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08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在指挥部,参谋和警卫战士们进进出出,搬运和安装各种参谋指挥工具、通信器材、计算机。如果其他军事大国的参谋部过来瞅一眼,就会感到困惑不解:无论是指挥部的设备还是总体布置,和“正常”的指挥部差别太大了。

而叶帅,此刻手捧一本小手册,看看指挥部,一会儿再看看手里的小手册:

《“西柏坡”-II自动化指挥系统说明书》

第一百章,五对负重轮的55式坦克

10月1日,晨。

“你在下面的观礼台,比我在城楼上更近,拍完一卷胶卷记得换哦。”唐华、周璇早早就起来准备了。唐华把一个装相机和备用胶卷的挎包斜背在周璇肩上。

“知道啦。”

唐华:“其实今年最大的看点是十二元帅、十二大将,都在天安门城楼上。”

周璇:“我知道,三国里是这么说的,雄兵百万,良将千员。十二元帅就是统管天下兵马的武曲星。”

“……”唐华一阵尬笑。……这么说好像也说得通。“但其实十二元帅也不是天神下凡,都是挺有意思的一群老伯。哎,其中好多你以前都见过。”

唐华现在大概可以预见,几十年后如果也有互联网自媒体,一定会出现诸如《共和国十二元帅各自守护哪一个星座?》《看看你的星座,最像十二元帅中的谁》之类的欠揍水文。

……

但是,热闹归热闹,今年的国庆阅兵并没有装备大爆发。

一年一度的阅兵就这点不好,装备更新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年年大变样,每年的新型重装备能出现一两样就不错了。

1955年的阅兵最大的看点是什么?是什么?

最大的看点是55式自动步枪,也就是国产化的AK-47。……就这个看点了。

不过,如果不仅限于看装备,55年的国庆阅兵还是挺新鲜的,因为55式军服全面换装了。

55式军服分常服和礼服,军官戴大檐帽,佩戴肩章、领章。校以下军官佩戴武装带。士兵戴船形帽,佩领章和腰带。官兵均佩戴“八一”五星图案帽徽。

这不,一整个方阵身穿55式军服的解放军战士走过来了。

横是一条直线,竖也是一条直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直线。整齐划一的船形帽。八一五星帽徽闪闪发亮。临近天安门城楼,领队高喊“向右!看!”,士兵改正步、向右看、将手中的40毫米火箭筒握得更紧了并稍向前上方伸出。

咳……

要是解说的声音突然变成抑扬顿挫的朝鲜语,那画风就完全的主体化了。

但是没办法,解-放-军陆军现在爱40毫米火箭筒爱得要死,今年已经是连续第5年国庆阅兵出动40毫米火箭筒方阵了,明年如无意外,大概率还是会有。

这个小小的火箭筒已经不是一种武器,而是军事文化符号,代表军队的精神和记忆。每当看到40火,就会想起温井的抗美援朝第一战,想起德川、宁边、穿插三所里,想起云山战斗和清川江畔漫山遍野丢盔弃甲的联合国军坦克。

……

“哎呀,本来今年国产坦克能上20辆的,可临时改动仿制对象,今年55式中型坦克是造不出来了。”

在唐华身边,机工部部长刘鼐表示十分遗憾。

由于略过了枪厂和炮厂(不需苏联援建),直上坦克大修厂然后坦克厂,因此长春拖拉机厂本该55年下半年投产而不是历史上的1958年下半年。

不过,在仿制T54A的生产线建设到大半,中苏增订了一个协议,转让授权生产的坦克从T-54A变成T-54B,这不,长春又要重新调整生产线,55年生产第一批样车肯定是没戏了。

苏联方决定转让T-54B的图纸和制造技术,主要是中国这边捣腾的坦克火控计算机让苏联哭笑不得。

中方有一个师的T-54-2,坦克第四师。正在仿制的是T-54A。这两种坦克都只配备单向稳定器。

于是,电子信息工业局和机工部四机局研制的坦克火控计算机和简易火控系统,就是基于单向稳定器的。坦克的标准作战模式是停车/短停开火,命中率很好,反应速度也很快,但是,中国研制的这一套东西和苏联正在大量投产的T-54B不匹配……

但是——中国为什么要研制自己并没有装备的双稳坦克的火控计算机呢?

