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364章

作者:半章水墨

在礼部尚书府,礼部尚书,新上任阁臣黄锦,亦是被御前营将士从睡梦之中唤醒,匆匆换上一身便服,便在御前营的将士护送之下,朝城门策马飞奔而去。

城门之外,数辆马车停在官道一侧,众御前营将士,则是钱庄打扮成商队护卫,警惕的立于一旁。

暮色尚存,不知何时,天子已然走下马车,灰白色的水泥路在这暮色之下,亦是清晰可见。

自昭武四年初开启工程赈灾之策后,海量的钱粮拨给之下,带来的,便是前所未有的动员体系,以及,一个个称得上是“祸国殃民”大工程。

北直隶受灾程度虽然较轻,但,天子脚下,皇城所在,天下中枢,自然也是工程的重心所在。

如修筑京城街道,修缮京城通至四方的官道,如从京城到通州这个漕运海运枢纽之官道,从京城至北方各个边镇之官道。

当然,最重要的,便是对运河的修缮清理。

事实上,自大恒初立,关系京蓟生命线的漕运,在江南动荡之下,屡次三番的断绝后,海运,便被直接提上日程。

只不过,海运的开启,自然是一条血腥铸就的航线。

海运初启之时,辽东未平,江南动乱,大恒水师力量,尚且薄弱。

如此之下,海运在最开始之时,损耗都直接飙升至历史从未有过的过半。

只不过随着辽东平定,朝鲜纳入大恒掌控,在海量钱银投入下,江南登莱两大水师战船数量飙升,对沿海海盗的残酷清剿,以及海贸的放开,民间商船的参与。

时至如今,海运已经形成了一套极为有限的航运体系,曾经事关国运命脉的漕运体系,在时代的变化之下,在如今的大恒,地位已然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漕运与海运并存,且海运占据的比重,已然远远超出了漕运,这便是如今的大恒体系。

再加之大恒对前明海禁的废除,商业的兴盛,天津市舶司的设立,如此种种,带来的,便是天津之地的繁华,以及,天津至京城,沿河两岸的繁华!

而随着对京城四方水泥道路的修筑,运河的修缮,这份繁华,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向周围扩散着。

注视着这一条蔓延至天际之间的水泥路,天子目光悠悠,俨然有些出神。

要想富,先修路。

这六个字,在后世,被称之为至理。

在这个时代,自然也是通用。

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对这个时代的所谓官道,天子可谓是比绝大多数人都要体会深刻。

就如当年,努尔哈赤率军破关,长驱直入至京城,他率勇卫营从陕西疯狂往京城赶路。

沿途皆是官道,但这个时代的所谓官道,纵使被世人称之为坦途的官道,也大都是年久失修,大都只是一条土路,坑坑洼洼是常态,天晴还好,雨天的话,一条土路,是一个怎样的交通情况,无疑很是清晰。

而这,还是坦途!

一条路,有坦途,自然就有崎岖,如崎岖山路,如坡道阶梯,如悬崖峭壁………

如此路况,却是一个王朝联通天下的关键!

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交通工具丝毫不变,依旧是马车,战马,同等距离的官道,与同等距离的水泥路,两者之间,完全是天壤之别。

如此效率的变化,对一个国家而言,带来的改变,将会是天翻地覆的。

意味着,军队出征的速度,将大大增加,意味着,后勤粮草的运送,不管是损耗,还是时间,将大大减少。

意味着,中枢政令对整个天下的统筹,将更加高效,意味着各地商贸的交流,将更加快速……

完完全全的百利而无一弊。

带来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国力跃迁式提升!

