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涛1985
这真是乱成团了,王振宇觉得要把一些权力扔出去,不然自己的生活就实在是太糟糕了。
正想着呢,陈布雷推门进来了,送来一分机要文件。王振宇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万耀煌起草的关于军队改革的文件。
王振宇突然想起了那个还在跟自己怄气的儿子,他对陈布雷吩咐道:“让这个小王八蛋去下面的草地玩吧,另外安排炊事班给他做他要吃的武汉碱水面。”
王敬业欢呼了一声不等陈布雷就起身跑了出去,王振宇看了看儿子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后目光回到文件本身,按照万耀煌参照欧洲军事制度设计的新的军事编制,青年军将发生空前的巨大变化。
首先是三军的设置,按照万耀煌的设想,海军部和空军部将继续保留,部长兼任该兵种司令职务不变。海军和空军系统使用独立的军衔体系,最高级别定位海陆空三军大元帅,数量建议为一到四位。
其次是陆军的设置,目前的师一级建制将发生变化,师将作为常备单位存在,标准的二个步兵旅以及辎重、特务、重炮、工兵四个团,此外还辖有独立的师指挥部,师参谋部,师军备部,师政治指导部和野战医院,师通讯营等附属单位。而总人数也将由现在的满编二万五千人增加到三万二千人,师长的级别也将从少将级或中将级上调到中将级。常备师计划扩充到三十个,满编率保持在50%。此外还有西北边防军六个师,满编率100%,蒙古边防军三个师,满编率100%。那么在民国九年(1920年)六月底以前陆军野战部队的规模将达到惊人的40个师(含近卫师)约八十万人左右,加上辅助性的安保部队和宪兵部队,铁道兵部队,这个人数将达到130万左右。
而在海军方面,目前的计划主要是针对海军陆战队,设想是在民国八年六月前组建海军陆战第一师和第二师,在海南岛驻扎,陆战师不设旅,采取一师四团制,人数共计五万人。
最后是在空军方面,101空军师必须在民国七年十二月前完成组建,人数计划三万。
如此一来,就有了四十三个正规野战师的编制出现了。。。
对于师长的人选,王振宇不是很头痛,一来现在自己坐拥半壁江山,事业蒸蒸日上,所以麾下自然是将星如云,人才济济了。二来按照目前的军备制度,任何人都不可能利用手里的军队造反,任何一级军官能控制到的都是点而不是面。就算真的有人神经错乱想不开非要造反,恐怕不用等自己派军队去镇压,此人下面的青年军军官也会站出来以实际行动维护军队的纪律和军委体制的权威性。
所以真正让王振宇心烦意乱的还是南京这边,孙中山病愈的事情好办,叔父王隆中在王振宇满足其提拔甘心典出任湖南军区参谋长以及提拔熊克武下属一批军官之后就主动同意交换主席职位了。同时他也按照同盟会系的要求,签发了针对汪精卫的特赦令,取消了司法机关针对其的通缉令,至于小汪同学敢不敢回来则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不过王振宇并非一味退让,比如军委副委员长的位置就没有还给孙文,而是由王隆中继续兼任,总之是不会再让现在的同盟会系以及现在的国民党再沾染军权了。
紧跟着,王振宇还下令给杨万贵,命令他处决掉目前关押在宪兵司令部里的二十多名涉案的海军军官,这些海军军官自案发后已经被关押半年多了。现在听闻孙文要复出,无不兴奋莫名,孰不知等待他们的反而是速死。。。
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堆,王振宇也忍不住长叹口气道:“陈秘书啊,你写篇文章,题目就叫《谈军政分离的现实意义》,主题是强调政府权力受到限制的好处。另外给南京去电报,孙文复职无须大办,非要大办我也不会去的。此外安排陈绍他们到我这里来,国社党的事情要明确一下了。。。哦,你等等,还有原定欧洲的访问取消了,我就不去了,请唐绍仪秘书长过几天到我这里来坐坐,德国佬估计折腾的差不多了。。。”
王振宇吩咐完又想起了自己那个淘气的儿子,没办法,还是自己去盯着些比较好,他站起身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嘟囔道“这个小王八蛋,老子就不信了,你能比袁世凯,段祺瑞他们还难对付。。。”
唐绍仪在被王振宇接见之后,亲自给自己的女婿、国民政府驻欧洲外交代表顾维钧发了封长电:“少川贤婿,为父今日至武汉为大帅召见。大帅言及欧洲之行业已取消。但我国民政府之利益却必须争取,除开主权问题交北京政府外交部外,其他问题诸如工业设备,技术人员,军事装备必须抓紧落实。且大帅已经明电我国民政府欧洲远征军司令部李宗仁将军,从即日起,外交代表处的一切行动该部都将全力配合。同时委员长侍从处处长黄绍闳将军所帅欧洲军事考察团业已从沪出发,重点任务是协助和协调战后利益落实问题,往热情接待之。。。”
就在武汉方面针对民国七年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时候,1918年1月27日,徐树铮在国民政府高层全力支持和北京政府默许的情况下,打着收复蒙古的旗号,大举出兵蒙古(这个时期的内蒙古实际上是分属于甘肃,绥远和察哈尔,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外蒙古)。
