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578章

作者:关古威

总统遇刺案发生后,警方立即逮捕了亨特,并指控他“入室抢劫、阴谋与窃听罪”。最令亨特感到意外与伤心的是,就在他因打官司而债台高筑时,白宫的主子居然丢下他不管。气愤不过的亨特决定靠他掌握的证据,来*使这些无情无义的老板们掏腰包,帮他偿还一部分的债务。只要白宫答应他的这一条件,他保证啥也不说,老老实实地坐牢。

亨特的妻子多洛茜非常爱亨特。亨特被捕后,她开始替亨特实施“报复计划”,陆续向白宫一些官员寄了威胁信。不料,1918年12月,当多洛茜带着从各位老板手里要来的10万美元飞往芝加哥时,客机在中途神秘坠毁,机上所有人全部遇难。尽管各方事后都认为多洛茜死于政治暗杀,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明这一观点。

尽管肯尼迪遇刺案疑点重重,尽管后来的疑点更多的指向了林登约翰逊,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主政美国政坛的步伐,即肯尼迪死亡当天他在空军一空宣誓就职之后,他又决定要在1919年初举行一次正式的就职仪式,这种举动被很多人认为是林登约翰逊心虚的表现。

1919年1月19日。总统就职仪式的前一天。一个星期以来,天气都非常寒冷,这天一场新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暗蓝的暮色和飞洒满天的白色雪花交相辉映,让临近喜庆的华盛顿城显得高贵和神秘。当晚上8点,林登约翰逊和第一夫人伯德出席在宪法大厅举行的音乐会时,整个哥伦比亚特区已是银妆素裹,国会周围许多方形和圆形的广场上银光闪耀,雪用一条闪亮的银线给行政大楼和三角地联邦机构建筑群的屋檐一一缀了花边。凌晨3时45分,约翰逊回到乔治敦的寓所不久,雪住了,但严寒继续,阵阵狂风从波托马克河和潮湾公园呼啸而过,寒风刺骨,华盛顿东北的黑人区的陋巷积雪成堆,克利夫兰花园区一带用石油烧暖气的小锅炉像受了传染似的一个个都烧坏了,为了融化冰雪,便利交通,沿着林荫广场点起了火堆,但由于不能烧得太旺,因而敌不过肆虐寒风,效果甚微。驻扎在华盛顿地区的3000名军人干了一桩颇为惊人的事。他们开动700台扫雪机和卡车彻夜奋战,把厚达8英寸的积雪扫清。

天亮了,是寒冷而晴朗的一天。

从各州来的观光者、喜气洋洋的林登约翰逊的工作人员、外国的使节和显要人物、上任和卸任的官员、一个特邀的由155名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组成的团体,以及数千名各种年龄、各种背景的普通公民,云集在首都和国会山上。在油漆一新的国会大厦东端,临时的木制观礼台上,在闪耀的阳光下和严寒的天气里,内阁成员以及白宫官员们齐聚一堂。他们这些人今天穿得有点像“边疆居民”,礼服里套着毛线衫,戴着毛线手套和约翰逊要求的大礼帽。

中午时分,气温升高了一点,风势依旧威猛。12点,冻得发抖的人群看到新总统出现在典礼台上。他们欢呼,以为马上可以听见他的演说,可他们失望了。他们还得再哆嗦一阵子,要等红衣主教理查德库欣为他知名的教区居民发表一篇感到自豪同时无休无止的祈祷。祈祷刚完,从讲台下升起一股蓝烟,电线短路了,特工处长惊恐无比,以为整个典礼台就要燃烧起来,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命令大家立即解散。赶忙派人查明了原因,幸好没什么大碍。

帝国的意志 第九百五十二章 空前的挑战

然而,新总统迟迟没有出现,比预定时间晚了半个小时,这在总统就职仪式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原因是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打算登上演讲台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中华帝国外交部长伍廷芳。

