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凶猛 第664章

作者:堵上西楼

  “此行大致要花费大半年的时间,行军打仗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之说法,现在我们去体察民情,就得向陛下你请一道旨意!”

  燕熙文极为慎重的又道:“地方上的官员,我们一旦查证落实,会立刻羁押,将其解送回京受刑部审理,所以这道圣旨就是我们行使特殊权力的依据。”

  “另外,臣等也请陛下派出御吏台或者是天机阁的谍子在暗中查处,以防冤枉了某个官员,也可避免漏掉了某条大鱼小虾!”

  傅小官点了点头,“这是一件大事,你们也得要小心行事,可莫要小看了地方上各种势力的勾结,以免他们狗急跳墙伤到了你们。”

  “这样,我叫霍怀瑾从卫戍部队中调集几个好手保护你们,你们也得带上枪以防万一。”

  “臣等,谢陛下!”

  “去吧,我在京中等着你们的消息。”

  三人退下,傅小官这才站了起来,走到了御书房的门口,看着那些就快凋零的菊花,想了片刻,对刘瑾吩咐了一句:“去请霍怀瑾来。”

  “奴才遵旨!”

  刘瑾躬身退下,傅小官背负着双手一只脚刚刚踏出这御书房的门,却又收了回来——天机阁阁主计云归正匆匆而来。

  “皇上!”

  “里面坐。”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计云归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纸递给了傅小官。

  “确定了长公主虞书容的动向。”

  “她在哪里?”

  “她去了孔雀国!”

  傅小官一愣,展开了手里的这张纸,这张纸上写的不是虞书容的行踪,而是一笔笔的账目!

  “这是天机阁所查出来的她带走的东西,若是将之折算成黄金,大致在百万两之巨!”

  “其中最特别的是有毛瑟步枪一千把,弹药八万发,这枪支弹药是在三年前从海军第三军第一师流出去的。”

  傅小官眉间一蹙,那时候海军第三军军长是贺三刀……这事儿没可能是贺三刀干的。

  海军第三军第一师,他想起了一个人来,七爷!

  当年他和宁思颜去下野城,差点出了岔子,这人就是海军第三军第一师的师长漆长昊。

  “这么说她早有预谋?”

  “臣认为,她确实早有预谋!”

  “枯蝉在孔雀国?”

  “对,现在看来枯蝉极有可能是她的儿子。”

  傅小官沉默了片刻,他想起了枯蝉,那个听闻一首《菩提偈》就开了窍的少年,他在刺勒川建立了几处寺庙,然后他回了长今城,在白马寺呆了一些日子。

  那么你现在去了孔雀国,是想要立地成佛么?

第1228章 皇宫里的菜园子

  “孔雀国那边,派一些人盯着就好。”

  “想来现在的孔雀国很乱,若是枯蝉真有那本事统一了孔雀国……这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虞书容……也不要对她动手,当年在金陵的时候,她毕竟帮过我许多,她是皇后的姑姑,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接下来天机阁有一件更重要的任务。”

  傅小官将三位宰辅将要出巡全国的消息告诉了计云归。

  “你务必要派几个高手暗中保护他们的安全,至于查办那些贪墨官员之事,就由他们去办。”

  “这一次你离家太久,辛苦了,回去休息一阵子,过些日子咱们可能还会去走走。”

  计云归躬身离开了御书房,傅小官端着茶盏想了许久,也想了许多。

  再次北伐,这实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派出天机阁的高手将枯蝉和虞书容杀了,这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也是计云归刚才主张的方法。

  但他没有同意。

  这是他变得慈悲了么?

  长公主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然,她这么做是有充足的理由的,毕竟虞朝皇室灭于他的手里。

  那么虞问天再担任大元帅就有些不合适了。

  不能留有隐患,再说他也不想再失去虞问天这个朋友。

  大夏而今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枯蝉就算统一了孔雀国他又能如何?

  他没有大夏这么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没有大夏这么强大的科研能力。

  大夏科学研究院就要将机枪给研制出来了……

  等等,虞书容带走了一千把毛瑟步枪和八万发弹药,她明白孔雀国造不出这样的武器来,她更明白弹药一旦消耗殆尽,那枪就彻底没用。

  她会不会收买了科学研究院的人?

  这件事若是换成自己去做,那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弄走会造枪和弹药的人!

  他豁然站起,霍怀瑾正好赶到。

  “两件事,其一,从卫戍部队挑选三十来个高手,三位宰辅要去全国巡查,每人派十个高手贴身保护。”

  “第二件事,从卫戍部队中抽调两个师,你亲自带着这两个师和我的旨意,将保护科学研院的部队换防,全部换防!”

  霍怀瑾一惊,因为傅小官说的很迫切,还说的很严肃,那这就是大事件了。

  “臣马上就去!”

  傅小官没有留他,“你速去速回!”

  “好!”

  霍怀瑾转身离去,傅小官去了龙案边,提笔写了一封信递给了刘瑾,“将此信亲手交给计云归,现在就去!”

