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84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会议的一开始,亚纳耶夫就说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苏共决定重新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以改正之前在会议中提出不合理的,带有偏见性质的评价,正确的评论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还有政治地位。

所有人都知道在赫鲁晓夫的苏共第二十大会议的秘密报告之中,将斯大林斥驳为一个丧心病狂的屠夫和刽子手,也是从那一刻开始,苏共对于领导人的评价变得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则会引起思想的混乱。

亚纳耶夫在此时提出这个话题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暗示,那就是苏共不会继续在戈尔巴乔夫所谓的民主公开政治改革的歧路中越走越远,他们会确立苏共在苏联统治上的唯一合法地位,告诉那些企图浑水摸鱼的民主派系,你再厉害,闹得过坦克的钢铁履带吗?

“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二十大会议上对斯大林做出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利用污蔑的手段否定了斯大林在历史上的正确地位,事实上他所谴责的斯大林依靠酷刑迫使清白无辜的人民招供,并将他们大量地处死,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错误策略;在1948年斯大林对破坏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所负有的责任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问题,这些都是夸大化的错误。”

“伟大的领袖的确在历史上因为个人的原因犯过一些错误,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功绩。如果按照赫鲁晓夫的说法,那么他就跟涅伊兹维斯雕刻的黑白墓碑一样,功过是非五五开。但是斯大林绝不能因为一些历史上的错误,就将他否定为一个暴虐的领导人!”

亚纳耶夫的发言完全颠覆了前三位领导人言之凿凿的发言,的确长久以来对斯大林的抹黑导致了他在民中心中留下了一个没有半点优点的领导人形象。

“请问赫鲁晓夫接手过来的是什么,是一个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足以震撼欧洲的超级大国,而这样一个国家,却糟蹋在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两个蠢材的手中!他们口口声声说斯大林是苏联的罪人,但是他们又为苏联留下了什么?又一个烂摊子!需要全国人民为他们所作所为买单的烂摊子!”

亚纳耶夫极尽气势的发言震慑了在场所有的代表,他的目光掠过会议席上每一个人,一股强大的威严压迫在他们头上,喘不过气。没有一人敢抬起头与他四目相视,仿佛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亚纳耶夫,而是重新掌握苏维埃政权的钢铁领袖斯大林。亚纳耶夫慢慢的呼出一口气。

“别忘了,当斯大林接手的时候苏联只是一个千疮百孔,受尽封锁的国家,当他离开之时,却留给我们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大共和国!”

第一百七十七章 你们为了什么?

亚纳耶夫的话就像一个重磅炸弹,引爆了克里姆林宫大会堂的沉默氛围。尤其是念出最后一句“他为你们留下了一个强大的祖国”,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代表们站起身,朝着亚纳耶夫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本寂静的会堂瞬间被雷鸣的轰动给淹没。

当然同样有人带着不屑的表情望向亚纳耶夫,在他们眼中,所谓的重新确立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不过是为了拉拢党内那一撮对斯大林抱着敬意的政治派系,以及确立亚纳耶夫自己在苏联历史上的领导地位。历史上新上任的苏维埃主席召开苏共代表大会的第一件事,不就是这个吗?

不过亚纳耶夫显然止口不提关于确立自己政治地位的事情,他只是在背后的墙壁上展现一副灰白颜色的照片,手持托卡列夫手枪的政委正在招呼自己的战友前进,这也是苏联在二战中最伟大的几幅作品之一,《叶廖缅科》。

“叶廖缅科,这幅作品拍摄于1942年夏天的斯大林格勒,照片中的主人公是当时苏联红军第4步兵师220连指导员,在拍下这张照片不久之后,叶廖缅科阵亡在战场上,当时他是唯一一个跟随着士兵一起冲锋的政委。”

所有人都不知道亚纳耶夫想要表达什么,只听见亚纳耶夫说完这句话短暂的停顿了一下,才慢慢说道,“他走向敌人的机枪是为了祖国,而你们所做的一切又为了什么?”

都是一群被资本主义的金钱迷住了眼睛的可怜虫啊。亚纳耶夫心中暗自叹息。

“为了享受特权阶级的利益,比如那些特供物资?为了在体制内慢慢的往上爬,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官僚,可以肆意的挖空国家的金脉?为了走到权力的巅峰,成为一言左右整个国家走向的野心家。我们之中很多同志都不再是当年为了,记住你们的党员身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为伟大的祖国牺牲!连这个觉悟都没有人,你摘下你胸前的徽章,因为你不配称之为共产党员!”

