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重生在1978 第50章

作者:宁溪南

即货物发到指定城市,和祥记收到货物查验无异后,只出收货单,不支付货款,要等第二批货物发到验收入库,才结算第一批货款。

这个时期国企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由国营百货销售,压个一二年的货款是很正常的事,所以,看上去张兴明占便宜的结算方式,在那个时候的厂方来看已经很划算了。

而且要知道这个时期的企业如果产品自销的话,各种成本一加,产品能保证百分之二十的纯利就已经很不错,这一下就拿到百分之三十,顿时让无线电厂各领导心怀大开。

反过来从张兴明这边算,拿收音机举例,这时期生产一台收音机的成本也就十五块钱左右,市场价是三十二块,即使成本上浮百分之三十,也不过是十九块五,不到二十,还有十二块钱的赚头,要知道这时期的收音机,是每家必备的,中国有多少家庭。

而在宣传上,在另一世,无线电厂从84年开始做广告,87年更是登上中央台,一曲一首歌来一片情红遍天下,也不过花了二百多万,这点小钱对于市场产生的价值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张兴明也不在乎掏这个钱。

合同之所以只签到98年年底,是因为上一世的时候,雁舞就火到98年年底,当时的厂长非常的瞧不起当时新兴的vcd,因为vcd太贵了,谁知vcd不仅火,还把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收录机企业打倒在地,这就是后话了。98年十二月雁舞一败涂地,从些再没能站起来,和当时的尚海手表厂一样,沦为纯加工型的行业附属工厂了。

说到这不禁想起了诺基亚和苹果,当时诺基亚的总裁就对苹果不屑一顾,因为苹果手机连最基本的防摔测试都不合格,而诺基亚是可以拿来当砖头用的(我98年就拿诺基亚打过架,砸玩人头照样打电话)。于是,就像雁舞的老总一样,诺基亚的总裁也看错了,他没想到的是,如果把手机造的很贵,就没人舍得摔了,于是玻璃一样的苹果打碎了砖头老诺。

言归正传。

签过合同双方皆大欢喜,到蓝姐姐店里庆贺,席间蓝姐姐得意的告诉张兴明,她的老龚科长下个月就提副厂长了,张兴明就低声恭喜,换来蓝姐姐一个大媚眼,让张兴明心跳半天,暗喊吃不消。

想想也是,无线电厂的产品由张兴明包销了,龚科长是大功臣,再加上,无线电厂的销售科其实也没有纯在的必要了,厂里还能节省一笔挺大的费用,这个龚科长的升官就成为了必然,至于销售科的其他职工,这不马上就得扩大生产规模了嘛。

1983年7月3日,告别了诱惑的蓝姐姐,张兴明一行人又坐上火车,向湖杯纱市而去。

“活力28,纱市日化”,80年代的人,谁不知道这句广告语?好吧,这句你不熟,那再换一句:新一代的洗衣粉,新一代的人,这句熟吧?这个一比四广告,可是中国大陆那一时期唯一由香岗明星拍的广告哟,这句歌词,更是直到2012年在迪吧夜场里还能听到人唱的。

活力28洗衣粉,做为80年代领先世界洗涤科技的产品,83年正是墙里鲜花墙外香,在大陆地区还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但在香岗已经成为洗衣潮流,低泡易冲洗无毒害,加荧光增鲜艳,比当时驰名国际的英国威洁33更加受到港人的欢迎。

这时候的纱市市,还是独立的地级城市,奔腾的长江从纱市身边流过,各式船舶在江面上游动,80年代的长江是如此的兰,如此的净,把缠绕中的纱市掩映得像画一样美。

纱市日化的活力28超级浓缩洗衣粉,是香岗人林捷文于82年提供配方给纱市日化厂而生产的产品,后世报导说是纱市日化的厂长在广交会上发现了荷兰人的这个配方,马上慧眼识珠,排除异议,买下这个改变了纱市日化命运的种子,这真是信口白牙,纯属扯蛋,当然,宣传嘛,大家也知道是咋回事。

产品生产出来后,林捷文立刻将之投入香岗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林捷文并没有重视国内市场,对于当时的香岗人来说,国内是落后的,封闭的,他之所以把配方交给纱市日化,也不过是急需找一个可以低成本为他生产产品的厂家而已,至于因而成全了纱市日化,并不在他的考虑之内,这才导致了当时活力28在香岗威风凛凛,在国内无人知晓的局面。

而且做为一种新科技产品,在那个时候的内陆想让老百姓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纱市日化当年的销售人员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到酒店帮酒店洗衣工洗衣服,到小区给人免费洗衣服,那真是一步一个血印的推销,直到一比四广告在央视播出,才改变了局面,一跃天下知,一直疯狂到94年。

