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溪南
张兴明斜了他一眼,说:“别和我谈感情,太伤钱了。”
“噗哧”边上传来笑声,张兴明扭头看过去,彭国母穿着军装就坐在隔着他二个座位的地方,正捂着嘴笑的浑身颤动,笑了几下干脆趴前面椅子的靠背上耸动着。
这时候的国母,还真是年轻啊,爱笑的性格比后来也要厉害的多。
黄导对张兴明说:“这是总政的独唱演员彭力圆,认识吧?”
张兴明点点头,想起后世关于央视春晚的一些事情来。
女子十二乐坊乐队刚建成的时候,想方设法的打名气,在国内啥地方出名最快?肯定是春晚啊。
于是十二乐坊的老板兼经济人王晓京上下找人,希望能让十二乐坊在春晚上露一小脸。那时候女子十二乐坊已经在日本一演成名了,但是在国内知道的还不多。
后来,王晓京终于托上人,找到了当时的春晚总导演,报了个乐器独奏加演唱的节目。
过了一段时间,那总导演找到王晓京,说:“哥们啊,你能求到哥这,哥就跟你说实话,你是打算上春晚,还是打算上春晚演节目?”
王晓京也是聪明的,马上回答:“上春晚。”要知道,上春晚和上春晚演节目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上春晚,就是保你上这个舞台,而上春晚演节目,那是哪怕最后登台几分钟都有可能临时被砍掉的,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总导演说:“兄弟,那你就别想着独奏啦,跟你说,你们这节目被临时砍掉的可能性太大了,这么的吧,我安排你给一个人伴奏,我跟你这么说,就是春晚只能演一个节目了,那就是这个。”
导演说的就是彭国母的独唱。
这边彭国母笑够了,眼泪都笑出来了,抬起头有点不好意思的擦着脸,黄导向她招招手说:“小彭,别笑啦,来来,坐过来。”
彭国母85年二十三岁,还正经是一个小姑娘,不过年代不同,在80年代二十三岁已经是大人了,她今年刚从山东解放军前卫歌舞团调到总政歌舞团,连着拿了两个大奖,包括梅花奖。
张兴明知道,在今年,也就是86年,她会被人介绍给正在厦门市任常委副市长的帅哥席总,俩人一见倾心,于87年9月结婚。
关于这位国母的身世咱就不说了,你上网也查不到,不过中国人有句老话,叫门当户对,纵观革命老将,这些红色家族,所嫁所娶都是些什么样的对像就大概了解了,我只能说一名,这位国母的身世可是要比习总显赫得多,就像胡总的夫人一样,那身份身世也是比胡总牛的不只一丁半点。
这两位老总的政治征途中,夫人都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而同样,作用都在部队上,要知道,在国内登顶,部队的支持率是相当重要的一步,没有军队的支持是上不去的,这也是为什么登顶之前必须先担任军委副主席一职的原因,这一步你过不去,也就差不多了。
彭国母笑着坐了过来:“黄导,有事啊?”
黄导指着张兴明问她:“这位认识不?”
彭国母看了看张兴明,又忍不住笑起来,笑着说:“不认识,谁呀?不大吧?”
张兴明一脸黑线,瞪了黄导一眼。
第411章 1986娱乐的春天(1)
黄导对袁丽说:“别看他小啊,他可是大老板,这次晚会就投了几百万美元进来,现在这里基本上都是他说的算,央视广告和演出这一块已经完全是他的了,以后估计你们得长打交到,这不叫你过来认识一下嘛。”
袁丽看着张兴明问:“那个,那个金太阳公司?”
黄导点点头说:“对,他就是金太阳的老板,大资本家,手里还有商场,酒店,马上要建汽车厂了,跟你说小袁,他可是正部级待遇,是全国政协委员呢,以后你们可是少不得的打交道。”
袁丽非常有兴趣的用大眼睛打量了一下张兴明,问:“你多大啊?叫啥?”
张兴明揉了揉鼻子,说:“袁姐,我叫张兴明,我今年十八了。”
袁丽有点意外,吃惊的睁大了眼睛,对张兴明说:“你这么厉害?比我小五岁呢,真厉害。”
张兴明说:“不一样,姐你走的路比我走的要难一万倍,你能有今天的成绩才是真了不起,我得向姐姐你学习。”
袁丽被他说的脸一下红了,说:“我是运气好,你这么小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才是了不起,咱们国家现在大力抓经济建设,你能做的贡献也要大得多。”
张兴明抓了抓脑袋说:“姐,要不,咱俩就别互相夸了吧?我没词了。”
袁丽又咯咯笑起来,还伸手到张兴明头上摸了摸,说:“嗯,我也没词了,咱俩打平,你叫什么?刚才说我光笑了,没听清楚。”说完又是一阵笑。
张兴明说:“张兴明,姐你喊我二明就行,我就叫你姐,行不?”
