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 第2598章

作者:天香瞳

在这种地理位置之下,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选择一个依靠,巴国选择了吴国,成为其名副其实的小弟……

占地面积小,国力又弱,在卫国突袭之下,很快沦陷,丧失主权!

吴国自身难保,也罩不住了,只能默认这种结果,巴国便遭难了。

太上教光明正大的传播,大肆发展教徒,已经成为了重灾区,也成了所需人员兵力的输出地……

近日,卫国接连向边境调兵,眼看着就要发动战争了!

主战场,正是在曾经东楚诸侯国之一的厥国。

当时王康下令诸侯王进京朝见,厥王是唯一没有去的,当然他也受到了打击!

王康以最快的速度调急十五万骑兵前去厥国,将厥王及王室宗亲杀了个干净!

此举大大震慑其他东楚诸侯王,保证了后来推恩令的顺利执行……

其实王康很早就有对付卫国的打算,就算是厥王前去朝圣,他也会找由头灭掉,只因为一个原因。

厥国,是大秦唯一跟卫国接壤的地方,这里就是边境线,一但起事首当其冲,这样的重地,一定要归朝廷控制!

就这样,武力夺回。

厥国也是东楚诸侯国中,唯一没有实行推恩令的,因为王室子弟都让杀光了……

此后,改厥国为东陵郡,并直接派人管理,而最早前来的十五万

骑兵也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

之后卫国突变,王康又令枢密院调集十五万大军,共同组成边境守军,主要防御边境!

这般动向,显然给了秦国子民极大的安全感,别的他们或许会有担心,但在这方面,没有丝毫顾虑!

大秦以武立国,本身就具有极强武力。

但现在不行了。

巴国,吴国那边也出了问题,这守卫边境线就会拉长,兵力必须进行调配,驻守厥国的兵力也就会减少。

而卫国这边却在增调。

国内一片祥和,但边境阴云密布……

谭城,最靠近边境的一座城,这里也成为边境守军的大本营。

城外大军驻扎,不时有令兵骑马奔走传送敌情,看起来气氛紧张。

城中,原来的城主府已经成为总指挥部,在一间宽畅的屋中,十多人围坐在一起,正中所摆放着的,是一张巨大军图。

“诸位,请做好准备,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战事了!”

在主位,一个看起来面容白净,文质彬彬的男子沉声说着。

他虽穿着战甲,但也掩饰不了那种透出来的书生气质。

这样的人在军中属实算是异类,而更特殊的是,他才是三十万边境守军的大将,负责所有防务!

温通书,曾在第二次对越国打仗中被王康发现其才能,开始重用。

他是赵国人,北疆行省中江郡人士,出身贫寒,并且还高中举人,走上官途。

但当时北疆行省情势复杂,贪墨腐败严重,温通书不屑与之同流合污,受尽欺压,他心灰意冷,毅然从军,被王康赏识,委以重任!

都说文人狠起来,才是最狠的,这一点在温通书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所用计谋毒辣,擅长剑走偏锋,往往出其不意,尤其是大局意识相当强,这也是王康所看中的,便让他挂帅,守卫边境。

温通书沉声道:“根据情报探明,卫国近日不断增兵,预估兵力已达近三十万!”

“而我们这里兵力调至其他地方,现今只有十五万,兵力相差一半。”

卫国,巴国,吴国基本是在一条线上,这样战线拉长,分兵再所难免。

目前看来,卫国主力集结于此,想要以此为突破口,这种形式越来越明朗。

“枢密院要求我们以防守为主,能不打还是不要打,这也是陛下的要求,但现在怕是不行了。”

温通书沉声道:“现在本帅正式下达战令,全军进入备战状态,时刻防备,希望各位严阵以待!”

“卫国主力军队,卫武卒,天下闻名,战力卓越,而此地地形多山地丘陵,骑兵难以发挥实力,对我们有较大影响,很有可能我们要面临山地作战!”

听到此。

众人的面色都凝重了起来。

相比较而言,他们所擅长的皆是平原地带作战,这突然转变环境,自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打仗讲究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还真是个大问题……

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哪有不应之理?

没有人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强大的卫武卒,这并非虚名,而是经过战场证明出来的,卫武卒个人战力相当强悍!

这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巴国,就是卫武卒的手笔,他们擅长山地作战,强攻突袭等。

而因为地形限制,环境不熟悉,这对边境守军而言,就是缺陷……

“重视必须要有,当然也不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卫国能够出动的总兵力,想必已经到了极限,至于吴国,巴国不足为虑!”

温通书开口道:“长年战争刚结束,现在新朝是在修养生息恢复阶段,所以我们的主策略并不是攻打,而是消耗!”

“就以卫国的体量,我们拖也能将之拖垮,而在我们的背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王朝,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温通书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冷静。

打仗就是打钱,以大秦的体量完全可以支撑起一场战争,但这样就会影响国内发展建设,这个损失才是真的大。

一但大动耽搁必然劳民伤财,便会有更多苦难的人。

天问不在乎,但王康在乎。

以武立国,不能以武治国,在任命温通书之前,王康就跟他具体交待过,所以他在很好的贯彻。

温通书接着道:“因此我们的主策略就是被动应战,敌不动,我不动!”

“敌若动,必还之。”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