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古威
“一切都结束了!”说罢这句话达克夫掏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塔利克点了点头,脸色苍白如纸,从头至尾他都亲眼看着伟大的哥萨克骑兵由胜到败,可是到现在他还是不明白,难道伟大的俄罗斯帝国竟会被这个懦弱的东方国家所击败吗?
塔利克一把夺过达克夫的手枪高声道:“将军,您说过,对军人来说自杀是最懦弱的表现,无论是胜还是败都要坦然面对。”
达克夫心灰意冷,看到前方正在遭受屠杀的俄军士兵,心理也清楚是自己犯了错误,才让这些帝国的士兵葬送在异国它乡,他无力的对身边的塔利克说:“命令士兵们放下武器投降吧。”
十分钟之后,一切都结束了,成群结队的哥萨克骑兵在指定地点交出手中的武器,然后在中国军人的押解下,一排排跪在地上。北方依旧凛冽,但草原又恢复了它原有的平静。
一名远征军的副官在交出武器之后大踏步来到中方阵地,张玉的卫兵立即上前挡住他,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副官的胸口。但他一点儿也不害怕,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俄罗斯帝国远征军司令官达克夫中将要求见你们的最高指挥官。”士兵搜察完毕,没有发现任何的武器,这才向张玉禀报。
张玉点了点头,同意了达克夫的要求。
时间不大,达克夫带着参谋长塔利克来到中方阵地,他身上穿的那套灰绵将官大衣已经沾满了血迹和尘土,脸上充满了疲惫。他来到张玉跟前,双手握着指挥刀平举着,同时低下了头。张玉也清楚这是西方人的一种礼节,战败一方献出战刀代表着失败。张玉接过指挥刀,单手高举,顿时四下里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张玉把指挥刀交给卫兵,对达克夫说道:“只要你们不逃跑、不反抗的话,我会保证你们人身安全。”达克夫点了点头,深深鞠了一躬,脸色更加苍白。
张玉命人赶紧打扫战场,看着草原上横七竖八的尸体,他没有因为胜利而感到高兴,因为这场战争的代价也是相当残重的。经过统计,十万蒙古骑兵活着的只有不到三万人左右。而眼下军中没有多少药品,加之天气寒冷,条件异常恶劣,根本救不了那些被砍伤的士兵,他们有的被冻死在战场上,有的在战友的怀抱中渐渐失去意识离开人世。所以在打扫战场时,很少能找到幸存下来的士兵。
张玉长叹了一口气,对志锐悲愤的说:“死去的将士一定要妥为安葬,抚恤金一分也不能少,实在没有钱的话,我亲自找皇上要。”
北京城里,关绪清接到了库伦大捷的战报,马上召集冯相华等高级军事官员议事。
“库伦大捷大大打击了俄国人的嚣张气焰,但是朕说过俄国人只能打败不可能征服,他们的沙皇尼古拉肯定会组织军队大举反扑,接下来的战争就不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关绪清像以往一样先提出一个问题来,让大臣们思考,希望听到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
“皇上,臣以为这一点不足为虑,俄国最精锐的远东舰队、远东军和哥萨克骑兵都被咱们打败,沙皇手里掌握的无非是一百多万今年招募起来的雇佣军罢了。”冯相华审时度势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朕倒不是担心俄国人,相华,你要知道当一场大战爆发的时候,不仅要打还要拉,一个俄罗斯就非常棘手,如果他周边的国家也倾向俄方联合起来和帝国作对,这场战争就会比想象中麻烦得多了。”
冯相华点了点头:“皇上圣明,您的意思是当务之急要联合俄国周边的国家?”
