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24章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好,我马上给他们写信。”

70重庆建党

“一个党派是什么?”

重庆。

人不多。

段勋、杨维、蒋鸿遇、李济深、徐永昌、邓汉祥,总共就是六个人,聚集在了重庆镇守使的府邸。段勋认为现在正是到了时间,要成立一个党。毕竟自己手上的嫡系军队已经是有三万人,加上一些其他部队,能够指挥的军队有四万人。并且自己已经被任命为四川军务督办,成为四川督军。四川也真正的成为了段勋的地盘。

因此段勋认为是到了统一团体的时候。

一个团队怎么维持他的团队,让这个团队不会成为一盘散沙,这几乎是任何一个团队领导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段勋想过很多,也仔细考虑过民国各大军阀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国共两党的发展。民国年间各地军阀的发展各有各的特点,不过大部分军阀都是靠着宗族、同乡、同学、师生这些关系来维持一个团队。

这里面包括现在的北洋军,以及后来的那些地方军阀,都是这样的模式。这都是和当年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模式一脉相承的。

但结果呢?

都不好。

用这些维持一个团体的军阀,几乎所有部队都没能够逃脱分崩离析的局面。手底下的军官拥兵自重,只有表面的团结,其实一直都没能够成为一个近代化军队。一旦有足够诱惑力的时候,这些部队瞬间就会倒戈相向。

蒋介石能够纵横中国多年,靠的就是贿赂那些军阀手底下的军官。每次在战场上不利,蒋介石就利用官位、金钱来诱惑那些军阀手底下的将军,而且每每都能够奏效。军阀部队的凝聚力可见一斑。

包括后来的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的中央军也没能够逃脱这样的模式。弄得中央军内部也是派系林立。虽然说有派系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派系影响团队的合作,那问题就会非常大。

如果说第一个带有近代化军队色彩的,绝对不是袁世凯的北洋军,而是那支潮气蓬勃的北伐军。只不过后来这支部队也很快堕落成了类似于封建社会的军队。

想要摆脱这些,段勋认为还是不能纯粹用感情来指挥军队。

以感情维系的军队,以利益维系的军队,都是最有可能,或者说最容易崩盘的。到了近现代,一支军队想要维持不崩盘,是需要这支军队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说的在好听一点,那就是一个团队要有信仰,要有理想。

其实最简单的口号是民族主义,因为他是最容易获得人们支持的口号,也是最容易煽动人心的东西。可是民族主义这个东西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演变为纳粹那种形势,会变得非常极端。如中国这样的大国,一旦走向纳粹这种形式,任何人都控制不住。就算是这个团体的老大,他也控制不住。到时候很容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段勋不愿意用这种口号,因为段勋没有把握能够控制在这样的团体。可是一个团体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共同的信念是必须得。因此段勋决定在重庆,利用现在的时间建立一个党派。

但人数不能多。

段勋现在还是北洋军的将军,现在实力还很弱小,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等到段勋有足够的能力,到时候段勋就可以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纲领。

可是现在不行。

所以段勋现在需要的是,统一一下自己团队核心队员的认识。

“他是一个组织,其实和军队没什么分别。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国民党说的二次革命。一个有战斗力的党派,应该是一个高效的党派。当孙中山要求起兵反袁的时候,他们可以开会讨论,如果孙中山的主张遭到反对没能够通过,那么孙中山就应该立马抛弃原来的主张,和大家商量在法律范围之内应该如何应对。可是当通过反袁的决议之后,整个国民党都应该行动起来。在北京的国民党组织要转入地下,那些国民党议员都应该选择辞职南下,这是舆论上的准备。”

“从行动上,国民党中央决定起兵反袁,那么各地的国民党应该迅速反应。国民党中央要制定一套起兵方案,然后各级别的党员都必须要按照方案来。而不是二次革命那样,今天我这边独立,明天我那边独立。这个时候北洋军部队早已经南下各个击破。这是一个最失败的例子。”

“可以说国民党是一个失败党派的缩影。宋教仁当年成立国民党,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主张,导致很多原同盟会的人脱离国民党。然后加进来很多乱七八糟的人,看起来人数膨胀,看起来实力强大,其实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

段勋和国民党比较,那是因为国民党是目前中国算是最知名的党派,也算是最有近代味道的党派。成立一个党派肯定是要借鉴国民党的成功和失败。

“我理想中的党派应该是这样的。比如今天我们讨论要不要民间禁枪。这个时候大家应该是都发表意见,在会议上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举行表决。只要有了决议,甭管你对于这一次的决议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只要会议上决定了,那么你就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如果你有意见,你可以继续发表建议,但在行动上却必须要按照决议来坐做。或许若干年之后,大家发现你的建议是正确的。但就算如此,在形成决议之后,就算你是正确的,但你也要服从决议。这才是一个正确的组织观念。”