而且,最为重要的便是,在信息联络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道路修筑带来的效率提升,将意味着统治的极限也会大大增加。

就如曾经,从西南边陲,至京城,一个消息,来回一趟,恐怕都是一两个月的时间了。

若道路畅通无阻,这个时间,哪怕只是缩短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带来的改变,也必然是天翻地覆的。

思绪流转,天子也不禁长吐一口气,相比道路,他更期望,如今已经形成大恒特色的新学能够绽放出文明之花。

哪怕只是最初阶段的蒸汽机,也能彻底让大恒腾飞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但这无疑有些好高鹭远,虽说新学已经被他精心培育了近十年,但现如今,却还处在一个完善新学基础的阶段。

这个新学种子,要绽放出文明之花,就得等新学基础完善,再一点点的探索未知,然后,才是绽放一朵又一朵的文明之花。

而这一切,显然又回归了最根本的问题……即……教育!

教育兴国,教育兴邦!

教育,定下国运,而这个国运,不仅仅是大恒,更是未来!

哪怕有朝一日,大恒亡了,有着完善的教育,也就能有着复兴的种子。

有着完善的教育体系,也绝对不至于如历史上,那一个悲惨的时代那般绝望耻辱!

天子重重思绪之时,有马蹄声骤然响起,很快,城门的黑暗之中,一队铁骑奔涌而出,至车队之前停下。

尚衣衫不整的礼部尚书黄锦,匆匆下马,行至天子身前,躬身一拜:“陛下!”

“这几天,就随朕在这顺天府看一下。”

天子指了指后方的一辆马车,黄锦立马躬身领命,随即,天子踏上车队的第一辆马车。

黄锦也是连忙上了马车,当车门关闭,天子令下,这支伪装成商队的车队,亦是沿着水泥官道,缓缓的朝暮色黑暗之中而去。

在这朝野上下因税案而动荡之时,天子却是开始了又一次的白龙鱼服,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京城这喧嚣之地……

……

第五百九十九章 教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初的天地之间,俨然多了几分生机勃发之意。

田野之间,随处可见劳作之身影,在分田到户的政策之下,以及对旧有秩序的破碎,煎熬了多年的底层贫民百姓,在这大恒朝,俨然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希望。

自古至今,乃至未来那个繁花似锦的时代,田地,永远都是底层百姓们最后的希望。

曾经在荒野为难民煎熬,对这一点,天子显然领悟极为深刻。

如今改革大势虽是极力推动商业之发展,但究其根本,是在保护农业的前提下,再发展商业。

如此发展之策,显然不符合常理。

但显然,这个时代,也有这个时代的好处。

毕竟,这个时代的大恒,哪怕不进行任何改变,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央天朝!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压制大恒,也没有哪个国家需要大恒去仰望。

如此,大恒也不需要为了快速发展,而去牺牲天下百姓的利益。

在保护天下百姓的同时,按部就班,哪怕是错误,这个时代的大恒,也有试错的资本。

田野乡间,天子策马而行,环视着田地里劳作的百姓,向来淡漠的心中却是涌出了一股难言的成就感。

这京城周边,在这么多年的征伐之中,绝大部分地方,他都踏足过。

这些地方,曾经是怎样的场景,现如今又是怎样的场景,俨然是有天与地的区别。

就如眼前这个山村,当年他为秦公,巡视武院后返京,恰巧经过,整个山村破败到极致,在那糜烂的世道,村里的百姓几乎都是皮包骨头的模样!

恐怖,惊悚!

而现如今……

天子之目光,在田地间劳作的百姓身旁流转。

他学过医术,医术甚至已经至这世间巅峰。

中医之重,在于望闻问切,

仅仅从这些百姓的气色来看,便可看出,这些百姓的生活,哪怕算不上富有,但……至少已经能够吃饱饭了。

思绪流转之间,天子心中的这一抹成就感,来得快,去得也快。

天子很清楚,历朝历代,但凡英主当朝,百姓的生活,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事实上,历朝历代,朝廷对百姓的赋税,都不算重,就如前明对百姓的赋税,放眼历朝历代,都可以算得上是极少,哪怕如今大恒的农税,事实上,都比大明时期要重得多。

但人性之丑陋,下限,往往极低。

英主当政,严厉打击地方势力,严格监督官员,所谓吏治清明,朝廷之政策,便能顺利贯彻,百姓自然过得好。

一旦有所放松,那吏治腐败必然出现,哪怕朝廷赋税再低,底下也会出现各种苛捐杂税,落到百姓头上,来满足某些人的私欲。

要想百姓过得好,就得让官员过得难受,这才是真正的重心所在。

官员过得舒坦了,百姓,那就必然被压榨的活不下去。

当然,官员舒坦了,自然少不得歌功颂德,说不得也能吹嘘出一个千古盛世,吹嘘成一个千古一帝。

“这个村,有这么多户人家,应该有社学吧?”

