浪潮的风雨飘摇中不知去向。

越南,朝鲜,古巴,还有某个一直与苏联关系复杂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了这次阅兵邀请名单上的国家,前面三个的代表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出现在红场上,至于最后一个会不会过来,亚纳耶夫也不清楚。而帕夫洛夫欲言又止的,就是最后的那个国家。

虽然在亚纳耶夫的努力之下,两国的关系渐趋缓和,原本一些有争议的边界也在苏联和南部邻居各自的退让之下选择了共同开发。但是在苏联,尤其是某些鹰派的将领眼中,他们依旧是所谓的北约外编人员,威胁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颗重磅炸弹。

但是每次这样的言论被亚纳耶夫知道后都会遭到通报批评,情节严重一些的甚至会被当面警告批评。亚纳耶夫知道拉拢南边邻居的重要性,苏联已经没有办法独自面对日益跋扈的世界警察了,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拉拢一个足够分量的盟友,一起对抗美利坚的邪恶宣传。

“邀请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亚纳耶夫说道,之后他又加了一句话,“顺便给那些害怕我们的欧洲邻居也发一份邀请函,至于他们愿不愿意过来,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亚纳耶夫从来没对西方报过什么希望,事实上处于欧陆边缘的苏俄从一开始就是被孤立和欺负的对象,所以苏联才会拼命的发展,建造起最强大的战争机器,为的就是摆脱被孤立的局面。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苏联的崛起引发了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他们联合起来企图绞杀最伟大的革命政权,并将苏联称之为邪恶的红色帝国。

这也同样让亚纳耶夫明白了一件事情,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光是靠建立庞大的战争机器不过是揠苗助长的行为。只有拥有同样令人瞩目的经济实力,西方世界才会在苏联面前俯首称臣。

“那南边的那位国家同样也发一份咯?”帕夫洛夫问道。

“过几天会有一次出国访问他们的机会,那份邀请函我想让雷日科夫同志亲手交到他们的手上。”亚纳耶夫说道,在这个国家呆的太久,每天沉浸在政治阴谋的都心斗角之中,他都快忘记了穿越之前的懒散安逸生活。

“我希望能跟他们继续加深落实改革开放,尤其是轻工业方面的支援和交易。虽然这对苏联落后的轻工业来讲不过是杯水车薪,但是所有项目慢慢的汇聚在一起将会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

由于在制度和经济各种方面的原因,苏联和南边邻居的谈判一直进行的异常缓慢,最终还是由雷日科夫建议在边境主要城市划出一片试点,来进行不同的商品交易制度,也就是所谓的经济自贸区先行试点,如果真的可以的话,那么将会陆续的推广到全苏联,甚至是加盟国。

当然这个想法提出的时候,亚纳耶夫是绝对赞同的,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在经济自贸区内进行不一样的改革尝试。

“你是说雷日科夫经济部长访问中方,顺便将邀请函亲自带过去。”帕夫洛夫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这份阵势未免也太隆重了吧。虽然最近两国之间谋求经济合作战略合作如火如荼,但是用这种方式实在是……”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帕夫洛夫同志。”亚纳耶夫点点头,伸出手打断帕夫洛夫的讲话,他说道,“虽然我们之间有过龃龉,但是我也很清楚一件事,美国拥有着众多分量十足的盟友,而我们苏联呢?最后的盟友也在1991年分崩离析。这个时候,还同处于一个阵营的国家,更是我们要拉拢的对象。老盯着过去的那点恩怨,是不会有进步的。”

亚纳耶夫有些感概的说道,“何况他们曾经那么的相信我们苏维埃,相信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会实现。”

“所以我们也决不能让他们失望啊。”

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一次访问

如果说1992年2月这个月份有什么重大事件的话,第一件事就是苏联发布了举行胜利大阅兵的消息,表示将在5月份庆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苏联向曾经的东欧盟友们发放了邀请函。不过响应的国家却是寥寥无几。

而第二件事就是苏联设立的经济贸易区试行点,不但如此,雷日科夫的访问南面的邻居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虽然苏联在逐步的进行经济改革,但是很大程度上依旧是凭供应购买日常产品,所以经济问题上恪守古板的苏联居然会一反常态,这对其他国家来讲,都不算是一件好事情。

几天之后,雷日科夫带着一大堆的合约文件前往南方的国度,里面都是近年来他对苏联产业的具体分析,也好让他清楚的知道苏联轻工业的短板到底在哪里。而雷日科夫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问题。

雷日科夫也有些郁闷,为什么亚纳耶夫会将邀请函交给自己,然后再让他转交给其他国家,直接丢到大使馆内不就行了吗?

“哎,真是不懂亚纳耶夫总书记在想些什么。”经济部长雷日科夫摇摇头,将那份火漆密封的信封放回了公文包之中。静静的在座位上等候着从莫斯科到京师的专机落地。

作为苏联政府要员,一个国家的经济部长,在雷日科夫到达机场的时候安保系数提升到最高领导人的级别。这种僭越了规格的待遇一切只是因为雷日科夫是苏联的经济部长,他对整个苏联的经济状况,以及贸易状况都了如指掌。

而苏联庞大,复杂,完善的重型工业体系也是他们心仪已久的礼物。对于他们而言,没什么能比得到大型战略运输机和尖端战斗机的工业生产基础更能让人抑制不住兴奋的事情了。他们需要自身欠缺的军工重工业基础,而苏联则需要农业和轻工业等产品产业的建设,无论怎么看,都是两全其美的局面。

所以当财政部的王部长(具体是谁请百度)与雷日科夫会面的时候,眼里是掩盖不住的笑意。就像遇见一个准备随时撒钱的阔绰老板一样,而雷日科夫报以同样的尊重,因为他也希望中国能在农业等方面提携苏联一把。

曾经骄傲跋扈的老大哥居然变得平易近人,不得不感概真是时过境迁。

“你是说除了进口粮食之外,希望中国能提供一批高产量的抗寒农作物?甚至将土地租赁给我国农民,共同合作开发粮食产量?”

