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10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台下,一整个方阵的战士整整齐齐,每人手持一具40毫米火箭筒,右手在腰间夹持筒尾,左手前伸稳住筒身,火箭筒都还上了一枚模型弹,外观威风凛凛。一百多人昂首阔步从长安街走了过来,满满的后世朝鲜阅兵范儿,就差解说员的大音量抑扬顿挫“咕噜咕噜”朝鲜语了。

“40火是综合了美国的反坦克火箭筒和苏联反坦克无后坐力炮的工作方式,”唐华跟将帅们解释40火的原理,“就目前来说,是最适合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

在天安门城楼下的观礼台,兵工总局局长刘鼐兴致勃勃地对周围的指挥员、干部介绍战士们手中的40毫米火箭筒。“这是电子信息工业局、我们兵工总局合作研究的反坦克火箭筒,体积小、重量轻、最关键的是威力大、射程还特别远。以往人们都说步兵打不过坦克,但现在也不一定,只要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什么奇迹能够创造……”

我军特意让40火组成一个阅兵方阵,粟裕给的理由很充分。朝鲜战争打到现在,美军有一个原来历史上多次使用、屡试不爽的战术彻底作废了:装甲部队快速公路穿插。以前美军搞清楚志愿军完全没有坦克、步兵也没有像样的反坦克武器后,就经常用全坦克组成快速纵队,沿着公路疾驰增援或穿插,即便知道公路两侧的山上有志愿军也不管,只要不停车志愿军就打不掉坦克。原来的坻坪里战斗失利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一支美军坦克纵队直冲进入坻坪里增援,让美军士气大增。

现在嘛,第二次战役之后美军就再没敢用过这种战术。就是在普通的步坦协同进攻中,美军坦克也得抖抖索索地,时刻注意不要让自己近距离暴露在志愿军步兵防线面前,至少得留四百米安全距离,最好是五百米。如果违反这个条例,志愿军的战壕里随时会冒出几条白烟把你干掉。当然美军也琢磨出了其他的规避方法,比如美军发现40火打移动目标的命中率会低一些,因此坦克在作战时尽量不停车,尽量多在前线做横向运动(哪怕会暂时暴露坦克侧面)。

唐华觉得朝鲜战场我军的防御作战已经类似60年代我军抵御装甲部队冲击的套路了。敌方也必须依此原则来做应对,否则在有作战纵深、有足够反装甲武器的的设防阵地前,不管什么坦克都要碰得头破血流。美军应对的方式也由范佛里特找到了:炮兵大弹药量猛轰,外加空中打击(然而现在空中打击并不灵)。

步兵方阵走完之后是一个方阵的骑兵,今年骑兵数量比起1950年是剧减,就这一个方阵。

骑兵方阵之后,防空部队……

高射炮兵67师第一团的六套红旗-1防空导弹系统一共30辆车进入观众视野时,观众掌声的音量终于超过了刚才的民兵方阵。

十三陵导弹试验基地培训的最后一个防空导弹团就是高射炮兵67师第一团。尽管朝鲜前线总是嚷嚷需要更多的红旗-1防空导弹单元,但正在训练的部队从十三陵开到市区“赶场”参加阅兵式是不算太麻烦的。

参观阅兵的群众和干部在前几个月多少也听说了志愿军防空导弹痛打美国飞机的故事,知道这个导弹厉害得很,但如果只看报纸不看杂志,可能搞不太清楚防空导弹是什么样。现在导弹发射车从眼前开过,百闻不如一见大概就是这样了。

六辆指挥车、十二辆导弹发射车、十二辆导弹装填车,排成六个箭头的队形,不紧不慢地开过天安门前。导弹发射车上装着四枚训练弹,加上上面的小型跟踪雷达……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本届阅兵卖相最好的一个方阵。

“向前在莫斯科谈判,八月份的时候,苏联同志点名要这个防空导弹,”刘司令员说,“红旗-1防空导弹是全世界独一份,美国没有,苏联也没有,真是不得了啊!”

唐华看防空导弹经过的场面也看得入迷,听见刘帅的话,回道:“苏联……现在也有了,他们研制的是中高空防空导弹,红旗-1是中低空防空导弹,这两种配合起来,刚好形成完整的对空防御体系。美国也在研制防空导弹,不过现在他们可能路子走得有点歪。哦,徐参谋长应该跟苏联同志说,防空导弹我们肯定愿意给苏联,但要等到朝鲜的战争结束之后,对吧?”

