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167章

作者:三悔人生

“世子殿下请说。”夏原吉的神情无比的严肃,因为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维喆你是户部尚书,红薯的产量你是知道的,现如今把控在朝廷的手中,我们还可以维持得住,最起码不会让其他人得到太多。”

“可一旦放开,那就是无法控制的,维喆你是户部尚书,这个应该是不用我细说的。”

“是的,维喆之前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夏原吉的面色愈发严肃,因为他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

“那世子殿下,您现在……”

“所以,有两件事情需要你做,我也都写在这份折子里了。”朱瞻壑指了指那份折子。

“第一就是控制范围,第一乃至以后所有放开的区域还是以应天府周围的区域。”

“这一来是靠近应天,万一出了什么事儿也好反应,二来是长江一带的土地比较肥沃,是鱼米之乡,产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这个应该是没问题的。”夏原吉点了点头,红薯的产量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他还是知道的。

“不过,这可能……不太够吧?”

“嗯,所以还有第二点。”朱瞻壑伸出了两根手指。

“第二,大明的税收,一定不能收红薯!一定!多少都不行!”

朱瞻壑深知,稻麦才是真正的储备,红薯眼下的产量虽然是很高,但却是涸泽而渔的做法,如果不是为了对外扩张和应对小冰河期的到来,朱瞻壑是不会如此大规模的推行红薯的。

“维喆知道了。”夏原吉点了点头,收起了那份折子,然后抬起头,静静地看着朱瞻壑。

“嗯?还有事儿?”朱瞻壑本来都准备起身告别了,但夏原吉的注视让他顿住了。

夏原吉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朱瞻壑,似乎是想要看出来什么似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朱瞻壑一脸懵逼的和夏原吉对视,刚准备说些什么,却听夏原吉轻叹一声。

“世子殿下,一路保重……”

夏原吉的声音里充满着失意,里面充斥着满满的失望和……可惜?

在应天,夏原吉或许不是最了解朱瞻壑的,但他也是相对来说最了解的,在这方面,可能连朱棣都不如他。

朱瞻壑这次能在应天逗留这么久是因为谷王的问题,现在谷王的事情还没解决(锦衣卫做的,外界不知道),朱瞻壑却要匆匆离开。

夏原吉一猜就觉得是朱棣又想要让朱瞻壑做什么,但朱瞻壑却很反感,比如之前的草原和倭国,最终导致朱瞻壑离开的如此匆忙。

想到这里,夏原吉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第二百四十七章 :自此,天高任鸟飞

夏原吉得到的信息不是很对,因为谷王的事情其实已经解决了,但他猜测到的结果却是差不太多。

朱瞻壑不愿意去解决建州卫的事情,最起码不愿意在什么都得不到的前提下去打白工。

不过,到底都是姓朱的,朱瞻壑也没有做得太绝。

在离开应天之前,在给夏原吉的那份折子里,朱瞻壑提到了一个人名,也夹了一个东西。

人名是李彬,至于东西则是……

金牌信符。

把金牌信符给朱棣,不是还,而是借。

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太好,因为朱瞻壑手中的金牌信符说到底还是朝廷给的,但这次还真不能说是还,只能说是借。

在云南,在中南半岛,金牌信符早已经不是当初朱棣赐给朱高煦的那个金牌信符了,更多的是在代表着朱瞻壑这个人。

提了李彬,借了金牌信符,就等于是在告诉朱棣,这事儿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至于怎么决定,那就是您的事情了。

与我无关。

“值得吗?”回云南的船上,朱瞻圻看着自己的哥哥。

“你只看出来了这些?”朱瞻壑皱起了眉头。

自己的弟弟只看到了这点儿东西,那无疑是让他很失望的。

“啊?”朱瞻圻有些没反应过来。

“我这么做,看似是在向爷爷妥协,但实则是在为了我们自己。”

“我们离开应天的时间太久了,虽然因为征讨安南和倭国的原因导致我从未在人们的视线中离开过,但实际上朝堂的局势还是有很大变化的。”

“文武均衡,这是自唐朝文武分家之后几乎每一任皇帝都在做的事情,爷爷也不例外。”

“在离开应天之前,爹是武将的扛旗人,所有人几乎都在等着爹的眼色行事,但爹却在所有人都等着他为武将做出点事情的时候去就藩了。”

“此后,爹做了很多,我也做了很多。”

“爹接收了徐亨,我带着李彬和谭忠东征倭国,还打压了文官,但这些还不是很够,因为我和爹所做的虽然都是为了武将这个群体,可实际上的核心却是我们自己家。”

“这次我做保,让李彬去处理建州卫的事情,一来是给爷爷示了个好儿,二来也是在告诉武将们,当年他们追溯咱们家,咱们家也没有忘了他们。”

听了自己哥哥的分析,朱瞻圻整个人都是愣的。

以前的他满心都是对自己父亲的仇恨,那点儿为数不多的小心思全都用在了自己的父亲身上。

他知道朝堂斗争一向都不简单,但从未想过,有时候一个东西,甚至是一句话都会有很多很多种含义。

甚至,极有可能会扭转和颠覆整个局势。

云南,昆明。

朱高煦看了看身后的府邸,又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微微叹了口气。

在应天,他还没有这么强烈的归属感,但在这云南,他找到了这份归属感。

现在要搬离这里,朱高煦多少有一点五味杂陈的感觉。

“吴王殿下,您真的……”沐昂看着面前的朱高煦,想要说些什么,但他却没有那个资格。

朱高煦一家子对云南的贡献是谁都能看得到的,现在的沐昂,甚至是所有的沐家人都不希望朱高煦一家子在这个时候搬走。

虽然这种做法代表着要把云南的管辖权暂时委任给沐家,但相比朱高煦一家在的时候,沐家并不认为现在自己家还能很好的管理这云南。

“放心吧,没问题的。”朱高煦拍了拍沐昂的肩膀,又看了看不远处的滇池。

这里,真挺好的,但是离开也是必须的。

吴王妃倒是没有说什么,因为这里本就不算是家,丈夫虽然常在,但儿子不常在。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女人,丈夫和孩子就是一切了。

