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打断易中海的腿 第255章

作者:一只小牛奶

  “没错!利用网络和系统化作战,我相信无人机的整体作战能力将远远超过目前。”李望亭说。

第330章 未来的作战方式

  李望亭看着眼前的国防部长和陈老,心中突然浮起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面前这两位,一个掌控着国防大计,一个负责军队装备建设,正是将他脑海中那些未来作战理念传播开来的最佳对象。

  想到这里,李望亭眼前一亮,连忙追问道:“报告部长,关于后面的发展规划,我还有一些观点想跟您探讨。”

  “哦?你说。”部长来了兴致,他预感这个年轻人还有不少惊人的点子。

  “部长,未来的战争,不仅仅是单兵种的较量,更需要实现全域作战能力。”李望亭郑重其事地说。

  “全域作战能力是什么意思?”陈老追问道。

  “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域限制,实现陆空海域的紧密协同。”李望亭解释道,

  “比如,利用无人机进行侦查后,可以立即调用陆军火力进行打击,或者指导海军对目标实施封锁,这样就形成了立体化的作战体系。”

  说到海陆空一体化作战时,国防部长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不同兵种之间可以这么紧密配合吗?这不像我们过去的作战思路啊!”

  “是的,这将是未来作战的必然趋势。”李望亭解释道,“不同兵种各展专长,相互支援,可以发挥乘数效应。”

  “原来如此,这确实可以大大提高作战效能。”部长喃喃道,陷入了深思。

  “不仅如此,还要实现信息化作战。”李望亭继续说道,“通过数字通信网,汇聚各兵种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体系,使指挥官可以掌握全局态势。”

  “信息共享体系?”陈老一头雾水。

  “就是不同部队都贡献自己的侦察信息,汇总起来形成信息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网络进行指挥。”

  李望亭耐心解释,“比如,无人机发送回的图像,都上传到网络中,这样陆军指挥官也可以看到无人机的视角,从而指挥陆军进行打击。”

  “我明白了,这样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协同效果。”部长连连点头。

  “没错。另外,还要实现超视距作战。”李望亭接着说,“通过各种先进制导系统,可以进行几百公里的精确打击,而不仅限于目视距离。

  这可以大大拓宽我们的战场范围。”

  “超视距?几上百公里?”陈老瞪大了眼睛,“这么远的距离也能精确打击目标?”

  “是的,这在未来的战争中非常关键。”李望亭肯定地说。

  听到这里,部长和陈老都露出了称奇的表情。

  “几公里外也能打击?这比我们的炮兵射程都远啊!简直是在做梦!”

  “哈哈,这在未来一点也不遥远。”李望亭笑着说,“各种制导系统都可以做到。我相信靠我们这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很快就能实现。”

  “好!我明白了!”陈老重重点头,“有这种打击距离优势,我们就可以在敌人还看不到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

  “没错!这将令战争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李望亭肯定地说。

  听完李望亭对未来作战理念的详细阐述,部长和陈老都不禁五味杂陈——既震惊,又兴奋,更多的是无限期待。

  他们过去把大纵深作战思想视为定海神针,没想到面前这位年轻人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开启了通往未来战场的大门。

  “望亭啊,你真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部长感叹道,“你说的这些,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我现在完全相信可以实现!”

  “是啊,见识过无人机的奇迹后,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遥不可及!”陈老也兴奋地说。

  是的,如果没有见识到无人机的话,他们肯定觉得李望亭在胡说八道。

  但是现在他们脑海中原本定型的作战模式,被李望亭这番话给彻底颠覆了。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发展特种作战力量。”李望亭继续说道,“特种部队的机动灵活性很适合现代战场,可以执行各种关键性任务。”

  “你说的这些概念,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部长感叹道,“但仔细思量,它们又如此合理。”

  “没错,它们将是未来战争的必然方向。”李望亭肯定地点点头,“如果能提早布局,就能抢占先机。”

  “好,你的这些观点我记下了,一定认真研究。”部长的眼中透出赞许的光芒。

  得到部长的肯定,李望亭激动难掩,连声称是。

  他知道,自己终于向推动现代军事思想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考虑到部长的时间有限,李望亭没有再多说,将最关键的几点概括概述了一遍,就相继离开了研究所。

  出了研究所大门,李望亭长长舒了口气,心中升腾起说不出的激动与满足。

  他还记得,在那遥远的未来,正是过于保守和缺乏变通,导致他们的军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直接患上了活力不足恐惧症。

  那个时候才重新改变作战思维。

  而现在,他终于为历史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军事思想得到蜕变的契机。

  想到这,李望亭不禁轻拍自己的胸膛。

  正当李望亭洋洋得意之时,陈老送完部长回来,脸上仍是激动的红晕:

  “望亭啊,刚才你跟部长说的那些观点,太有远见了!”他连连称赞,“我都还没完全消化呢,你这个脑袋瓜怎么这么灵光啊!”

  “哈哈,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益于前人智慧。”李望亭谦虚地摆摆手。

  “来来来,你把刚才的要点再跟我讲讲。”陈老热切地说,“我得好好学学,这关乎军队的未来发展方向啊!”

  “好嘞,我一一道来。”李望亭清了清嗓子,决定再深入浅出地给陈老讲解一遍。

  于是,李望亭和陈老在林荫道上慢慢散步,逐一详细阐述了陆空海协同作战,数字化网络作战,超视距精确打击,特种部队运用等一系列现代军事战略思想。

  陈老听得如痴如醉,时不时点头赞同,问些细节问题。他那张老兵的脸上,透出浓浓的兴奋与向往之情。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直到天色渐暗。

  这一天,李望亭为两位重要军方人士打开了通往未来作战的大门,让种花家军队朝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迈出了沉稳坚定的第一步。

  从此,无人机不仅将引领空中作战的变革,更将成为推动军事整体革新的重要力量。它将使军队跳出传统的束缚,抢占未来战场的制高点!

