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因为你根本没有实力和人家讨价还价。
不答应?
揍你。
还不答应,继续揍你。一直到你答应为止。满清那么多的条约,虽然有自己不懂现代外交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被人揍的,根本没有筹码和人谈判。
再说说巴黎和会。
中国这边派出的人员,哪一个不是欧美留学归来,很多人都在欧美拿到过律师资格。甚至他们从清末开始就在外交领域,一个个都是外交人才。对于国际法非常熟悉,甚至在能力上不比欧美国家的外交人员差。
但有什么用。
人家英法日国家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根本不给你谈判的机会。他们自己就搞定了一切。
这就是谈判。
想要谈判,必然要有筹码,不然就算不上是什么谈判。就如段勋每次和日本谈判,让日本让一步,段勋就要让十步。因为段勋手中筹码太少。
和皇室谈判也是一样。
皇室哪里有筹码。
相比起段勋来说,皇室基本上什么牌都打不了。相比较段勋这边有的是办法逼迫皇室,甚至是威胁皇室。在徐世昌介入之后,双方的谈判很快有了效果。
1921年7月29日,北京政府和清室签署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一份新合约。
内容不少。
但主要条款有五项。
第一项就是大清宣统皇帝从签署这份新合约开始,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从此成为中国民国的一名普通国民。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
第二项,签署这份合约开始,原用于清室的民国政府四百万拨款即刻取消。但政府承诺,在政府控制的土地,政府的工厂当中,会优先使用八旗贫民。
第三项,清室从签署这份合约开始,半个月之内,在1921年8月15日之前离开故宫,可以自主选择居住地。原故宫侍卫编入北京卫戍部队,隶属于北京卫戍指挥部指挥。原皇室工作人员,愿意跟着皇室的可以继续跟着,愿意被遣散离开的可以选择离开,愿意留在故宫工作的人可以编入故宫管理委员会。
第四项,民国政府保证清室之宗庙陵寝的安全,由政府设置警察部队妥为保护。
第五项,民国政府保证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保证清室人员的安全。但清室只能拿走自己的私人财产,故宫的一切东西都隶属于政府所有,交由故宫管理委员会负责。
“好。”
段勋看着这份合约心情大爽。
满清的历史完全结束了。随着这份合约的签署,宣统皇帝这个称号彻底成为历史。北京政府每年能够节省近千万的资金,而且段勋还要从此次整理故宫过程当中,获得两千万以上的资金。
前前后后能有三千万。
“授经先生,你辛苦了。”
“没有。”
董康摆手。
不过心中是得意的。虽然董康是满清官员出身,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历史在发展,皇室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此次结束满清皇室历史,未来也是能够青史留名的。
“总理,你看接下来?”
董康谨慎的问段勋。
董康投奔段勋已经超过两年时间,对于段勋这个人已经有一些判断。可能是因为军人出身,段勋此人身上有一种很浓厚的“独断专行”的风格。而且也是非常雷厉风行。
虽然不会随便插手下面人的工作,对于手下大将的意见也是很尊重。但只要段勋决定一件事情,段勋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
从查复辟案开始,董康就知道一点。
那就是段勋早就有完整的想法。董康是一个聪明的官僚,明白自己不能替代段勋决定任何事情。接下来段勋肯定有大动作,董康需要听从段勋的意见。
“公布复辟案的案情。确定主犯、从犯、胁从等等。司法部站出来,给他们定罪。”
“总理,这方面我们已经有初步的结论。”
董康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交给段勋。
段勋接过来。
董康这个人很聪明。相比起徐谦来说,董康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可能董康不是那些法律界人士,不是那些读书人眼中很好的,或者说是公平公正的“司法人才”。甚至在那些读书人眼中,董康绝对不是什么君子,政治操守并不怎么样。但相比起徐谦,段勋更需要董康,因为董康更懂得做官。
特别是翁敬棠。
此人是一个倔驴。能力很强,但是一根筋,敢于触碰各种案子。在徐谦手下,徐谦根本就控制不住此人,只能是利用司法总长的权力极力打压翁敬棠。
可董康不是。
既使用翁敬棠,但又是巧妙的利用翁敬棠。既让翁敬棠干事情,还能够把事情引导到自己需要的方面。在做官方面,徐谦、翁敬棠这些人都远远不是董康的对手。
“牵涉了这么多原八旗贵族?”
“是。”
张勋复辟。
本来段勋以为只是牵涉一些宗室,没想到也牵涉了不少八旗贵族。不仅仅牵涉很多八旗贵族,还有很多汉人大臣。这种事情只要查起来,的确是牵涉惊人。
不仅仅是北京。
也有很多地方督军在复辟案的时候也是上蹿下跳不安分。
“这些人往后推推,不要当成是主犯和从犯。”
段勋一边看,一边写上自己的意见。
有些人是主犯,是从犯,但段勋不想动他们。因为不少人都是北洋军大佬,甚至不少人曾经是皖系大佬,都参与了当时的复辟案,甚至有些人是非常积极的复辟案主谋之一。不过段勋再怎么说也是皖系军阀出身,如果把他们都给抄家,目前并不是一个好的时候。
还有一些汉人大臣。
别看是遗老遗少,但那些人和北洋军实力派关系很深。靠着各种联姻的关系,一个个利益关系复杂。这些人段勋暂时也不想动。
法律?
在目前中国这样一个从皇权迈向共和的时候,法律是最不值钱的。因为目前的法律体系根本不完善,你要是事事按照所谓的法律进行,那么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所以孙中山才提出了他的建国方略。
走的是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的方略。因为他也看出中国现阶段需要的不是什么民主、法律、自由这些东西,而是先把中国的政令、军令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