在这次出兵之前,收到了国民政府大笔资助的章嘉活佛已经北上蒙古了,并且迅速取得了包括云王在内的蒙古诸王的支持。至于支持的理由也很简单,国民政府承诺不取消世袭,保留爵位,供给待遇。。。
至于历史上的外蒙古控制者的哲布尊丹巴活佛则是另一回事: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八世哲布尊丹巴在俄国的支持下于12月28日宣布外****,任日光皇帝“额真汗",改元共戴。1915年,哲布尊丹巴取消独立,受袁世凯政府册封为呼图克图汗,保持了自治王公的地位。1919年,北洋政府徐树铮趁十月革命之后沙俄内战之际,率军队进占库伦,取消外蒙古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苏联红军的协助下击败中**队,夺取蒙古政权,7月10日哲布尊丹巴成为立宪君主。1924年,八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于库伦突然圆寂(其实是被秘密处决),人民革命党政府(政权)宣布不再寻找转世灵童,11月24日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开始限制和控制藏传佛教信仰(立法禁止寻找转世)。。。
第414章 沙俄遗产(二)
相对于吴佩孚在西北地区行动的血腥,徐树铮进军蒙古更像是草原游。。。
中华民国七年二月四日,蒙古日光皇帝,呼图克图汗,哲布尊丹巴活佛公开宣布取消自治地位,同时按照徐树铮的命令,把整个蒙古分为四个省一个直辖市,分别是东蒙省,西蒙省,北蒙省和南蒙省。每个省下设四个盟,每盟设亲王一位,下设八个永备旗,每旗设郡王一位,其余沿用前清旧制。而在直辖市设立四个汗位辅助哲布尊丹巴活佛处理四蒙政务,可是实际上蒙古的政务目前是由徐树铮领导的蒙古军政委员会全权负责。按照活佛的命令,整个蒙古边防军的规模是三个正规的青年军野战师,外加十个蒙古骑兵旅共计十三万人。
哲布尊丹巴活佛的这份通告被英法日美外交官称之为蒙古事变。
最先愤怒的是俄罗斯帝国的外交官们,不过现在已经没人在乎他们的愤怒了。从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开始,俄罗斯帝国无可避免的走向覆灭,而不同的人都从这个覆灭中个看到了不同的机会。
不仅仅是王振宇和他控制的国民政府做着利用俄罗斯内乱彻底解决西北和外蒙问题的美梦,日本同样看中了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遗产。
自辛亥革命以来,日本一直在策动满蒙分离运动,不过很显然这个运动支持的对象实力不够,所以分离总是以失败告终。随着南方国民政府势力的强势崛起,日本政府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对华政策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在护国战争结束后,寺内首相帅先调整了对华政策。
奉系能够凭空崛起,利用直皖战争的机会一举拿下北京就是这个政策的直接体现。不过随后的局势变化用日本军部的话来说就是让人感到沮丧的,首先是奉军南下在徐州遭到南方国民政府军队的强力阻击,结果就是无论日本主子怎么威逼利诱,奉军都不肯再南下一步了。
接下来的情况更加糟糕,南支那似乎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关税自主的地区性政府,他们虽然停止了北伐,却开始了声势更为浩大的西征。原属于直系的将军吴佩孚在接受了南支那政府的委任后一举突入陕西,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连续拿下甘肃和新疆等地,速度之快,连奉命前往甘肃策动****的日本特高课特工都追不上。等他们到甘肃的时候,发现回民已经让谷正伦收拾的跟乖宝宝一样。而徐树铮突然行动入主库伦更是让日本军部愤怒的咆哮道:“身为天皇陛下的武士,特高课是不是应该集体切腹谢罪呢?”
而在日本军部内部,对于特高课的轻蔑也达到了一个顶点,一个很流行的段子就是:“当敌人已经把刺刀捅进你肚子的时候,特高课的白痴才急吼吼的来告诉你,敌人要对你动手了。。。”
现在寺内内阁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了,因为在支那问题上的表现差强人意,目前日本的激进派已经视之为国贼了,而理智派也十分不满,认为寺内这个比利肯首相对于南支那的崛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寺内就变得里外不是人,估计现在能支持他的也就是既不激进也不理智的人了,可是日本有这样的人吗?
