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贪狼星 第195章

作者:三悔人生

自此之后,吴王兴则他们强,吴王衰则他们败。

“都没有想法吗?”沐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如果是平时,无论是云南还是黔宁王府的大小事情基本上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决定的,基本上只要是不涉及到他的四弟沐昕家里,其他的事情都是这样。

至于沐昕家里,毕竟是有个公主在的,而且还是当今皇帝的亲闺女,总是要考虑一下的。

但这次,沐晟是真的不敢做决定了。

笃笃笃。

沐晟轻轻地叩了叩桌子,将自己两个弟弟的目光给吸引了过来。

“拖着不是一回事,这件事关系到咱们一大家子的未来,我不想自己做决定,你们也是有发言权的。”

“拖,肯定是不行的,对于吴王世子来说,咱们要是拖着,那他就会默认我们选择了拒绝。”

“所以,是同意还是拒绝,你们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不要有负担,毕竟这是关系到咱们整个沐家的事情,至于最后的决定……”

“若是意见一致那就最好,但若是意见有分歧,那……就少数服从多数吧。”

……

沐昂和沐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的神色。

正如他们二哥所言,这的确是关系到整个沐家的大事儿。

若是同意,那就等于是直接和朝廷划清界限了,彻彻底底和吴王一脉绑在了一起。

若是拒绝,那就等于是和朱瞻壑划清界限了,以后朱瞻壑那边的好事儿他们是不用想了,不被朱瞻壑针对就不错了。

“我先说说我的想法吧。”沐晟看着两个弟弟,语气轻松了不少。

“我个人比较倾向同意的,至于原因……朝廷迁都,毕竟天高皇帝远,手就算是再长,也不太好伸到云南这边来。”

“再怎么说,云南也是吴王殿下的封地,名义上咱们是在人家的封地上,而且咱们顶多算是个当差的。”

“若是拒绝,世子殿下的性子你们也了解,怕是以后不会有什么好日子的。”

“那……”听了二哥的话,沐昕开了口。

“如果我们向朝廷禀明此事,并且奏请朝廷,让他们给咱们沐家换个地方呢?”

沐昕此言一出,沐晟和沐昂两人就对视了一眼。

沐昕的妻子毕竟是当朝公主,做事倾向朝廷……不算奇怪。

“老四,我知道你是考虑常宁公主的事情,但你也得知道,这是我们沐家的事情。”

虽然说是少数服从多数,但阐述各自的观点还是需要的。

“咱们沐家在云南多少年了?从爹奉太祖高皇帝之命镇守云南开始算起,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四十余年了。”

“在云南四十余年,可以说咱们家的一切都在云南了,想要搬走,谈何容易啊……”

“可是……”沐昕也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

“根据世子殿下的说法,倘若是同意,我们一样也不能继续呆在云南啊。”

“不一样。”沐晟摇了摇头。

“朝廷的局势已经定下来了,藩王的分封已经固定,至于应天府和顺天府周围咱们家是不要想了,不可能的。”

“搬去了别的地方,受朝廷节制是应该的,但同样咱们也得接受别的藩王的节制。”

沐昕闻言沉默。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跟在朱瞻壑的身后所能尝到的甜头,那是跟在别的藩王身后尝不到的。

现如今,在大明的藩王中,有几个人能像吴王一脉这样有如此之高的自由度不说,还有如此之大的领地?

你可以说那些领地都是朱瞻壑自己打下来的,不是朝廷册封的,但这不是更说明问题了吗?

那些和当今皇帝朱棣同辈的藩王哪一个有这样的权利?现如今大明的藩王估计在历朝历代都是权力最小的。

当今皇帝的第三子朱高燧都没好到哪里去,你还指望皇帝信任他那些兄弟和侄子?

别逗了,永乐大帝是怎么坐上皇位的你不知道吗?

“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听从朝廷的命令。”知道辩不过,沐昕轻叹一声,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不再说话。

沐晟也没有再说,毕竟都是自家兄弟,没必要咄咄逼人。

再说了,沐昕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从小被当做武将培养的,什么史籍经义那都是选修课,但沐昕和他们恰恰相反。

沐昕从小是被当做文人培养的,史籍经义才是必修课,兵法策略才是选修课。

“老三,你呢?”现在一比一,沐晟和沐昕同时将目光投向了沐昂。

“我个人认为……”沐昂看了看自己的哥哥,又看了看自己的弟弟,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

“同意。”

沐昕轻叹一声,然后带着几分纠结开口问道:“那常宁公主那边怎么办?我总得有个解释吧?”

到底是沐家人,和自己的亲兄弟才是一个阵营的,沐昕还是选择了和自己的哥哥们靠拢。

“二哥,小弟,我觉得你们把事情想复杂了。”沐昂看了看自己的兄弟,然后将那封奏折给拿了过来。

“其实世子殿下在这上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他把这件事情的前后经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只要这封奏折呈递上去,朝廷就知道我们在其中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冲突,到底还是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的,或者说是和吴王世子殿下的。”

“当然了,若是同意,那我们肯定也是其中一员,也逃不掉,但我看了世子殿下对咱们的安排,我们也无需担心。”

“帖木儿帝国现如今已经被世子殿下组建的德里苏丹军团拿下,又因为遭遇绝收饥荒的原因,帖木儿帝国境内的人口现在可以说是十不存一。”

“等我们过去了,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至于常宁公主那边,我觉得小弟你就如实说就好,毕竟,这事儿其实也不是我们能做主的。”

“世子殿下这已经是在对我们表态了,不然的话这封奏折可以直接呈递到顺天府,到时候我们就是被赶上架的鸭子,不同意也得同意。”

“我相信,常宁公主会理解的。”

