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溪南
张兴明挠了挠头,老爷子又说:“有些话不能说,在这样的场合要多听少说,必须说的也要想一想,想好了再说。你今天一句话得罪了几个人?也就是你还小,没人真当回事,老爷子又接了过去。给你那个顾问不是真要问你什么,是看你莽撞,给你加个护身符。”
顿了一下,老爷子又说:“不过你要是有什么想法,或者下面的风土人情,还是有时间就写点东西给老爷子,他走不动了,想了解下面的情况也是有心无力,官方上来的东西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也算是你一个机会,自己好好把握吧。”
张兴明点头答应下来。
老爷子说:“会开完了,你今年是不是大部分时间要呆在京城?”
张兴明说:“最少大半年,不确定,港岛那边也得过去,我下面这几年港岛是重点。”
老爷子想了想,说:“辽东是你的根基,趁这边还没忙,回去再捋一下,该安排的安排到位,由其是几个研究所那边,再看一遍。下半年估计我也得来京里了,老爷子发了话,在辽东是呆不住了。不过你这边问题不大,平稳发展就好,我上来,小全接手的可能性最大,以后好好相处,别耍小性子。”
张兴明答应了一声。
爷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张兴明被老爷子赶了出来。
也没上车,和李淳并肩走在京城傍晚的马路上。
四月中旬了,京城这边已经转暖,冰雪向北退走,晚上的风还是有点凉,但是已经不会感觉冷。
大会已经结束,热闹了半个月的京城又恢复了平静,全国各地的代表已经陆续离京,飞机场和火车站手忙脚乱的忙活了好几天。
沈老爷子因为下半年就要进京任职,可能除了交接就不会回辽东了,所以特意把张兴明叫过来叮嘱一下,其实对张兴明他是放一百二十个心的,现在又有那位给张兴明背书,已经没有什么可耽心的了,只是这会儿他的具体位置还没定,暂时住在西苑这边,也没法留张兴明。
从西苑出来就是故宫背面。
虽然后世这一片也基本上保持着四合院的布局,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但这会儿还是显得有些荒凉,或者说是冷清。街道两边的高大树木在风中肃立着,叶子还没长出来,路灯还没有亮。街上行人很少,偶尔有几个孩子跑过,带过一路笑声。
路两边的院子还是院子,还没有变成门面,里面传出锅碗瓢盆的声音和炒菜的香味,没有后世的繁华,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淡淡的温馨。
这个时代的京城除了政治氛围,老百姓和下面各地还没有什么巨大的区别,可能,还稍有不如,最起码这个时代除了京城,还没有哪里有大杂院,几家十几家挤在一起。
走了一会儿,一公里的样子,迎面几个老太太戴着红袖标拎着手电筒走了过来。
其实说是老太太也不准确,这个年代,四十多岁就感觉很老了,就是老头老太太了,放在后世,没有人把四十岁的人看成老人。
京城的老太太侦辑队完全可以看成是一道风景,皇城根下,人们的政治觉悟相当高,公众活动的热情也高,又是大杂院居住,造成了这一独特的街道文化。在七十年代,全国上下都以街道为单位组织了各种组织和活动,最后只有京城保留了下来。
用北方话来说,就是这边的老太太特爱管闲事,家吧长里吧短的兴致特别高。
两边擦肩而过,几道审视的目光一直在张兴明和李淳身上留连了好久。张兴明觉得如果不是两个人身后带跟着一辆车的话,被拉住询问都有可能。轿车,在这个年代还是相当唬人的。
张兴明没管这些,和李淳就这么说着闲话往前逛着,这一刻身心无比的轻松。
这边是护城河,中海北海的中间,水气夹在空气中形成凉风扑面而来,带来春天的气息,那就是冷,常言道春捂秋冻,春天的冷是直入骨髓的,随着天色渐暗,风变得冷冽起来,把刚刚还非常写意的张兴明和李淳赶进了车里。
车顺着北池子街从皇城根转出来,正好是已经修缮一新的贝子府这边,张兴明用新建一栋大厦的代价换过来的贝子府年前就开始了维修,因为一直有人居住使用,宅子损坏程度不高,维修也就是进行一下现代化改造,拆除一些这些年单位乱加乱盖的东西,恢复宅子的原貌,这会儿已经基本完工,只剩下内部的一些精漆描花还没弄好,不过也快了。
而隔了一条窄街的王府老宅这会儿刚清理出来,这边维修的工程就大了,主宅不少都得重建,天冷没法施工,只能能天气暖起来,估计弄完得最少也得年底,今年翻修这块任务比较重,和坤老宅那边月底就能交接,也得修整一遍,这边更大,虽然建筑完好,但太大了,又被单位用了些年,连拆带改的估计得弄到87年去了,这还是算快的。
答应给出版社盖楼的地块已经推平,正好把贝子府露了出来,看着车外已经换了新颜的宅子,张兴明对李淳说:“李哥,你说咱们是住这边还是住和坤那边啊?”
李淳抓了抓头,看向开车的张立国,说:“老张你觉得哪边好?”