这个理由真是让苏联同志挠头。

算了,T-54B和T-54A也差得不多,双稳虽然是苏联新研制出来的,但英美搞这个东西比苏联要早一些。1955年1月,增订协议把援建的T-54A厂改成了T-54B。

这下,本来是55年7~8月试生产第一批55式坦克,现在可能要拖到1956年4~5月。

“其实拖后一年也有好处,”唐华说,“今年试生产的第一批55式坦克,国产化率只有57%,半组装半自制吧。顺延,而各分系统厂继续努力工作的话,明年试生产的第一批样车国产化率会提高到70%,其中至关重要的柴油机可以由国内生产。这应该是个更大的成就。……对了老刘,如果国产坦克明年才下线,那还会叫55式吗?”

刘鼐:“我估计还是叫55式,不好改了。机工部和国防部、后勤部的型号文件都已经发出去好几轮了。”

五对负重轮的55式坦克,很好,很好。

……

辽宁,辽阳。

“彭老总,我其他都还好,就是有一个问题想不出答案,”叶帅在电话里问道,“我们演习方使用的系统叫做‘西柏坡’-II。那么‘西柏坡’-1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装备我们的部队的?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彭总:“为什么叫‘西柏坡’,这是主席、总司令、总理、徐帅、粟帅和我几个人一起议定的。”

“48、49年,中央军委在西柏坡指挥了决定全国胜利的三大战役,延安时候的军委不过是山沟沟里头的十几个窑洞,在西柏坡是十几间瓦房,就这样指挥了几百万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主席说,西柏坡代表一种精神,也代表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部的特色:既有效率,又要精简。”

“‘西柏坡’-I就是唐华51年到53年在中南海给我们鼓捣的那一套系统。因为我们造的计算机越来越强,中间换过两次计算机,什么网络设备啊,结构啊,发现有什么不方便的,唐华第二天拉着工具来就随时改。”

“就这样,越改越好用,不但指挥部人员仍然是精简的,作战指挥和情报的响应也越来越快。到53年4月,‘西柏坡’-I的北京终端和志司终端就完成了最后状态。”

“这就是‘西柏坡’-I。所以,‘西柏坡’-II你应该知道是什么了吧。”

……

阅兵式没有“大料”可爆,但是后面的群众方队有大料。

阅兵式最后一个梯队走过,唐华得打起精神看后面各种五彩缤纷的群众游行方队。

群众游行方队首先是主席,刘副主席、总理、总司令、总会计师的画像,然后是马恩列斯,然后是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

继续往后。

来了来了,石油方队来了。

彩车上高高的钻井模型,旁边两个磕头机模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旧中国在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下,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原油产量极低。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总共只有8台浅井钻机,外国石油公司垄断了中国的石油市场。”

“1954年,地质部和能源部在李四光的地质理论指导下,把石油勘探重点转移到被外国专家判定为‘无原油’的东部地区,在华东地区展开了重点区域勘探。”

“1954年12月11日,在山东省陆相沉积岩中发现高产工业性油流,1955年,产量最高的渤8井日产石油776吨,这是中国石油地质工作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我们确定在华东地区发现了储量数亿吨的大油田。时值抗日战争胜利10周年,因此将这片油田命名为‘胜利’。”

“胜利油田是唯物主义的胜利,以李四光为首的我国科学工作者不迷信洋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实践论、矛盾论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

“胜利油田也是科学技术的胜利,我国科学工作者既拥有先进的地质理论,也拥有先进的计算手段,深入探寻地质科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完整、客观、可靠的石油理论和计算方法。新的理论和方法将指导我们发现更多、更大的油田。”

“胜利油田的发现,是中国石油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从这时起,中国头上‘贫油国’的帽子可以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