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小地主 第44章

作者:吃货胖子龙

李二最后无奈许诺金帛财物,在渭水便桥上,与颉利可汗斩杀白马立盟。

颉利可汗带着大批金银财宝,打着饱嗝满意而归。而渭水之盟却被李二视为一生耻辱,对突厥人恨之入骨。

现在见到两位当年参加雁门大战的前朝府兵,李二倒是心生敬意,更觉得李忘忧说的话对他的胃口。

“陛下不用自责,如今我大唐初立不久,但国力日渐强盛,相信不久就能报突厥人辱我之耻!”长孙无忌劝慰道。

李二默不作声,只是看向不远处的李忘忧他们。

那群儒生被李忘忧的话给噎了一下,却也不知如何反驳。却如李忘忧所言,即便是前朝府兵,打的也是突厥人,也是华夏民族英雄。

不知道应该继续说些什么,骂又骂不过李忘忧,一群人面子有些下不来,冷哼一声转身便走。

“诸位,休要与此人纠缠,今日曲江池诗会才是要紧之事,还是速速前往吧。”

“不错,听说今日诗会有朝中重臣参与,连杜相、房相、虞秘监、孔祭酒这些大儒也会参加,正是一展我辈才华的大好时机,速去速去。”

“今日诗会十八学士有很多都会来参加,真乃我文坛盛事啊。”

“走走,与这少年郎纠缠什么。”

儒生们一副不与你一般见识的样子,互相簇拥着快步离去,倒是他们的话让李忘忧好一阵愕然。

今天这诗会似乎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啊?

原本李忘忧想来,所谓诗会,不过就是一群文人士子吃饱了饭没事干,聚在一起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罢了。

可怎么听刚才这群儒生的话,连十八学士这样的大儒们都要参与?

唐初的十八学士,李忘忧可是知道的。

李二还是秦王的时候建“文学馆”,网罗当时的英才大儒。

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并为学士。

李二还让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 即《十八学士写真图》,时人称之为“十八学士登瀛洲”。

这十八学士里面杜如晦、房玄龄就不用说了,虞世南、孔颖达、姚思廉都是一代大儒,甚至还有许敬宗这个后来被列为奸臣传第一名的阴毒家伙。

这么一群大佬都参加的诗会,怎么想也觉得自己貌似是被杨纂那个混蛋给坑了啊!

一时间,李忘忧有转身就走的冲动,他可不想扬什么名,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自己要真在这么引人注目的诗会上拿个头名,恐怕以后的麻烦事不会少。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万一自己拿了诗会头名,一群文人三天两头跑来找自己切磋文章,他还不得郁闷死啊?

李忘忧眼珠子乱转,越想越觉得这事不对,招呼牛家兄弟就要回去。杨纂那一百贯的奖励不要也罢,了不起自己这两天多画几幅裸体素描。

至于杨纂那里,自己回头再想办法搪塞过去就是了。

反正长安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杨纂他也不知道。

谁知李忘忧刚想转身就走,就被人给拦住了去路。

“子忧要去哪里?诗会在那边举行。”虞世南笑着指着士子儒生们离去的方向说道。

看着虞世南那张笑成包子褶一般的老脸,李忘忧就觉得牙疼,他更加确定自己掉到杨纂的坑里了。

杨纂让自己来长安曲江池参加诗会这事,如果虞世南这老头不知道,那才怪了。

“虞公也是去参加诗会的?我忽然想起家中还有事情,可惜啊,今日诗会参加不了,实在可惜。虞公你慢走,小子先告辞了。”

“子忧居然有事,那还真是可惜了。我听续卿说准备去找某人收债,不知道子忧是为这事吗?”虞世南笑得如同一只老狐狸,就差大尾巴在身后摇摆了。

尼玛!又拿欠债来威胁,杨白劳就没有人权吗?

李忘忧如同变脸一般,立刻冲虞世南笑道:“虞公说的哪里话,有再大的事情也得参加诗会啊,小子这就去,不拿头名,誓不罢休!”

说完也不等虞世南说话,拱拱手便转身带着牛家兄弟,追着刚才那群士子们离开的方向小跑离去了。

046 曲水流觞

李忘忧走后,李二才领着一群重臣缓步走了过来。

“虞公,这李子忧的性子很是疲怠懒散啊。”人群中,一位老者看着李忘忧背影笑道。

说话的是十八学士之一,国子监祭酒,先圣孔子的第31世孙,孔颖达。

“孔公所言极是,子忧有不世之材,却性子疲怠,还需要多多打磨才是。”虞世南笑道。

虞世南从户县返回长安后,便将李忘忧那两首诗广为传颂,倒是引得一干朝堂大佬和大儒们对李忘忧记忆深刻。

今日又意外见到李忘忧这张伶牙俐齿,让众人觉得好笑不已,更对李忘忧感到好奇。

杜如晦也不吝夸奖:“只看李子忧三首诗词,便知此子非池中之物。假以时日,必是陛下的一名能臣。”

花轿子人人会抬,尤其其他大臣都是人精。看出房玄龄、长孙无忌、虞世南对李忘忧有抬举之心,不少大臣也都纷纷开口,对李忘忧表示了赞赏。

李二对此不置可否,一众大臣武将谁也猜不透他对李忘忧到底是何想法。

李忘忧并不知道,之所以今日在曲江池举行诗会,而且如此多朝中大臣参与,是因为李二登基后首次科考在即。

大唐科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目,以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大唐许多宰相多是进士出身。

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

科考由尚书省举办,因为多在春天举行,又被称为“春闱”,闱就是考场的意思。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们在考前纷纷奔走于公卿世家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做投卷。

投卷这种事情,却在严重损害科举的初衷。

原本是想让寒门子弟有晋升通道,却因为投卷,让寒门纷纷拜在世家贵族门下。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在李二看来,世家贵族其实就是大唐的毒瘤。

虽然李皇宗亲就是大唐最大的世家门阀,五姓七望之一的陇西李氏,当世豪门。

但世家门阀掌握着文化,掌握的知识,在朝堂上世家门阀掌握着绝大多数职位。

威胁到皇权统治的世家门阀,自然让李二忌惮不已。

李二想利用科举削弱世家门阀,却没想到仅仅一个投卷制度,就差点让他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于是李二干脆在春闱之前搞出了这次曲江池诗会。

让前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各地学子,公开一展才华,希望借此能将投卷这种事情给扼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