张立国扭头看了看说:“都好。让我住哪我都得美死,这宅子弄完真漂亮,大气啊。”
张兴明和李淳同时给了他个大白眼。
张兴明说:“我想弄个会所,就用这老宅子,你们说能行不?”
张立国问:“会所是啥呀?”
张兴明说:“就是聚会玩的地方,吃饭睡觉洗澡打牌看小曲找乐子,休闲娱乐的地方,但是和那些大众的地方又不同,我准备实行会员制,不是会员的不接待。”
李淳想了想,说:“如果是这样的话,用这宅子能行,大宅子以后越来越少,去年就拆了不少了,都是单位用的,都想推了建大楼,估计再过几年就没几个了,这可是王官贵族的地盘,听上去档次就不一样,就是不知道地方够不够用,要不拿和坤那边弄?那边可是够大了。”
张兴明揉了揉脸,看着窗外说:“有点纠结,其实我还挺想住那边的,算了,听你们的,把那边直接改造一下建会所,到时候留个院子出来住就行了,这边还是稍微小了点,我打算把会员总数定在一千五,加上他们的亲属,这边肯定不够用。就这么定了,李哥你明天问问这边还得多长时间能弄好,咱们就直接搬过来住吧,得在京城呆大半年呢。对了,会所就叫皇城俱乐部,顺便问问需要办什么手续。”
李淳点头答应了一声,车子一路急驶,返回了驻京办。
第二天一早,李淳就带着人去办宅子的事去了,张兴明赖了会儿床,也睡不着,起来到客厅里坐着发呆。
第531章 红旗沟基地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张兴明住进老宅的想法被李淳带回来的消息打得粉碎。
整体建筑的改造修复已经结束,包括建筑的外观修复也差不多了,但是,内部的木件打磨上漆还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这才是老宅子难度最高要求精度也最高的手艺活,全靠老匠人一笔一笔画出来。
然后因为原来单位办公使用了一些年头,里面的一些家具已经找不到了,只能重新配置,或是找老匠人打造,或者买,但这也需要时间,反而整个宅子的现代化电气设备最简单。
这会儿还用不着装空调,市场上也没有,全靠进口,而且老式的窗机张兴明也看不上,干脆就先不急,但张兴明还是要求进行了预留改造,省得以后费事。
和坤宅子那边搬迁工作已经差不多了,行政单位其实真要做啥速度还是很快的,事实上就连迁走的人家的住房问题这些单位都自行解决了,也没真要等到张兴明这边答应的楼房建好,这也是必然的,新楼建好了不一定是谁住进去呢。
这会儿组织的施工队已经进入王府,在对这些年杂院住户的一些私改进行拆除,这也不是小工程,里面的人家太多了,折腾的东西也就非常多,有些甚至已经对原建筑进行了很严重的破坏。
没像上一世那样还留了央音的一些录音室在这边,张兴明要求对方全部迁走了,果然和上一世一样,央音整个搬进了醇亲王府。
估计到五月底,整个和坤府包括后花园就全部归张兴明了,但是等修复改造完真正拿到手里估计最快也得88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张兴明只好仰天嗟叹,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给二哥他们买的宅子是和贝子府先后开始施工的,反正他们也不急,张兴明也就没问。
这些是私事,公事上,CBD项目开了几次会议,对一些细节上的事情进行了安排,项目设计小组也在港岛申记的努力下成立。从世界各地召集的十几个知名建筑设计师已经陆续来到京城报道,可以说这个项目聚集了这个时代世界建筑界的大部分力量。
张兴明与特钢厂这边的合作也已经在部里的干涉下协商完毕,各厂正在组织资源。
石井山基地的建设正在进行中,大工程兵的建设力量相当强大,张兴明去看的时候,山腹已经差不多掏空了,正在进行加固,外面的新围墙已经建好,正在进行内部的地块分割。
三十七号院这边最简单,收拾一下稍做修补就可以了,安保公司的京城总部暂时就放在这里办公。
各部都在正常进行,张兴明去平办报了个道,又拿了一个小红本本,给老人家上交了一份关于基金会的建设开展报告,以及针对教育系统、政府行政方面的一些建议,也就没了什么事。
4月21日,一群人回到辽东。
杯溪开发区这边,红旗沟基地的改造工作弄好了,可以开始下一步,安装设备了。
设备还老老实实的呆在张兴明的空间里,他必须要回来一趟。
几个人从京城开车回辽东,中间去大联转了一下,这边一直是老郭在搞,张兴明还从来没过来看过,而且这次毕书记相邀,张兴明怎么也得过来一下,这个面子必须得给。
到了大联,自然受到毕书记方面的热情接待,开了两次小会,认识了一些人,再一次确认了大联CBD的建造意向。
应付完政府这边,张兴明又到物流基地这边看了一下,顺便抽空把从日本偷渡过来的东西掉了个包,这才重新上路,开向奉天。至于掉包的设备自然这边有人安排装车送往红旗沟基地。
车到奉天已经是晚上了,这会儿没有高速,路程不是一般的远。
几个人在自家酒店安顿下来,吃了点饭就休息了,一整天,无论是开车还是坐车,都很疲惫了。
上一篇: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一篇:大唐风流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