“和军队一样。军事会议的时候,大家可以发表大家的看法。但一旦决定,那么甭管你有什么想法,你都要按照计划来打。”

严密的政党组织。

说实话是很困难的。苏联革命成功之后,以苏联CCP为范本,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CCP组织。而这些组织属于无产阶级政党,大部分是工人政党。

他们学习苏联,政党都有非常严密的组织。组织严密、纪律严厉、政令统一,和其他很多政党,特别是资产阶级的政党组织有很大的不同。

段勋想要有CCP这种组织形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一个松散的政党,如国民党这种,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之下是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

因此段勋只能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另一种的方式,那就是军队模式。段勋毕竟是出身军队,目前段勋手底下的干将也大都是军队军官。以军队的模式建造党派,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范本,或者说是有人尝试过的,而且效果还非常不错。

那就是清末湖北的文学社。

这是一个在辛亥年闪亮登场,很快又是流星般的消失在历史的一个团体。后世研究辛亥革命,文学社总是受到冷落。同盟会、共进会都会频频被人提起,但文学社的作用却一再的被人忽略。但仔细研究武昌起义,研究文学社,就能够发现这是一个很出色的团体。

一群军队的基层军官和士兵组成的团体,能够在张之洞的眼皮子底下,发展了两千多人的会员。成为了武昌起义的核心力量。

在清末各种各样革命党当中,没有一个革命党组织能够和文学社相比组织的严密性。他们也受到过打击,清庭逮捕过他们的人,包括他们的领导者。但每次都无法根除文学社,就是因为文学社组织严密,并不因为一两次的失误,整个组织都受到威胁。文学社因为大部分都是军人,所以他们更懂得纪律的重要性,导致文学社就像是军人一样有很严格的纪律。

只不过他们地位太低,也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武昌起义之后很快就被同盟会吸收,骨干力量更是被黎元洪连番打击,彻底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段勋要学习的就是文学社。

当然段勋比文学社地位更高,实力更强,站的位置更好。段勋用“新三民主义”作为纲领,再辅以文学社的组织理念,而且有了后世的记忆,段勋的组织纪律更加严了一些。在组织关系上,也比文学社进步很多。

段勋的意思很简单。

成立CCP这种组织,目前来说完全是不可能的。不仅理论上不适合,而且段勋部队的出身也不太可能接受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段勋没有那么多时间。

成立一个CCP这样的组织,没有很长时间的准备,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CCP的理念目前在中国根本就不流行,或者说中国人根本不知道。段勋需要时间来推广这个理念,然后在组织CCP,可是这样会需要很长时间。

相比起来甭管孙中山此人如何,三民主义在中国已经有十年时间的推广。段勋冠以“新三民主义”,也容易让自己手下的人接受。

因此段勋以“新三民主义”为理念,成立军队模式的政党。

只要你被这个口号所吸引,加入到段勋成立的党派。那么段勋要用一种你理解我的命令,要执行。你不理解我的命令,也要执行。用这种典型的军队模式,用比较强硬的纪律来先把这个党派成立,以后慢慢的完善。

当然第一步是要用自己的理论来吸引人加入。

1916年5月15日,段勋在重庆建党,取名为人民党。在座的六个人,加上还在豫西的王永江七个人担任人民党理事。段勋担任人民党理事长,杨维担任人民党秘书长。蒋鸿遇担任人民党川东总理事,李济深担任人民党川东副理事。

71舆论

“蒋鸿遇。”

“到。”

“任命蒋鸿遇担任十七师参谋长,兼任川东镇守使,兼任重庆市长。”

“是。”

本来段勋只是四川军务督办,并没有权力任命川东镇守使,重庆市长这些职位。毕竟陈宧这个名义上的四川观察使还在成都,但陈宧只是秋后的蚂蚱,段勋并不在意。

直接在重庆开始任命自己的人。

“李济深。”

“到。”

“设立第十七师三十三旅,下辖原六十七团(团长李济深),原六十九团(团长万选才),炮兵团(团长方鼎英)。机枪大队(队长唐生智)取消编制,整体编入三十三旅,具体的分配三十三旅自己决定。李济深担任三十三旅旅长,万选才担任三十三旅副旅长。李济深兼任重庆镇守使,坐镇重庆。”

上一篇:首富杨飞

下一篇:重生于火红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