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思特杜
美国近代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事件,‘水门事件’、‘拉链门’、‘棱镜门’等等,无一不和监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监控他人,获得对方的隐私和把柄,其实就意味着一种权力。
埃德加·胡佛之所以在长达四十年的FBI局长生涯中都无人敢去撼动他的位置,关键就在于,谁也不敢肯定,如果自己出头,第二天是不是就会有与自己相关的丑闻曝光出来。
美国的现任总统乔治·布什政治生涯中选择了CIA局长这一职务,也绝对是非常老辣的一步棋。
至于西蒙。
从几年前广场饭店的那次窃听事件,就足见外界对他这位彗星般突然崛起的超级富豪的强烈好奇心。
因为脑海中相当于有着十多个人的人生阅历,西蒙最近几年对自己个人隐私的严防死守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不只是政客,联邦政府同样会监控国内的超级富豪。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
在一个资本社会,金钱就意味着权力,富豪们手中掌握的不只是金钱,如同西蒙这样的传媒大亨,手中还掌握着可以影响新闻舆论走向的媒体网络。
如果能够拿捏西蒙的隐私,或者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把柄,那么,在很多时候,政客就可以胁迫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种事情其实是有先例的。
最经典的,大概就是同样在好莱坞颇为传奇的霍华德·休斯。
这位十多年前才去世的超级富豪,发迹后其实一直都在联邦政府的秘密监控当中。
根据这些年不断公开的资料,FBI关于霍华德·休斯的监控资料,包括录音、照片、亲笔信等等,占了整整一个房间。
五十年代初,为了警告休斯在一道国会议案上配合自己,埃德加·胡佛派人将休斯整整三年的全部监控资料都送给了对方,还附上亲笔的‘来自胡佛的敬意’卡片。
资料中包括霍华德·休斯长达三年时间在美国东西海岸所有寓所乃在下榻酒店房间的窃听录音以及几乎细致到每一天的日程信息,休斯三年期间约会的每一个好莱坞女星也都被列举了出来,可谓细致入微。
埃德加·胡佛就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休斯,我们知道你的一举一动,小心点!
霍华德·休斯晚年几乎一刻不离开自己的私人飞机,最后一个人孤独死去,虽然公开理由是这位超级富豪病入膏肓的强迫症,但很难说,其中是否有他因为政府的监控而彻底丧失安全感的缘故。
不过,虽然被政府长期秘密监控,霍华德·休斯自己同样在做着类似的事情。
这一点,如果有人看过《飞行家》,就可见一斑。
霍华德·休斯将自己数不清的情人全部都视为个人财产,派遣无数手下专门监控这些金丝雀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比较尴尬的是,因为这种长时间的监控,不止一次出现休斯养的孤单金丝雀与他派遣的监控者日久生情之下滚上床的事迹。
西蒙奇迹一般的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就积累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快速增加。
因此引起某些人对他的强烈好奇以及其他心思,再正常不过。
发现有人监控西蒙的是一个调查小组的组长,名叫马丁·迪纳姆。
这是约翰斯顿家族从澳洲物色来的人选。
真正的职业特工。
这一点就再次证明了约翰斯顿家族的底蕴,西蒙现在拥有几百亿美元,却不可能从联邦当局找到自己需要的人。
即使找到了,他也根本不敢放心使用。
西蒙产生类似念头之后,老头子亲自帮忙踅摸了11个人送了过来,分为两组,一组五人,一组六人。
当然,夫妻俩为此支付了很大一笔钱。
11个人的家庭,几乎都可以算是被维斯特洛体系养着。
实际上,这一点恰恰是西蒙看中的。
有牵挂的人,背叛的可能性终究小一点,因此西蒙当初提出的建议,就是要找有家有室的人。
只要这些人真正‘物有所值’,西蒙丝毫不介意每年砸几百万出去。
要知道,特工在普通人看来似乎很神秘,却终究只是一份职业,这些人平常也就能拿到与一些普通白领相当的几万美元年薪,最多再享受一下政府的特别福利。
