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153章

作者:小时光恋曲

  “方沂,这个……你形象比较好,听说你还是DJ的股东是吧,既然是你自己的生意,这个纪录片你怎么也得配个音是吗?”

  各自都联络完熟人后,张超阳笑嘻嘻的劝说方沂。

  另一旁的卢川和三爷,都在等他回答。

  卢川相当钦佩方沂的配音,激动的脸都红了。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一部跟踪中国特有动物的纪录片,预计要拍摄到雪豹,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及其栖息地。拍完了要拿到联合国去放映,是中影今年“走出去”的拳头项目之一。

  纪录片预计要有大量的俯拍镜头,比如冰原这些地方,可以完美展示DJ的设备优势。

  另外,卢川做导演的水平低劣无比,但是做纪录片,让他不要动用自己的小脑瓜塞私货,千万不要思考,而只是拿出家学渊源来专心做摄影师,他还是有个基础水平线。

  不过,这种片子容易没人看,自己人不看,外人更不看,就需要拿得出手的明星来配音。

  这个选择当然是方沂。

  三爷诱惑道,“等这个片子拍完了啊,可能要去丑国新乡那边做演讲,虽然赚不到钱,但确是长脸的大好事,你应该知道意义吧。”

  “就是,就是。”卢川点头,“难得的机会,为国争光。”

  话都这么说了,方沂能怎么办。

  重操老本行呗。

  “要英文配音吗?”他问。

  三爷大笑,“你英文只要不出丑,当然可以啊。不是黄小明那个水平吧。”

  “三爷竟然都知道这事儿?”

  “那可是大新闻啊。”

  另几个都哈哈笑,想搭讪的旁人来问发生了什么,又因为华夏影视的在附近,他们这四人只好都摇头,显得神神秘秘。

  定好了谁来做配音后,在此坐庄的三爷上台,宣布纪录片的拍摄事宜。他身穿夹克衫,短而胖的手臂压在稿子上,满头大汗,国企会议室特有的红底白字儿宣传幅,在他头上缓缓拉开:

  “培育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

  张超阳盯着那横幅,琢磨其中的味儿:“这调子起的有点高啊,谁说的?上面?”

  另两个摇头。

  隔了会儿,张超阳又上去讲。个性内向的理工男张超阳,到了这种场合却异常的活泼,他手舞足蹈的阐发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俨然是个环保人士。

  《我们诞生在中国》纪录片目前是嗖狐和中影对半投资,DJ出机器和维护团队,现在还要加上股东方沂的声音。

  上一次联合国组织的环保纪录片,还要追溯到上一次,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导演的《海洋》。该片也是在全世界公映,大陆这边的配音演员原定是姜纹,由于姜纹声音太刚猛了:

  想象一下。

  我来海洋,只办三件事情,那就是环保!环保!还是他吗的环保!

  姜纹知道自己声音太粗犷,让贤给了方沂。也是借助着纪录片配音的东风,方沂成了东影节的座上宾,一开始就小有名气。

  “嗖狐作为一家有担当的视频网站,我们将打造一系列网络环保专题节目:焦点环保行动、香山环保行……同时,我也会作为有良心的环保人士……”

  张超阳在台上挥斥方遒,尽情感受记者们的追捧,他说到尽兴处,点名方沂:

  “我想请方沂上台来讲几句话,他是导演和演员,也是我们这部片子的配音演员,他肯定有自己的理解……”

  张超阳缓缓的说,“他也是,DJ无人机公司的大股东,真是一个年轻俊杰啊,比我同岁的时候厉害很多……”

  方沂站起来的时候,感觉身后所有人的表情都有变化。

  DJ这鸟公司是什么倒是无所谓,说不定明年就破产了,有趣的是方沂这个年纪没有开奶茶店火锅店赚快钱,而是在搞貌似是高科技的玩意儿。

  让众人都很稀奇。

  结合起他科班的正统身份,也难怪上峰搞宣传老是让方沂来。

  小明哥之前是想过做年轻人代表的,奥运年、大雪灾,好多公益活动都有他热心参与,又是录制MV鼓劲儿又是亲赴现场分发物资,捐的钱也不少。

  不可谓不努力。

  但是,阴差阳错的弄了些猎奇搞笑的视频出来,把他的努力整黄了。

  有段时间,这个角色又是让韩国某男子团体成员来做,然而这哥们脑子有点问题,整了些自毁式的发言。

  终于发觉啊,还是自己人靠得住。

  话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要搞些让上峰难堪的事情。

  方沂顺着引导来到台前,张超阳和三爷都留给他位置,在两侧的底台静静看他。

  而他背后的巨幕,却突然播放起各式各样的中国特有珍惜动物,它们是这片土地上珍贵的本土种,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之一,他们曾经衰弱到几近灭绝,而经过多年的苦心培育下,重新作为中国的名片,此刻纷纷在方沂的肩膀跳跃。