沐家三兄弟对视一眼,都从各自的眼睛中看到了放松的神色。

奏折,再次启程,朝着顺天府的方向而去。

……

其实朱瞻壑的计划很简单,就是让沐家离开云南,到时候联姻这事儿就没什么难度了。

这么做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帖木儿帝国那边的确是需要人,重建朱瞻壑是不想了,大片高原和沙漠的地方,重建了意义也不大。

从出征帖木儿帝国的那一天开始,朱瞻壑的目的就从来都不是帖木儿帝国的那些高原和沙漠,他想要的只是苏伊士地区、君士坦丁堡这两个隘口,以及后世中亚五国的那大片的黑土地。

至于石油等矿产……那是以后的事情。

前两者都好理解,都是交通要道,或许在经过朱瞻壑的肆虐之后,中西亚和欧洲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恢复,但这种意义重大的交通要道,不拿下是不可能的。

至于中亚五国,也就是现在的金帐汗国和拜占庭帝国,也没啥好说的,黑土地嘛。

在这个粮食才是最重要的时代,没什么比这玩意儿更好的了。

第二,云南这边也是时候让人去接手了,而朱瞻壑定的人就是自己的弟弟朱瞻圻。

再怎么说,云南也是朱高煦名义上的封地,就算是朱瞻壑在外面打下了再多的土地,这一点也是不能改变的。

朱瞻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云南,因为那里才是他名义上真正的归宿,是他这个吴王世子真正的地盘。

调沐家去苏伊士,把守交通要道,自己则是掐紧云南这块地方,既合情,又合理。

说合情,大明打下了这么多的地方,总不能丢了吧?毕竟再怎么说那也是打下来了,名义上是大明的国土了。

大明律第一条:失土者斩!

朱瞻壑人手不足,总不能让阿三们去吧?那毕竟不是自己人,甚至连汉人都不是,以后反叛了怨谁?

至于说合理,云南是朱高煦的封地,而朱瞻壑是吴王世子,以后是要承袭朱高煦爵位的,掌控云南,不合理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事儿无论是对于朱瞻壑还是沐家来说,都是属于自损八百的做法。

对于沐家的损失有多大自然是不必说了,毕竟是苦心经营了四十多年的地方,只要搬走,虽然有朱瞻壑的帮助算不上是重新来过,但最起码也得打对折。

不过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搬走以后的上限会变高。

对于朱瞻壑来说,在没有沐家的情况下掌控云南,的确是简单了不少,但也麻烦了不少。

没有沐家,那就得时刻派个人盯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不联姻,朱瞻壑也信不过沐家,最起码不敢深信。

第二百八十二章 :时代落幕

顺天府,乾清宫。

一阵短而急促地咳嗽声过后,乾清宫里传出来的是各种手忙脚乱的声音。

然而……

“都出去吧……”朱棣换了一口气,挥手屏退了宫女和内侍们。

……

“老大,坐。”看着内侍和宫女都离开了,朱棣招了招手,让朱高炽坐下。

“瞻壑的折子,你看过了吧?”

“回父皇,儿臣看过了。”朱高炽虽是坐了下来,但仍旧是低着头。

“那你告诉爹,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

朱棣此言一出,乾清宫里陷入了长久的沉寂。

真实想法?

朱高炽的真实想法自然是不想同意的,倒不是他害怕吴王一脉和沐家联姻之后会坐大到朝廷都无法解决的地步。

虽然,现在的吴王一脉已经是朝廷无法处理的了。

谁都不是傻子,朱高炽就没想过让沐家囫囵个地离开,最起码那些沐家军他们是带不走的,顶多也就带个三两万用于护卫。

朱瞻壑也没有奢求过,虽然没有在奏折里说,但没提起就已经是态度了,毕竟三十万人的转移可不是一件小事儿,要是真想这么干,那不可能不提。

真要是不提就直接干,那就是逼着朝廷主动动手了,而且还是有合理理由的。

朱高炽不想同意,其实主要是因为不想放沐晟和沐昂离开。

沐晟和沐昂虽然没有什么太招眼的战绩,但也算是难得的武将了,毕竟经过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洗礼”之后,大明的武将就跟断了茬儿似的。

虽然沐家和吴王一脉走的比较近,但朝中有几个武将不倾向于跟着朱瞻壑做事?

而且,对于朱高炽来说,深扎云南四十年的沐家,不仅是武将世家,更是一个文臣世家。

能把云南那个当时还是土司制度的地方治理的四十年都没有任何叛乱,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放他们走吧……”见大儿子不说话,朱棣轻叹一声。

“瞻壑说了,将会在马宝去过的刺撒和阿丹西北面开辟一条运河,连通德里苏丹西洋和更西面的大海。”

“到时候,就算是沐家在帖木儿帝国那边,只要你想,也可以时刻派远洋宝船队去看看。”

“除此之外,一旦彻底连通,瞻壑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威胁力了,最起码朝廷有了反制的方法,同时也能刺激大明的商业发展,给朝廷创造更多的税收。”

“没有沐家,瞻壑是顾不过来这么大的地方的,听瞻壑说的,那边要是放弃了,还挺可惜的。”

“儿臣谨遵父皇圣谕。”朱高炽低着头,闷声领旨。

老爷子还是那个老爷子,从来都没有变过。

当初,朝廷还没迁都,朱高煦一大家子还在应天府的时候,在北征草原回来之后,老爷子就曾经用过这么一手。

当时老爷子让朱高炽去负责显忠庙的事情,让这个擅长文政,并且平日里基本不和武将接触的儿子去应付武将。

同时,让朱高煦去负责处理阵亡将士抚恤的事情,让那个擅长征战,并且平日里和文臣极不对付的儿子去应付文臣。

就这么一手,让当时纷乱的局势彻底稳定了下来,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他朱棣才是做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