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116章

作者:小时光恋曲

  “嗡~”

  小直升机在看得到的低空中悬停,而监视器里的画面,却因为摄像头的转动而不断变化。

  “这个怎么样?”

  方沂问一起被邀请来的另俩导演。

  卢川和宁昊。

  宁昊笑嘻嘻道:“你这个玩意儿不错。”

  卢川两眼放光,但不愿意夸赞。卢是艺术世家,为人相当有傲气。

  有多傲气?

  三十多岁敢拍《南京!南京!》,要知道,古人都四十才不惑啊。

  方沂又测试了小直升机不同方向移动中的摄影,以及抓拍能力,为了验证其实用性,他让经纪人开着车在小道上腾挪辗转,而他操控摄像头对准车屁股的黄牌。

  这一段录完后,卢川和宁昊都来看画面。

  第一个问题是,黄牌拍不清楚,像素太低;可是,像素起来了,小直升机吊不起来那种设备。

  这是硬件商的问题,非战之过。

  于是凑近了去拍黄牌,发现第二个问题。

  抖的太厉害了。

  拍远景的时候还看不出来,拍字体就很明显了。

  能来当背包客的新奇玩具也许够了,拍电影还差得远。

  “不够稳啊。”

  方沂喃喃道。

  他把直升机借给卢川和宁昊玩,这俩都有需求,他们都拍过大戈壁。

  以前要费尽千辛万苦爬到制高点架设机位,现在让直升机一飞,就一览众山小了。而且,这玩意儿可以跟手持摄影一样,营造出一种紧张凌厉的氛围出来,这无疑就把导演这门活计从地上升维到天上了,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立体起来。

  以后俯视视角会成为一个相当常用的选择,而不是现在大剧组拿来炫技。

第203章 点映是灵丹妙药吗】

  “那,讲讲你们的意见……要实在的,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太情绪化。我们今天来的还有总菊的同志,让我们欢迎他。”

  说罢,三爷旁边站起来了一身穿夹克衫的男子,对前面和后面两方向微微鞠躬。

  三爷离台,把话筒留在上面。

  众人的眼睛看向宁昊。

  宁昊是新一代导演中公认的扛把子,从《疯狂的石头》到现在,资历也有了,他的作品叙事风格明显借鉴了《两杆大烟枪》,属于观众能接受,导演也不觉得丢份的程度,比较讨巧。

  众所周知,三爷也非常欣赏他。

  宁昊不客气,上去掏出一小纸条,低头感谢领导,感谢同行之后,开始念道:“我今年或者是明年,可能要上映一部片子,叫《无人区》……和前面的作品一样,成本都不算大,演员也没什么天王,可能是诸位起步能望得到的标准……但我对它的票房还是抱有期待的。”

  说到这停顿,让众人给他后知后觉的鼓掌。

  “拍电影是很个人风格化的东西,经典的故事节奏你们都明白,也不稀罕了……我说一下我的心得。”

  宁昊伸出俩手指,一根根弯下来。

  “第一是磨戏上。我习惯拿几天,把主要演员,也包括我,全部关在一个房间里面,对剧本一个字一个字的对,任何人觉得有意见,都可以提出来,直到再也没有障碍为止。”

  “第二个是拍戏的时候,允许演员发挥,只要能拍的下去,不要打断他们……《无人区》有一段,我让女演员跳钢管舞,徐光头在底下看……当然,我也是在监视器前看的。”

  众人都被逗笑,个别胆子大的吹口哨。

  “忽然啊,那女演员跳着跳着,坐在徐光头身上了,徐光头一愣,但他还是接着演下去了……我知道这一段和我写的本子不一样,但我觉得真实……听说有些导演比较霸道,强势,容不得一点点演员的自我发挥……我个人以为没有必要那么严苛,电影不是你按部就班就受人喜欢的。”

  中间有其他导演插话,宁昊耐着心思回答。

  这种研讨会级别高,但也不是那么严肃,假如讲的不好,被当场质疑打脸也正常。

  你别说宁昊了,国师在没有成为国师之前,都被人质疑,说他的奥运构想丑陋、灾难、噩梦。

  第二个就是卢川。卢导最近的风评糟糕,《南京!南京!》连恨国党都受不了,不知道他搞些什么。

  因为有总菊的人在,卢川也没有玩尬的,只是强调:“时间才是一切评价的终点。”

  这话呢,和陈恺戈的“我的电影你们要五年后才能看懂”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有种说法,卢川是超级低配版本的陈恺戈,电影风格,人生经历都有类似的地方。

  卢川最后祝福了“宁昊的新电影《无人区》尽早上映大卖!”

