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豪 第287章

作者:伍游

坐在主位的社长看了圆脸男子一眼,说道:“那就是说,《嫌疑人X》的版权和我们没关系了?”

圆脸男子摇摇头说道:“并不是,秋原悠人授权给他的,是一部叫做《杀人回忆》的作品,据说还没出版。”

“还没出版!”

社长无语了,连带着其他人都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他们想要《嫌疑人X》的版权,是因为这部作品已经出版并获得上百万的读者基础了,可以确保票房成绩的不错。

但没出版的作品,拍出来也不会有什么读者支持吧?

圆脸男子补充道:“不仅如此,据说秋原悠人还投资了1亿円的资金,作为这部电影的制作费用。”

讲完这句话,他的表情甚至还带上了一丝讽刺。

“看来这位秋原老师,是不甘心拿不到票房分成,从而试图自己在电影市场上分一杯羹啊。”

听完这个解释,包括社长在内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他们也确实是有笑的理由,一个外行竟然试图进入他们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还自己投资独立制片人去拍摄电影。

这毫无疑问就是一名冤大头!

在电影界,这样的冤大头每年都不会少,基本都是交了一笔学费老老实实地退出。

虽然秋原悠人是知名作家,但他们也不认为有什么例外。

“社长,”圆脸男子忍住笑意,继续说道:“听说这部作品的剧组正在招募演员,我们要不要?”

说完这句话,他做了一个手势。

作为大公司,只要放出一点风,就有的那个独立制片人好受的了。

社长摇摇头,微笑道:“不用这么做了,注定要失败的事,我们还是不要插一手了。等到这部作品票房惨淡的时候,我们再去好好安慰一下秋原老师好了。”

圆脸男子微微鞠躬表示自己知道了,不过他心里却是对拿下《嫌疑人X》的版权更有把握了。

等到这部作品的票房失败,估计市场上对于秋原悠人的作品更加不看好了。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再出面去谈,或许只用付出更低的代价就行!

秋原老师,希望您的作品,能够“大卖”啊!

[260.第两百五十九章 《罗生门》的前与后]

秋原悠人对于东英映画的认为他是“冤大头”的想法并不知情。

事实上,不管《杀人回忆》票房怎么样,他都不打算再把版权交给东英映画了。

因为对于他们的一些“大公司病”,他是发自内心的讨厌。

而且即便是不找他们,也可以找其他的大电影公司进行合作,哪怕条件差一点也无所谓。

毕竟如果都没有票房分成的话,签字费那点钱的差距,有跟没有也差不多。

……

6月30日,秋原悠人所在的高级公寓。

秋原悠人坐在书房,看起了佐竹真纪买来的一叠传统文学期刊,询问道:“佐竹,讲讲你调查的结果吧。”

佐竹真纪点点头,然后汇报了自己关于传统文学领域刊物的调查结果。

“目前还在经营传统文学期刊的出版社,除去一些销量只有千来份的小众期刊和校刊外,便只有东映社、景繁社、课教馆这三大出版社,至于漫谈社,在前两年的时候已经废弃了相关的期刊。”

”东映社的传统文学期刊叫做《宝石》,销量大概有2万多册;景繁社的传统文学期刊叫做《语诺》,销量大概有3万册;而课教馆的文学期刊叫做《文旅》,销量有1万左右。”

听完这组数据后,秋原悠人的表情古怪了起来。

他知道传统文学不受民众待见,但没想到销量会低到这个程度。

这些杂志合起来,销量也就是《四月青年》现在销量五分之一不到吧?!

也难怪漫谈社早早地就放弃了这一领域,毕竟就连《新》这种销量低于3万册的期刊,他们都看不上。

佐竹真纪汇报结束后,疑惑地问道:“秋原,你是打算写传统文学作品吗?”

秋原悠人没有否认,而是打开抽屉,取出一叠稿件递了过去。

佐竹真纪也习惯了他的风格,没有再多说话,接过稿纸看了起来。

而她看着看着,也沉迷进了故事里。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战争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

这时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罗生门的地方,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

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

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

她说“曾经这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

于是,仆人大悟了,既然是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这篇故事很短,全部也就3000字不到,佐竹真纪只用10分钟左右就看完了。

秋原悠人见她看完,追问道:“佐竹,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佐竹真纪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深思,但她想不出里面的内涵。

在犹豫了一会儿,她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抱歉,我对纯文学作品不大清楚,所以没法做评价。”

秋原悠人没想到连佐竹真纪这个编辑出身的业内人都这么说。

他思考了一会儿,发现其实也不奇怪。

与推理的直观性想比,传统文学或者说纯文学更加具有评析的难度。

很多核心思想以及内涵,往往需要他人的解读才能被大众认识,并被判别为好或不好。

像这篇大名鼎鼎的《罗生门》,其实是芥川龙之介大学时期的作品,在发表出去后就很快沉没了下来。

而真正让他在文坛小露苗头的,却是他在随后几年发表的另一篇作品《鼻子》。

这篇作品被夏目朔石看到后,认为他很有才华,并将其收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