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乡下
其它的诗,与这首诗比起来,简直就是垃圾中的垃圾。
之前发笑的几人在震惊之余,又长长的叹息,之前还笑人家吹牛逼,却哪里知道人家是真牛逼。
这年轻人到底谁啊?
这样的诗即便是那些成名的大诗人,也未必写得出来吧?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比喻太绝了。
围在长桌最里面,能够看到李寒所写诗的人,除了袁忠岳刚刚一声情不自禁的喝彩之外,都因为心里的震惊,暂时有些安静。
他们都在消化看到年轻人写出如此一首诗,这个让人有些不敢相信的事实。
后面围着的更多的,看不到长桌上李寒所写诗的人,这个时候就不禁有些疑惑了。
什么情况啊?
那些能够看到诗的人,怎么一个个的都不说话?
到底是诗太好了?还是诗太差了啊?又或是其它的情况?
“袁先生刚刚不是大喝了一声‘好’吗?难道是诗太好了,让大家都有些不敢置信?”
“切!这怎么可能,就算诗再好,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吧?况且,这种程度的诗会,怎么可能出现太好的诗?最大程度最多也就是展区里,有可能获得头名的那几首诗的那种程度。”
“说的也是。”
看不到诗的人小声议论,然后有人喊道:“里面的朋友,到底是什么情况啊?让我们也看看年轻人写的诗到底怎么样啊?”
“袁先生,还请让我们也看一下啊!”
听到有人这样喊了,兀自还非常感慨的袁忠岳哈哈一笑,说道:“诸位,实在是抱歉了。我这就将这位小哥所写的诗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欣赏。”
随后又多李寒说道:“小哥,可以吗?”
李寒笑道:“当然可以,袁先生请!”
袁忠岳道:“对了,小哥还没有写上诗名,不知可有诗名了?”
李寒点头,提笔将诗名写上:《西湖初晴后雨》。
这是前世大文豪苏轼的诗,原诗名叫做《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一共是两首诗。
李寒选的是第二首。
诗名中的“饮”字,是因为苏轼当时在畅游西湖的同时,还在饮酒。
李寒现在没有饮酒,便将诗名稍微做了一点改动。
袁忠岳见了诗名之后,又喝了一声彩,“好一个‘初晴后雨’!”
之后,亲自将诗拿到旁边的展示区里展示出来,又连续标注了五个“热”的标志。
之前围在外面的众人,终于能够看到诗了,全都有些迫不及待的看去。
一看之下,顿时也全都愣住了。
谁说这种程度的诗会,不可能出现太好的诗?
大家来这里围观,自然都是诗词爱好者,都有着足够的诗词鉴赏能力。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之前那些人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安静了。
原来,那些人当时真的是被震住了。
就像现在,他们也被震住了一样。
良久之后,才终于有人小声的说了一句,“你们不是说,那个年轻人是为了在美女面前吹牛逼吗?”
“这个...我也是听别人这样说的。”
第230章 他的确就是李寒
“那些人不是瞎扯吗?人家这明明是真的牛逼,哪里是吹牛逼了?”
“确实是在瞎扯。这诗第一眼就让人感到惊艳。是我见过的,描写西湖最美的诗!”
这个时候,旁边有人叹息一声,说道:“这其实也不能怪那些人瞎扯。我当时也在场,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之下,看着那年轻人的确像是在吹牛逼。我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我心里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只能说,我们都看走眼了。”
周围那些说人家瞎扯的人听了之后,缓缓点了点头,有人说道:“好吧,这倒也是。从你们描述的当时的情况看,我要是在现场的话,估计也会认为那年轻人是在吹牛逼。”
其余人也点头同意。在那样的情况下,的确很难相信那年轻人真的能够写出一首好诗。
众人纷纷感叹,这诗真的是他们见过的,描写西湖最好的一首诗。
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尤为让他们感慨。
这个时候他们也总算是明白,那年轻人在写诗之前,为什么会突然问出,那两个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问题了。
当真是妙不可言!
感慨一阵之后,有人说道:“对了,那年轻人到底是谁啊?”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诗词界什么时候又出了如此厉害的一个年轻人了?”
“哪里需要想?人家就在这里,我们直接去问问不就行了?”
“说的也是。”
被诗彻底震住了的众人,突然之间很想知道那个写诗的年轻人的名字。
如果是一首普通的好诗,他们对作诗之人的名字,倒是没有什么兴趣。就像是展示区里,之前那几首有可能夺得头名的诗一样。
作者是谁?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知道,也懒得去打听。
但是,这首诗不一样。
这首千百年来描写西湖的第一诗,绝对能够在诗词界和网络上迅速流传。
然后,这首诗是如何诞生的?其诞生的过程,也很有可能会跟着一起在网络上流传。
那么,他们作为在现场亲眼见证了其诞生过程的幸运儿。看到诞生的过程在网络上流传,心里绝对会有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绝对会让很多的网友羡慕。
那自然是要知道作者是谁的。
再加上他们又都是亲眼看到,那年轻人将诗写出的。
这就让他们更想知道那年轻人的名字了。
然后,大家都在人群中寻找那个年轻人的身影,打算问一问他的名字。
只是,这一找,他们愕然发现,周围似乎已经没有了那年轻人的身影。
我擦!