天子转头,看向一旁的策马同行的黄锦,随口问道。

“此村名为大公村,隶属于房山县石塘集镇,有六十八户人家,设了一座社学。”

天子眉头一挑:“你来过此地?”

黄锦立马回道:“回禀……老爷,之前巡查各地学舍时恰巧在此逗留过。”

天子点了点头,也没多言,此次微服私访,本就是临时起意,黄锦更是直接从睡梦中就被拉了过来,提前做好准备,显然不可能。

“走,去学舍看看。”

天子挥动马鞭,战马吃痛之下加速,一旁御前营将士亦是立马紧随而上,黄锦也只能在心中暗自祈祷,随即连忙策马跟了上去。

骤然而来的马队,无疑立马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只不过,面对这明显达官显贵模样的马队,村民们自然是避之不及,一个个也只敢隔老远望着。

还隔老远,这座大公村社学,便清晰映入了众人视野,一条约莫丈许宽的小河旁,孤零零的一座院子伫立,隐隐约约的,更是有一阵阵稚嫩的呼喝声传来。

“这社学,为何不设村中,反远离了村庄?”

距离社学约莫数百米的山坡上,天子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后,随口一问。

黄锦回道:“回禀老爷,这条河过去,大概五六里路,就是七里村,七里村也有几十户人家……”

天子点头,目光却是已经看向了这座社学,策马在这山坡之上,借助地势,再加之距离不远,自然可以清晰看到社学之中的场景。

只见一个个年纪不一的小孩,正在学舍院中蹲着马步,有模有样的呼喝着。

如此场景,在场御前营将士,一个个自然是看得颇为欢喜,黄锦虽有所不喜,但看到天子嘴角噙着的笑容后,那一抹不喜,却是深深压在心底。

此等场景,着实是极好的镶嵌入了天子的心底,毕竟,天子对有宋以来的文人,向来不喜,甚至厌恶。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如此风气,不说让文人这个身份直接变了性质,更是直接掘了天下各行各业的根,让整个天下变成近乎于麻木的一滩死水!

如此,对一国之统治,虽有天大的益处,但……也将华夏文明,彻底禁锢在一个死循环之中。

如百家争鸣没有被破灭,延续了下来,这个世界,绝对是另一番场景。

说不得,早在数千年之前,这个文明,就迈入了新的时代,何至于数千年的近乎原地踏步,乃至倒退的一次次循环!

这种传承了千年的风气,一时之间自然难以扭转,天子也就只能在这种风气里面,添着沙子。

如将本该为唯一的儒学,拆得七零八落,将各家各派的的典籍挑选出来,皆列为教材,将武学作为各学舍的必修之课,将新学的比重拉高。

建立出一个如后世一样的教育体系,然后再将科举的内容随着教育内容改变,建立出一个类似于后世国考的选材体系,并且加大对新学的投入,纳天下之才,培育文明之花。

当然,这一切,必然需要随着大恒的发展而变化。

“走吧,去看看。”

天子翻身下马,便率先朝那学舍而去。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乾清宫里那汇聚天下形势的一册册奏本,天子向来都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对这教育体系,亦是如此。

黄锦堪用,不代表着这个教育体系里的所有人都堪用。

更别说,黄锦,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私心。

……

第六百章 社学

“嘿……哈……”

阵阵稚嫩呼喝声不绝于耳,一个个半大小子有模有样的练着把式。

王庭坐在房中,却似恍若未闻,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中这一本新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