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165章

作者:笔下宝宝

  随后,她稍微解释了其构造的精妙之处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以便达到隐藏的特工人员能够互相传递信息的目的。

  刘之野点点头,满怀期望地追问道:“那你知道,是谁给你邮寄的这个信封并启用你的吗?”

  但是令他失望的是,,但田中芳子却遗憾地对他摇了摇头:“很抱歉,刘先生!启用我人并不是我的上级,我们之间是通过暗语联系的,他之前并不认识我。”田中芳子还补充道,“启用我的人另有他人或者说是一個组织,因为我发现好多特务都是这样被激活的。”

  刘之野与陈悟生对视一眼,他依然心有不甘地问道:“田中芳子女士,请您再好好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可供提供。这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对你也将是大功一件。”

  田中芳子苦思冥想,眉头紧锁。突然,她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事:“刘先生,我的上线曾经提到过,敌方似乎有一个名为‘候鸟’的神秘组织。他们有可能就是启用我们这些潜伏特工的人。”

  “但是,我们之间没有过任何联系。从激活我的那天起,他们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我的生活中。就像是专门给我送信的邮递员一样。”

  刘之野与陈悟生再次对视,确认从田中芳子这里已经无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他俩无奈地叹了口气,或许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揭开真相的面纱。

  于是,刘之野起身,主动与她握了握手,说道:“感谢你的配合,田中芳子女士,我们没有什么问题了。再见!”

  田中芳子看着刘之野,神色复杂地摇了摇头,遗憾地说道:“很抱歉,刘先生,我也没有帮上伱们什么!”

  在面对刘之野时,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而她的摇头也显示出她对此事的无奈。

  虽然她尽力了,但似乎仍然无法为他们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令田中芳子的内心颇为自责,她非常想帮助刘之野做些什么。

  …………

  从秦城监狱出来后,陈悟生与刘之野二人同座一辆车上。

  “老陈,其实咱们也不是没有收获。最起码可以确定,【候鸟】组织确实是通过信封传递消息,并且激活潜伏地敌特们的。这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们只需确认王八爷家找到的信封与激活【冷棋】的信封是否一致,即可确定王八爷是否为候鸟的一员,对吗?”

  陈悟生在听到刘之野的话语后,瞬间精神为之一振。他拍了一下大腿,感慨道:“嘿!你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王八爷家里的那些信封肯定有问题。

  那都是新的信封,【文奎堂】的东西可不便宜。普通老百姓,谁会舍得去那么高档的地方买信封呢?

  真正舍得去文奎堂买文具的可都是些体面人、文化人、当时的国府人员。

  况且这些信封起码值几个大洋,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混混会舍得买这个,打死我也不信呐!”

  刘之野赞同地点点头道:“咱们,先去【文奎堂】查看一下建国前信封的买卖记录。

  能一次性买下这么多信封,我相信在【文奎堂】都不多见,他们应该有相应的记录才对。”

  “文奎堂”是一家以刻印、出售古、旧书籍为业的百年老字号书肆。始建于清朝光绪七年,创建人王云端,河北束鹿人。

  “文奎堂”原址东城区降福寺街路南。新华夏成立以后,政府对京城的书肆业和琉璃厂文化街进行了整顿和调整,文奎堂遂由隆福寺街迁到西琉璃厂,重新建店营业。

  经营新印古籍、古旧书刊、文史新书、碑贴画册等书籍外,还销售与文化有关的商品,如书画篆刻作品、文房四宝、印石,以及瓷器、首饰、景泰蓝小件等。

  琉璃厂大街位于京城和平门外,是京城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刘之野几人驾车公私合营后的“文奎堂”,一进门就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

  陈悟生招呼过来一个看上去岁数比较大的男店员,“同志,劳驾您给瞜一眼,这信封是你们店卖的吗?”

  至于他为什么不找年轻的店员询问,因为他怕年轻的不是建国前就在的老店员,询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来。

  这位四十来岁的老店员,一眼看去便道:“嚯!这确实是我们的老版信封,只不过在建国前就卖的东西了,建国后改版了,没想到您手里头还有呢?”

  陈悟生闻言心里一喜,“嗯,同志,我们是公安局的,在查一个案子。需要你们配合一下,希望……”

  老店员在听到他们是公安人员来查案后,立即表现出了积极配合的态度。他连忙回答:“好的好的,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

  陈悟生又道:“那您想想,建国前那会儿有没有来店里大批量购买过此类信封的人?”