“不错,打仗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你竖起一个敌人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结交一个朋友,否则你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如果是这样的话,依臣来看倒不如先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结盟,多年来奥斯曼和俄国就多有争端,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臣相信此时与他递交盟约必定能收到奇效。”
“说的不错,朕正是此意。相华,你的见地又有长进啊。”关绪清满意的夸赞道。
很快帝国训令就发往英国伦敦,命驻英公使郭嵩焘前往奥斯曼递交盟约。
多少年以前,奥斯曼帝国就已经是俄国人眼中的一块肥肉,由于地处北方,尼古拉二世对于远东的出海口并不怎么在意的,他最关心的还是从奥斯曼打夺得君士坦丁堡,获得进出地中海的钥匙,为了获得出海口。几百年里,他们和西欧北欧国家作战,和奥斯曼作战,几百年来沙俄的土地面积增加了何止百倍,但是却没有获得那个理想的出海口。
俄国的北面是海洋,但是那无垠的大海上到处是冰山,海岸线长年被封冻,根本不可能建立港口。西面的波罗的海虽然是出海口,但是封冻时间漫长,而且作为一个内海,出海的条件并不是太好,狭小的出海口,一直被欧洲海上强国严格控制着。
曾经以为出海口的黑海,竟然也是一个内海,真正的出海权,却被奥斯曼的君士坦丁堡牢牢控制,为了打通这一条海路,沙皇与土耳其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腐败没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是一败再败,甚至从一个欧洲大国,变成如今的亚洲国家,可是进出地中海的路一直都在奥斯曼手中捏着。
为了黑海的出海权,从1667年开始占领亚速海,俄国和土耳其每隔二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如果不是英、法两国的阻碍,君士坦丁堡现在已经是俄国领土的一部分了。
关绪清并不想让俄国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远东来,所以需要一个盟友,俄国人的世代冤家,奥斯曼。
几天之后,在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苏丹哈米德二世愉快的接见了郭嵩焘,此时的奥斯曼被俄国和保加利亚打压的喘不过气来,得知中国表示愿意与其结盟共同对付俄国时,哈米德二世当即就同意了中国公使的结盟请求,为了表示友好,还慷慨的赠送给中国二万匹优良的阿拉伯俊马。当然中国的善意更大,慷慨的中国皇帝一次向奥斯曼提供了价值二百万元的军备物资,这些物资都是中国兵工厂自制的新式步枪和弹药。这让哈米德二世大为惊喜,他知道中国产销的军事武器目前在世界上非常走俏,价格比英德国家的武器要低,可是性能却毫不逊色。为了感谢中国皇帝的慷慨相助,哈米德二世当即决定把刚刚从英国购买的一艘皇权级战舰格尔来号以订购价卖给中国。在这一点上,老辣的哈米德二世还是留了个心眼,本来打算是用这艘战舰阻止俄国的进攻的,但是现在中俄大战已经打响,这艘战舰也失去了实用价值,另外皇权级战舰庞大的保养费用令人头疼。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八十章 西北风云再起
和奥斯曼土耳其结盟之后,关绪清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既然中国战争已经全面爆发,那么关绪清也就不必对俄国人客气了,库伦战役中俘虏的俄军士兵也不能浪费,全部被派到伊犁修铁路了。
令人惊讶地是,俄国民众对于中俄战争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至少现在是这样的,俄国人最关心的是第十次俄土战争和正愈演愈烈的马恩河战役中,其余的精力也被吸引在国内日益激烈的阶级矛盾上,对于远东上空笼罩的战争阴云,大部分俄国人都不知道除了俄土战争之外,中国人已经侵入了东西伯利亚地区。就如狂妄的美国人宣称能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一样,然而现在的俄国远没有后世美国的能力,就算是苏联也没有能力的。俄国才刚刚经历改革,有许多的不完善,但是俄国人高贵的头颅并没有在困难面前而低头。
对于哥萨克骑兵和远东军的惨败,尼古拉二世尽管非常恼火,先后撤换了陆军和海军多位高级将领,但从祖辈那里继承的高傲的因子,令他直到现在还在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在他心目中,中国军队只不过是凭着装备上的优势获得暂时的胜利,过不了多久伟大的斯拉夫人就会重新集结,把利剑再次指向中国的帝都。刚刚听说张作霖的远东边防军跨过黑龙江时,尼古拉二世并没有放在心上,自己手里掌握着近两百万兵力,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再招募一百万军队,远东边防军大不了也就是九个师团的兵力,只要敢于进入俄国,很快就会被俄罗斯的炮火淹没掉。