  方沂先不说话,而是回头看提前录制的宣传片,足足有一分多钟,在他这样的引导下,所有人也不得不屏声静气,耐心的看那上面在放什么。

  “我们好像在面临一种变革,”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方沂转过身面对大家,“随着设备的更新,以前难以拍摄的镜头,现在成本变得很低;摄像器材价格也在降低,手机越来越便宜,可能以后我们会面临一个人人都可以做三分钟导演的时代,我们都有故事要讲。”

  “但有个问题。”

  他停下来扫视。“工具这么多,那么方便,可是什么是美,谁来定义美。”

  “到那个时候,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雪豹很美,以前我们拍不到他,以为是传说;金丝猴很美,这是一种罕见不闹腾,不烦人的猴子,是猴子中的绅士;熊猫当然很美,它比前面的名气都要大,但我们真正的系统性了解它,保护它,要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作品,如果不去宣传它保护它,就没有人知道它是美好的,动物是这样的,人也是这样的,集体也是这样的,我们诞生在这里,我们需要把自信大声表达出去,这可能是纪录片的意义吧。”

  他的话其实还没有说完,就哗啦啦的响起掌声。方沂点了点头准备下台,然而中影,嗖狐两方的主创反而迎面向他走来,在掌声和快门声中,记者正写着一篇篇通稿。

  三爷说,“方沂啊,你讲的不错,要培育文化自信是吧,你看到我上边儿的横幅了?”

  “没有横幅也这么想。”

  “那看来你和我是同路人。”三爷意味深长道,“我以前也做导演啊,也说漂亮话,不是只会说新发展,新进步,新力量之类的官样文章,现在又有新导演这么说了,我觉得年轻人啊,还是要勇一点,只有不犯大方向的错,你说是吗,方导。”

  卢川:“我……”

  三爷恍然大悟:“哦,不好意思,忘记了你是导演,诶……你刚刚怎么没上台说话。”

  “我……”

  “没事,有人说就行了。”

第275章 你不要去得罪那个导演】

  当天这场谈话貌似很符合三爷的心意,他不久后在导演协会的内部会议上,提了方沂的原话。

  他说,“人人都可以当三分钟导演——一个小朋友讲的,我觉得这话挺有意思,中国电影不要变成老家伙玩来玩去的东西,要有活水进来,历史证明,每次我们面临变革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注入新鲜血液。”

  “而且,”他停顿着试图强调自己的语气,“我们自己内部也要正确对待这股力量,同志们思想要纠正过来。”

  说罢,不知道他是有急事,还是借题发挥表达不满,竟直接离开了。

  留下满底下面面相觑的导演们。

  这些人互相议论,有的问:“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三爷被组织确立位置的第三年,是老官了,他终于要大刀阔斧下手了吗?”

  旁人便解释:“去年国产片子票房太糟糕,让三爷面上无光,据说有领导很重视这方面的成绩,主抓文化阵线工作的……于是单独留韩三坪开会,让他做了一个长汇报。”

  “他肯定很有压力,不能连续两年看不出希望,否则三爷恐怕要引咎辞职,换新的能人来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拼凑出一个大家相对认可的真相。

  结论是,让国产电影总票房爆种是不可能的。

  但是,单一某部片子拿到了票房冠军,或者是在国外其他地方有普遍的好成绩,这是有可能的。

  中影今年年末再做汇报的时候,也将会有个门面,营造出一幅局面小好,即将要大好的趋势。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远在窑洞里边儿的时候,我们就很重视电影这种舆论工具了,当然那时候还没有条件搞,所以就用戏剧来模拟,每天都要根据时事编排新的,针砭时弊。

  斯诺的西行漫记里边儿记录道:

  “没有比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

  “往往是剧社消除了农民的疑虑,争取农民的信任。”

  “他们成群结队的来看演出,自愿接受宣传。”