要求寺内辞去总理大臣的呼声已经开始出现了,很显然,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遗产很可能就是挽救寺内内阁命运的最后稻草。。。
事实上对于俄罗斯内战,王振宇这个穿越者是很有兴趣的插手的,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推动中国进一步崛起的机遇:
第一、收复失地;王振宇拿着最新版的世界地图研究了大半天,再结合自己的记忆,思来想去觉得要把自1858年以来丢失的国土收回可能性不大。一来是因为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列宁不敢也不会答应,除非自己出兵去帮列宁的苏维埃政权去进攻未来控制这些地区的白匪。二来是时间间隔太长了,已经超出了五十年国际承认的范畴。所以王振宇思来想去,最有希望收回的只有几个,第一是在外蒙的地域上取得共同确认,第二是在中亚收复部分国土,同时在远东收回1896年以后失去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三就是收回中东路,估计这点小日本都会支持和默许。最让王振宇觉得靠谱的是目前自己在新疆和外蒙的计划进展顺利,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接下来只要在外交上控制得当,实现收复失地的计划绝不是梦想。。。
第二、接收人才和财富;王振宇可是清楚的记得有关于高尔察克黄金的故事,127万白俄和500吨黄金穿越整个西伯利亚据说是要去投靠日本,最后全部冻死在路上,高尔察克本人再被英法和部下出卖后也被追击的红军部队抓获并枪决。其实王振宇关心的不是这个黄金,自己的国库再穷,5亿美金还是能凑出来的。真正让王振宇动心的是人,对,是人。根据后世历史记载,共计有100万俄罗斯人成功的从苏俄逃脱,这些人可不是文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而在跟随高尔察克逃亡的队伍中这样的人更是成堆,所以按照王振宇的设想,这些人都可以参与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来,就好比自己崛起依靠的其实是三十万卢森堡公民一样。这远比自己培养200万人才要来的高效靠谱的多,所以王振宇已经命令安全局,尽最大努力,建立和高尔察克等白军的联系,这样自己将来收容他们也就会容易的多。
第三、调整国际关系。虽然王振宇深知苏联的威力,深知这帮孙子发动无产阶级的能力。但是站在自己国家崛起的角度考虑,王振宇甚至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所以他决定宁可将来被国内伟大的无产阶级工农联盟推翻。也要打压苏联,把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留给后人,子孙的生存空间应该是用武力和经济手段去拓展,而不是靠自我阉割。。。而且王振宇在查阅了王亚樵收集来的对日情报分析后,他敏锐的感觉到,在苏俄的问题上,也许能够把中日之间的问题解决掉。而一旦顺利解决中日问题,接下来中国的统一也就指日可待了。
既然想明白了这几点,接下来要做的功课就多了。
王振宇于二月十五日夜在雯庐的书房里秘密召见了杨永泰,杨度,万耀煌上将,白崇禧上将,以及新任陆军部部长徐源泉陆军上将,空军部部长杨逸仙空军中将,新任海军部部长陈绍宽海军中将等人,和他们讨论如何做好接收沙俄遗产这个功课的办法。
“大帅啊,你这个计划听起来有点吓人啊?咱们有这么好的胃口吗”徐源泉第一个站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大帅,按照您这个计划,俄国内战一旦爆发,我们就必须参与其中,这看起来是个二选一的选项,其实根本不是,傻子都知道英法会支持谁。我们只能和列宁政权为敌,而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在西北那么长的补给线条件下去作战胜利实在是缺乏保障。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虽然工业落后,但是我们的军队对于工业的依赖程度却偏高了,一旦后勤跟不上,失败的十有**是我们,这个是无法用所谓的战斗精神来弥补的。同时刚才大帅您说要有和日本人作战的计划,我想打不打的先不讨论,光说打,我们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怎么打,这都是问题。最后就是接收移民的问题,如果真的打起来,俄国人外逃是肯定的,可是我们要接收他们,安置在哪里才能配合我们的工业建设?这也是要认真考虑的。”
万耀煌和徐源泉两个人虽然都是湖北老乡,但仿佛天生的死对头一般,徐源泉话音刚落他就开口反驳道:“我觉得大帅的思路肯定是没问题的,现在让我们来要讨论的就是如何落实,如何通过我们的工作来确保大帅的目标最终实现。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在军队的建设上我们还得花点力气,尤其是在海军上。我昨天和海军部的陈部长交流过了,就目前来说我们只有一个训练舰队,而舰队目前能够真正承担破交任务的也就是四艘英国改装制造的巡洋舰,原因是只有他们的航速达到了三十二节,也就是说只能偷袭一些民用船只,还不能去攻击舰队。目前我们在英法的帮助下成功的建设了海口造船厂,扩建了江南造船厂,但是靠自己建设出一支能和日本抗衡的舰队根本来不及,更何况这两个造船厂目前的制造水平也就是仿造巡洋舰。战列舰什么的都造不出,所以我不得不提醒各位一句,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必须有一个度,就是不要和英法交恶,我们的海军计划肯定需要他们的帮助。我的意见是绕过对我们十分敌视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直接和英国政府方面取得联系,使我们的行动获得他们的支持。”
