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90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中国的同志,你们打算用中程导弹发射一枚小卫星?”

尤金大使找上门来了。

外交部陈老总和主持国防高级技术研究院工作的聂帅一起见的尤金。

“正是这样。通过我们的科学家的理论计算,这种中程导弹如果加上第三级火箭,对载荷做进一步的加速,能将一个小型物体发射到近地轨道,成为卫星。”聂帅说。

尤金大使回去了,把消息报告了莫斯科。

两天之后,10月12日,尤金大使又来找聂帅。

“科罗廖夫总设计师拿到了你们提供的东风-2导弹的性能参数,他自己也进行了理论计算,证明的确有可能使用中程导弹发射小型卫星。”

尤金是来传话的。

“科罗廖夫总设计师委托我,对你们的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表示敬意,你们的火箭设计思路非常大胆,而且完全符合空气动力学和火箭科学的原理,衷心祝愿你们早日进行真正的卫星发射。”

聂帅:“非常感谢科罗廖夫同志。”

尤金:“另外,由科罗廖夫同志提出,主席团批准,苏联军方决定向你们提供一些技术资料,这些资料是10月1日至4日我们对人造卫星一号进行地面监测时获得的数据,如果你们进行卫星发射,以这些数据为参照,在发射后的前24小时,你们对卫星位置的监控会更加准确。”

……

“苏联提供的资料挺有意思,在接近300公里的高空,电磁信号传送到地面的时候,与探空火箭测得的数值又不完全一样,而是有一个偏移量。如果不注意这个偏移量,监控雷达得到的位置坐标就始终存在一个固定误差。”

黄炜禄翻完了资料,觉得这份资料很有价值。

屠守锷:“是挺有用,不过我们还得一个多月后才能用到。”

……

10月13日,乌梁素海的发射架又矗立起了一枚……东风-1。

这当然不是东风-1,也不是TK-3,这是装了长征一号第三级发动机的验证弹。

第三级发动机的推力比第一、第二级小,但是燃烧时间长。在东风-1的壳子里塞进一台第三级发动机,直径肯定是没问题(有剩余)的,但是发动机推力小了,为了保证东风-1能顺利飞起来,就做了减重处理,氧化剂和燃料都是2/3的量。

“长征一号的整体可靠度是84.3%,这枚东风-1的整体可靠性是95%以上,我觉得都不用看了,”任新民说,“我就等着第二枚长征-1测试弹发射,那才是重要节点。”

钱学森:“还是要尽量把该做的测试都做一遍,我们这个火箭的冗余度小,哪像苏联同志,用运力足有1.4吨的火箭打83公斤的卫星……”

东风-1验证弹的成功果然没有悬念,火箭起飞之后向西打到张掖附近落地,弹上的记录仪器表明火箭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都符合设定。

10月美国继续疯狂试射状态。10月3日,也就是人造卫星一号已经上天时,美国海军又打了一发雷神-DM18,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

雷神-DM18不过关就意味着“先锋”运载火箭的第一级是个笑话,美国海军管不了这么多了,10月3日的雷神-DM18爆炸原因根本还没有找到,10月11日,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换了个发射架继续发射。

这一次,雷神-DM18倒是顺利升空了,但是由于压力泵故障,导弹在动力段的末段加速能力明显不足,没能飞到足够的距离。

……

美国密集的导弹/运载火箭测试当然不是绝对保密的,许多新闻媒体都在跟进报道。

“这里是约翰尼·卡森深夜秀,女士们先生们,我就是幽默风趣、优雅迷人的主持人,百老汇的深夜之王,约翰尼·卡森。”

电视台的双人乐队演奏完开场音乐,约翰尼·卡森一身浅灰色西服,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今天的嘉宾是来自休斯顿大学的布朗教授,以及莱斯大学的安德森教授。布朗先生您好,安德森先生您好。”

“今天上午,美国海军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一枚导弹,本来想击中内华达的沙漠,但由于起飞时没加满油,导弹落在了新墨西哥州。如何评价?我觉得我现在应该做个悲伤的表情吧。布朗先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布朗:“一次可悲的失败。”

“可悲……噢好吧,是因为苏联抢先向太空发射了一个卫星,而我们已经晚了很多?”

