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559章

作者:慎思量

王硕说着,打量起了易青:“最后定稿,不会是你说了算吧!?”

他可不想忙活一通下来,最后被易青一句话否定,所有的辛苦全都白费。

易青也知道他的心思,笑道:“最后定稿,咱们俩商量着来,我就有一个要求,尽可能篇幅长点儿,好歹给弄个20集。”

前世改编后其实删减了很多部分,易青要求拉长篇幅,可不是想要让王硕在故事里面注水,而是把被删减掉的那些内容全都加进去。

王硕听了,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这个没问题,不过,你们真的敢拍?”

王硕还是有点儿怀疑。

虽说不像那么露骨,但是讲述爱情婚姻的题材,不是都挺敏感的吗?

而且,故事里的爱情婚姻在王硕这个作者看来,都觉得那俩人挺疯的,尤其是最后杜梅为了逼“我”接受她的爱情,甚至不惜绑架,拿刀威胁。

这玩意儿能让播?

易青闻言笑了:“现在又不是十年前,社会风气早没那么死板了,只要你别往里面加佐料就行。”

易青也不敢保证王硕能按照前世的套路去改编,赶紧提前打好预防针,省的这厮一时手痒,往里面加一些私货。

正事儿说完了,接下来就是喝酒,易青打算过几天再去怀来那边,也就放开了,一顿酒喝到深夜,直接就在歌舞厅这边睡下了。

转天早上被尿憋醒,脑袋瓜子嗡嗡的响,看看时间,也没去宾馆那边,直接去了京影学院。

“好家伙的,你这是跟谁啊,喝了多少啊!?”

易青一到京影学院就碰到了赵保刚他们几个,见易青走道都晃晃悠悠的,李承儒赶紧过来扶了一把。

“组里的人闯祸,把人家老马的店都给砸了,把王硕也给打了,我不平一下,让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啊!”

易青说着,从冯裤子手里接过水杯,灌了一口:“都练着呢!?”

赵保刚道:“都练着呢,对了!我昨天和老冯去看服装了,别说,史妍勤老师是真牛,把服装做的,漂亮!”

还用得着你说,几千件服装,哪件不是史妍勤老师设计的,不然能有的经典?!

“器材什么的怎么样?李哥,那边和你联系了吗?”

这次拍摄要用的器材都是TVB和亚视提供,之前联系过那边,说是已经过关,准备往这边托运了。

“有人联系我了,说是已经到了,等着那边检查,明天就能拿着单子去领。”

这方面的事都是李承儒在负责。

器材也到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袁家班了!

袁家班是亚视负责的,易青琢磨着得让亚视带队的人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了,这都眼瞅着要开拍了,武术指导还没到,戏怎么拍啊!

正想着呢,易青就看见亚视带队的负责人朝着他们这边走过来了。

“易先生,袁家班26人,今天晚上的飞机到京城!”

得嘞,齐活了!

第四百五十章 武行

武行,在香江从事这一行当的群体,被称为龙虎武师,他们也是是香江电影行业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70、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动作片、功夫片盛行之时,需要大量的武师在片中出演小角色来衬托大明星的风采,大量的寒门子弟投身武师行当,替身、特技、龙套,虽然辛苦,所得也颇为可观。

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成了著名的武术指导和大明星,例如洪锦宝,程龙,他们入行都是从龙虎武师做起,一步步熬成了国际巨星,但能熬出头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默默无闻地为电影付出着。

熟悉香江电影的都知道,在香江电影历史上,武侠、功夫片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支。说白了,这种题材类型的电影,在当时最好卖,只要武打设计精彩,甚至都没有人关心剧情是什么,过瘾就OK。

功夫片大行其道,对武行的需求量自然也是与日俱增,这些被冠以龙虎武师称号的特殊群体常以明星的替身身份出现,有时甚至男扮女装,吊在半空飞檐走壁,做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回旋踢,有时变成打手甲或者劫匪乙,从高处跳下,或遭到重击后飞出、落地,将桌椅砸烂。