“重新确立斯大林的领导地位同样不是为了推崇个人崇拜,我是非常反对这样做的。但是我也觉不允许因为一个黑点而抹消掉一个人的所有功绩。所有人都会犯错,我会,你们会,大家都会。”

“所以我认为斯大林同志的确有过错,包括带着历史局限性的个人大清洗还有一些战略上的错误,但是有错,我们要承认,要改正,不能藏着掖着,更不能坚持错误,坚持错误的后果是可怕的。但是有做得对的地方,我们同样也要表扬,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抹消掉了全部的功劳,一张白纸也有黑点,一张墨纸同样也有洁净的地方。”

“所以我认为斯大林应该三分过错,七分功劳。确认斯大林同志在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要谨记斯大林同志犯下的过错。”亚纳耶夫的发言几乎是一锤定音,决定了从今往后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上的政治地位。

接下来亚纳耶夫则进入了会议的主题,关于具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是放弃苏共的执政地位,而是在保证苏共的领导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放宽其他党派的监督权利。

亚纳耶夫提出的理论是建立在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机构监督机制之下的,司法与行政互相监督与制衡,苏联培养出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原因就在于苏联体制掌握了绝对的特权,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侵吞国家的财产而不会受到任何的指责,而且几乎还是合法化的。

如果说重新审视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不过是亚纳耶夫的前奏好戏,那么接下来这个则是一道开胃菜,狠狠的砸在所有人的头上。他们没想到这次的会议不是苏共要完蛋了,而是自己要完蛋了。

试想一下无论做什么背后都有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不会心虚才是心里有鬼。这样一来,他们就要掂量一下所获取的利润是否值得自己这么做了。

亚纳耶夫进一步的完善司法体系,将监督权和审判权笼罩在整个政府体系之上,简而言之,现在的克格勃和内务部不再是凌驾于体制框架之上的超级部门,他们的行为也同样受到了司法部门的制约,当然仅限于人员的自身问题,如果是某些特别行动的话,亚纳耶夫还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亚纳耶夫也不会让司法部门一家独大,他准备从克格勃和内务部抽调人手组建新的监督部门,专门监督司法部门人员的检查组,而纪律委员会的成员也同样有权管辖司法部和检查组的人员,就这样做到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状态。

人民再也不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而被抓去审讯,克格勃的行动也要按照基本法律来实行,这对民众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是亚纳耶夫首次尝试真正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改革,他要从根源上杜绝苏联的特权阶级,用法制武器来保证人民的利益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蛀虫损害。

在政治路线上,亚纳耶夫提出了苏联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改革表明了他准备用一种法制化的手段来管住民众的嘴巴,你有胡说八道的权利,但是你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什么?你说散布刺杀国家领导人是上帝赋予你的权利?不好意思你已经触犯了苏联法律,请跟我们走一趟再说。

而美国也正是因为拥有着完善的法律机制,才能做到哪怕民众平时吵吵嚷嚷要反对政府,也没人真的敢动手。因为一言一行我们都可以在事无巨细的字行距间找到他的出处,然后在百口莫辩的情况之下丢进监狱。

人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制约自己行为的克格勃,这就是美利坚法律最大的优势之一。

这份纲领虽然保障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但是却损害了苏联特权阶级的利益。而恰好苏共二十九届代表大会中百分之七十多的人都有着特权阶级的毛病,那就是对利益的斤斤计较。他们享受舒服的人生实在是太久了,以至于利益变动之时,带给他们的只有愤怒和恐慌。

吃过甜头的人哪里还愿意将手中的蛋糕送给最需要的人,他们自然不可能让亚纳耶夫通过这份纲领。就在他们打算反对之时,亚纳耶夫幽幽的说了一句话,“你们知道将苏联所有干部都更新换代需要多长时间吗?”

“一天,就需要一天而已。”亚纳耶夫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们,“我甚至可以将投反对票数的人全部丢进监狱中,什么?你说我这是独裁统治?没错啊,反正纲领没通过的话,我的确是整个苏维埃最有权力的一个人,我拥有着一支百万人数的钢铁军队,然而你有什么?权力?要记住,你手中的一切都是人民给你的,他们要拿回去,你没理由拒绝,更没有理由反抗。”

挑衅,绝对的挑衅。

亚纳耶夫不怕这些所谓的政治派系在背后捣鬼,他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就永远没有被人架空的悲剧,相反他要捏死这些人倒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从容不迫。

“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小部分的特权阶级也是情有可原的。”亚纳耶夫白了一眼在场有些脸色苍白的代表,慢慢说道,“有些人寄生在国家身上吸了太多年的血,是时候要付出代价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红色精神永不磨灭

第二十九届苏共代表大会确立的事情有三件,一是确立和肯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对过去那些斯大林的恶意的抹黑作出了批评和指正。而是确立了苏联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代替戈尔巴乔夫所谓的人道民主社会主义。总而言之,思想说的拨乱反正算是暂告一段落。