  他需要计云归派出谍子去密切监视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若是虞书容真的想要造出枪和子弹来,她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科学院的科学家身上下手。

  无外乎威逼利诱,但无论采用哪种法子,她一定得派人和那些科学家接触。

  天机阁要做的就是顺藤摸瓜。

  虞书容走了,那么她留在大夏的势力必然潜伏得极深。

  若是她真的想对那些科学家下手,这个网就得铺的更大一些。

  得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

  ……

  长安皇宫的后花园里有一大片的空地,这是傅小官当初叫秦墨文特意留出来的。

  傅小官离开了御书房,带着刘瑾和赵厚回到了后宫,来到了这片空地边。

  “刘瑾,去将兵部尚书卓别离请到这里来。”

  “奴才遵命!”

  刘瑾躬身离去,傅小官从地边的望春阁里取了一把锄头,就在赵厚震惊的视线中,他挥舞着锄头锄起了地来。

  赵厚慌忙跑了过去:“陛下,这等粗鄙的活儿让奴才来!您老这尊贵的身子,哪能干这活儿!”

  傅小官笑了起来,转头瞅了赵厚一眼:“哦,对了,你还不知道,我曾经可是临江的一个小地主,侍候的就是这田地。”

  “你别进来,别把土给踩实了……你去告诉董妃一声,今儿晚上我去她那里用饭。”

  “……哦,奴才、奴才这就去,可是、皇上,这活儿,”

  傅小官摆了摆手,“快去吧。”

  “……奴才告退!”

  傅小官真的在锄地,他挖得很认真,一锄头下去将有些上冻的土给撅起来一锄头,然后将锄头翻转了过来,将这土坷垃给敲得细细的,然后再挖下一锄头。

  这里大致有一亩地,他用了足足大半个时辰挖了大致两分地,说不上快,当然也并不是很慢。

  他将这活儿做得很细,也做得很认真,丝毫没有察觉燕北溪和秦秉中在地边站了盏茶功夫。

  他也没觉得累——而今他已经是一流高手了,虽然这辈子从来到这里至今还真没怎么握过锄头,但干这样的活儿显然不是个事。

  他一边锄地一边在回忆,不是回忆在这个世界的历程,而是在回忆着前世。

  他现在才发现了一个问题,来到这里十几年,前世的那些记忆居然已经模糊,除了一些极为重要的事,比如当初考上大学离开村子的时候,乡亲们给他凑起来的路费和那煮熟的二十六个鸡蛋。

  比如大学没上一天,却在那深山老林里被训练了五年。

  还比如那些在刀口舔血的日子,以及那些曾经一起欢笑,一起流泪,然后走着走着就再也没了消息的战友们。

  或许这就是村东头的那位瞎子张大爷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这都是命!

  自己本该死了,却如梦幻一般的来到了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平行世界里。

  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了它原本的历史进程,这说不上是好事或者坏事,但总得说来,至少大夏的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得到了改善,这就够了。

  自己不是圣人,也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自己的理想从来不是一统天下当个伟大的皇帝,只是命运使然,让自己走到了而今的这一步。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去走呢?

  下一步得出海,去阿里斯加那个地方,去占领那一片土地,将那地方作为自己未来的归宿所在。

  还得去一趟弗朗基,因为欧洲大陆的发展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得去打一场,拖延他们科学进步的步伐。

  然后就回来去天机阁的第十八层看看,只是看看。

  接上老婆孩子们,再将曾经西山的那些人带上,去阿拉斯加、这名字不好听,得将阿拉斯加改名为……应天!

  这样亲切一些。

  对,应天之意,我这小地主亲来牧之!

第1229章 绸缪

  望春阁里升起了两个暖炉。

  傅小官将锄头挂在了墙上,刘瑾端来了水盆毛巾,傅小官洗了洗手,对卓别离等人笑道:

  “久等了,今儿个在御书房坐了大半天,觉得身子有些僵硬,活动活动筋骨而已,和赵厚他们无关,来来来,都请坐。”

  卓别离燕北溪和秦墨文三人坐了下来,燕北溪看了看正在煮茶的傅小官,笑道:“怎么?你也忽然想要锄一畦地了?”

  “我在金陵,只有在有心事的时候才会去锄地,因为那活儿能够让我放松一些,也能让我更专注一些,还能让我去思考一些比较麻烦的问题。”

  “那么你锄地呢?”

  傅小官嘴角儿一翘,“我这还真是第一次认真的干这活儿,不过……我心里确实有些问题在思考。”

  “大夏而今四海升平,我忽然发现没啥事干了,所以……接下来我打算册立太子!”

  “……”卓别离三人陡然一惊,皇上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怎么突然之间起了册立太子之心?

  何况最大的皇子武天赐才十来岁……这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你想撂担子了?”燕北溪俯过身子,很是认真的问了一句。

  “我觉得锄地比治国更有意思一些,另外,”傅小官深吸了一口气,“大夏新的权力机构已经建立,他们都是我当年在金陵时候最好的朋友,他们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他们辅佐太子,大夏当无恙。”

  卓别离也俯过了身子,低声的说了一句:“但皇子尚还年幼,你理应再多给皇子们一些成长的时间,让他们再长大一些,等他们定了性子,才好挑选太子啊!”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册立太子都是一件极大的事。

  它关系到皇位的传承,也关系到社稷未来的命运。

  甚至它还直接关系到宫里的争斗以及各方势力的博弈。

  这是一件极为正式也需要极为谨慎去处理的大事,这样的大事,作为皇帝,他本应该和他最信任的大臣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