94年的时候,由于横扫中国的三角债问题,经营问题,纱市日化陷入资金困境,而就在这时,当地政府因急于完成吸引外资的政治任务拿到政绩,就把纱市日化低价卖了。

活力28被收购后,品牌被搁置,等过了几个才发现得不偿失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又花大价钱把活力28这个品牌买了回来,可是机会啊,已经一去不返了,如今纱市日化改名叫纱市活力28了,不知道还会不会火起来,但愿吧,希望他重新站起来,民族品牌真的不多了,这样的例子在80年代全国上下比比皆是啊,心痛。

再说说那时候的央视广告,真的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电视机刚刚普及,人们十分相信广告,娃哈哈,一个村办企业,全部资产跑到央视广告了一把,就变身成为明星企业了,秦池酒,从一个小酒厂到供不应求不断扩张成为酒业大亨,也不过是靠的央视一个广告而已,当然,也只是在那个时代。

张兴明就想趁着活力28在国内还没有打开局面,看看能不能像雁舞一样拿个全国总代理啥的,坐坐顺风车。

第50章 长城风雨衣

(在那个年代,不穿一件风衣都不好意思出门,在这里,不推荐打赏收藏一下你好意思走?)

可是几个人到纱市日化一问,厂长不在,销售科长不在,反正能管上这事的,就两字,不在。张兴明也没办法,只好拿着介绍信在纱市日化的招待所住下,八个人就在纱市观光,纱市这里名胜古迹还是有一些的,而这时候保存的也比较完好,也算是增长了见识。

张居正故居,万寿宝塔、中山公园、章华寺,鱼糕、锅快、甲鱼,连吃带看,几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等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终于,管事的都回来了,张兴明赶紧递折子请见,还好,这时候的人还不会摆谱,折子上午递上去,下午就被宣召了。

纱市日化这边的办公状况,也比咸城那边好多了,办公楼办公室办公桌椅都不在一个档次,八个人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进入一间布置的很有时代感的会议室,背景墙上挂着红旗和伟人像,写着这个时代的标语。

经过简单的相互介绍,张兴明说明了来意,不过,很不幸的被拒绝了,人家销售力量全部出马是去的京城,谈央视广告去了,张兴明的内心很痛苦,很痛苦很痛苦。

不过这个被后世称为中国第三代洗衣粉之父的人,还是挺善解人意的,经过研究,考虑,协商,最后给了张兴明东北三省的代理权,在张兴明的一再坚持下,又加上了内蒙,也算是安慰了一下张兴明幼小的心灵。

签过合同,张兴明恋恋不舍的跟着二哥再度登上火车,来到了京城。

几个人到京城的那天,已经是1983年7月21号了,到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多,天已经黑了。

这时候几个人的外观已经和刚去广周时完全不同了,穿的全是正宗香岗货,二哥脖子上挂着哈苏相机,赵志邦则捧着台海欧120,整的像专业人士一样到处对光。这时候市面上彩色胶卷已经开始流行了,一般的照相馆也淘汰了上色技术开始使用彩色胶卷照相,几个人在香岗拍的照片就全是彩色的,不过张兴明依然选用的黑白卷,一是因为这时期的彩卷技术上还有缺陷,造成失真,二是洗印技术不成熟,不易保存,一二年就变样了,还不如黑白片,可以保存几十上百年也不会变样,话说照片如果想保留的年头多点,还得是黑白的,当然,数码技术成熟的现在就不必费这心思了,可以保存到地球毁灭也不会变化。

张兴明其实偷偷把手机拿出来拍过照片,一些很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他一个人的时候用手机拍好保存着,32g的大卡,也不怕存不下。

长城,故宫,北海,颐和园,天坛,反正八个人能去的地方都去了,照片更是彩色黑白各拍了n卷,什么烤鸭狗不理东来顺莫斯科,拿头吃了一遍,和刚出来的时候比,八个人明显都粗了一圈,最明显的赵志邦,长了三十多斤体重,这哥们后世就是一胖子,没想到被张兴明提前催圆了。

逛够吃得,张兴明跟二哥说咱们给家里人买点东西吧,这时候祖国大陆也就京城东西又全又多,价格也不贵,出来一趟,给家里人带些衣服用品的啥的,叫大家都高兴高兴,这时候穿身新衣服出去,和邻居一说,咱这是京城买的,那巨有面子啊。

于是八个人开始大采购,几天功夫就买了几大包东西。

把私事都办完了,张兴明领着二哥开始办正事,这次来京城玩是一方面,这年头来京城是回去可以吹半年的光荣事啊,领着这么几个半大小子出来二个月,不叫他们玩一趟京城也说不过去,话说回来这年头也用不了多少钱,八个人连吃带住再买点东西,也不过花个一千多块钱,现在张兴明最不差的就是钱。