那个年底是香江电影的黄金季节,同样也是武行的黄金年代,大量的武行班底孕育而生,刘家良的刘家班、于占元的元家班,在当时堪称香江影坛地位不可撼动的武术指导团队。

再后来元家班的大师兄洪锦宝聚拢了一批专业人士成立洪家班,袁氏兄弟的袁家班也是一时风头无量,90年代,更是进入好莱坞一展身手。

风光是风光,但是对武行来说,摔摔打打简直是家常便饭,受伤、失禁、肌肉萎缩、甚至是死亡,都是这个工种所必须承受的风险和代价。

行内还曾流传着一种说法:医院里,永远有七张床位是为做龙虎武师的人留着的。

可见做这个行当的风险之高。

甚至据说早年的功夫电影片场是不让戴护具的,那时候拍一个从高处往下摔的镜头,十个武行就都排在那里当做后备,第一个人摔坏了,第二个、第三个就得接着上,救护车在旁边等着,摔坏了直接送去医院。

究其原因,大概与当时武行内的江湖气质有关,如果带护垫,用纸皮箱做保护,甚至会招来同行的嘲笑:哎呀,你是哪门哪派的,怎么那么没用。

所以,为了面子,大家都只能硬着头皮真摔真打。

即便像洪锦宝这种顶级动作明星,时不时也会裸着上阵。

易青前世曾看过洪锦宝的一次专访,他介绍说,有一次,一个武行站在高处迟迟不敢往下跳,他就在下面大喊:“你跳不跳?”

武行还是不敢,洪锦宝于是亲自做了这个动作,一跃跳下坐到地上,当场失禁。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许多武行的职业生涯迅速断送。

直至后期,随着动作难度的加大,动作戏对武行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武行们才渐渐有了多加保护,避免受伤的意识。

比如拍摄高空坠地的戏,所谓的地板实际上加了一层“榻榻米”,或者下面垫了海绵、纸壳的地板,让武行不至于实打实的跌在地面上。

一个称职的武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简单来说八个字:技、器、拳、车、威、火、替、杂。

指的是武行要包揽特技,武器、功夫设计,要会飞车,吊威亚,枪械、爆破等高难度动作,还要能当替身,也能干杂活。

即便到了后来的电影特效时代,武行依然要掌握这些技能,所以,即使再小心谨慎,武行们仍然面临着各类危险,意外伤亡事件仍时有发生。

前世,吴雨森的剧组就曾酿成一死七伤的惨剧,内地电视剧剧组也炸死过一名烟火师。

还曾有一个行内人士说过在尼泊尔山区拍戏的经历,有个武行不慎从骆驼上摔下来,腿部露出一片白花花的骨头,但由于往返交通工具只有一周一趟,受伤的武行整整一个礼拜都只能用白酒和当地野生的大麻叶敷在伤口上支撑,晕过去再醒来,完全是靠意志硬撑下来。

说起来,做武行就跟运动员一样,吃青春饭,能摔能打的年数毕竟有限,而且长年累月的伤病造成的后遗症,也为他们退休以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很多武行十几岁就出来了,但是没有想到长远,等到五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就摔不动了,有些人想要去开出租车,可是腰椎摔坏了,坐三个小时就坐不住了,再加上很多武行没有念过什么书,也没有存钱的概念,拿了日薪,要么吃喝一顿,要么小赌一下,钱就花掉了,往往就这样过了一辈子。

可就是这样的日子,香江的武行也没能过的长远,但随着90年代中后期,香江电影市场日渐萎靡,东南亚、宝岛等外埠市场的丧失,再加上许克等电影人引领的新式武侠浪潮兴起,也宣告着香江电影,以及香江武行的辉煌时期落幕。

彼时,香江本地影片的开机率大幅缩减,武行们无戏可拍,一部分转战东南亚,少数人游走于好莱坞,而大部分选择北上求发展,随之应运而生的,则是因拍摄需求对武行人员需求的增加,内地武行也开始崭露头角,与香江武行逐渐形成抗争之势。

易青这次拍摄,之所以电影要袁家班来负责武术设计,其实也是抱着私心,内地的影视行业要发展,目前这个阶段,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香江。

同时,易青未来肯定是要出来单干的,如果到时候再去培养武行班底的话,时间上肯定来不及,所以,这次邀请袁家班北上,事实上就是把香江武行北上的时间给提前了。

让袁家班负责的武打设计的同时,易青还计划着,让袁家班帮着他培养出一批内地的武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