袁丽点点头说:“行,这弟弟我认了,你是大富翁,别嫌姐穷就行。哦,该我上场了,一会见。”说完在张兴明头上抓了一把,笑着起来去候场了。
黄导靠过来说:“小席是金铁林的学生,今年的梅花奖,”他压低了声音:“军方上面,”他指了指天上:“不是一般演员,心里有点数,别乱说话。”
张兴明看了看黄导说:“我比你门清,再说我才多大,你这想的也太复杂了吧?”
黄导说:“就是随口一说,你心里有数就好。这个怎么样?”
张兴明揉了揉脑门说:“人可以,歌凑合,台风稍差了点意思,我想想。”在本子上记了几笔。
唱歌的是成方圆,是张兴明很喜欢的一个女歌手,她开创了中国歌手的很多先河,第一个自弹自唱,第一个唱流行歌曲,第一个唱台湾校园民谣,更是第一个在台上边唱边跳的歌手。
要知道那个时候整体讲究的是严肃端庄的台风,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看看,那个时候的歌手还不叫歌手,有名的叫歌唱家,没名的叫演员,演唱者,一上台都是站的笔直,女的双手互握在胸前,男的伸一只手做抒情状,千篇一律的站在台上安静的唱歌。
成方圆自由随意的演唱方式一出现就轰动一时,获得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爱,一首《童年》火爆全国,连带着迪斯科也成了当时最时髦最流行的事情。
要知道85年跳舞和喇叭裤还是被禁止的呢。
不过也就是从85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在这方面渐渐的放开了,娱乐的大门打开,演艺界的春天来了。
最明显的就是大量的港台明星作品进入内地,龙飘飘,凤飞飞,张德兰,叶丽仪,韩宝仪,奚秀兰,徐小凤,郑智化,罗大佑,费玉清,童安格,姜玉恒,等等等等,一大批港台歌星进入了内地老百姓的生活,邓丽君的歌也不再禁忌了。
那个时候,香港的电影(录像带),台湾的歌(磁带),对整个中国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整个中国几代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港台风眨眼之间就完全占领了国内的娱乐空间,电视和广播里依然是严肃文艺的天下,歌曲要积极向上爱党爱国,相声要讽刺时弊开展道德教育,而在民间,就完全是港台的天下,各种海报贴画,小山一样的磁带录像带,街头巷尾的录音机,男男女女的传唱。
国内一些演员在演出的时候也开始模仿港台明星,不再严肃刻板,吉他在民间迅速流行起来,一度成为80、90年代最普及的乐器。
从86年到90年,四年的时间,内地乐坛迅猛发展,歌曲类别五花八门,真正的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从民歌到民谣,从摇滚到爵士乐,港台风的快节奏歌曲越来越多,逐渐占领了市场。
从模仿到超越,国内的娱乐圈一下子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并迅速形成了产业圈子。
……
“小时候我放过牛儿的山坡,长着一蓬蓬蓝色的花朵,那年春天我离开故乡,去迎接人生新的生活……”台上响起袁丽的歌声,张兴明停下思绪凝神向台上看去。
因为起动了全部观众席,舞台搭的比原来要高的多,原来的观众席那块现在完全是候场区和互动区,和真正的观众分离开来。
张兴明这会儿和黄导就坐在二楼第一排。
黄导凑过来说:“怎么样?这声音,这扮相。”
张兴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年头的文艺工作者们到底是啥审美啊,从开场跳舞的大姐开始,到袁丽现在这一身大红裙,完完全全就是北方农村的大妈媳妇的打扮啊,到是贴地气。
“怎么了?”看导看他摇头,盯着他问。现在黄导对张兴明是真心信服的,场馆设计舞台布景,设备仪器,全是敢想不敢信的东西,一时间这晚会就高大起来了,而且中间提的一些意见建议那真是全砍在骨缝里,个个在点子上。
“声音很好,台风也可以,装扮,这个,哈哈,我就不评论了,哈哈哈,不过这歌我觉得不太行,你听刚才殷秀梅那首,再听袁丽这首,就没觉得差距太大?”
黄导靠在椅子上琢磨了一下,慢慢点了点头说:“嗯,你这么一说是有点,好像,两首歌有点扭啊,感觉来说,就是好像小袁这歌突然没那么好听了似的,对吧?”
张兴明点点头,说:“对,从节奏到配乐都完全是两种风格,前后的对比反差太大了,我建议让袁姐换首歌。”
第412章 突然的文件(2)
上一篇: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一篇:大唐风流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