心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朱高煦并没有和沐昂说多少,因为以后他们虽然不是形同陌路,但交集也不会太多。

离开了云南,吴王一脉就会将主要的目标和精力都放在中南半岛,致力于发展起一个真正能够自己说了算的封地。

最后看一眼府邸,朱高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自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就在南方发生巨变的时候,应天府的朱棣暂时还不知情,他还在安排北征的事情。

建州卫,反心已现,必须要处理。

看着面前的李彬,又看了看手中的两份折子,朱棣终于知道自己那个孙子在盘算着什么。

没错,折子,两份。

一份是朱瞻壑让夏原吉交给朱棣的,而另一份则是从朝鲜来的。

朝鲜王世子李裪突发恶疾,仅仅两日不到就暴病而死,朝鲜国王李芳远之儿子李祜,也就是现在改名为李补的嫡次子也已经出家。

李芳远在“无奈”之下,重立李褆为王世子。

看看手里这封朝鲜请立王世子的奏请,再想想当初朱瞻壑所做的事情,朱棣终于明白了一切。

至于李芳远重立李褆为王世子的事情,朱棣很意外,但并不在意。

用朱瞻壑的话来说,朝鲜其实就是一个伪装成了国家的大型精神病院,他们的人几乎都有点儿毛病,而且还是脑子方面的。

后世他们就喜欢搞出来各种各样的骚操作,让人啼笑皆非,现在依然是不差多少。

只能说,随根儿。

“这个,交给你。”朱棣将朱瞻壑“借”给他的那枚金牌信符掏了出来,亲自交到了李彬的手里。

“瞻壑亲口推荐了你,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臣,定当不负圣恩!”李彬心下激动,但还是强自镇定,接过了金牌信符。

其实自朱高煦一家就藩之后,朝中的一些武将就已经有了倒戈的趋势。

形势比人强,在朱高煦就藩之后,在文臣的打压下,那些想要爬高的武将倒戈朝向太子党也是正常。

如果不是后来朱瞻壑的大放异彩,再加上东征倭国让李彬、谭忠、柳升和陈懋等将领都得到了军功,怕是武将阵营早就变了。

现在,他再次得到了朱瞻壑的信任,也代表着吴王一脉从未忘记过武将阵营。

这次,建州卫的叛乱,他一定要好好表现!

朱棣满不满意不重要,但他一定要让朱瞻壑满意!

因为朱棣满意了,朱瞻壑不一定会满意,但如果反过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李彬觉得,朱瞻壑曾经用过的某些方法很好!

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虎的胡子,不是谁都敢捋的

其实在武将们心中,朱瞻壑才是最好的皇帝人选。

这不是说因为他们就是以前的汉王党,因为朱高煦现在都已经不是他们心中的最好人选了,而是跳过了朱高煦,直接成了朱瞻壑。

单纯说支持朱瞻壑的话,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不是为了打压文官,不是为了重回唐时节度使的那种程度。

仅仅只是因为如果是朱瞻壑做了皇帝,那他们获得军功就会很容易。

其实想也知道,如果是一个筑过京观的人做了皇帝,那他手底下的将领会是个什么样子的。

在得知了李彬得到了朱棣的任命,还是朱瞻壑推荐、手持现如今已经能够代表朱瞻壑的金牌信符,前去建州卫讨伐叛逆之后,武将们都有些按捺不住了。

之前朱瞻壑东征倭国,李彬、谭忠、柳升、陈懋和郑亨等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赏赐,虽然只有谭忠从新宁伯晋升到了新宁候,但这也极大地激发了武将的斗志。

东征倭国最为耀眼的还是朱瞻壑,其他人都只是跟着喝汤罢了,但就算是喝汤,那也比没有强。

再说了,军功这东西,得到的虽然不多,但架不住这玩意儿是可以累计的啊。

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三次呗,没见人家谭忠都升爵了吗?

因此,消息传出来的当天,武将们大体分成了两拨,朝着两个地方而去。

第一,则是当事人李彬的家里。

这个很好理解,无非就是打好关系,这次去建州卫他们是不指望了,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的战争,有个李彬就已经足够了。

可以后日子还长。

第二,则是皇宫。

武将中,还是有一些人能够上达天听的,只不过这样的人很少很少。

“陛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柳升看着面前的朱棣,有些支支吾吾的,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按理来说,朱棣给他下了命令,他要做的就是遵从命令,但问题在于朱棣的这个命令下的实在是让他……不太敢接。

“如果你不愿意去,可以让柳溥去。”朱棣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柳溥,是柳升的儿子,能力……一般,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得到的资源还是很不错的,历史上也有些战绩,爬的也不算矮了,最起码是得封太傅。

“这次其实也是个好机会,你可以让柳溥去历练一下,反正就是去兀良哈三卫监视,以防建州卫有人联合其他部族。”

“当然了,若是李彬那边遇到什么情况还是要驰援的,至于怎么决定看你自己。”

柳升,其实是个安抚。

为什么朱瞻基在东征倭国的时候选择重用李彬和谭忠,更加出名,能力也更加出众的柳升、郑亨和陈懋反而只是被朱瞻壑派去镇守石见银山呢?

原因很简单,李彬和谭忠以前就是最忠实的汉王党,而郑亨陈懋等人则是老爷子的人。

柳升就更不行了,他执掌神机营不说,还是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