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演时代 第164章

作者:吃饭打怪兽

而且实景的话,省了后期,省了搭建摄影棚,后期调色都省了事。

李谦把这些照片都看了看,指着其中一页照片,“就这吧,外景地点必须见不到一点绿色,全片的色调都是荒凉孤寂的橙色色调,这也是一开始你问我为什么外景地不选在一些险峻的山峰上的原因,和电影本身的气氛不搭。”

电影本身的基调、风格也是很重要的,放眼望去看不到一片绿,全是土黄色的岩石隔壁,主角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跳跃。

渺小的主角置身于这种环境中,观众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那种孤寂的戏份,更好地为后面主角被困铺垫。

而且在山上拍的话,观众一看就能猜出来,主角是不是要被困在山里了。

毕竟险峻的山峰本身就蕴含着危险,而峡谷相对看起来没那么危险。

“那演员呢?”李谦又问。

“我一开始想找陈昆,不过他现在片酬都开到了一百万,还是用邓朝合适点,而且也熟悉了。”

为角色的事郭凡都纠结了一个多月了,第一部电影总想着各方面都做到最好,尽善尽美。

不过现实不允许,陈昆现在也处在国内中生代第一梯队,在大银幕也有一定的成绩,不管是咖位还是片酬,都是中生代里最高的演员之一。

越大牌的演员越难搞,郭凡始终记得李谦之前说过的一句话,导演必须对剧组有100的掌控力,任何无法掌控的演员,能不用就不去用。

除非不要钱的。

“邓朝啊。”

李谦想了想,“他也行,别看平时大大咧咧的,但是这种内心戏为主的角色才是他擅长的,就以前少年天子里的小皇帝,眼神和内心戏的功力都很足。”

6年前就能撑起一部正剧,还没有被一众老戏骨掩盖住光芒,演技不用多说,将127小时里男主角那种冷静、乐观、孤独的情绪不说把控的细微入至,至少完成下来是没有问题的。

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邓朝后来还演了那种装疯卖傻的喜剧,疯疯癫癫的。

“明天我和剧组有个访谈,到时候我和他说下,然后剩下的你跟他谈。”

“嗯,行。”

郭凡点点头,虽然邓朝接连两部电影大卖,片酬肯定会大涨,不过127小时这种小成本电影的片酬通常会低点。

主要还是大家都是熟人,这拍戏就可以免了很多麻烦了。

这两部电影也差不多就这么定下来了,他们又问起了李谦的下一部电影。

“对了老大,那你呢,准备什么时候拍下一部电影?”

“我不急,等生死频率票房破亿了,然后休息几天再去准备,而且马上也过年了。”

“那老大你已经有了想法吗,是什么类型?还会悬疑类的?”

“我觉得老大你可以继续拍科幻片,拍真正的科幻片。”

“算是真正的科幻片吧,到时候再说吧,先不谈这个,这段时间累的半死,我先回去休息了,你们忙你们的。”

虽然都很好奇,不过电影上映前后李谦也确实够辛苦的,他们也没有追问。

反正李谦是个快枪手,一部电影接一部地拍,估计很快就会知道了。

离开工作室,佟莉雅倒是好奇地问了起来,“你要拍真正的科幻片吗,像好莱坞大片那样的?”

“我哪有那个钱啊。”

李谦摇摇头,“就算生死频率票房破亿,我也就能分不到2000万,加上本来的资金也远远不够拍大片,何况大白鲨的续集搬上大银幕,预算比第一部要高得多,大银幕的特效要求和不是一个级别的。”

特效,再简单不过了,毕竟就是在电脑屏幕上播放的,和大银幕根本没法比。

同样的镜头,如果要做到合格的标准,能顶多几十万搞定,大银幕最起码要翻几番,甚至翻上十倍都不稀奇。

“那跟生死频率一样吗,主要以悬疑为主?”

佟莉雅又想起李谦过去两部电影,狙击电话亭、大白鲨也都是满满的悬疑色彩。

“同样是小成本,不过差别很大,最起码这次是真正的科幻片,而且内核也不一样。”

李谦想了想那个故事,有些伤感,“生死频率是个暖心治愈的故事,而那个故事,有些相反,讲的是孤独和伤感。”

“孤独?”

......

补昨天的,求订阅!

第119章给李谦打工了(求订阅!)

回了京城,接下来还得把宣传的程序走完。

虽然已经上映22天了,不过生死频率的票房依然坚挺。

1月21号,第五周的第一个工作日依然拿下110万票房。

电影市场依然没有新鲜血液加入,生死频率这110万票房,也连续第八天霸占了日票房冠军宝座。

由此可见,国内电影市场到底是有多缺好电影!

可以说,国内电影市场根本不缺演员、不缺投资、不缺观众,就是缺能拍好电影的导演。

现在还是贺岁档,真正意义上的贺岁档是从12月初直到春节之前的这将近三个月里,现在贺岁档还没过去,就整整一个月没有片子可放。

整个一月,到现在,只有一部香江的恐怖片错爱拿到了600万票房,还有一部香江还请电影蝴蝶飞拿到了500多万票房,除此之外,票房破五百万的没有了。

一年十二个月,最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电影院几乎没什么片子可放。

看到这个情况,李谦也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国内导演太少了,第四代导演退场,第五代导演虽然正值巅峰,但是张一谋忙奥运会去了,程凯哥现在在拍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梅兰芳。

和霸王别姬一样,都和戏曲有关,票房嘛就得到时候看了。

至于第六代导演,可以直接跳过了,用马小刚那句话来说,他们都钻地底下去了,见不得光。

虽然有些难听,不过就是那么个意思。

人才断层了,没有人能拍好商业导演。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能卖座的导演,都是整个电影行业追捧的对象。

国家也需要能卖票房的导演来发展内地的电影行业。

行业要发展,靠的不是小众艺片,不是给外国人看的那些展现国内“真实”情况的艺片。

艺片,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缺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