第三件事,也是亚纳耶夫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苏联政府的“开源”和“节流”政策,节流这方面包括了削减社会福利,放弃一些目前来讲不切实际的航天高空项目,所有人都说苏联的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拖垮了红色共和国的经济,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苏联有着不下西方福利社会的高昂民生支出,七十年代左右苏联的石油出口赚了足够多的外汇,可以撑起一个国家的福利支出,但是自从八十年代经济开始疲软之后,苏联政府一方面要支付高额的福利,一方面还要维持国家的合理运转。

削减福利项目就是要杜绝人民的懒惰心态,让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去奉献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窝在自己家里啃政府的老本。否则经济再好的一个国家也能玩成一个希腊。

“开源”方面,就是开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均衡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亚纳耶夫着眼这一块。虽然苏联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但是在高新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苏联的军工发展模式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之前墨守成规的抓住电子管不放弃也导致了苏联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道路越走越窄。

苏联的计算机技术不是原地踏步,只是进展缓慢而已。

加大晶体管的研发力度不过是亚纳耶夫改革中的一项措施,虽然在高新技术的整体方面不如美国,但是掌握了黑科技的苏联怎么说也是在1969年就成功研发过光笔触屏的MIR个人电脑,只是限于当时的水平和政治因素,许多伟大的创新都没有继续进行下去,比如苏联的三进制运算法则。

科技强国战略。当亚纳耶夫在会议上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不禁让人身躯一震来了精神,苏联已经拥有了令世界瞩目的重工业科技成就,为何还要提出科技强国的口号。

亚纳耶夫很难跟他们讲清楚十年之后的未来,科技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社会的革命性变化,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移动电话,只有交流与通讯的功能,谁知道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他会不会像电脑一样处理数据呢?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大力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美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关键的一点,将来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控制了世界!”

或许只有少数的人才能明白亚纳耶夫慷慨激昂演讲的真正意义,但是他要做的,就是以未来的眼光,将苏联的科技发展拉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会议不像第二十八届会议室充满着争吵与谩骂,而是所有人在静静的倾听亚纳耶夫一个人的演讲,那些直刺众人心灵的宣言,还有高瞻远瞩的决策,让这位总书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们的领袖,伟大的领袖,口号与宣言的真理性,都变成了亚纳耶夫拉拢代表的精神武器。

仿佛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个普通的苏共总书记,而是……一个伟大的神,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困境的神。

“总书记简直就是伊凡雷帝再生啊!”其中一位文学家代表被自己脑海中突然跳出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但是他转念一想,亚纳耶夫所作所为的确跟历史上最著名的沙皇伊凡四世及其相似,甚至就是根据伊凡四世的生平经历稍稍改编了一下剧本而已。

一个伟大的演说家,一个镇压和屠杀特权贵族的君王,一个征伐欧陆的侵略者,一个远见卓识的领袖,一个残忍而又仁慈的暴君。——伊凡四世。

他摇摇头断绝的这个可笑的想法,但是在脑海中时不时会浮现起索尔仁尼琴写下的那篇苏联沙皇,似乎里面的主角慢慢的跟台上情绪激昂的演说家形象重叠在了一起。

等到他真正回过神来的时候,这次历史上最离经叛道同时也是最简短的代表大会就这样结束了,亚纳耶夫以最精简的概括,交代和规划了未来的任务,还有整个国家的走向。就在代表们陆续起身离开大会堂的时候,文学家代表看见头发灰白的亚纳耶夫在座位上慢慢的收拾稿件。

“或许,我可以为总书记写一本传记?”大胆的想法跳跃出他的脑海,想到这里文学家浑身上下的毛孔都因为激动而舒展起来。他站起身朝着亚纳耶夫走去,带着满腔的好奇和疑问。他想要去了解这个改变苏联历史走向的人,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这一次的苏共二十九届代表大会在一片掌声之中顺利的落幕结束,虽然会议中没有人提及亚纳耶夫总书记的领导问题,但是结束之时所有人都心里都明白,一个以亚纳耶夫为重型的,稳定而又强大的领导集团在冉冉升起,从之前的情况看来,这个领导集团完全有能力将苏联带出目前的经济困境。

当代表们从大会堂中走出来的时候,滂沱的大雨已经停止,厚重的云层被阳光撕裂,在地上投下泛滥成河的白光,照亮了克里姆林宫前庄严而又肃穆的台阶,一直通向更加光明的远方。

“未来,好像变得跟这天气一样光明了。”来自白俄罗斯的苏维埃书记代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抬起头望向周围的人群,每个人都仿佛在这样的好天气下有了不错的情绪。这位书记回过头,望向克里姆林宫塔楼尖端最上面那颗红星,就像一片燃烧的火焰,象征永不熄灭的红色精神。

第一百七十九章 红色警戒?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