此时的俄国电报局并没有完善仅仅只能覆盖一些大城市,相比之下远东地区还没有进行大范围辅设,加之东西伯利亚城市建设脚步非常缓慢,人口稀疏,所以远东边防军即使已经深入到东部重要城市雅库茨克,圣彼得堡还没有接到任何消息,从信息的发达水平来看,俄国已经比中国落后了至少五年。
自中俄开战以来,西欧各国都发表声明让中俄两国保持刻制,并要求保证在中俄的贸易利益。当然这是都是外交辞令,苍白得不如一张白纸。然而协约国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对于英国人来说,多年来早把俄国看作是中亚和远东地区的最大障碍,而且俄国人想当欧亚大陆领头羊的意图早已是不宣之秘,近年来俄国人越来越嚣张,公然把触角伸到欧洲和非洲,要跟日不落帝国争夺海上霸权,这是称霸百年的英国绝对不能容忍的。因此英国想方设法的削弱俄国的势力。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就是俄国极力想打开黑海的出口进入地中海,这让英国非常担心,于是联合了结怨百年的世仇法国来了一场貌似正义的十字军东征,击败这些斯拉夫狂人。也让这俄国老实了一阵子,可没想到这俄国人对大海的狂热到了无法让英国人理解的地步。二十年后又卷土重来,再一次企图对奥斯曼发动了战争,这一次英国并不打算走到前台来只想暗中支持奥斯曼。
而奥斯曼在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的那艘铁甲舰格尔来号,几乎被战争拖垮的奥斯曼无力付这笔庞大的费用,这两艘战舰也只能停在船厂,这对于不景气的阿姆斯特朗船厂简直是雪上加霜,甚至有可能要为此而倒闭关门了。
可是遥远的中国却愿意购买这艘战舰,这让面临破产的船厂心怀感激,并迫不及待的将百分之15的股份卖给了帝国投资银行,使得中国对这座船厂的股份攀升到百分之25,急需要战争经费的英国政府也很快同意了这艘铁甲舰的出售。
此时,西北地区的急报像雪片一样向京城传来,早一天的时候,关绪清已经也从奏折中知道了这件事,西北地区战况比蒙古地区还要激烈的多。在刚刚结束了库伦战役,沙皇就向中国西北地区派出了二十五万大军,伊犁将军常清则紧急从各地抽调了十几万兵力,再加上当地牧民,团练,驻军等等,加起来也凑了三十万人,被俄军戏称为“伊犁杂牌军”。西北战况相对于库伦战役来说还是有差距的,因为蒙古骑兵没有经过大战洗礼,所以除了群狼战术外缺乏相当科学有效的战法。同时,西北地区拥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的俄军,他们长年与浩罕等中亚汗国进行战斗,其战斗力一直保持旺盛。
西北战争的形势是,李起风一部在伊犁地区与俄军展主力会战,双方并没有太急于进功。而南疆的刘锦棠则比较艰苦了,所部人马正与俄国人在喀什噶尔以西的阿图什展开了激战,都动用了主力进行撕杀,双方的战斗进行了将近一个星期。后来刘锦棠出奇谋派兵光顾了俄军的补给线,以至于大部分的补给物资很难运到俄军手里,也造成了俄军士兵士气低落。进入腊月以来,天气越发寒冷,在没有多少保暖措施的前提下,有不少俄国人被冻死,许多不堪忍受饥饿,不得不相互残杀受伤的士兵以裹腹,补给的问题造成了二万俄军在饥寒交迫中痛苦的死去。
时隔不久,伊犁地区的俄军主力也遭到了同样的问题,那里的俄国人本想在当地进行补给,可是由于他们在新疆地区所犯下的恶行,当地百姓又恨又怕,看见俄国人就躲起来,或是为了躲避战火迁居到其他地方。不时有俄国分队外出寻找补给物资,可是每当这个时候,当地的百姓就会跑去通知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很快就在半路上截杀这股俄军。
到后来俄国人不得不动用一个旅的兵力进行抢夺,开始还很成功,到后来当地的百姓看到俄国人,就钻入地窑或者逃跑。再加上中国军队的堵截,令俄国人的补给越来越困难。最后不得不跑到更远的地区进行掠夺,刘锦棠知道俄军补给困难,一方面加强对俄军补给线的破坏,一方面对出来作乱的俄军进行打击。缺乏粮食和棉衣,俄军的死亡数量急剧增加,每天从军营里抬出来的尸体成千上百。
无奈之下,指挥官伊格纳切夫中将不得不下令撤退,可是还没有撤退出中俄边境时,就遭到了刘锦棠的全面追击,饥寒交迫的俄国人根本没有反击能力,遭到中国军队的大规模屠杀。剩余的五万多人终于拼死杀出重围,退回到维尔内堡。
“伟大的俄罗斯人无法对抗中国军队的赖皮打法。”这是伊格纳切夫给这次战役的失败找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PS:鲜花多多的砸点,谢谢,保持前10啊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军火商