  这人闻言皱着眉头一想,然后说道:“这范围就广了,买过我们这信封的那可多了去了。”

  “别的的不说啊,就说京大的采购部门,人家一次性就能买去几百封。”

  刘之野闻言眉头一皱,询问了句:“那私人一下就购买许多信封的顾客,您有印象没?”

  店员一愣,说:“这个嘛,十多年前的事儿了,我哪能记得住。”

  “不过,你可以去问问老掌柜的。他在这店里待的时间最长,认识很多老主顾。兴许他能知道些什么。”

  刘之野跟着店员找到了老掌柜,这人姓李,他在“文奎堂”干了半辈子。

  他见公安人员是来查案,老掌柜的不敢怠慢。但他努力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太多有用的信息。

  “咝!我记得是好像是有人买过很多信封信纸来着,可能是时间太久了我记不起来了。”

  “这样我去查查老账本,看看销售记录吧!”

  好家伙,整个“文奎堂”十年前的老账本堆得满满一大屋子,看着就让人咂舌,头皮发麻不已。

第270章 找到狐狸尾巴了

  刘之野等人无奈之下,先把时间锁定在48年后、50年前,因为这时间段才是敌特购买信封的时间。

  就这,找到的信封的销售记录也有上百本。无奈之下,老掌柜只能的找来很多店员帮着一起查找。

  找了许久,找出来的大多数信息都不符合。不是购买的数量不对,就是购买者不是刘之野他们要找的人。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着,就在刘之野与陈悟生耐心逐渐消磨殆尽之际。

  突然,李掌柜翻到一页记录,停了下来,他看着一条记录陷入沉思。

  刘之野注意到这一点,好奇地询问李掌柜:“您老对此有何发现?”

  老掌柜闻言,恍如梦初醒,沉稳地道:“哦,您来瞧瞧这条记录。”

  刘之野凑近细看,这是一条来自48年11月20日的销售记录,详细记录着一笔个人购买信封的交易,数量还不小,交易额为三块大洋。

  然后,他指着记录上的红色标记的勾勾问道:“这个红色标记是什么意思?”

  李掌柜的回应他道:“哦,您说这个呀。这是我们特意标注的,红色标记的代表是生客,黑色的标记是熟客。”

  “这人当初是第一次来我们店购买大量物品,针对这种大客户,我们需要特意标注一下。”

  刘之野心想:“生客,第一次来店购买物品,就买了大量的信封。还是我们东北大军入关后这个关键时间点,能有这么巧合的吗?”

  “看样子,此人嫌疑最大。”

  于是他招呼陈悟生过来看一下,陈悟生过来后,发现两者有着相同的看法。

  “嘿嘿,事出常态必有妖啊!”

  刘之野急忙询问老掌柜的,“您老,能想起这是什么人来吗?”

  李掌柜的摇摇头,“这不是我接待的顾客,不太清楚。”

  “那是谁接待的这人?”陈悟生急忙接茬询问道。

  李掌柜的道:“您别急,这里有销售记录的。”

  果然,他随后一翻记录,就找到了当天的销售人员贾大成。

  等贾大成费了半天劲回想,才愁眉苦脸地说:“那人也是第一次来,我记着他戴着一顶礼帽,脸上还戴着墨镜看不太清长像,身穿一件蓝色马褂。”

  “听口音道像是老京城人,岁数应该有四十多岁吧,当时。”

  刘之野默默地拿出了王八爷的一张老照片,然后对他说道:“你看看,这张照片上的人像不像他。”贾大成仔细地看了看照片,然后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有些像,都是弓背驼腰的,脸型也有些像,只是穿着打扮不一样,没照片上的这么寒酸。”

  刘之野与陈悟生对视一眼,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他心中暗自欢喜:“得嘞!终于发现了王八爷的破绽喽。”

  在随后的叮嘱中,陈悟生再次提醒“文奎堂”的几個人,务必确保保密工作,不能透露今天发生的事情给任何人。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文奎堂”的几个人连忙赌咒发誓:“不会,不会,我们一定会管好自己的嘴。”

  刘之野与陈悟生二人带着今天得到的线索,迅速返回了集训营内的专案组办公室。

  这会儿天已经擦黑了,他们紧赶慢赶却没有赶上饭点。

  他们一行人忙碌了一天,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现在饿得前胸贴后背。

  于是,刘之野对李明立即吩咐道:“你去食堂找三叔公,让他给我们下碗面条。”

  郑朝阳等人见他们回来了,立即着急地询问说:“怎么着?你们查到什么了吗?”

