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溪南
人哪,是个很奇怪的动物。
一般穷的时候啥事都能干出来,想法一般也都会相对自私,但一旦有了钱,有钱到了一定程度,人的胸怀就会变大,人性中的善良就会放大。
看看后世,多少当初为了赚钱啥都敢干,甚至缺德事也干的人,有钱以后,没事就去西藏朝拜一下,支助贫困学生,建几所学校,捐点善款,这就是人心的变化。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有钱了更恶的人也不少。
……
进了屋,老妈蹲下帮丫蛋换了鞋,拉着她往沙发那走。
兰姐嗓门最大:“哎呀,这小丫蛋,长的太好看了,怎么这么招人呢。”边上大嫂也紧紧的看着丫蛋,看那样子也是喜欢的不得了。
老妈牵着丫蛋走到沙发边上,把她推到身前,说:“招人不?这小丫头长大了还了得啊?哎呀妈呀,看第一眼就把我稀罕坏了。”
丫蛋小脸红扑扑的,大眼睛看着兰姐大嫂这些人,有点小紧张,斜眼看到张兴明跟在后边,才放松下来。
二姐伸手把丫蛋拉到身边搂着,问:“这哪来的娃娃呀?”东北人那时候管商场里卖的漂亮人偶叫娃娃。
老妈就把事情讲了一遍,这下大伙更是喜欢这个漂亮又懂事的小丫头了,这个抱一下,那个搂一下,连腼腆的大嫂都没能挺住,在小丫头脸上实实在在的亲了几下。
张兴明对杨智权说:“坐吧,都是家里人,别拘束。”
杨智权搓了搓手,在最边上小心的坐了下来,这年代的人用自制沙发的都少,这真皮沙发根本就见都没见过。
张兴明给他递了杯茶水,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说:“都弄清楚没?东西呢?”
杨智权从兜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纸来,一看就是从学生作业本上撕下来的,递给张兴明,说:“都记这上在呢,一共一百零七家,里面有四十六家是困难的,比俺家还困难。剩下的大部分和俺家差不多,有那么四五家比俺家能强点,主要是孩子少,就一个。”
张兴明打开纸坐下看,看了两眼问:“这是丫蛋写的吧?”
杨智权点头,说:“嗯,丫蛋写的,今天一天她就跟着我跑来着,我也写不出来,学上的少。”
张兴明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吱声,接着看纸上的东西。
看了一遍,对兰姐说:“二百多人,男的七十几个,女的一百四十多。”然后反应过来,回头对杨智权说:“这也不对呀,这咋女的比男的多这么些呢?这些家没男的啊?”
杨智权笑了一下,紧张的搓着手,说:“有男的,不来。这些家男的都在市里干活呢,能挣点钱,不想上这头来,就让家里女的来了。”
张兴明点点头,把纸递给兰姐,说:“行,咱不管这些,大姐你就按这上面的招,上面没有的来了也不要。”
兰姐接过去翻了翻,装进包里。
张兴明又问丫蛋爸:“你呢?你是去当送货员还是来鸡场这边?哦,鸡场就在你家下坎,革新那个物资公司福利厂那院,今天我把那买下来了。”
杨智权说:“今天我去商场那头了,刘店长说的挺好,说送货也要人,还问我能不能帮着找几个有劲的,我还是去那头吧,让丫蛋她妈来鸡场这头,能行不?”
张兴明有点奇怪,拿起桌上的电话给商场拨了过去。
电话接通:“喂,谁呀?”
张兴明:“我二明,我姐呢?”
“哦,二明啊,等着啊。”(稀里哗啦……店长,二明电话)
“喂,二明啊,找姐嘎哈?”
“现在你那边送货的缺吗?”