第415章 沙俄遗产(三)
英国公使朱尔典是个老问题了,此人自辛亥革命以来对国民政府都是持敌视态度,除开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去帮他们打德国佬的时候之外,朱尔典一直奉行的外交思路就是扶植日本打压中国,历史上中国遭受日本的侵略,除开自己的统治者不争气自身的社会制度极端腐朽落后外,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从朱尔典时代就开始奉行的养狗政策,等到英国人突然发现日本人不再是一条狗,而是被他们养成吃人的狼的时候他们才追悔莫及。
靠英国人办海军,王振宇心里不由自主的摇了摇头,历史无情的证明,在海军的问题上,德国佬和美国人绝对比英国人要可靠的多。
杨永泰在国际战略上的眼光要比杨度这个帝王心术专家要强许多,他的发言就很有建设性:“大帅,卑职以为您的这个计划要分两点入手,第一是从沙俄的内战中获利,这需要我们加大对边疆的建设投入;第二是通过击败日本获取全国的统一,这需要我们拥有足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军事力量。而要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钱,也就是说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要抓紧时间,在民国七年和八年这两年的时间里完成政治和经济改革,为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奠定一个基础。至于具体的办法,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方面我们要继续麻痹英法,让他们不要去支持日本;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新乡村建设上下功夫,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这个经济基础,实现农村社会结构的改良,同时要借这个机会把县级基层**政权建设起来。。。我个人认为过去那种派工作队领导改革的办法未必有效,通过教育去引导又不见工,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从经济上去诱导他们,通过吸引劳动力进入城市等一系列办法最终完成农村改革,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此外工业化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虽然我不懂军事,但是向欧洲看齐肯定就能打败日本,这一点我坚信无比。。。”
就在王振宇这边在探讨如何更好的继承沙俄遗产的时候,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可以确定的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即使不爆发大规模流感,这场战争也快要结束了。由于中国和美国的远征军超乎寻常的表现,原本一直压着英法在打的德**队终于支撑不住了,在1917年全年的战争中,整个同盟国的军队损失超过了一百六十万,其中德**队达到了70多万。战线更是进入到了德国鲁尔工业区和巴伐利亚州附近,这对德国的打击是巨大的,更为严重的是德国的皇太子也成为了协约**队的俘虏,这在士气上确实是实现了此消彼长。
而在1918年新春过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无力发起新的反击了。而协约国制定了一个240万人的全线攻击计划,战争已经到了马上要结束的地步了。这时不同的想法开始出现了,英国人想着是如何尽快恢复世界的秩序,修补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法国人想着的是如何在柏林进行阅兵式庆祝第三共和国的巨大胜利,美国人想的是在和英法这个胜利者站在一边之后,如何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总之各有各的想法。
实际上在1917年大惨败之后的1917年11月底,德国威廉二世就已经在谋求和平了,他任命巴登亲王为新的帝国首相,并通过美国和协约国方面展开和平谈判,只是因为协约国方面要价太高,威廉二世迟迟无法下定停战的决心。
到了1918年的2月14日,威廉二世已经失去了改变一切的可能,德国基尔水兵起义爆发,和历史上相比,足足提前了八个月。不过和历史上这些水兵拒绝把军舰开出去和英国人决战不同,这一次他们是拒绝被改编成陆军去送死,威廉二世为了地域协约国的二百四十万的最后铁锤四处搜刮兵力,最终引发了革命。
对于德国海军在一战中的表现,后世历史学家概括的很彻底,那就是在lang费了大笔经费之后于1916年出击了一次,结果让德国失去了控海权,紧接着就是在港口里晒太阳一直到发动起义彻底击败德国,泥妈,你确定这帮孙子是德国的海军吗?怎么看都像中国男子足球队应有的表现,呸,对不起,他们代表不了中国,充其量是中国非球迷足协男子足球队。