西蒙开出的基础薪酬的20万美元,这是政府特工绝对无法比拟的。
而且,这些人的所有家庭开支,包括医疗和教育,维斯特洛公司全包。
入职一年通过考验后,还可以选择全家移民美国,维斯特洛体系一次性支付100万美元的安家费,子女将来成年后还可以直接选择指定的澳洲或者美国一流大学,名额由维斯特洛公司负责搞定。
除此之外,二十年的工作期满之后,这些人每人还能获得500万美元的一次性奖励,以及随后的退休金。
没错。
想要入职的人,必须签署一份长达二十年的工作合约。
西蒙很相信某种‘人不如故’的理论,身边的花瓶当然要常新常换,对于自家身边这些特别的服务团队,显然是工作时间越长,往往会越可靠,人类本身习惯于某种生活后,哪怕是自己往往也不容易改变。
因此,当时间足够长,通常也就会形成某种名叫‘忠诚’的东西。
马丁·迪纳姆带领自己的五人小组完成对前段时间伊格瑞特门户黑客袭击案的调查后,向珍妮特汇报过自己的调查成果,离开杜梅岬庄园后意外的察觉到了有人跟踪自己。
西蒙和珍妮特都不希望自己拥有的调查小组被别人察觉,马丁·迪纳姆也得到过类似的叮嘱。
察觉到自己被盯上,马丁·迪纳姆不动声色地安排同事进行了一次反跟踪,最后发现是一个名叫弗兰克·布雷兹的三十岁左右男子。
根据随后搜集到的资料,弗兰克·布雷兹,三十三岁,迪纳姆特别标注这个年龄可能是假的,十三年前弗兰克·布雷兹以学生身份从英国移民美国,现在是一个普通到有些落魄的水管工,单身,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调查小组成员潜入对方居所后,更是很快发现了直接的证据,并且安装了窃听器。
眼下的调查还在持续,同时发现了弗兰克·布雷兹的另外两个‘同事’。
不过,马丁·迪纳姆在报告中已经给出了一个结果,这批人对西蒙并没有恶意,对他的监控力度也很低,明显给人一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感觉。
“暂时只发现了三个人,除了弗兰克·布雷兹,还有路德·兰道夫,公开身份是康普顿一家歌舞厅的打手,约翰尼·皮斯特,韩国城一家搬家公司的司机,包括弗兰克·布雷兹,三人都拥有一份并不是太固定的职业,都是移民,特征非常明显。虽然约翰尼·皮斯特已经结婚,但这很可能只是一种掩护,长时间潜伏的特工选择一段婚姻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从目前的调查资料来看,三人应该都只是小卒子,我们还在追查上线。此外,他们还给我一种……嗯,‘弃子’的感觉。”
伯班克,环球影城内一间不起眼的平房办公室里。
西蒙听着马丁·迪纳姆的介绍,道:“弃子?这么说,他们并不是联邦政府层面的人?”
如果是FBI,显然不可能成为弃子。
既然马丁·迪纳姆判定三人都是非常专业的特工,而不是普通的线人,除非是海外间谍,否则不可能成为弃子。
马丁·迪纳姆点点头,道:“我猜测,三个人,要么来自斯塔西,要么,就是克格勃。东西德合并,斯塔西已经解散了,不过,这一张间谍网络并没有因此消失。斯塔西对外情报局的局长三个月前还向澳洲政府申请过政治避难,因为西德政府要求他必须交出斯塔西的外国网络间谍名单,才能给予特赦。克格勃也是一种可能,苏联已经濒临崩溃,这个国家现在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根本没有实力再支撑一张庞大的海外间谍网络。”
西蒙想了想,道:“从三个人的姓氏来看,斯塔西弃子的可能性应该更高一些。”
马丁·迪纳姆摇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不会透露任何东西。”
西蒙又问道:“那么,他们有斯拉夫人的特征吗?”
“路德·兰道夫应该有一些东欧人血统,”马丁·迪纳姆道:“不过,这依旧不能说明任何东西。”
西蒙听这位中年人这么说,突然问道:“马丁,你的名字是真的吗?”
马丁·迪纳姆直接摇头,笑道:“假的,我的真实姓氏是贝德福德。只是习惯了迪纳姆这个姓氏,很多护照上也是这个名字,这次就没有更改。”
西蒙也露出笑容,道:“很经典的一个姓氏。”
无论英国、美国还是澳洲,都有着很多以‘贝德福德’命名的区域城镇,只是这一点就足见这个标准英国姓氏的普遍性。
既然要用这些人,西蒙对他们的底细自然做过调查,因此很清楚马丁·迪纳姆的真实姓氏以及对方的更多情况。
马丁·迪纳姆大概也知道这些,这才表现的非常坦然。
西蒙·维斯特洛给了他们足够多的东西,马丁·迪纳姆并不觉得拿到这些是理所当然的。
插了几句题外话,马丁·迪纳姆就继续道:“所以,老板,接下来怎么做?”
西蒙没有回答,而是问道:“除了这一组团队,你认为还有其他人我吗?”