“总统先生,我首先代表帝国皇帝陛下,对您荣任美国总统表示欢迎,同时对前总统肯尼迪的不幸逝世表示遗憾。”伍廷芳一见约翰逊就说出了这样的话。

一听到肯尼迪,约翰逊的脸上掠过一丝阴云,在自己马上就要就职的时候,忽然提起自己的前任,而且是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肯尼迪,这不能不令他生气,“伍廷芳先生,谢谢你的好意,请您到贵宾席就座吧。”

伍廷芳嘿嘿一笑道:“约翰逊先生,据说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非常不友好,而且坚持要执行肯尼迪签署的摩根法案,这势必严重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还请总统先生深思熟虑的为好。”

约翰逊也是摩根财团一手扶植起来的,在对华政治立场上,他倾向于强硬派,他认为对于中国必须要采取强硬手段,一听这话他立马就急了,“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是美国政府和国会决定的,而且这也取决于中国政府对美国的态度,正如你们常说的,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同样的,美洲也是美洲人的美洲,但是中国政府对美洲各国采取了暴力干预和经济渗透,这是美国政府和人民无法接受的,即使我们执行摩根法案,责任也是在中国一方。”

“约翰逊先生,你现在代表的不是你个人,希望你在作出任何决定之前,要先慎重考虑一下你国民的利益。中国采取的是开放式的外交战略,我们致力于帮助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世界上总有一小撮人在敌视中国的行为,帝国政府对于这样的人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哪怕动用武力。”

“你想用武力来威胁我吗?我不管肯尼迪的死是不是与中国政府有关,但是告诉你,我不是犹豫不决的肯尼迪,摩根法案必须要执行,我们也已经做好了打击一切侵略者的准备!”

话说到这儿,没法再说下去了,伍廷芳保持着一个外交家的风度,对约翰逊点头致意,然后转身离开。约翰逊气得全身发抖,半晌才平静下来。

“总统阁下,您准备好了吗?代表和贵宾们都已经等的不耐烦了。”总统助理过来说道。

约翰逊深深吐出一口气,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就职演说稿,大步走上了演说台,他的脚步无比沉重,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登上美国最高权力颠峰的下一刻,将会面临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中国!他做好准备了吗?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此刻必须要以一份凝聚全体美国民众民族感情的演说来把所有美国人团结起来。

同胞们:此时此刻,我在你们和上帝面前宣誓,这个誓言不只是我个人的,而是我们大家的。我们同住在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我们国家的命运和我们民族的未来并不是靠一个公民,而是要靠所有的公民。

这就是这一时刻的庄严及其意义所在。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就某些时代的人而言,历史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至于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必须选择自己的命运。

此时此刻,美国的第一枚火箭正向着太空飞去。这提醒我们,对我们的子孙来说,甚至对我们自己来说,在短短几年内,世界将不会再像现在一样。下一任总统站在这里时,他将展望一个和我们现在不同的景象。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迅速而又急剧的变革,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使国家成倍地增加,让后辈人掌握了能征服和毁灭人类的新式武器,动摇了旧的价值观念、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

在这场变革中,我们的命运将取决于我国人民始终不渝的性格,取决于我们的信念。

我们的祖辈,那些背井离乡的异乡人,那些勇敢而受惊的异乡人,为寻找一块个人可以自主的地方而来到这里。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订立了公约。这一公约以公正来表达,用自由写成,受团结的约束,指望总有一无会激励全人类的理想,这一公约至今仍约束着我们。我们如果遵循公的的规定,就将繁荣昌盛。

我为这个国家服务了30多年,我一直认为,不公正地对待我们的人民,浪费我们的资源,是我们真正的敌人。30多年来,我竭尽所能,时刻提防这一敌人并与之作斗争。我认识到,也深深懂得,这个敌人不会轻易屈服。

但是,变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武器。在这一代美国人的有生之年,这个敌人不仅会退却,而且还会被征服。

美国公约要求我们为帮助全人类的解放指明道路。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奋斗目标。因此,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无法控制许多事情;但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对所有的人充满希望。