第331章 人造卫星计划

  国防部长离开后,李望亭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要实现自己对未来作战模式的设想,人造卫星将起到关键作用。

  “要构建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实现无人机的远程控制和信息传输,就必须尽快研制成功人造卫星。”李望亭自言自语道。

  他还记得,在那遥远的前世,种花家的卫星研制计划最初就是在1958年就提出的。

  当时著名科学家就建议用10年时间制造一颗人造卫星。

  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直到1970年才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想到这里,李望亭暗暗握紧了拳头。

  现在,自己有机会改写历史,加速卫星研制进程,让种花家空间科技早日走在世界前列。

  “前世,我们的卫星技术曾一度落后世界好几十年,但今非昔比!”李望亭在心中暗暗坚定,

  “这一次,我定会引领大家改写历史,加快卫星研制的步伐,争取在五年内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

  李望亭相信,有系统提供的技术支持,加上自己对未来发展的预见,这绝非痴人说梦。

  他定会倾力去完成,让种花家空间科技早日飞入世界强国之林!

  李望亭明白,成功研制人造卫星,将对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是军事用途,卫星可以进行全天候的地面监视,为军队提供情报支持。与陆基雷达相比,卫星监视范围更广,而且不会受地形限制。

  其次是通信用途,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传输和广播电视联网。这将极大改善国内的通信设施。

  第三是导航用途,卫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使航空、航海、国土测绘等都达到空前精确。

  第四是气象用途,卫星可以监测天气变化,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

  第五是资源调查用途,卫星可以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勘探,如矿产、土地、水资源等。

  第六是科研用途,天文学、空间科学、微重力实验等都需要借助卫星开展。

  总之,卫星的用途十分广泛,对国防、经济、科技、社会等各领域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成功研制将大幅提升国力和综合实力,让种花家真正迈入航天大国的行列!

  这时,陈老也从激动中平复下来,看着李望亭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禁问道:“望亭,你刚才和部长讲的那些远程指挥和通信的理念,似乎都需要卫星的支持?”

  “没错,卫星将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设施。”李望亭重重点头,“我在想,要加快卫星研制的进度。”

  “好!我明白了!”陈老眼前一亮,重重拍着李望亭的肩膀,“有了卫星作为中继,我们的通信就可以无限延伸,不再局限!”

  “是的,这将改变作战和通信的格局。”李望亭眼中闪过一道光。

  “那我们现在就着手卫星计划吧!”陈老搓着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反正部长也听取了你的建议,一定会支持的。”

  “好,我这就拟定方案,看看需要哪些资源。”李望亭也来了干劲。

  于是,李望亭马不停蹄地拟定了卫星研制方案,包括所需科研人员,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

  他根据之前抽到的卫星技术和图纸,列出了一个详细清晰的材料需求单。

  第二天清晨,李望亭便送去了陈老和部长那里,三人短暂商讨后,部长当即批示同意立项,并拨付所需资金。

  “有了部长的拨款支持,我们的卫星计划就有了保障!”得到批文的陈老兴奋地说,“望亭,你已经是军队的重点扶持对象了,这下我们的事业就能一飞冲天!”

  “是的,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部长的期待。”李望亭郑重点头。

  在李望亭和陈老的共同推动下,卫星研制计划迅速启动。

  因为已经有了研究部门,所以直接加入这个部门就行。

  随后,李望亭跟随陈老来到了军部研究所相关的卫星研制部门。

  当他看到这里的研究情况时,不禁皱起了眉头——各个研究小组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地进行试验,完全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情况似乎比我想象中更糟糕。”李望亭小声对陈老说。

  陈老也是一脸无奈:“他们虽然热情高涨,但毕竟从未接触过卫星,需要你提供指导。”

  经过几天的熟悉之后,李望亭也算是明白了问题的所在。

  好在这段时间李望亭一直往军部研究所跑。

  所以大家都知道他这个新兴军事制造天才。

  加上这几天他的指导意见,很快就融入了这里面。

  大家都觉得李望亭的知识储备大得惊人。

  都被他折服了。

  这天,李望亭点点头,清了清嗓子走到众人面前:“同志们,我看我们当前的研究还比较混乱,需要先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规划。”

  “梳理规划?”几名科研人员面面相觑。

  “对,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卫星研制路线图,明确各系统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思路。”李望亭耐心地解释道,“要想成功,必须有计划地循序渐进。”

  “啊,李所长说得对!”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好,那么我来给大家描绘一下卫星的基本构造和重要系统。”李望亭拿起板书笔,在黑板上绘出一个简单的卫星模型。

  “卫星主要由运载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热控系统等构成。”李望亭一边画图一边解释,“它们互相配合,使卫星能够在轨道上飞行并进行任务。”

  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我们可以从 着手,一步步完善各系统,最终组装出一颗功能齐全的卫星。”李望亭提出了详细的建议方案。

  “原来是这样!”众人恍然大悟。

  “有了李所长的指导,我们的方向明确多了!”一个科研人员说。

  “是呀,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好,有问题随时来找我。”李望亭满意地看到大家进入工作状态。

  在李望亭逐一指导下,卫星研制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白天,大家埋头苦干,连轴转抓进度。

  晚上则是激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李望亭时不时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提出一些可行思路,让科研人员眼前一亮。他还从系统空间调出一些参考资料,为大家思考提供借鉴。

  在李望亭的正确指导下,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诸多技术难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