  宁昊在底下对他拱手。

  下一个是谁?

  下一个敢谁?

  气氛微妙起来,前排的跃跃欲试,但是终究没有上去的。方沂在下边儿安心等待出头鸟,却听到了三爷喊他的名字。

  “方沂!”

  方沂登台拿住话筒,往底下扫了一圈。所谓同行是冤家,这些同行们并不服现在的他。

  凭什么啊?

  你那张脸,对我们导演行业是不是太内卷了?颜值星人的二向箔吗?

  三爷提醒他,“方沂,你说些实在的,《爱有来生》票房不是不错吗,我听说你执导了一部分,我们这个不是学习标兵的,只是大家来讨论。”

  “让大家说话,翻不了天。”

  方沂原先的计划,是在现场推销一下自己的DJ无人机,讲一下新技术,但这会儿来的早了,就不是时候了。

  他临时改了话题,从立场出发:

  “我不谈拍摄技巧吧,珠玉在前,我没资格说……谈谈电影上映我们踩过的坑,我以为对新人导演不太公平。”

  这话说的大家感兴趣了,嘈杂杂的声音骤然一停。

  “现在电影上映一般是给全国的院线经理看,他们有水平,又在第一线,照理来说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很好,因此在排场率上有很大话语权……可是啊,山中者迷,不一定他们判断的是对的。”

  “比如《爱有来生》这片子,拿去给院线经理们看的时候,有些人知道质量好,但他们前几天就是不给排片,就因为我们没有国际章,他们不相信可以翻盘……这种想法对新人导演相当不公平。”

  “另一个问题是,排场率的调整可以快一点,不要到三四天才来调整,既然我们要做类型片,扶持中档片子,那就要重视一两天关键档期对中档片子的重要性;如果《爱有来生》做成纯粹的爱情片,七夕节当天没拿到好排场率,接下来口碑逆袭也白搭了。”

  “电影票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种轻奢品,它没有走入到寻常万家,一段时间内消费了,不管电影怎么样,观众都不会再花钱看另一部了……长此以往,新人导演很难出头,总是死在第一步。”

  方沂看到总菊的同志奋笔疾书起来,三爷频频点头。

  连宁昊和卢川都在拍手。

  三爷问他:“我们现在很多东西是抄自好莱坞那一套,大片上映要签订排场率的合同,保证排片,不是你想改就改,院线也有苦衷。”

  《无极》上映的时候,发行方和各大影院签了排场率——很多人纳闷,这么几把烂怎么还在放啊,因为不得不放。

  白底黑字的合同写着呢。

  点映对于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不是常态化的商业手段。

  《英雄》搞过点映,但是为了冲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无极》搞过点映,评价相当差,于是发行方组织控评,并有计划的签订排场率。

  点映这玩意儿是个夜壶,大家只有急了的时候拿来一用,天亮了就嫌弃它不正规。

  方沂回答:“好莱坞也有超前点映,试映等等办法,拿到了观众的正向反馈,院线也更敢舍大保小——我是这样想的,电影行业在我国,不仅仅是拿来卖钱,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

  “他确实有意识形态上的因素,是文化阵线的一部分,所以更要听到人民群众的意见,不要让圈内人自己玩,让大的都压住小的。”

  说罢,方沂得到了同行渐强的掌声和议论,不像他上台前那样安静。

第204章 三驾马车】

  方沂屁股坐对了。

  一是为了上峰考虑,高屋建瓴;二是帮扑街小导演说话,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很少有人为小导演说话。