中俄之间战斗还在持续着,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到中俄战斗的影响,反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沿海城市,有一些官员非常担心俄国终有一天打进京城,像当年的英法联军一样血洗帝都。所以他们把在京的产业要么出售要么转到南方,避免被战争波及。这一年,中国的税收高达三千万元,几乎是欧洲小国的总和,可国家正处于多难之秋,哪个地方都需要钱,再有就是现在帝国财政上还没有形成统一预算,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也是让关绪清非常头痛。现在的战争虽然占有优势,但战争的风险是最大的,没有百分之多少的赔率,只有成或败。刘锦棠的西北,张玉的蒙古骑兵,张作霖的远东边防军都需要大量军备物资,好不容易把这些费用给补上了,袁世凯要钱的折子又递到了,马六甲海峡是亚洲的生命线,加强海防无可厚非,钱物刚刚划拨下去,各地枪炮局的折子又像雪片一样放在关绪清面前,中俄大战开始以来,耗费的弹药量已经超过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而且消耗量还在不断增加,照这样下去,没等战争结束,国库就要被掏空了。为此,帝国财政部的官员们每天都愁眉苦脸来向皇上抱怨。关绪清也是顶着一脑门子官司,对李震他们大加指责。
这一天早朝的时候,李震等人再次奏报了各地的钱粮亏空,而且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令关绪清好不恼火,他忽然一拍玉案:“别说了!”吓得李震赶忙跪倒在地,不敢再吐半个字出来。
关绪清一手支住额头,额上的青筋突突直跳,过了好半天才平静下来,对着阶下一抬手:“起来吧。”李震这才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
“朕知道你们这些日子为国事奔波*劳,也着实不易。朕恼火的是,你们掌握帝国经济命脉,凡是要多动动脑筋,想点儿解决的法子,不要每次来都罗罗嗦嗦只会找一堆困难搪塞,如果是这样,朕要你们这些大臣有什么用。”关绪清皱着眉头说道。
“臣等无能。”以李震为首一帮财政大员跪倒在地。
“没有钱就想办法筹钱,不要总是把目光放在国内,要站的高一些,放眼世界,总会有办法的。如今最耗费钱财的就是中俄战争,朕倒是觉得战争不仅不会为帝国带来损失,还是一项最赚钱的事。这就叫‘以战养战’。中华科学院的成立为帝国科学技术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们应该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效益。比如说,比如说马克沁先生设计的改进型轻重机枪,已经行销欧美,为帝国赚去了大笔收入。我们的华夏95式步枪各方面性能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也可以考虑对外销售,诸如此类等等。欧洲现在打得如火如荼,各大武器生产厂商也不景气,这个时候把咱们优良的武器卖到世界上,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战争要靠着经济来养就太吃力了,所以就要以战养战。”关绪清一番话说出来,登时令在场的大臣们茅塞顿开,纷纷称赞皇上的英明决策。关绪清顿了一下续道:“这件事单靠财政部还解决不了,少荃,相华和子香等人还要调动军事和外交部门通力合作才是。”
“喳。”李鸿章、冯相华、刘步蟾等人一起领旨。
说也凑巧,早朝刚结束不久,李鸿章就递牌子求见。
李鸿章一到丹犀下就兴冲冲的说:“皇上,你朝上所说的以战养战果然英明,现在臣就为您带来一个摇钱树。”
“少荃,你曾为朕举荐过不少贤才,有军事将领、外交官还有商人,朕相信你的眼光。这回又带什么人来了?”关绪清兴致勃勃的问道。
“这个人一不为权、二不为名,不远万里来到帝国只是为图一个利字。”李鸿章倒给皇上卖起了关子。
“朕就喜欢这样直来直去的人,谁不爱金银财宝,只不过世上许多人都不愿宣之于口罢了。”
“这个人名叫巴希尔扎哈罗夫,是土耳其裔法国军火商,不列颠帝国十字勋章获得者,常年在欧洲辗转,经他过手的生意都没有下过五百万英镑的,堪称世界军火商里的大人物了。”
“嗯,朕听说过这个人,确实有些能量,快请进来,让朕见见。”关绪清露出满意的笑容。
大殿外,小太监口宣一声,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大踏步走了进来,在丹犀下对皇上深深鞠躬,用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说:“鄙人扎哈罗夫参见中华帝国大皇帝陛下,恭祝皇帝陛下永远健康,恭祝皇后永远年轻美丽。”
李鸿章气得胡子都歪了,怒喝一声:“混帐!见了皇上一不行跪拜之礼,还口出不逊玷污皇后,真是令人气恼!”
关绪清笑呵呵的摆了摆手:“没关系,这是洋人的礼节,不必太多拘泥了。”
李鸿章这才哼了一声,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