“别提了,上回招那些个送货的,要劲没劲,要个没个,一个一个像鸡仔子似的,看着都纠心。这不今天,你让那个,杨,杨啥来着,来了嘛,我试了一下,真有劲,我就看他能不能帮着找几个他这样的。那些有几个真不行,还是让他们干别的去吧。”
第253章 闺女(3)
张兴明就明白了,“哦,那行,我让丫蛋爸过你那,看看能不能再找些个来。你那看着不能用的就算了,你整理个名单,明儿个让他们跟着大哥去吧,正好那头缺人手。行,几点回来?嗯,行吧,挂了。”
放下电话,笑着对大胜哥说:“我姐这现在真像个店长了,嫌送货的体格小没劲,不要人家了,明天你把那几个接过来吧,先跟着你跑,省得你没人用。”
大胜哥挠了挠脑袋,说:“来呗,我这啥样都能用,明天我过去领吧,这会没开建呢,上哪办公啊?”
兰姐说:“革新呗,上哪,那边从头建,跑腿的事多了。”
大胜哥恍然,点点头,说:“对对,革新,我光想着自行车厂了,行,让他们先给鸡场做点贡献。”
张兴明说:“你们厂建起来,第一批要产三轮,专门给咱们商场送货产一批,要结实实用,加个小型发动机在上面,上坡可以加点助力那种。”
大胜哥说:“烧油啊?那不就是摩托了吗?那发动机可不小啊。”这会儿东北路面上跑的摩托全是重车,最小都是250,750最多,都是警察或者部队的。
轻型摩托要到90年以后才多起来,这会儿嘉陵还没起来呢。
张兴明说:“用电,上坡能省点劲,还是得蹬。
大胜哥说:“你说咋弄就咋弄吧,我还没见过你说那玩艺呢,行,有图纸就行。”
电动助力车在国内其实出现的挺早的,79年就有了,但是并不被欢迎,甚至国内大部分省份都不准这种车上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一直到90年代末,才渐渐多起来,但那时候轻便摩托已经火起来了。
我个人分析,主要是那时候自行车厂太多了,各个地方都有,电动自行车严重影响了自行车的市场,所以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的自行车厂就禁止电动车上路了。
就算轻骑摩托刚开始的时候,在不少地区也遭受过这种行政性的压制。
国人的竟争意识是很奇葩的,不是研究技术和精化质量战胜你,而是利用行政力量强制压倒你。结果就是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烂,结果后面一入世贸,全国的各种厂一下子就全倒了。
其实一直到今天,国内的商业竞争用的最多的手段其实还是类似这样的,挖空心思坏对方,拉拢一切利益方压制对方,宁可把钱花在歪门邪道上,也不去研究一下技术,更别提质量了。
这就是国货为啥一遇到老外就丢盔卸甲的原因。
斜门歪道走习惯了,反而变成主路了。
……
张兴明对杨智权说:“那就这样吧,你就去店里上班,有力气的再帮着找一些,不怕多。你家杨婶明天开始就去鸡场这边报道,跟着跑跑腿,你们那边人头熟点,有些事好弄些。”
杨智权点点头,说:“能行,明天一早我就叫她过去,那地方我知道,离家也不远。”
张兴明说:“你平时是骑车还是坐公交车?”
杨智权说:“走路。远点就坐大客,不会骑那玩艺,再说了,太贵,也买不起。”
85年一辆自行车便宜点的也得120块,像飞鸽永久金鹿这些名牌都得200多块了,到88年一辆飞鸽26型的要350多,真不是丫蛋家这样的家庭能买得起的。
张兴明就说:“那行,你和刘店长说一下地址,然后以后你就坐公交车上下班,把车票都留着,按月给你报销。”
杨智权就有点高兴,又不太好意思笑,抿着嘴使劲点点头,85年本溪这边公交车坐一次一毛钱,一天二毛,一个月除去四天休息,要五块二毛钱呢,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五块二毛钱已经不是小钱了。
说着话,就快五点半了,老爸又从楼上下来去做饭。
张兴明就乐,说:“爸,你干脆搬上面去住得了,这一天一天在上面守着,有那么好吗?”
上一篇: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一篇:大唐风流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