  所以,说电影是文化战线的第一线,倒也不是夸张。

  方沂之所以根正苗红,就在于央戏第一届校长,正是当年在红区搞文化的老战士,是斯诺说的那个搞剧社的人。建国后,央戏也是唯一的部属院校,行政级别上高于其他学校。

  后来又发生一些事情,使得大家更信任央戏,以及央戏出来的人。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对国产片子有贡献的数也数不清,未必轮得到他韩三坪称得上一声“爷”,谢晋导演那么牛,也没称他“晋爷”,“谢爷”。

  为什么叫他“三爷”。

  因为韩三坪在他个人能力范围内,拉回了国产片子的发展方向。

  韩三坪于94年调任京城制片厂,在这前一年,国内第一次引进了成熟的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也许片子里的剧情现在已经非常老套,但在当年,当观众们看到了主人公金波为老婆和警队对抗,展开节奏紧凑的反追捕和追捕剧情,而后双方又共同合作,将幕后的制药公司揭露,枪战、追逐、爆炸、空战……

  那剧情相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震撼了。像是一个还在玩俄罗斯方块的,第一次就接触到3A大作。

  而后又引入好莱坞电影《真实的谎言》,州长狂秀肌肉,单枪匹马干掉犯罪集团,开鹞式战斗机垂直起降,悬停在商务区的摩天大厦,用机炮狂扫敌人……

  报纸悲观道:“我们第一次知道大片是什么样子的。”

  韩三坪,正是在这种局面下,从情景剧,人物传记片做起,提拔和上马了一大批反应社会风貌的故事片。

  让国产片熬过了好莱坞90年的黄金十年,培育了一批中间力量。

  他这样干脆的走了,终于有人想起来问,“那个小朋友是谁?”

  “方沂。”

  “没听说啊,师承哪个?”

  “还在上学。”

  说话人本能的升起警惕:“太年轻了……我们这个行当的新鲜血液,起码得三四十了才算,他这个年纪,以后不是要一路做到皇帝,称王称霸?”

  “但是……三爷好像欣赏他。”

  “妈的,他什么学校。”

  “央戏。”

  “哦,我师弟啊,那没什么了。”说话的声音霎时间温柔起来,“我们是该有这种新鲜血液进来,做前辈的要有容人之量,不能打击别人……下次校友聚会,我要去认识下我的亲后辈,我希望这个圈子多一些容人之量。”

  ——“人人都能当三分钟导演?”

  “这是什么胡话!”

  晋省,陈恺戈早上起来正看到了这一句话。他翻看的那本杂志是导演协会的内部小册子,发行量少得可怜,全是一群老家伙写的技术帖子。

  导演协会不是野鸡组织。90年代初,为了和港地电影导演对接交流,大陆影人奏请上峰得到批准后,成立了一个半官方组织,便是导演协会。

  会长副会长是轮任制,陈恺戈当过两次副会长,是其中的大人物。而导演协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成为导演小圈子的深层力量。

  如今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却窜出方沂那张脸,简直能想象到他怎么在挥斥方遒。

  陈恺戈颇为不快的摇头,自言自语,“我在这个年纪为了学电影,手被冻得通红,如饥似渴的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一点的逾越……”

  “电影,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神圣。”

  目光继续放在方沂的脸上。

  他觉得自己有点嫉妒,但是不愿意承认。

  大概是八十年代,26岁的陈导终于考上京影导演系,他的表演他的形体,直到进校后很久都被同学们笑话。

  唯一能让他支棱起来的,是陈恺戈的文字功底,思辨能力,他第一次在全班面前证明自己,就是他结结巴巴的、但讲了一个不错的故事。

  同学们说,“陈恺戈,原来你还有这个本事。”

  是的,除了拍电影,其他的我全不会,所以电影是我的所有价值,绝不能变成大众货。

  陈恺戈主动联系了记者,当天晚上打算谈一谈自己的意见。

  可是,太阳沉沉的坠落,换成月光镀在仿造的战国宫殿飞檐上,不一会儿,连月光也渐渐隐匿在云中,天黑压压的,剧组的工作仍然热火朝天,严厉的陈导面露疑惑。

  记者呢?

  谁敢放我的鸽子。

  陈导的目光,苛责的在人群中流转,最终停在自己老婆那。

  他起身直接过去,还没问,老婆就说,“我帮你打发了。”

  陈恺戈脸铁青,“你怎么能管我这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