当雷日科夫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王部长有些惊讶,因为这样的想法他可是闻所未闻。

“是的,王部长。你知道苏联一直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我们拥有着完善的水利设施,成熟的机械化收割模式,还有肥沃的黑土。然而我们的粮食问题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关系,一直无法提升上去。”

雷日科夫所说的都是实话,苏联的人口,制度等原因一直制约着粮食产量的发展,而雷日科夫则希望能够引进其他国家人员在苏联租赁土地,收割粮食,抛售和充实市场。总而言之,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引进人口和外资的模式。

“这可是一个很新鲜的模式啊。”王部长托着下巴说道,他心中也有自己的算盘,一来国家人口负担过重,如果能让一部分人走出国门,又能创造外汇,而且对于双方来讲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引进外资的事情。我们希望贵国的新兴资本可以来我国投资,当然我们也会给予优惠的政策。”雷日科夫野心勃勃想要打响本土品牌,将他们推广到世界。比如明明品质可以在世界上独当一面的阿廖卡巧克力,却在宣传等问题上一直败给美国的产品,只要引进充足的外资,那么他就可以让这个品牌做大,成为真正可以影响世界的品牌。

之前的苏联在这一方面一直走错了方向,例如各种美味的风味零食,例如那些质量可靠的轻工业产品。苏联人认为只要产品的质量足够优秀,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所以才这样不计成本的去做好某一种产品,却忽略了资本的魅力。

苏联就像一块拥有着各种可口美味糕点的处女地,等待着资本源源不断的注入重新焕发生机。王部长微笑的望着雷日科夫提出的建议,基本上苏联方面提出的每一个建议,自己国家所获得的利益都在意料之外,苏联人的慷慨简直让他们难以置信。

“所以如果之前的那些建议王部长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接下来才会在签证,关税等一些问题上进行进一步的进行交流和磋商。”雷日科夫投石问路的外交话语显得格外谨慎,深怕对方拒绝了自己的请求。

“不不不,我个人对于雷日科夫提出看法和观点深表赞同,想必中央方面也会同样赞同你这样的交易。”其实王部长说个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了。这样赚钱的交易,换做谁也是立马答应了下来。

“我们还有几个问题,就是关于重型工业的问题,我也希望可以从苏联进口万吨水压机等重型工业机器,来弥补我们在重工业这方面的不足。”王部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打算,“当然价格方面,一切都好说,我们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价位。”

“万吨水压机啊,这种东西我得向莫斯科请示一下,恕我直言,我本人并没有能力做这样的决定。”雷日科夫有些面露难色,万吨水压机和大型锻压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苏联现在的确像一个穷疯了的人,但是在某些不能泄露出去的秘密他还是得征求过上层的意见才能决定。

“没事的。”说实话,和苏联互通商品贸易和农业交流已经大大的超出了王部长的心理预期,有些事情既然没法急于一时,那么最好慢慢的水到渠成。

“哦,还有一件事,王部长。”雷日科夫从怀中掏出一封邀请函,郑重的交到王部长的手中,他说道,“这是五月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的阅兵邀请函,总书记希望到时候能看到贵国的代表,出现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场上。”

王部长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这封邀请函居然没有经过外交部,而是这么直接的通过他的手转交到领导手中,这种做法可是不符合国际惯例啊。感叹苏联不按常理出牌的王部长也索性任性一次,郑重的从雷日科夫手中接过邀请函,小心翼翼的叮嘱身边的人要将它放好。

“邀请函我们收下了,但是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也需要等到上层领导的具体安排和指示。”王部长说道。

“没关系,嗯,莫斯科会耐心的等待你们的回复,无论结果如何。”雷日科夫小声说道,“对了,王部长,还记得以前我们都不懂事的时候,曾经兵戎相见过吗?后来我们都艰难的时候,也曾肝胆相照。再到后来时过境迁了,大家表面都和和气气,但是暗地互相算计,已经谈不上至交好友,怎么说呢?说路人也是可惜,就勉强算是个旧友吧。”

王部长有些沉默,这样的话更适合在私底下诉说,在正式场合面前则显得有些别扭。他没有组织,因为知道对方是脑回路永远不再同一条线上的斯拉夫民族,两国之间几十年来的关系浮沉,从如胶似漆到争锋相对,对方做出再古怪的举动也可以算是习以为常了。

何况雷日科夫说的话,触动了他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心弦。

雷日科夫全然不顾周围闪烁的镁光灯,嘴边轻挂着的笑意,以及眼角逐渐泛起的泪花。

“刚好恰逢一个重要的日子,你来或者不来,结局我们都愿意接受。但我还是由衷的希望双方还能站在一起,再唱一首曾经教过你的国际歌。”

第一百三十九章 掺一脚的美国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