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重生在1978 第189章

作者:宁溪南

95年以后,改名相对就容易了,权力下放到分局了,各区县分局就可以变更,相对来说改名的难度小了不是一点,当然,这跟进入微机时代信息联网也有一定关系。

来到户藉科,小董直接领着张兴明进了科长办公室。

这个科长正伏在办公桌上写着什么,听见门声抬头看过来,说:“董啊,啥事?”就低下头接着写起来,一看就是比较熟了,没拿小董当外人。

小董把丫蛋的户口本扔科长桌上,说:“给这丫头改个名。”

科长放下笔,拿起户口本翻着看:“杨智权?谁呀这是?”抬头问小董。

然后翻第二篇,第三篇,看了一眼,然后头一低,仔细看了一眼,扶了扶眼镜,认真看了一眼,抬头对小董说:“就是改这个吧?这个爹妈也是个人物了,孩子这么大了才给起大名啊?”看了丫蛋一眼。

小董问张兴明:“改叫啥?”

张兴明说:“杨彩依,彩色的彩,依靠的依,单人旁一个衣服的衣。”

小董对科长说:“听清没?赶紧弄一下,我还有事呢一会。”马上又扭头对张兴明说:“对了二明,你呆一会呗,我那头有事要问问你。”

张兴明抬手看看时间,点点头,说:“行,来得及。”

科长看向张兴明问:“董,这谁呀?你亲戚哪?”

小董一拍脑门,说:“操,光想事了,忘给你们介绍了。二明。这是祖科长,祖必武,他这个姓太容易占便宜了。祖科,这是张兴明,是咱市局的警改顾问,你别看他小,是李局亲自聘的。”

祖科长愣了一下,马上站起来向张兴明伸出手,说:“啊呀,不好意思,这也没见过,慢待了慢待了,张顾问。”

张兴明伸手和他握了一下,说:“祖科你可别当真,那是李局逗我玩的。”

祖科长打了个哈哈,没接这话,拿起户口本来,在抽屉里翻了半天,找出一叠没封皮的户口本来。

那个年代的户口本不像现在这样的活页,是一个红色的塑料皮,里面就是订装的死页,是手工填写的。

祖科长拿着丫蛋家的户口本,照着内容往新本上填。

那个时候的居民信息和现在也不一样,没有身份证啊啥的这些,主要信息只有姓名,曾用名,户藉地址,上学否,结婚否,工作否,还有成份,就是你是贫下中农还是富农地主。

把不变的内容填好,又问了张兴明一遍要改的名字,还让张兴明给写了一下,然后抄在了户口本的第三页上,丫蛋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大名了。

填完,祖科长从抽屉里拿出印泥和户藉章来,啪啪一盖,然后再印上他的科长章,这就齐活了。

小孩子不像大人,在那个啥资料都是手动填写的年代,一个大人改名涉及的东西和工作量那就海了去了,小孩没有那么复杂,户口本一改就没啥问题了。

拿着新户口本,小董问:“你家搬过来了,户口迁没?”

张兴明说:“没,迁不迁没事吧?”

小董说:“那你粮食关系还是在南坟哪,回去买粮啊?”

85年虽然各种供应票基本已经退出了市场,粮油买卖也基本上放开了,但是粮本还在,还有供应粮,价钱比市场上的议价粮便宜了不只一点。

张兴明说:“我妈没说这事,我也没问。我回去问问吧。”

小董点点头,对祖科长说:“那我领他们上去了啊祖科,谢谢了啊。”

祖科长摆摆手,和张兴明握手告了个别。三个人离开户藉科往小董办公室走。

小董在三楼,户藉科在一楼。

第259章 队伍的建设很重要(4)

阴暗的楼道,破旧的水泥楼梯,斑驳的墙面,老旧的玻璃窗。

每次走在这样的环境里,张兴明都会想起后世的行政办公大楼。

来到办公室门口,小董说:“你等我一下,我拿钥匙,这屋人多,咱们去李局办公室坐一会,他今天不在。”

张兴明就拉着杨彩依小同志走到李局的办公定门口去等。

原生态实木门,门板已经开裂了,在里面用报纸糊着。

后世也不过卖到二块钱一个的白铁把手,外装锁鼻,挂着一把黑色的铁锁。

小董拿着一个文件袋,从办公室出来,稀里哗啷的拿出一大串钥匙,找了半天选了一把,打开了李局的办公室。

“你俩坐哦,我去拿个暖壶,这屋没开水。”小董打开门放下文件袋又跑了出去。

张兴明领着好奇的左顾右看的杨彩依进了屋,在靠椅上坐下来。

小丫头看着屋里的摆设小声问:“这是哪呀?”

张兴明说:“公安局长的办公室。”

小丫头就有点紧张,扭过头看着张兴明问:“那让咱们来这嘎哈呀?”

张兴明说:“没事,我认识,找我有事,咱一会就走。”

小丫头才平静下来,不过还是不停的扭动着,显得心绪不宁的。

小董拎着个这年代典型样式的暖壶进来,大红色的铁皮暖壶,上面用红油写着编号。

给张兴明和小丫头各倒了一杯水,小董拽了把椅子过来坐在张兴明对面,把那个文件袋拿过来打开,拿出一叠市局专用的稿纸出来,递给张兴明,说:“你先看看。”

这个年代,没有复印机也没有打字机,所有的材料都得手写,无论你是多大领导什么事,都得一个字一个字写。

所以这个年代领导找秘书助理啥的,字写的好算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细心的朋友可以分析一下,这个时期,好多领导是从学校到秘书岗,然后一点一点起来的,就是文字和文笔的原因。

这十几年算是政治空白期,由于大运动的影响,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再加上高中大学停课近十年的影响,有点底子字再写的好点的人,很容易就出头了。

……

张兴明拿着厚厚的一叠稿纸翻着看,他看书的速度快,后世看网文练出来了。

一目十行的浏览完,抬头用询问的目光看向小董。

小董咳了一声,说:“这个驻点警力的事,李局交给我了,这是我大概做的一个计划,也没有人指点,就是自己瞎想,这不,我这几天正要找你给看看呢,你今天就来了。你可是警改的顾问,这事必须得帮我。”

张兴明把稿纸放到茶几上,把水杯拿远一点,用手轻轻敲着稿纸想了想,说:“我只说几点,具体细节我就不参与了。

一、警站不是派出所,也不可能取代派出所的职能,所以,在这点上要有明确的说明,比如户藉管理,是派出所的最重要职能之一,警站在这块就不要插手,居民有这样的需求,一律到派出所去办理。

第二点,警站不能归到派出所管辖,这就没有意义了,建议成立一个新部门,就管这些流动警力,比如叫巡警大队,或是110大队。

第三,报警这点不算职能重合,派出所也好,警站也好,都有接警的义务,可以在接警后,根据实际的案件类型进行调整,比如盗抢,刑事类的,就交到警站,比如邻里纠纷这种,就可以让派出所直接办理。

警察接警这事必须严肃对待,一个警察下班的路上遇到居民报警,你管不管?你说你下班了?对不对?接警必须快,不能犹豫,要让老百姓觉得被重视。

第三,要细化岗位职能,户藉警,片警,刑警,交通管理,督察,每个职能要固化,专门就干这个,这样不但效率会提高,也会产生更多的专业人才。比如这次,户藉和片警就是派出所的职责,而刑警和交通管理就是警站的职责,这样一分,老百姓也知道啥事该找谁,你们也知道啥事谁负责了,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