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小地主 第500章

作者:吃货胖子龙

“你倒是会享受,这牢房弄得比朕的寝宫还舒适。”李二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李忘忧。

对此,李忘忧也只能讪笑一下,不多解释。

他能说啥呢,原本自己就不该进这台狱,含冤入狱才有这无妄之灾,说起来明明都是李二的责任才对。自己住舒服点有啥不对,他又不是真正的犯人。

李二也不客气,自顾自坐到了几案旁,朝李忘忧示意了下,让他给自己倒酒。

李忘忧赶紧重新换过酒杯,给李二斟上美酒。

至于那些之前与纨绔们吃剩下的菜肴,自然无法拿来招待李二。不过好在美女上司心细,还让佩兰给他送来了不少下酒的肉干和花生。

让狱卒与牢头,将牢房之中那些残羹剩菜收拾干净,李忘忧取出水煮的五香花生、油炸花生还有牛肉干等吃食。

一般人认为,花生原产南美的秘鲁和巴西,但其实花生这东西华夏自古便有,被称为长生果、落花生或者地豆。

不过唐人自然不懂五香花生,以及油炸花生米这种吃法,李二好奇拿上一颗放入口中咀嚼,不由眼睛一亮。

“子忧,你这张嘴啊,朕还真是服了。论起这庖厨一道,全大唐你当属第一,朕还没见过能与你府上媲美的。”

“嘿嘿,叔叔喜欢就多吃点,此物用来下酒再好不过。”

李二吃上几颗花生米,又酌一口美酒,心情倒是愉悦了不少。他挥挥手示意那些禁卫与狱卒牢头都离开,才放下酒杯,冲李忘忧正色道。

“子忧,你这次可是差点误了朕的大事。”

“小侄杀了东瀛人,这点无从反驳,自然任凭叔叔发落。”

“哼,几个东瀛人,杀也就杀了,何罪之有?更何况那些东瀛人也该死,居然挟持你家小娘子,死不足惜!但你不该这时候杀他们。”李二又不满的瞪了李忘忧一眼。

李忘忧不明所以:“叔叔,此话怎讲?”

“这批东瀛人,是来给朕递交国书,希望朕同意他们派遣使者进贡,并学习我大唐文化,名为遣唐使。此事事关我大唐的威严,既然东瀛人表示臣服,朕当然同意他们来我大唐学习。但朝中不少人却对此多有非议,而子忧你这时杀掉三名东瀛使臣,不是让朕为难吗?哼,恐怕王仁佑、郑元寿、崔信等人,此时已经乐不可支了吧。”

能够让东瀛人俯首称臣,这事让李二十分高兴,对于东瀛人想要大规模派遣使者,入唐学习,他当然也不反对。

要知道,前隋时期,东瀛人派出使臣,觐见隋炀帝,国书之中,可是大言不惭的写道:“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天皇自称为“日出处天子”,将隋炀帝称为“日没处天子”,这自然让隋炀帝勃然大怒。

而如今大唐在他李二英明神武的“领导”下,之前那些“蛮夷”都低头,俯首称臣,如何能让李二不高兴。

其实对东瀛人派出遣唐使,表示支持的朝中大佬比比皆是。

无论是房玄龄、杜如晦还是长孙无忌,甚至包括魏征,都是支持的。

毕竟以他们的眼光看来,能够吸引大量周边藩国的“留学生”,这充分说明了大唐的繁荣昌盛,说明了大唐帝国威震四海。

其实别说大唐如此,即便是到了后世,某华夏高校为了吸引留学生,不还搞出了令无数网民吐槽的“学伴制”吗?

而如今在朝堂之上,反对“遣唐使”一事的,恰恰却是李忘忧的“敌人们”,世家门阀。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世家不愿意李二出这般“风头”,更不愿意李二因此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继续巩固李二的皇权。

世家找出各种借口在朝堂上与李二磨牙,便是想阻止此事。

如今李忘忧一怒为红颜,动手宰掉了三名东瀛使臣,恐怕此事会被世家拿出来大肆宣扬。

例如东瀛人蛮横无理,不可教诲,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此来阻扰遣唐使一事。

魏征也正是因为想到这一点,才会忧心忡忡。

搞明白事情原委,李忘忧不禁哑然,这特喵的叫什么事啊?