布朗:“如果说发射人造卫星是太空竞赛的第一轮比赛,那么比赛已经结束,我们负一场,积零分,这已经是事实不可改变。军方没有必要继续加紧试验火箭和发射卫星,比苏联晚一个月,和比苏联晚一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们已经是卢瑟了。”

安德森:“当一个项目要求提前完成,它的费用往往会大幅超标,到处都要加钱。总统向航天计划再次注入了10亿美元的资金,以求加速卫星的发射,可是100万美元的贷款就可以让一个企业重新运转起来,挽救两百名即将失业的工人。”

约翰尼·卡森:“两位先生,对不起,我现在脑子里浮现出了这样一副画面,如果我们一年之后才把卫星送上太空,那么美国卫星发射的时候,苏联的,中国的,……几十颗卫星在天上向我们打招呼:嗨你好,总算来了一位新人。”

“这绝对不可能。”布朗、安德森异口同声地说道。

……

美国民间和知识界一般认为中国的航天计划只是刚刚开始,甚至不少带着有色眼镜的人觉得中国的航天计划压根就不存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智库对中国到底航天能力处在什么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956年10月1日,中国的阅兵式上展出了一种弹道导弹,很显然,中国在运载火箭和导弹方面并不是毫无基础。”兰德公司的研究员科尔博姆撰写了一份关于“潜在对手航天能力的报告”,其中苏联的内容154页,中国的内容6页。

美国空军托马斯·怀特:“这种弹道导弹的性能,你们是如何评价的?”

科尔博姆:

“阅兵式上的照片能够依据它与载重卡车的大小比例来推测出尺寸,简单地分析,这是一种近程弹道导弹,射程在400到700公里之间。”

“确凿的情报仅此而已,以下的分析无法获得情报支撑,而是兰德公司基于事实所做的推断,我们保证推断过程是科学的而且合理的,但不能保证未来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发展。”

“近程导弹研制成功之后,中国必然会研制射程更远的导弹。阅兵式已经是一年前发生的事,如果以最乐观的估计预测,那么中国在1957年很可能启动了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并且,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认为,正在研制的中程导弹可以用于发射卫星。”

托马斯·怀特:“就像我们的‘红石’和雷神-DM18那样?”

科尔博姆:“是的。7月底,中国政府宣布启动航天计划,这证明中国希望在1958年12月31日之前把一颗卫星送上太空。”

“什么?!”托马斯·怀特刚想说这简直太荒谬了,但想到还没过去多久的朝鲜战争和台湾战役,那些中国的小导弹其实并不简单,于是改口说道:“或许中国政府也有涉足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野心,可他们的官方公告里并没有明说。”

科尔博姆:“或许这是中国政府的一种低调的风格。兰德公司认为,中国政府的下属研究机构和总设计师可能对上级表达了不太确定的态度——他们如果计划一切顺利,那么可能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卫星,如果不太顺利,则可能会错过地球物理年。”

……

人造卫星一号给了美国一次暴击,不过苏联并没有放美国一马的意思。

10月20日,又一枚R-7火箭(8K71PS型)运进了拜科努尔,在车间里组装主箭体和助推器。

这一次,卫星就不直接在车间里装在火箭头部了。组装好的火箭第一级、第二级运出车间时,箭头还是空的。

第一次发射成功,人造卫星二号的设计就稍微奔放了一些,虽然还没达到R-7火箭理论上的1.4吨运载能力,但重量已经上涨到500公斤。

500公斤的卫星能干啥呢?

科罗廖夫表示:可以第一次将生物送入太空,测试太空飞行对生物的影响。

在拜科努尔基地的另一座建筑,驯兽师挨个摸摸眼前的三只狗。

“莱卡?”“阿尔比娜?”“穆什卡?”

“好了,我们去做一次体检吧。”

给三只哈士奇做了详细的体检,结果表明“莱卡”的状态最佳。第一个送上卫星遨游太空的动物就这么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