粟峪:“美国人的防空导弹不知道有没有我们这个红旗-1厉害。”

唐华:“如果他们把歪路走正回来,也造这一类型的中低空防空导弹,其实也能很快研制出来,各项性能指标大概可以和我们的红旗-1相当或者接近。”

粟峪:“美国现在在朝鲜还是有很大的空中优势,我们虽然能防住美国飞机,可我们的飞机还炸不到美国人头上。所以,美国研制地对空导弹应该不会太积极。”

唐华听了粟大将的话,也笑着点头赞同。

“我们海军除了反舰导弹,还能不能也搞一个舰对空导弹?”在一旁默默看了许久的海军萧司令员冒出一句。

……

天安门城楼下,记者区的苏联记者卡姆波夫看见防空导弹方阵走过来时,凭他军事摄影的经验,就觉得这个装备很陌生。把相机摇过来,卡姆波夫就是一阵猛拍。

“康斯坦丁,广场的喇叭里有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武器?我十分确信,它不是苏联提供给中国的。”

“喇叭里说,这是由中国同志研制的防空导向火箭,在朝鲜打下了很多美国飞机……是飞机杀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攀登现代科学技术的决心……”

“哦?防空导向火箭?”卡姆波夫被康斯坦丁不太准确的翻译弄得有点糊涂,他知道防空火箭,导向又是什么意思?

……

防空导弹方阵走过,接着开过来的高射炮一下就成了过气网红……但观众们的掌声还是蛮热烈的,反正只要看见钢铁很多的带机械化的装备过去,现在的人都很兴奋。

炮兵部队排在第一个通过广场的是108毫米火箭炮,由汽车牵引。让108火箭炮排在第一,BM-13“喀秋莎”排第二,唐华也是有点意外的。不过想想这是中国自己研制、自己生产的火箭炮,放在第一也没毛病。况且到现在为止,108毫米火箭炮在朝鲜杀伤的敌军数应该还是远高于“喀秋莎”的。

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里,108毫米火箭炮是军属炮兵团的装备,而且每个炮团只有1个火箭炮营,再加两个75毫米轻型榴弹炮营。

第五次战役时,因为大连那边的产量提高,军属炮兵团开始配备2个火箭炮营和两个75毫米轻型榴弹炮营。

五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要开始全面换装,听粟峪的意思,是打算把军属炮兵团下放到师。其实倒也不复杂,每个军再配一个108毫米火箭炮营,这样就有三个营了,每个步兵师都能分到一个火箭炮营。再配一个75榴营、一个苏制76加农炮营,师炮兵团就这样了。

好像和苏式步兵师还差点儿。苏联步兵师里是有122毫米榴弹炮的……而中国拿到的苏式122毫米榴弹炮只能装备炮兵师。

什么病最难治?穷病啊。

108毫米火箭炮、“喀秋莎”之后的火炮方队就比较喜感了。

12门美制155毫米榴弹炮、12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配苏制牵引车,现场打美帝的脸。

按说是应该上苏式122和152榴弹炮的,这两种重炮在源源不断地交付给中国,今后大概是要成为制式火炮。

但刚好有一个全美械的炮兵师在北京南口受训,8月从东北调过来的,离北京最近。方便起见,就它来走一趟阅兵好了。

这个炮兵师为什么要专门从东北来北京受训?因为这是野战炮兵计算机的首批用户。这是个比较头疼的复杂问题,炮兵虽然是陆军兵种中文化程度比较高的部队,但看见计算机大部分指战员还是一脸的懵逼。可能过段时间唐华自己都要去南口教教他们。

最后通过的是自行火炮和坦克,SU-76、ISU-122、ISU-152、SU-100和T-34-85。

粗略统计,SU-100和T-34-85上面的红外夜视仪、108毫米火箭炮、红旗-1防空导弹、40火,一共4种武器是唐华鼓捣的。

不知道明年会有多少……不过现在可没时间想这些问题。现在首先得琢磨清楚的是,美军在华川单方面宣布休会十多天了,为什么还不开打?还不开打?美军一直不打,要不干脆志愿军先打他一下?

