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245章

作者:日日生

马上就是新春,密州城内到处都是去集市的百姓,这里自从通商以来,每日都有各色各样的番人,百姓们早已见怪不怪。

反倒是女真人,看着中原百姓,心里暗暗计较。

这里的人看上去,都不像是能打仗的,将来

---

与此同时,大辽也派遣使者萧保先从燕京经过河间府,赶来大宋。

在河间府,他们先是大闹一场,要求宋人归还逃走的辽人。

宗泽不动声色地置之不理,童贯那边则激进了许多,态度强硬语气傲慢。

以往契丹强盛时,这些宋人岁币伺候,见了辽使也巴结客气,如今态度转变,让契丹人恨得牙根痒痒。

气归气,他们还是只能忍气吞声前去汴梁,契丹现在自己有了个大的内乱,女真人和渤海人占据了东北,要和契丹分庭抗礼。

这就好比当初西夏立国,大宋朝野震怒一样,属于自己的臣民造反,是万万不能容忍。

尤其是大辽这么多族群,一旦开了这个头,其他人难免会效仿。

御驾亲征现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次亲征之后,若是平定了女真,夷灭其族,到时候再来和这些南人计较。

萧保先见交涉无果,让大宋放人根本不可能,自己也不能调动大军施压,只得做罢。

辽使走了之后,童贯便钻进了书房,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笔墨纸砚,久久不动。

梁师成消息传来,杨霖想要坐取伐燕大功,听到这句话差点让童贯气的昏死过去。

在他看来,西夏灭亡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你管我是不是运气好,反正西夏的兴庆府,是在我童贯的指挥下攻下来的。

可是最后,所有的功劳都落到了杨霖的头上,他还借此收服了西军诸将。

这一切,本来都应该是某童贯的,现在他还不知足,要来夺某伐燕之功

当初从扬州一起发迹,如今的杨霖和蔡京都已经在朝中立足,以他们两个手段本事,经营数年,当可稳固。

可是自己,差点成功时,被自己信任的人给坑了一把。如今要给梁师成回信,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朝中争斗他们这些人一直被蔡京和杨霖牵着鼻子走,这老贼和小贼怎就如此奸猾。

砰地一声,童贯把笔一扔,溅起许多墨点。

杨文渊,过河拆桥的小人,某跟你没完。

第二百九十一章 花鸟大夫酒囊卿

汴梁城西,靠近昭德坊的街前,有一间大宅子。

此处本是杨霖给自己的姘头段妙贞准备的,段氏献国之后,便住进了此间。

对于女儿和少宰杨霖的风言风语,段正淳也听到一些,不过他并不反感。

大理段氏现在的处境十分微妙,有一个朝中巨擘关照,总好过全族山下提心吊胆的。

关于宋廷的权势排行,他早就清清楚楚,那些大理国内的宋军,也都是杨少宰的手下。

段正淳住进这府邸中,才发现此处竟是意外的好,用度不下于大理皇宫。

自己的女儿哪有这些钱,来汴梁时不过是带了几个老仆,其他的都是高氏安排的人手,钱财也在他们的掌管之中。

现在看来,自己女儿的衣服、首饰,全都不是凡品,尤其是满头珠翠,动辄就是金玉翡石,段氏也是穷皇帝,自问是拿不出来这些钱给女儿置办首饰的。

花厅内段正淳正在胡思乱想,只见远处两个少女笑着走来。

段妙贞和郑云瑶把臂扣指,芳息相闻,吹鬓如柳,并肩靠头,模样十分亲热。

见了段正淳,叫了一声伯父,后者赶紧笑着应承一声。

这是皇后的亲妹妹,段正淳不禁有些高看自己女儿的本事了,来了大宋才几天,就和这么多当权者挂上了勾。

郑云瑶只是和段妙贞亲近,对着她爹有些不自在,拍拍她的手背,微笑道:“爹爹,我把瑶儿送回家。”

“去吧,见了郑太师注意莫失了礼数。”

段妙贞不知为何,心情大好,笑道:“知道了。”

段正淳看着两女的背影,眼中有精光闪动,据说那钱家献国之后,有几百个进士,当宰相的也不在少数。

复国肯定是无望了,若是能成为钱氏那样的望族,也不失为一个弥补祖宗的好办法。

--

昭德坊,书斋之中,坐着一班士大夫模样的人物,奇怪的是人人都是一身道袍,未曾着冠,只是乌木横钗簪发。

大袖飘飘尽显疏阔之态,就好像都是宦海倦游,从此芒鞋竹马道袍,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闲散人。

只有杨霖知道,这群人对权势的热衷,只怕是比真道士对成仙的渴望都大。

这些都是蔡京新政,裁撤掉的官员,蔡京也还算是厚道,答应每月都按时给他们发放养望钱。

但是对于大宋的文臣士大夫之辈而言,断了仕途上的前程,比杀了他们也好不了多少。

这些人想了半天,蔡京老贼下的手,朝中也只有杨少宰能帮自己了。

于是他们聚到一块,前来找杨霖,希望能够换来少宰的支持,众所周知杨少宰手下没多少人。

自己这些人,都是宦海沉浮的老官了,杨少宰或许会仗义执言帮助自己恢复官职也说不准呢。

谁都知道杨霖的另一层身份,所以他们便投其所好,道袍来见。

众人来时已经商量好了,此刻端坐书斋内,安安静静等着杨少宰前来。

突然,一阵脚步声传来,众人一起竖起耳朵。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杨霖进来之后,先是一愣,道:“本官莫不是来了延庆观?”

“少宰。”

众人一起起身行礼。

杨霖哑然失笑,道:“诸位虽然失了官身,什么时候一起投了道门,不过这样也好,说起修身养性,我们道家不让于人。”

“少宰,我等皆是班科出身,礼部唱喏点名的金殿进士,蔡相挥笔一勾,便把我们从吏部除名,古往今来都没有这种事,还请少宰为我等做主啊。”

说话的人相貌儒雅,身材欣长,乃是大宋正奉大夫魏贤。

宋官僚机构中的怪事之一是本官常常不管本职事务,“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有职,左右谏议无言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笔之事,……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

究其原因,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前两项为空头衔,而这样的高官充斥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