要按李忘忧的内心来说,巴不得遣唐使一事就此完蛋才好。

李二他们不知道,但李忘忧却是心知肚明,隔海相望的东瀛人那可是狼子野心。

有唐一代,东瀛人派出了一共十七支遣唐使,少则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到大唐进行学习。

除了那些使团官员外,东瀛人的遣唐使还囊括了医师﹑画师﹑乐师,以及造船的工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各业工匠。

可以说,东瀛人的遣唐使,基本囊括了本土的各行各业,他们对大唐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

而遣唐使归国后,也将大唐的艺术、技术、文化、医药、制度等各种知识带回了东瀛。

而更重要的是,对华夏文化的羡慕,也激发了倭国人领土扩张的狼子野心。

当东瀛人吸收完大唐文化精髓后,即便宋更繁华,但却再也没有了什么“遣宋使”,而到了明清,东瀛人已然羽翼丰满,竟然已经开始打起了侵略华夏的主意。

所以李忘忧可不觉得“遣唐使”是什么好主意,更不觉得这有什么荣耀可言。

当然,更让他蛋疼的是,与自己站同一立场的,居然是之前的“敌人”,世家门阀……

530 罚铜三十斤

李忘忧觉得自己真的很尴尬,一个不好,恐怕得变成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让他昧着良心,支持李二,让大批的东瀛遣唐使来到大唐,肆无忌惮的学走老祖宗们积累下的宝贵知识,李忘忧是真的心有不甘。

而要是与世家门阀一起,旗帜鲜明的反对遣唐使一事,恐怕李二暴怒之下,真的会将他给关入大牢。

李忘忧沉吟了半响,才缓缓开口:“叔叔,恕小侄直言,倭国人派遣遣唐使,恐怕有所企图。对于倭国人,小侄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些矮矬子孤悬海外,小侄倒也担心他们将我大唐的好东西都学去后,日后成为一个大麻烦。”

李二对于他的话,自然是不信的。只当是今日倭国人挟持了他家小娘子,冲突之后,自然不会说倭国人的好话。

如今大唐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突厥人,至于倭国人,即便是反对遣唐使最激烈的世家,也没觉得会是大唐的威胁。

李忘忧思量半天,却也没有什么借口来说服李二,这让他十分苦恼。

“叔叔,总之还是小心为好,万不可给我大唐再培养出一个癣芥之患来。小侄觉得,遣唐使来我大唐,学习先贤经典、道家佛家的教义,甚至可以入朝观政。但我大唐的工匠技艺,却不可传授与他们,应当严加保密。”

李二不置可否:“哦,这又是为何?”

李忘忧眼珠子乱转半天,才憋出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叔叔,倭国与百济、新罗隔海相望,与那高句丽也并不遥远。这高句丽为卫氏朝鲜所建,《后汉书》中有记载,称其‘为倭人之同族也,其言语相通’。叔叔,不可不防啊。倘若倭国从我大唐学去了如何打造战船、战刀甚至军制,私下传授给高句丽,那岂不是变相资敌吗?倭国孤悬海外,根本没有敌人,何须学习这些?”

他又给李二躬身揖礼:“叔叔,前隋三征高句丽不得,几十万华夏好男儿的尸骸,被那高句丽人筑起了京观,何其耻辱?倘若我大唐军械制造,再被那高句丽学去,更为我大唐之忧患,却不知何时才能征服高句丽,迎回我华夏好男儿的尸骸了。还请叔叔三思,正所谓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我大唐的工匠技艺,如何能传授给这些蛮夷之国?”

李忘忧这番话,其实并没什么道理,不过是偷换概念,强行将倭国与高句丽拉扯上关系而已。

但高句丽却也是李二心中的一根刺,尤其那几十万前隋兵卒尸骸堆筑的京观,更是让他恼火不已。

大唐立国后,努力修复与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关系。

武德五年,双方交换了战俘。武德七年,高句丽的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李渊册封了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册封百济武王为带方郡王,新罗真平王为乐浪郡王。

但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二,向高句丽讨回前隋阵亡将士的尸骨,都被拒绝了。

甚至高句丽为了防备大唐,开始沿着大唐边境,大张旗鼓修筑高丽长城。这自然让李二无比愤怒与恼火,但却又不得不隐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