  陈悟生道:“别急啊!先让我们歇会儿,喝口水再说。”

  “这忙活一天了,水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

  刘之野吃完最后一口面后,满足地打了个饱嗝,随后他抹了抹嘴,向其他人讲述事情的经过。

  深夜八点多,会议室烟雾缭绕,白玲被呛得咳嗽不断。郑朝阳心疼媳妇,起身推开会议室的所有窗户,让新鲜空气流进来。

  这一举动让会议室的环境得到了改善,也让白玲感到舒适了许多。

  一阵阵凉爽的山风随后吹来,让人顿时感到精神一震,原本的疲劳一扫而空。

  陈悟生笑着道:“现在我们可以确认,种种迹象表明王八爷是敌特分子嫌疑非常大,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候鸟】组织的一员甚至是其首脑。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

  郑朝阳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接茬道:“确认其是敌特身份就好办了,剩下的事儿,就是怎么找到他,并且将他监控起来。”

  刘之野问多爷:“王八爷在你院住了这么久,您没发现他跟哪些人来往吗?”多爷想了想,回答道:“这个嘛,确实有些复杂。他跟我们所有人都能说上话,但是也不跟人深交。”

  “这么多年了,就没瞧见他有什么登门入室的交情。除了看见他在外面跟人鬼混,就没见过他往家里带过什么人,自己个儿独来独往惯了。”

  刘之野琢磨了一下,“这老家伙有意思,他能跟许多人说上话,但是却也令人捉摸不透他的社会关系,能耐不浅啊!”

  陈悟生也问了一句:“老多,那这个王八爷家里还有什么亲戚吗?”

  多门摇摇头,回应他道:“据我所知,他早究没有什么亲戚了。是一个老绝户,多年以来都是老哥儿一个。”

  “再说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老混混。谁家想不开,敢把姑娘嫁给他,这不是把姑娘往火炕里推吗?”

  郑朝阳曾与王八爷有过交集,对王八爷的底细略知一二。其实,想当初,王八爷还曾助他一臂之力,帮他逃出了京城,躲开了“保密局”万林生的追捕。

  如果王八爷是特务,那么他当初为什么要配合郑朝阳演戏,阻挡同样是特务的万林生抓捕。细思极恐啊,这老家伙的水不是一般的深。

  继而郑朝阳的后背一凉,心中暗自猜测王八爷或许早已洞察京城局势之危,有意放他离开,为将来的身份转换留条后路。细想之下,这似乎又合情合理。

  刘之野提议道:“咱们采取笨办法,从王八爷经常活动的地方开始,拉网式排查。”

  郑朝阳一拍桌子,说:“就这么着。先从天桥附近查起,他之前常在那儿晃悠。”

  “多爷,你对街面上比较熟,你带人去道上打听王八爷的下落。”

  “老陈你去查他的户籍,看看他还有没有登记的其他亲朋好友的信息。”

  “老郝,你协助多爷。”

  “之野,伱明天随我去天桥。”

  “是!”众人一起齐声喊道。

  ————

  翌日。

  大天清早的,悠扬的起床号就响遍了整个营地。

  “哒—哒—嘀—哒—嘀—哒—哒—哒——……”

  刘之野起床照旧跟随着晨训的队伍,进行了一番锻炼后,才去洗漱吃早饭。

  郑朝阳见他走进食堂,对他招手示意跟他一起坐。

  “之野,你多吃点啊,眼瞅着咱们今天又要奔波一天。”

  刘之野笑着道:“成,我有数。”说完低头猛吃起来。

  等吃完早饭,郑朝阳几人便开车直奔天桥而去。

  凡是京城人,没有不知道天桥的。说到老京城,就更不能缺少天桥。

  天桥是京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娱乐场所,也是低档商品买卖最火爆、最集中的地方。

  这里汇集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里上演着各种人生百态。

  天桥之所以热闹非凡,主要是因为那里有著名的天桥市场。

  正如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中所描绘的那样:“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在民国初年,真正形成为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京城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

  著名学者齐如山在《天桥一览序》中所述:“天桥者,因北平下级民众会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会风俗,一斑可见。”

  天桥市场东邻前门南大街,西至东经路,南到北纬路,北靠永安路。

  这里主要是文化娱乐为主体,饮食小吃及其他为辅,是一个极有特色的地方。

  在天桥附近,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京剧、河北梆子、评剧、木偶、皮影、相声、评书、单弦等众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