第185章,美军要换新密码机

总参情报部,唐华的专用办公室现在像个乱七八糟的报刊亭,除了三个保密文件柜,大办公桌小茶几到处都是堆叠的公开/半公开发行的书籍、报纸、杂志、影印件、手抄小册。墙上还贴着几张重要的信息表,白板上除了写的几行字,也贴了不少东西。

今天苏联大使馆例行送来的对美信息资料汇总被秘书放在了办公桌,唐华刚给这一大叠资料分类编号,然后按从秘密情报到公开资料,从联邦到各州的顺序阅读。

这个世界已被改变了不少,很多事情已不能当神棍一拍脑袋就预测万里之外的事情。现在唐华也得老老实实、一丝不苟,按情报大佬们总结的方法论,认真搜集各种蛛丝马迹。看日韩这些国家的资料信息时,该召唤其他人员协助就召唤。

先得把这个世界变化了地方搞清楚,再结合还没被改变的那部分历史,这样才能做出神预测。

秘密情报部分,第一张就是克格勃做过综合分析整理出来的最终情报:苏联获取了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和美国参联会的一些文件,布雷德利似乎已经有了一个10月5日发起进攻的计划。计划的详细全文未知,但布雷德利在听证会上对参议员的老爷们开的口是“美军的最终目的,是努力把朝鲜半岛的战线恢复到北纬三十八度线或接近北纬三十八度线处”。

唐华打通了战情中心的电话。“粟参谋长,情报部这边苏联方送来的情报汇总,确定美军制定了一个新的进攻计划。……美国参联会主席布雷德利在9月28日的秘密听证会上,向参议院保证发起进攻性军事行动,其他渠道显示的进攻发起日期是10月5日。至于行动的目标,他向参议员承诺的是‘努力打到三八线或者打到接近三八线的地方’。……具体的细节,我还要再看看其他的渠道信息。”

苏联情报系统向总参提供的对美秘密情报一共3份、总共10页纸,不过3份情报都是挺有价值的信息。

抗美援朝开始之后,苏联对中国的情报援助其实比物资援助要慷慨——毕竟情报不是钱也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资,既然是对中国在朝鲜作战有帮助,那顺手就送了。再说就算中国不伸手要这些情报,苏联的情报系统本来也要在美国高层搞点什么活动。当然这也有唐华鼓动总参情报部一定要尽量知己知彼,然后总参和外交部更积极地问苏联伸手要的因素在内。

但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这个事唐华在前段时间向李刻农和总理重复过好几次:如果苏联进一步提出搞中苏谍报/情报联盟,那千万要慎重。

不能以后搞出个中苏德“三眼联盟”来吧。

五眼联盟这样的监听和间谍机构联盟,五国情报信息互联互通,五国的特工在外国被追杀时都可以共享安全屋藏身……听起来挺酷的,然而没有什么卵用。

尤其是联盟中情报能力较弱的国家,情报机构互联互通的结果就是被情报老大哥操纵情报机构,然后间接操纵国家内政。因为情报敞开,你高层的小辫子也对情报老大哥透明,情报老大哥拿这些事来要挟你怎么办?

比如现在的加拿大……

情报联盟中的小弟还容易被情报老大使唤去做火中取栗的事。就算老大很厚道,不让你吃亏,但如果两国今后情报收集的重点、方向出现了不一致,相互之间没法协调,那情报联盟也失去意义了。比如苏联总盯着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军队动态,如果以后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业秘密更感兴趣,那中苏情报机构岂不是每次一开会就扯皮?

因为抗美援朝需要对美情报,总理和苏联外长签了一个协议,还好这是单方面的情报援助协议:苏联提供美国方的信息资料,如果苏联有可以提供的真·秘密情报,我们也收,但中国和苏联暂不搞秘密情报交换。

最好以后中国和苏联的情报合作也限制在这个程度。

……

“保罗·罗伯逊被判有罪?五年监禁?!”

唐华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条消息,不由长叹一声。这位中国人民十几年的老朋友,抗战时就在美国传唱《义勇军进行曲》,朝鲜战争爆发,出版反战歌曲的专辑反对美国卷入战争,然后就被麦卡锡盯上了。……这锅唐华得背。等罗伯逊大叔出狱、麦卡锡也快嗝屁了,到时候应该可以请他来中国走一走,住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