  卢川就不提了,他的人生是easy模式。

  处女作姜纹主演——方沂都不敢开这个挂。

  宁昊虽然是带头的,但他也已经脱离了小导演的范畴,不用再考虑排片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在稍微热门的档期,青年导演们的小成本作品,你跑遍了全京城都不一定看得到,因为排场率只有千分之几。

  下跪,诅咒……各种方法都没用,靠谱一些的法子是点映,让点映真正发挥出作用来。

  宁昊领着一戴鸭舌帽,有些小帅的年轻人过来,“方沂,这是杨青,拍《夜-店》的,主演也是徐光头。”

  “杨青是你们央戏的,你们央戏现在人才济济啊。”

  方沂和杨青聊了一会儿央戏的趣事儿,熟络起来些了,杨青说:“《夜-店》上映的时候就吃了排片的亏,观众评价挺高的,但是找不到地方看我们的电影——我是新人导演,我没有一点点渠道帮忙,全靠徐光头到处跑综艺,给电影曝光度,好险赚到了钱。”

  徐光头也算是伯乐了,杨青这片子是自编自导,成本几万块钱。

  能找到嫩模都很稀奇,但徐光头去捧场了。

  杨青上下打量了一番方沂,感慨道,“你做导演真的天赋异禀,我怀疑你自己拍一部自己的纪录片,可能都会有一定票房;爱情片,悬疑片……这些独角戏多的类型片,方导,别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

  方沂实际上比杨青小了十岁,但杨青不敢跟姜纹一样,对他师弟长师弟短的喊。

  论电影上的成绩,方沂比徐光头目前还要好一些。

  两人交换了联络方式,约定以后有机会合作。

  这番引荐后,宁昊自然而然的溜达来找方沂,“你那个玩具不错,哪里搞来的?DJ是国外的牌子吗?”

  “国内的。”

  “你为什么用国内的啊?”

  “因为好用。”

  “多少钱?”

  “四十万。”

  宁昊表现出很夸张的样子。“贵了吧,四十万,怎么可能呢?这个价格,我不如上直升机啊。”

  方沂不说话。

  宁昊劝他,“其实你自己也发现了,这玩意儿还不能实用,它只能拍远景,拍近的就晃得很明显——国外也在做无人机,我知道这种产品,拍《无人区》的时候我考虑用过,不行,最后还是花大价钱找的吊臂,效果确实达不到我要的,但是起码稳。”

  “淘汰掉吊臂摄影机,你觉得可能吗,飞天上的能够这么稳?”

  方沂不知道理工男汪涛能不能做出来他吹嘘的无人机,达成究极无敌版DJ,但他知道电影圈的人有钱,逮住了要往死里宰。

  尽管有诸多缺陷,DJ这玩意儿有一个优点就足够了,方便。

  《无人区》的拍摄地在戈壁滩。那地方最适合无人机去拍摄,吊臂太麻烦了,磨损也大,而且这俩当前并不冲突。

  如果宁昊心中构思出一种分镜,他现在可以立马拍出来看效果,然后再上吊臂;而不需要让整个剧组停摆两三个小时布置机位,发现不合适。

  这对于导演来说太吸引人了,省的误工费不知凡几。

  方沂片子在鹏城和港地票房都不错,登顶过一段时间周冠军;汪涛亲自跑去影院看了他的电影,以及影院观众们高涨的情绪。

  终于让汪涛在股份上松了口,使得方沂认购到了百分之二十,但再也不能增加。

  两导演站在场边,讨论无人机的事情,吸引到了其他青年导演们的注意力,不时要瞥向他俩,卢川注意到了这一幕,他觉得自己被排斥出去了,很不爽,打了个招呼就挤进来。

  “聊什么?”

  宁昊指着天上。

  “哦,”卢川秒懂。

  这哥们自诩为导演中的极客,对技术相当感兴趣,连英特尔新出了某款型芯片都要洋洋洒洒夸赞一通,整天关注好莱坞的视效进步,批判国内止步不前。

  卢川问:“国外的吧?”

  “国内的。”

  卢川皱眉头,诧异的看方沂,“你哪淘到的?”

  “我是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