想象一下在飞向太空的火箭上看地球时的情景吧。地球就像小孩玩的地球仪,它悬在大空间,陆地就像贴在球体表面的彩色地图。我们都是这个小小地球上的旅客。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只在自己的同伴中度过短暂的一瞬。

人的生存是如此脆弱,可我们竟然彼此仇恨,相互残杀,这是多么难以令人置信。凡意愿放弃统治他人的人,有足够的机会来实现对自然的统治。天地广阔,足以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幸福。

我国的方针是明确的。我们并不奢求获得别人的东面。我们并不寻求统治别人,而只希望人类能战胜专制和苦难。

但是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人们希望成为共同事业的参与者——这是比他们本身更为伟大的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想方设法为实现我国的目标作出贡献,因而也为自己找到新的目标。如果缺少这些,我国就会变成一个陌路人组成的国家。

在这个以公正、自由、团结为宗旨的公约指导下,我们已经成为一个繁荣、伟大和强盛的国家。我们还维护了我们的自由。

但是,上帝没有保证我们的伟大国家经久不衰。

上帝准许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用汗水、用精神力量来争取我们的伟大。

我们的敌人总是犯相同的错误。在我这一生中——在萧条年代和战争岁月——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失败。但每一次,在美国人民的心灵深处,都会产生出他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的信念。这种信念曾给我们带来胜利,它将再次给我们带来胜利。

因为这就是美国。这是一块未曾跨越的沙漠,是一座尚未攀登的山岭。这是一颗人迹还没有到过的星球,是沉睡在未开垦土地中的硕果。

对那些肩负重任的公仆,对我的家人,对随我走过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的朋友们,对联邦全体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我今天重述我在1918年11月那悲痛的一天说过的话:“我将领导大家,并将尽我所能。”

但是,你们必须在内心铭记旧日的承诺和梦想。这才是你们最好的向导。

演说结束的时候,原本瑟瑟发抖的人群似乎已经忘记了寒冷、党派界线,一切旧有的宗教、种族的问题似乎都被遗忘了。无疑,这是个良好开端,可就职演说中提及的各种希望会实现吗?美妙的音节和文字背后有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约翰逊的对外政策是软弱的遣词造句还是冷冰冰的武装边境呢?尽管在鹰派看来,约翰逊是历来总统中意志最为坚定的总统,不过对别人来说,这可不一定,需要事实和时间的佐证。

约翰逊真正成为白宫的主人是从1月21日开始。他命令所有白宫工作人员上午9点上班,而他比任何人都早。总统办公室几乎还没有什么陈设,约翰逊也还不太习惯别人称呼他“总统”。在一些会议和白宫工作人员宣誓仪式之间的空隙里,约翰逊熟悉办公室里各种电钮与电铃,还走到别的办公室看一看,跟工作人员谈谈,瞧瞧速记员,拆拆邮件,打打电话,并开始了他的工作。上午10点30分,他签署了第一号行政命令:给400万贫苦美国人增加剩余食物的品种,并把数额加倍。11点钟颁布了它。

白宫像一锅沸水,还未完全寂静下来,政治家和记者们不断进出约翰逊的办公室。新总统的第一个来访者是前总统哈里杜鲁门。各种团体、知名人士和各种奖金的获得者,从浸礼会教友到美女皇后,每天都在约翰逊的办公室受到接待。每星期有30000封信件源源涌入白宫。不仅总统约翰逊在奔波繁忙,整个行政部门也一样,深夜,他们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新总统始终未能克服入主白宫的那种孩子气的自豪感和兴奋情绪。他请客人参观他所谓的这份财产,向他们介绍某个房间或摆设的来历,不厌其烦,还抱怨有些东西不好,得打发走。他试了试林肯的床,说还行。

然而太乐观了似乎也不行。约翰逊在享受胜利的喜悦时,也发现自己接手了一摊子烫手的东西。

(本卷终)