马丁·迪纳姆摇头道:“这个,我不知道,最近几天,我们只找出了弗兰克·布雷兹三个人,只是这个团队都还没有全部挖掘出来。”
西蒙考虑片刻,道:“既然这样,你们暂时专门负责调查弗兰克·布雷兹等人吧,我要知道他们的一切。至于其他,我会另外安排人。”
马丁·迪纳姆并不知道西蒙手中还有其他人手。
不过,有些事情根本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位超级富豪夹袋里如果只有他们这一组人,那就太寒酸了。
识趣地没有过问更多,两人继续谈了一些细节,马丁·迪纳姆就告辞离开。
西蒙继续呆在环球影城的这间老式平房办公室里,慢条斯理地翻看着艾拉·多伊奇曼送过来的几个剧本,一边思考接下来的事情。
最近几年,西蒙只关注自己的私人居所不要被外人侵入,却是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监控。
监控超级富豪,主要是为了获得这些人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私。
西蒙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超级富豪,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会有着一个很大的秘密。
除了捕捉他的把柄,大概也有人希望得到这个可以让自己在短短几年时间暴富的大秘密。短短几年时间,数百亿美元的财富,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对此毫不动心。
因此,西蒙根本就不相信只有这样一组寒酸的人马围在他身边。
自以为非常小心的防窃听等安保措施,或许,也并不是那么密不透风。
还有身边的一些人。
漂亮花瓶们。
身边的女孩都是珍妮特通过主动调取寻找资料物色来的,并没有被动接受简历,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人钻空子。
不过,即使这群女孩最初没问题,也难免现在还没有问题。
西蒙自问给了她们足够的薪酬和待遇,只是,人心从来都是贪心不足的。
或许,这件事也应该调查一下。
西蒙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多疑的人,但这种多疑,他一点都不觉得是杞人忧天。
调查身边是否还有其他监控团队,重新梳理身边的花瓶,想要完成这些,马丁·迪纳姆之外,只是另外一个六人小组显然是不够的。
这么斟酌着,西蒙想起索菲亚在欧洲也物色到了一批人,据说是斯塔西退休来的特工,此前已经看过对方为欧洲女仆团队做的背景调查工作报告,从那些报告的专业性和详实程度来看,索菲亚找的人能力都还算不错,或许可以再调两组人过来。
至于从美国本土物色团队。
西蒙根本就没想过。
此前倒是与一些专业侦探公司合作过,现在,既然要成立自己的情报网络,西蒙本能地觉得最好还是不要从北美本土物色人选。
第433章 署名文章(修)
仔细说起来,西蒙其实并不是太担心外界的窥视。
哪怕连续几次通过金融市场获得的巨额原始资本积累,操作上也都在规则范围内。
至于西蒙最大的那个秘密,哪怕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也从来没有透露过。想要弄清楚这一点,除非有人能钻到他脑子里。
这种事显然没人能做到。
因此,西蒙这些年所表现出的种种过人之处,如果非要找一个解释的话,大概就只能用天赋异禀来形容。
西蒙也确实是‘天赋异禀’。
不过,虽然不存在可以被人掌控威胁的把柄,西蒙也绝对不希望自己被人监控,应该没有人愿意如此。
悄然安排着寻找身边监控者的事情,时间也进入1991年的9月份。
与阿尔·戈尔的会面之后,维斯特洛体系就开始动用资源推动《信息高速公路法案》。
不只是私下里的政治游说,为了给9月6日的思科上市造势,在维斯特洛体系的推波助澜下,北美各个渠道媒体上关于互联网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9月1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叫‘即将到来的互联网时代’的专题文章,头版头条,署名者正是西蒙本人。随后,美国东西海岸的主流报纸和伊格瑞特门户都转载了这篇文章。
文章确实是西蒙亲自写的,不过,这么说也不全对。
西蒙去年曾经整理过一份关于互联网产业各方面构想和未来展望的备忘录给伊格瑞特等几家公司高管,那份长达几十页的备忘录大致讨论了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西蒙记忆中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概念。
这次的文章,只是撷取了当初那份备忘录中关于‘展望’的一部分。
西蒙自崛起以来接受专访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在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纽约时报》上首发的这篇文章毫无悬念地引发了非常强烈的关注和讨论。
虽然不乏一些媒体抨击西蒙文章中关于互联网行业产值在未来十年内将会达到数万亿美元的观点,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哗众取宠。然而,这篇文章产生的最直接反响,就是9月2日的新一周,美国股市与互联网行业有关的科技股全线大涨。
思科IPO的路演也因为西蒙的署名文章,股票认购数量直线上升。
截止路演结束,思科股票的认购数量已经达到5.3亿股,超过了4000万股新股发行数量的13倍,甚至是思科现行总股本的两倍。
不同于山姆·沃尔顿、约翰·克鲁格、沃伦·巴菲特这些利用几十年时间积累丰厚身家的传统富豪,西蒙的个人资产积累速度完全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而且,西蒙的这篇文章,也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最近一年多以来,太多迹象都表明了一项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因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处在经济衰退环境中的缘故,业界原本预测1991年的PC出货量会出现停滞,与1990年保持持平的20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