第二件事,就是长城风雨衣了,这时候老百姓就叫风衣,80年代到90年代,服装里什么最火,就是风衣。不光是中国,全球性的火,现在国际知名的风衣厂家,几乎全是在80年代成长壮大起来的。到了80年代末的时候,男人出门没件风衣都得挡着脸,就火到这份上。

京城第三制衣厂是由几个私人小作坊合在一起成立的,刚开始就几台缝纫机而已,真正成立长城风雨衣厂那是84年的事,不过这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生产风衣了,张兴明决定去拿个东北三省的代理权,服装这东西要说拿全国代理不太现实,而且也用不着,张兴明只是对80年代的这些著名民族品牌有一种感情,想参与一下,服装这行当在这个时代利润并不大,靠量获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张兴明也不愿意干。

坐着这时代京城最有特色的面的,几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制衣厂,这时候哪里能看出来这是一家即将红遍全国盖起千万大楼的企业啊,几间惨不忍睹的旧房子,几台缝纫机,一群缝衣工,就是这个厂的全部了。

说明来意,可让制衣厂的几个人高兴够呛,这下可算找到销路了,不用再为工资愁了。话说这个年代,最不好做的就是服装生意,为啥呢?所有的国企都发工作服啊,像张兴明家这里,基乎上班的男人出门都是穿着工作服的,这种现像一直执续到90年代中期才彻底改变。而且这年头讲究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谁家女的不会缝补衣服都不好意思出门,这年头结婚第一就得买台缝纫机在家里的。

(80年代辽东这块结婚四大件:尚海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80年代中期改成收录机,到了后期把自行车去了换上个电视机,表也成了电子表;90年以后是进口表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有的地方还要加上摩托车;95年以后是瑞士表电视机电冰箱vcd,还有多少多少条腿的,说的是家具,这里就不说了)

厂长姓张,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有兴趣的上百度,这是个女强人),说话干脆办事痛快,四个省的风衣代理说签就签了,不过要求货到结款,张兴明也同意了,签了合同双方吃了顿饭,算是合作开始,就等张兴明回去打电话过来要货。

走走停停一大圈,1983年7月30号,八个人回到了南坟,学校已经放假了。

第51章 回家

(求收藏推荐,求会员点击,求评论和评论区的收藏)

到家的时候下午五点多了,立码家里那个热闹啊,两家加起来就十二个人,再加上赵志邦他们六个,把个屋子挤的满满登登的,坐都没地方了。

开包分东西,先把给李栓柱他们家里买的他出来给他们,六个人拿了东西带上相片激动的往家跑,六个人里有三个通过二哥的消息也是抢到了楼的,就住在旁边。

还有两个家里父母不是选矿厂的又不住动迁这片,所以还是住在平房,要稍远点,不过这时候再远也不觉得累,回去有的的色了,至于赵三,人家老爸是干部。

这六个大小伙子走了,屋里一下宽敞了,大家挤在床上坐下,二哥开始分东西,衣服皮鞋,每人一块电子表,女人们每人一条项链,各种吃的,全聚德就买了四只,狗不理包子都挤成包子饼了,幸好吃食是单独一个包专门一个人背着,要不然油肯定弄的到处都是,衣服也别想要了。

分完东西大家开始看相片:

哎呀这就是香岗,这楼真高,这爬上去不得累死啊,别动我数数多少层……

哎呀好大的河啊,这桥得多长?这是哪啊?

这是京城哎,哎呀呀,毛主席住的地方,你看这毛主席的像多精神,可惜了了。

这就是皇上住的地上啊?这看着也没多好啊,假的吧?

小力这张照的真好看,精神,你看这张,笑的多傻,像喝多了似的。

张兴明和二哥把合同护照还有身上那些美元放进密码箱,塞进床底下收好,躺在床上看大伙折腾,一种成就感涌上两个人心头,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看完照片吃晚饭,两家凑一起吃,张兴明还跑过去死活把老那家五口“请”了过来,其实是硬拽过来的,好嘛,十七个人,开了三桌,幸亏这是住在楼房了,地方够大,要是在平房那边就得去院里吃了。

吃饭的时候张兴明挨着那洪飞,当然是特意的,那洪飞问:“你咋没上学了,跑哪去了?你妈说你去广周了,广周在哪啊?远不?”

张兴明看着那洪飞秀气恬静的小脸,这些天没见还真有点想念:“有点远,坐火车得六天,还去了湖杯,姜苏,啊?都挺远的,还有京城,嗯,对伟大首都,我还出国了呢,在香岗呆了好几天,啊?对,演霍元甲那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