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097章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当然这个是以原来的北京农业学校改编的。

然后就是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农业大学,不过那也是合并了当地几所私人农业学校改编的。

仅此而已。

然后还有什么?

没有。

最多就是丈量全国的耕地,确定政府控制的耕地和私人控制的耕地。以及慢慢地扩大耕地的面积。

这怎么可以。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产量,没有足够的农业发展,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口。一旦农业发生问题,一旦粮食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到时候社会必然不稳定。因此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要发展农业,可是政府拨的资金不多,总不能空口白牙的要发展农业。

“总理,十年,我们等得起十年吗?宣统元年的时候清政府统计我国人口在四万万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的人口会进一步增加,现在我们到底有多少人口,我们谁也说不好。从宣统元年开始,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虽然经历的战争很多,但其实真正有大影响的战争是不多的,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争。这段时间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灾害、瘟疫之类影响人口发展的事情。所以这十多年来人口肯定是增加了很多。十年之后呢?只要按照现在这样平稳的发展下去,十年之后我国人口一定会在五万万以上。吃饭问题会越来越重要。到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粮食产量,我们的农业没有足够的发展,我们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口。”

段勋叹口气。

不是段勋不想发展农业,不是段勋不想投入巨资发展水利建设,也不是段勋不想发展化肥工业。只是中国基础太差,任何方面都要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现在的情况是,政府的财政收入的确是每年都在增加。但相比起需要投入的钱来说,这些增加的收入根本不够。

中国财政目前每年都是赤字,而且每年的赤字都在增加。

自然而然往农业投入的资金就少了。

现在的段勋采取的不是增加亩产的办法,而是采取了增加耕地面积的办法。清末民初那一段时间因为战争太频繁,加上出现了很多灾害,因此全中国放弃的耕地很多。

就如甘肃,有一半的耕地都变成了无主之地。全国无主的耕地,也就是被人放弃的耕地在两亿亩左右。这些耕地目前政府全都收回来,准备再次开发。

除了这些无主的耕地之后,随着一些水利建设,也会出来一些新的耕地。当然还有一些新开荒出来的耕地。

如东北这边的耕地。

政府已经规划,让全东北的耕地数目达到一亿五千亩。内阁计划十年之内,让全中国的耕地面积达到十六亿亩左右。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之内,中国准备增加四亿亩左右的新耕地。

短时间之内无法提高亩产,那么只能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增加粮食产量。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总理,我说这么多,只想说一个事情。现在已经不是一百年前,不是看天吃饭的年代了。现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缺少技术人才,就是我们农业的发展也是需要新技术。所以我非常同意工业部的意见。目前的教育制度必须要改变,大学先做出榜样,增加理工科学生的数量,培养国家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还有应该大规模建设职业院校,缩短技术人才的培养周期,给我国的工农业提供大批量的技术人员。改变现在这些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进入政府机构,就是为了当官这种思想。”

范旭东年轻,在政府机构还是分量不足。

他说的太直接,得罪人多。可是张澜不一样,张澜五十二岁。早年是著名的革命党之一,又是四川学界大佬,又跟着段勋已经有八年时间。

段勋就是四川发家的。

段勋这边的政界、军界、商界多少都是四川人。

加上张澜的性格,张澜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批评。也不会有人认为他怎么样。中国社会讲究资历,就是这么来的。

同样的话张澜说没事情,范旭东说就不行。

“汤总长,你有什么想法。”

汤尔和坐在那里是耷拉着脸。

全都冲着自己来。

自己只是一个教育部总长,你们有必要都冲着自己来。中国教育的问题,哪里是教育部一家就能够改变的。因此汤尔和立马道:“总理,还有各位,既然大家都知道,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怎么就强求我们教育部。我们教育系统的改革,那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

生气。

目前中国的情况,教育系统的改变,需要全体一起努力。

为什么把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

因此汤尔和也是很直接道:“总理,都说要增加理工科比例,我本人也赞成。看着那些工业强国强大的军舰,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技术。可是说起来简单,我们现在哪里有那么多的理工科老师。大学的老师,又不是小学老师,是能够随随便便就培养出来的吗?包括那些职业院校,哪里是说建立就建立的。我们有足够的老师吗?我们全国学过理工科的人本来就少,就算是把他们全都弄到学校,那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要。还有我们有足够的经费吗?一旦调整院系,那么原来的院系怎么处理?是缩减原来的院系,然后把经费交给理工科院系?到时候缩减的那些院系,怎么处理,那些老师怎么处理。还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理工科院系的学生数量。如果是这样,学校需要更多的经费,财政部可愿意拨款?”

汤尔和也是诉苦。

你们说的挺好。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教育部的难处。

你们说增加理工科学生的数量就增加?

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老师从哪里来。

中国清末开始到现在,所有的留学生数量加起来不到五万人。这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留学日本的,有一大半都成为了革命党,或者是成为了作家、记者。

剩下的一大半当中大部分人成为了老师。

有的成为了大学老师,有的回到家乡办教育。

应该这么说。

这一批留学生虽然数目不多,才几万人左右。但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教育、传播现代知识、发展舆论各方面来说,都是居功至伟。

清末民初的社会改革、社会革命,以及基层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都是这一批人推动的。他们的贡献值得肯定。

如果没有他们,共和不会深入人心,现代教育也不可能发展的如火如荼。更不会有冲击传统文化非常厉害的“新文化运动”的出现。

但问题是什么?

这些人在国外学习的,大部分都是政治、哲学、法律、文学,还有一部分人学的是经济。他们和理工科不搭边。

真正学习理工科的人才是少之又少,是整体留学人数的零头的零头。

可是现在的大学,大学老师从哪里来?

中国自己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倒是自己培养。但现在的科目,包括政治、哲学、法律、商科这些不用说,数理化、地质、机械、工程这些自己能培养吗?

只能是使用留学归来的留学生。

但真正学习这些科目的留学生少之又少。没有老师,怎么扩大规模?你就算是投入资金再多,教育部再怎么努力,这也是不能改变的。

没有老师,什么都是扯淡的。

更大问题是经费。

财政部每年拨给教育部的那点经费,每年都不够用。没钱怎么发展,要自己砍了其他院系,然后补贴理工科院系?

那要得罪多少人?

上一篇:首富杨飞

下一篇:重生于火红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