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440章

作者:天煌贵胄

温体仁当然也知道这是个解决办法,可是这么一来,可真就是把天下间的读书人都得罪的死死的了。

而在得罪天下间的读书人和得罪眼前的崇祯皇帝之间,温体仁很明智的选择了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反正都得罪过了,也不怕得罪的更彻底一些。

而且崇祯皇帝就在眼前,这才是最要命的。

基本一番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免去秀才的免赋税的优待,保留免除徭役的优待罢了。”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眉开眼笑的道:“温爱卿果然是公忠体国,尽心于王事。

另外,还有举人的问题也是一般,秀才多了,举人必然就跟着多,而举人所享受到的这些优待,比之秀才可要多出来许多。

这样儿罢,温爱卿回头与内阁诸位大臣们商量一番后,一同上书给朕看。”

温体仁此时心中已经开始暗自感激崇祯皇帝了。

自己背黑锅是肯定的了,但是现在崇祯皇帝一句话,却是把内阁的其他阁臣也一起拉下了水。

反正决定就是这么个决定,谁也改不了了。

但是在奏章之上署名的却是内阁全体,传出去也不是我温体仁自己一个人的事儿。

有骂名大家一起担着呗。

暗自感激不已的温体仁当下向崇祯皇帝谢了恩之后,就与孟绍虞一起回到了内阁所在的文华殿。

等到温体仁退去之后,崇祯皇帝就乐呵呵的去周皇后处看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去了。

今儿个确实值得高兴,虽然一开始的那场戏看的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让人不太尽兴,但是后来跟温体仁商量的事儿却是让人怎么想怎么乐呵。

别管温体仁他们针对于举人那方面商议的结果如何,哪怕仍然保留下一些土地的免赋税特权,只要把秀才免赋税的特权给去掉就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举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而从举人再考到进士就更难了。

反正崇祯皇帝打定的主意就是每年只要三百个进士,多了不要。

当然,这三百个指的是正儿八经的考八股文章的进士,不包括格物科与明律、明算这三科的进士。

这三科的越多越好。

人才的流动,不止是向上,同时也会向下,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是由上向下扩散的。

朝廷能用的人就那么多,剩下的难道真就混吃等死了?

明显不太可能的事儿。

到时候,必然就会有大量过剩的人才,尤其是明算和格物科的人才会流入民间。

这些人不管是去当个账房先生也好,或者是去当个师爷也好,或者是去干点儿其他的什么,最起码起步就要比秀才高的多。

同样的,在民间受到的待遇也会好的多。

这些人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带动民间更多的人去考明算、明律和格物科。

这才是崇祯皇帝隐藏最深的目的。

既然民间主动去学习格物和算学什么的人才不够多,那就搞出点儿事情来,由上而下的逼着他们去做出改变。

更何况这种改变是良性的,而且只要出现,就很难再收回去了。

崇祯皇帝闹心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可是京城之中的秀才和举人老爷们可就开始闹心了。

沈颢与王永忠辩论之事原本就传的沸沸扬扬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伙人来了个割袍断义,老死不相往来,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就值得好好的研究一下了。

而后面传出来的消息则更吓人了。

八十亩的优待田要取消掉?

举人只给五十亩,而且严禁投献之事?

彼其娘之,老子十年寒窗,裤子都脱了,你就给老子看这个?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加上举人和进士,其实也不成。

更别说这些人还没有胆子去造这个反。

而且更缺德的是,在仅仅几天之后,这事儿就变成了官方传出来的正式消息。

大明半月报上正式刊文,对于优待田这事儿大书特书,仿佛不取消优待田,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不远一般。

如今的大明半月报可不是刚出来的时候那样儿,被天下人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乐子来看。

现在基本上都知道这大明半月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幕后真正的大老板又是谁。

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明半月报这玩意就跟朝廷的邸报一样,属于官方的喉舌。

只是邸报属于正式版本,而大明半月报则属于预告性质。

反正都是崇祯皇帝的。

第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哪怕是士林间哀声一片,可是最终的的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最后的结果就是秀才被免去了八十亩优待田的待遇,其他的诸如免除徭役,见官不跪等特权则是被保留了下来。

举人老爷们相对好一些,保留了五十亩的优待田。

但是严禁投献之事的发生,一旦被发现,则立即收回优待田,夺回一切的优抚政策。

其实上,所保留下来的优待政策,基本也就是上安慰性质。

免除徭役这玩意就是个大坑。

崇祯皇帝现在有没有征发徭役?

有,但是征发徭役不强制,而且也是给钱的,而且所有苦活累活有危险的全是安排的俘虏在干,大明的百姓干的都是一些轻松而且能拿到钱的活计。

等于是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干徭役的活有钱拿,不干也没事儿。

跟免除了没什么区别。

至于说见官不跪,随便哪个卫所士卒也不用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