德国革命的形势比预想的要发展的快的多,2月14日当天,起义的水兵和工人解除了反动军官的武装,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据点。奉命前来镇压的士兵也转到了起义者一边。到14日晚,整个基尔已经掌握在新成立的苏维埃手中。基尔起义震动了统治当局。马克斯、谢德曼等人签署呼吁书,要求水兵不要开始内战。同时,派遣国会议员、社会**党人诺斯克去基尔恢复秩序。诺斯克后来承认,他去基尔是想利用他同海军的关系平息事件。但是,他“遇到的已不是罢工者,而是3万名叛乱者”。诺斯克见阻止起义已不可能,就转而答应水兵提出的一部分要求,许诺改善供应,从而取得水兵信任,被选为基尔水兵苏维埃主席。基尔起义成为德国革命的开始。起义lang潮从北向南迅速扩展。汉堡、莱比锡、慕尼黑等城市相继取得革命胜利。各个邦的君主诸侯都被赶下宝座。到2月18日,大城市中只剩下柏林仍在反动政府手中。
巴登亲王面对乱局果断任命艾伯特为德国政府总理。而艾伯特也立刻提出德皇退位,结束战争迎回皇太子继位,并更改国体为君主立宪制。但是这遭到了李卜克内西为首的斯巴达克团的反对,事实上忍耐力极强的德国人对于容克贵族的统治已经到了极端厌恶的地步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独立社会**党中央理事会于2月18日决定第二天举行武装起义。19日早晨,起义的号召书散发到各个工厂。几十万工人打着红旗涌向柏林市中心。李卜克内西率领人们夺取皇宫。威廉?皮克带人攻打市政大楼。独立社会**党人埃喜荷恩带人占领警察局。起义者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到中午就控制了整个柏林。
德国柏林街头,到处都是乱哄哄的,马路上不时有载满了起义士兵的汽车通过,只是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抓谁!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东方面孔自觉不自觉的拢了拢自己的风衣领子,然后快步穿过大街回到自己的住处。
这个年轻人叫俞大维,189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在湖南长大,父系祖籍浙江人,母亲是曾国藩的孙女。这是一个典型的官宦子弟,目前的身份是德国柏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学习的是化学和军工。自中国对德国宣战以后,中国人在德国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不过好在威廉二世和后世的大魔王希特勒不一样,他并没有下令虐待和驱逐中国人,毕竟他最大的敌人严格意义上还是他表哥了,所以一战时期的德国基本上还是恪守了贵族战争的传统。
俞大维在德国已经四年了,马上就要毕业回国了,不过他所在的留学生社团青年团海外学生部却交给他一项秘密任务,全程陪同和接待国民政府驻欧洲外交办事处副主任王宠惠。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籍贯湖南长沙的俞大维是欧战爆发前湘桂地方政府和国社党资助的最后一批赴德留学生的一员,并在那个时候就光荣的加入了国社党青年团。
而巧合的是,他这次要接待的王宠惠是他在国内时的老师,相信这一次的任务应该很好完成。
王宠惠(1881年—1958年)字亮畴。广东东莞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为法学家,著有《宪法评议》、《宪法危言》、《比较宪法》等。他是第一个将《德国民法典》翻译成英文的人,其译本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被公认为最好的英译本,在很多美国大学被当作教科书。作为政治家,在1949年之前在中国政坛上,无论谁主政,他一直官居高位。是国民政府学者型官僚的代表。精通日语、德语、英语,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等职。
历史上的王宠惠应该是在北洋政府任职,为此在后期的仕途中多次被人嘲讽,不过现在有了王振宇这只大蝴蝶就不存在这个污点了。王宠惠一直在国民政府任职,原本计划要提任一省省长的,结果因为刺杀事件搁浅了,接着处于王振宇对其的考验,他被派到欧洲给顾维钧担任副手。德国革命一爆发,他就被顾维钧派来潜入柏林和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建立联系,摸清情况。
“大维啊,老师这次来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搞清有关德国国内的情况,还有包括一些关键技术,设备的数据。这些东西对我们外交官来说是两眼一抹黑,所以需要你们做一个前期的摸底,随后等国内的专家就位,咱们国家就要从这次战争中获取红利推动崛起了。”王宠惠开门见山的对俞大维说道。
俞大维感觉到了一丝压力和兴奋,现在傻子都知道这场战争德国佬铁定是要输了,而如果中国能从德国获得急需的设备和技术,那么对于自身的发展绝对是不无裨益的,而现在这么重要的事情自己居然有机会参与,想想都是一种光荣。年轻的俞大维努力的朝自己的老师点点头,然后就开始谈自己掌握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