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莫斯科。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
李复春、王若飞带队的一五计划考察团与苏联国家计委开会讨论和审议一五计划。
“你们最近一次从国内送来的补充资料非常好,”苏联计委委员谢列平说,“制定计划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要对自己工业现状有详尽的准确的了解。以前你们的一五计划方案里面很多地方做得不合理,主要原因就是你们那时候还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的现状,从而不知道自己应该计划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调整国家的大体系。”
“中国的国家计委去年11月挂牌成立,12月5日正式上班,之后花了一个月时间,按照苏联计委提出的要求重新补充资料,撰写计划材料,在完成补充之后迅速递送到了我们这里,这也是你们大力督促的结果。”王若飞说。
谢列平看看自己这边五个人、每个人桌上上千页的资料:“只用了一个月,那你们的速度让我刮目相看了。”
“一个工业部门的发展、一个工厂的建立,既要考虑到‘工厂如何才能持续地生产出产品’,也要考虑到‘我们如何才能持续地消费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另一名计委委员伊萨科维奇·穆卡谢说,“一个正常的工业系统就像一条合流,从它的最上游到入海口,水流必须是通畅的。建立煤矿是为什么?采煤是为什么?如果是为了发电,那么它发出来的电将如何使用?如果没有计划好如何使用所发出来的电力,那就意味着你们建设的煤矿和火力发电厂都没有合理的利用,还不如不建。如果发电厂发出来的电是供应炼铝厂的,那么冶炼出来的铝锭又打算如何使用?在东北地区,我们看到你们的计划虽然庞大复杂,但基本上符合工业体系的一般规律。而现在一五计划的主要问题,在西北地区的工业建设计划中比较多……”
一五计划考察团的成员不停地在本子上记着笔记。除了每个人都在记笔记,小会议厅里还放着一台录音机,每隔40分钟,考察团的成员就给录音机换上一盒磁带。有时候记笔记可能还没这么快,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一双抽风手,这时候留个录音,以后就可以把没记下来的东西补充齐全。
“我们在西北地区发展工业,主要的着眼点是西北地区深处内陆,美国轰炸机无论是常规轰炸还是核轰炸,都很难波及到中国的西北。”
伊萨科维奇·穆卡谢:“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们的西北地区应集中发展国防工业,而且只是将最重要的尖端国防工业设施、工厂放在那里就可以了。你们这次补充的资料也包括了地质和水源的情况资料,我审阅了西北地区的资料,毫不客气地说,这一带是半沙漠地区,发展工业的困难较大,建议只在这里布置最重要的几个军工厂,比如核工厂……”
“伊萨科维奇同志,中国现在并没有规划核工业。”谢列平低声提醒伊萨科维奇·穆卡谢。
“噢。那你们就等以后决心发展核工业的时候,再开发西北地区的工业。”
……
在座的十一二人正在畅谈时,一名工作人员紧张地跑了进来。
“斯大林同志要来这里视察,马上就到!”
会议室一阵鸡飞狗跳,没几分钟,约瑟夫·斯大林走了进来,在场所有人站得笔直,鼓掌欢迎斯大林。
点点头坐下,斯大林先询问了一五计划考察团在苏联各地考察的成果,问他们在苏联考察之后的感想和收获。还顺便问了考察团生活是否方便。
寒暄之后,斯大林拿起一五计划草稿的大纲,翻了头两页。
“向我们学习国家建设的方法,而不要向我们学习编制繁文累牍的方法。”斯大林看了两页大纲放下了,“而且,我们的国家建设历史也并不是一直顺利的,遇到过挫折。”
“我们也要向苏联学习在遇到挫折时如何克服和战胜它们的方法。”李复春说。
“不是外来的挫折,而来自我们自己。”斯大林转头看向李复春,“达瓦里希,你说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的,找到战胜自己的方法。”
李复春:……
“某些同志否认科学法则的客观性质,特别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法则的客观性质。他们否认政治经济学法则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的规律性。他们认为,由于历史所赋予苏维埃国家的特殊作用,苏维埃国家能废除现存的经济学法则,能制定新的法则,创造新的法则。”
“此外,我认为我们还应该抛弃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些概念,像‘必要的’和‘额外的’工作,‘必要的’和‘剩余的’工作时间的概念。”
斯大林身体状态看起来不太好,显现出疲态,但精神却越说越亢奋。
李复春、王若飞、考察团的全体成员默默做着笔记。翻译不开口说话,有一两位不懂俄语的同志也不敢作声,只有录音机在沙沙地运转。
“必须进一步发展理论,没有理论我们就会死的,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些失误我们可以纠正,如果我们搞错了理论,就会毁掉全部事业。”
第二十五章,你这是炸胡
“唐华!我们可能忽略了朝鲜同志传递的情报,你看,人民军南方游击队的报告!”