那年轻人已经走了吗?
刚刚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在诗上,如果年轻人真的走了,他们还真注意不到。
“唉!怕是真的已经走了。那年轻人身边跟着两个那么漂亮的妹子,如果还在这附近的话,很容易就能够看到的。”
“看来的确是走了。”
一众人面面相觑,人都走了,他们问谁去?这下子要如何才知道那年轻人的名字?
“唉!我们应该早一点想到问那年轻人名字的。”
“当时大家的心思都是诗上,都被震住了,哪里还想得到问名字?”
“也是。现在咋整?不知道名字的话,未免就太遗憾了吧?”
“对了。我们可以去问问袁先生,也许袁先生注意到了那年轻人的离开,然后问了他的名字。要知道,袁先生肯定比我们更想知道那年轻人的名字。”
这话让众人眼前都是一亮,正要去找袁忠岳问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说道:“也许,我们不用去问袁先生了。因为,我想我已经知道那年轻人是谁了?”
“真的?是谁?”所有人都看向说话的人,如此问道。
说话之人正是之前写一首诗的那个瘦高年轻男子,见众人都看向他,淡淡一笑,说道:“你们都还记得在不久之前,魔都庙会上关于李寒的相关故事吗?”
魔都庙会上关于李寒的故事,周围众人中,几乎都听说过。
“知道啊,大家都听说过吧。你提这个干啥?”
“的确都知道。听说当时李寒留下‘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这一上联之后,便和两个十分漂亮的妹子飘然而去。等等......两个十分漂亮的妹子?我好像突然之间明白了一点什么?”
不只是说话这人,周围其他的人,也在这个时候突然之前明白了一点什么?
当时是《唐伯虎点秋香》刚刚上映没几天之后,李寒带着两个极为漂亮妹子逛庙会。
而刚刚那个年轻人的身边,也跟着两个极为漂亮的妹子。
另外,《活埋》刚刚上映了没几天,李寒是在电影上映的那一天离开剧组的。
这才几天的时间,李寒很有可能还在江浙、魔都一带逗留。
这种种信息加起来,答案似乎已经有些不言而喻了。
那年轻人是...李寒?
虽然不能完全肯定,但可能性很大。
之前瘦高男子没有提起魔都庙会事件的时候,大家还并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但是现在,一联系起魔都庙会事件之后,就越想越觉得,那年轻人就是李寒。
而且,如果真是李寒的话,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对了,我突然又想起了,那首已经在诗词界广为流传的诗《小池》,就是李寒的作品。而李寒之前还有《咏鹅》、《悯农》这两首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的确是李寒的诗。这样一来,应该更能够肯定那年轻人就是李寒了。”
所有人都是一惊,然后又都莫名的兴奋和激动。
竟然会是李寒!
“对了。我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就这两天时间,很多的娱乐媒体都想要采访李寒,却找不到人,没人知道李寒离开剧组之后去了哪里?当时网络上还有人开玩笑的说,‘该不会又像上次一样,带着两个美女游玩去了吧?’。现在看来,只怕还真是如此了。”
“我也看到了,网络上的确有人这样说。不得不说,还真有可能被他们说对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我们也只是猜测。到底是不是李寒?还是不能确定啊!”
众人缓缓点头,这倒也是。哪怕分析得再有理由,也只能是猜测,并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
“你们分析的没有错,他的确就是李寒。”
听到这个声音,所有人都是大喜。
他们已经听出来了,说话之人正是袁忠岳。
第231章 现场的游人越来越多
众人扭头看去,果然是袁忠岳。
有人迫不及待的问道:“袁先生,你如何这样肯定?他离开的时候,你问过他了吗?”
袁忠岳点头,感慨一声,之后说道:“是的,在他离开的时候,我亲口问过他了。那个时候你们的注意力都在诗上。其实,我早就应该猜到了的。如此年轻,却能写出如此的诗,除了那写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李寒之外,又还能有谁?”
说完之后,袁忠岳又是一阵感慨。
就在不久之前,当他将李寒所写的诗,展示在展示区里之后,李寒前来向他告辞。
他本想挽留,但又觉得不妥,便连忙询问对方的名字。
李寒将名字说了之后,他先是一愣,而后又恍然,他早就应该想到了的。
然后,自然又更是惊喜和感慨。
刚刚听到众人在猜测,那个年轻人是不是李寒?言语之中并不能肯定,他便出声了。
众人听袁忠岳如此说了之后,突然之间更是变得莫名的兴奋和激动。
那个年轻人就李寒,这一点现在已经能够百分之百的确定了。
他们今天竟然有幸在现场亲眼见证了,李寒这一首描写西湖的最美的诗的诞生,真的太幸运了!
等到这一首诗,以及这一首的诞生过程,在诗词界和网络上流传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被很多人羡慕。
现场的众人越想越是觉得,他们在这个时候来的西湖,来到这诗会现场,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决定。
还有,他们也见到了那两个传说中,跟在李寒身边的漂亮妹子。
果然非常的漂亮!
“对了,袁先生。李寒既然已经走了,那他这首诗的原稿……”一个人突然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