巨龙的怒吼 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演习

1919年2月的一天,太平洋。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旗舰“黄山”号舰队航空母舰,在海面上划过一道清晰的弧线,正要将舰艏迎向穿过对马海峡。环绕在“黄山”号周围的七八艘大小护航舰只,也正紧密伴随着做同向运动。

“黄山”号宽阔平整的飞行甲板上,早已挤满了大大小小数十架飞机:其中最前面十余架轻巧些的,机翼下或是空空如也或是只挂了两枚不起眼的小炸弹;后面二三十架臃肿些的,机腹下各挂载着一枚黑黝黝的鱼雷。

整个编队很快完成了转向,强劲的海风席卷过“黄山”号,将右舷舰岛顶上的信号旗刮得猎猎作响。

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新的信号旗升了起来,起飞指挥员与甲板工作员在甲板上忙碌起来,机械师也开始用曲轴杆为前面几排的飞机动引擎,不一会儿,前面几排轻型机的螺旋桨都嗡嗡地转了起来。又是两声汽笛响,横在待命机群前方的一面防风格栅被放了下来,风总算能够毫无阻碍地扫过飞行甲板,与此同时,机群最前排中央的那架飞机被几名甲板工作员小心翼翼地往前方推动了一小段距离,机轮贴到了甲板前方的一道红线上。

随即,顶着强风半蹲在这架先导机右前方的一名起飞指挥员,向敞开式座舱里的飞行员打起了手势:手腕在空中转两圈,再以两个手指朝向自己的眼睛,表示要飞行员报告动机转。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表示转达到起飞标准。起飞指挥员也竖起大拇指表示“明白”,便挥舞起手中的信号旗,向舰岛上部的航空舰桥打出了“请求起飞”的旗语。连续三声汽笛响后,最后的信号旗升上了桅顶:“立即起飞”。

机翼上漆着蓝红黄三色圆圈标记的飞机开始在木质飞行甲板上滑行,仅仅一眨眼的工夫,飞机便脱离了甲板,悠悠地飘升到空中,事实上,那条红色起飞线距离甲板前端也就四五十公尺的样子。先导机起飞后立即右转,开始在母舰上空盘旋。紧随先导机之后,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一架又一架飞机接连从甲板上滑跃而起,同样以在母舰上空盘旋的方式,与先起飞的各机结成编队。未完成的编队继续一圈又一圈地盘旋,等待后续机加入。

母舰上空的编队越来越大,相应地,母舰甲板上的飞机也越来越少。当“黄山”号甲板上的最后一架飞机从跑道上跃起,位于甲板前端右舷的那位起飞指挥员终于站起了身,向航空舰桥打出旗语:“起飞作业完成……”

航空舰桥上,一位佩带金色穗带的年轻中校按下了手中的怀表,面露不悦:“十九分三十七秒,还是太慢了。”

另一位颧骨高耸、表情平静的少将缓缓道:“标准要求是十八分钟,回头召集全体作业官,继续研究节省时间的办法。”

“是,司令长官……”

被称为司令长官的那位少将正是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司令陈锦荣,此时正亲率新被编入舰队的“黄山”号舰队航母及其护航编队,在太平洋北部的演习场进行航空作业和舰载机攻击演练。陈锦荣遥望着那架殿后的大个头鱼雷机吃力地爬升追赶编队,举起军帽在头顶挥转起来:“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有高队长带队,不会有事的。”一旁的那位中校参谋自信满满地说道。

陈锦荣点点头,果断下令:“立即清理甲板,准备放飞第二攻击波!”

天空中,十二架“风雷”战斗机与二十四架“蓝翔”俯冲轰炸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终于完成了编队,在转向目标前,先以整队进场的姿态浩浩荡荡地通过了母舰上空。

目送着渐渐远去的机群,舰员们纷纷挥转起了军帽,这是平安的祝福,也是胜利的祈望。

上一篇:大明刑王

下一篇:侠武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