开会开到一个多小时,李刻农猛然想起了什么事,出门去取了一叠材料回来。
“1953年2月初开始,美军工兵团在龟尾市集中20多辆工程车、施工车,运送钢结构和建筑材料,加固龟尾市的公路桥。龟尾市公路桥长75米,原承重能力50吨,刚好可以通行“潘兴”“巴顿”重型坦克,本来是不需要加固的。”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忠清南道的天安,也是美军自己动手加固桥梁,原先的桥梁也没有任何毛病,但就是最大承重能力50吨。”
唐华在墙上的朝鲜半岛地图,在两座桥梁上打了个圈。这两座桥梁极限承重是50吨,如果按80吨的“原子安妮”通行标准,这两座敲的端板补齐之后,“原子安妮”从釜山上岸,先走铁路运输过庆尚南道、全州,因为隧道进不去的关系,在公州下铁路走公路,然后是天安、平泽——平泽是最靠近双方控制线的美军军级指挥所。再往北其实也是有公路的,而且桥梁状况也还可以。这是东线。西线也一样,龟尾市就是在西线。
人民军游击队是几队人共用一部电台,而且还经常故障,2月初发现的状况2月底才向平壤报告,平壤随后把情报在三月初转发给了志司和北京。
“美军工兵加固桥梁的行动是很明显了,”唐华说,“我们可以从釜山向前线画出一条线来。美军的核火炮从釜山上岸,就可以庆尚南道、全州、公州,天安,平泽,一直运送到西线,动线是釜山、大邱、龟尾、原州最后到春川,可以很靠近我军的控制区域,发射核炮弹。”
“艾森豪威尔要进行他的核威胁了。”李刻农说。
“不,我可以试着搞清楚它的核威胁到底能否成立。”唐华说,“趁现在天还不晚,以总参的名义急电苏联总参。”
在原来的历史上,唐华记得,美国在1953年3月是没有核火炮系统的。
“原子安妮”的样炮是造出来了几门没错,可美国现在没有核炮弹。
1953年3月,美国在内华达核试验场开始“终结孔径”行动,也就是进行一系列的小型化核弹头试爆。3月17日测试了一枚16000吨当量的小型原子弹“安妮”,试验成功。然而它虽然名叫安妮,但并不是一枚炮弹,而是在验证美国设计的新的小型核装置是否可行。然后在3到4月份,又试爆了其余5枚原理验证弹。6枚原理验证弹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美国马上将经过验证的核心塞进炮弹里。5月25日,制作出来的第一枚核炮弹——当量15000吨的“伽堡”由M65火炮发射并且爆炸成功,这时候美国才研制出了核火炮系统。但批量生产的W9核炮弹是1954年才交付给美军的。
“伽堡”的编号是W9,后来改进成W19,还是280毫米口径,当量从15000吨到20000吨。W19又改成了W23,口径从406毫米增加到406毫米,然而核心其实没有放大,当量还是20000吨。
再后来,美国就不搞核炮弹了。
现在是1953年3月中旬,如果美国没有因为特殊原因加速核炮弹的研制,那这会儿艾森豪威尔运到南朝鲜的两门核火炮根本就没有核弹头,只能打280毫米口径的榴弹——不知道美国人给它配榴弹没有。
电报发出,唐华和李刻农两人在情报部办公室里坐等。这一次回电倒是挺快,一小时不到。
“苏联总参信任你方对美军核火炮系统正在部署到朝鲜半岛的判断。对于美国核火炮系统配用的核炮弹,我方情报系统保持着对项目的长期跟踪,但需要时间汇总和遴选信息。24小时之内我方会搞清楚这一事情并回复。”
……
因为信息的时滞,在唐华、李刻农和总理碰头开小会之前6个小时,釜山港和釜山市的一部分地方已经看见了“原子安妮”。
七千多吨的滚装船万里迢迢,从美国东海岸一直开到釜山,在釜山打开舱门,放出两台巨大的车辆。四轴14轮,全长26米,简直就是一列可在公路上行动的火车皮。车上就一门炮,炮管长十几米,比之前人们见过的任何陆炮都粗。两辆大炮车从船肚子里开出来后,又零零散散地开出来十几辆载重汽车,带着不知道什么设备,车队一起缓缓离开码头往美军基地开去。
尽管港区严密设防,但仍有一些普通市民看到了这种巨大的火炮。无孔不入的记者又向市民打听,得到了一堆的二手消息,再将二手消息汇总起来,整理出了半猜测半分析的新闻报道。
《史无前例の米国巨炮登陆釜山》《米国巨炮抵韩,疑似原子炮》《米国欲在朝鲜使用小型原子炮》
……
韩国新闻媒体被美国完全控制了,日本新闻媒体……没有全部被美国控制。
报道第二天早晨就在街头售卖,又被电报线以极快的速度冲出日本四处传递。
“对于釜山部分市民目睹的一些现象,我现在无可奉告。”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说。
“发言人先生,有记者在韩国目击到疑似原子炮的重型火炮从港口上岸并开进美军军营,这是否是美军最近的新军事调动?”
白宫发言人:“对于朝鲜战场的军事细节,我无可奉告。”
“发言人先生,”这位日本记者还没问完问题,“美国是否有意对朝鲜使用小型原子弹以挽回战场劣势?”
“所谓战场劣势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发言人回道,“对于在朝鲜半岛使用核武器的问题,我方一向的态度是克制和谨慎,我们手握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武器,但并不会贸然使用它。”
“那是否意味着美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在战场上使用这种武器?”
发言人:“总统先生今天晚9点将发表广播讲话,届时总统先生将重新阐述我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
上一篇:重生之老婆孩子热炕头
下一篇:华娱之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