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255章

作者:万里不独行

顾采薇离京之后的活动是参加了今年的知音奖颁奖典礼,在彭宇琛的运作之下她们GIVE ME FIVE拿下了2014年的人气女歌手奖项。

这是一个很大的殊荣,在颁奖礼上仅次于“最佳女歌手”也就是媒体俗称的“天后”。

同期拿下人气男艺人奖项的是一位加拿大籍男艺人,原本在韩国某男团务工,今年五月份不告而别擅自解约离开,他的到来拉开了国内娱乐圈一股偶像风潮。

之后他的几位队友还会陆续回国,被统称为“归国四子”,一度统治了圈内人气顶流,而由他们所开创的这个时代被称为“流量时代”。

女团偶像这边,国内除了一些地下不知名女团,也就是顾采薇所在的GIVE ME FIVE无论颜值还是歌舞能力都算上乘,而且由于顾采薇的出圈已经积累了不小的人气。

所以她们完整地吃到了这波流量红利,不光顾采薇被封为“小天后”,连她的队友们都各自拉起了一票粉丝,不再是娱乐圈小透明了。

在新生的女团界GIVE ME FIVE已经是独孤求败的独一档,但这个奖项是跟所有的新老歌手一起PK的。

顾采薇从年初的《歌手》,一直火到年尾的中视节目,这种持续出圈的能力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显然是GIVE ME FIVE拿下这个人气奖项的最大功臣。

要知道去年的这个时候,她们都不够格拿一个最佳新人奖!

这不禁让人感慨娱乐圈一代新人换旧人,潮起潮落变化之快。

圈内甚至开始流行一种说法,2014年度是“顾采薇年”。

……

林一这段时间也不光是在谈恋爱。

12月份,在美国的Uber再次搞出一个大新闻,宣布完成了18亿美元的E轮融资。

本轮过后Uber的估值已经达到400亿美元,成为史无前例的超级独角兽,万众瞩目。

相比六个月之前,估值再次翻了一倍还多!

最夸张的是,近几年Uber都保持了每六个月规模翻倍的发展速度,按照投资行业的估值模型来测算是能通过的,也就是说这个夸张的估值是有业绩支撑的。

再加上前段时间国内市场万里、嘟嘟和快嘟的接连刷屏,毫无疑问打车软件是2014年度全球科技行业最靓的仔。

连刘简妮都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当初卡兰尼克在我们面前大放厥词,说超过熊厂只是时间问题。”

“那个时候我们还觉得这家伙是不是大言不惭,现在看起来硅谷投资人真是把他捧在手心里了。”

这事儿其实跟万里出行没有太大关联,如果严格来看的话可能还未必是件坏事,因为Uber的估值大增会继续提高这个行业的热度以及同行的价码。

万里出行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参考系就是价值400亿美元而不是170亿美元的Uber了。

不过林一不打算什么都不做。

“有两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第一是Uber这样的估值增长速度是否还能继续保持?”

“即使Uber还有很大的业绩增长潜力,就算他六个月后规模再次翻番,但是这个市场上是否还有足够的投资人能够拿钱出来给他?”

“就算投资人对他不离不弃,风投市场的规模也是存在上限的。”

“实际上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投资机构都已经参与了打车行业的融资军备竞赛,这还是在近年来热钱涌入的火爆行情下。”

“考虑到卡兰尼克坚持Uber短期内不上市的规则,投资人的退出期限是很长的,眼下这种趋势可以维持多久呢?”

刘简妮承认林一说的事情是有道理的,但市场这种东西是很难预测的,非理性过热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不过她没有打算自家年轻的CEO,打算让他把话说完。

“第二点,Uber拿到这笔18亿美元之后,手上的现金储备将会达到一个惊人的程度,我判断他在国内市场加大投入只是时间问题。”

“Uber入华之后,之前一直不温不火,但不代表卡兰尼克不重视。据说这位CEO每三个月到访一次,是除了美国本土之外最重视的市场。”

“我们不能坐等他上门,应该主动出击,灭一灭Uber的气焰,省的下次见到卡兰尼克的时候这个美国佬再拽得六亲不认。”

这回刘简妮甚至顾不上探讨林一之前的判断是否准确了,她有点怀疑地问道:“你打算针对Uber做点什么?”

林一自然也不是临时起意,他早有准备。

“你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你拿过来的简报,上面说Uber在印度发生了一起司机强暴女乘客的案件,掀起了全民反对的浪潮,Uber目前在印度人人喊打?”

刘简妮这个CFO除了负责财务融资事务之外,同时还兼管PR、GR工作,还会对于国际行业发展做定期追踪和汇报,Uber自然是重中之重。

这事儿她自然记得,不过当时并没有特别关注,网约车行业自诞生以来安全问题一直是个焦点,但从来没有彻底掰扯清楚过。

Uber这次在印度的事情并非是行业问题,而是个公关事件。

刘简妮非常机敏地反应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出手把这件事情在国内也炒热,从而影响Uber的声誉?”

林一确认道:“没错。”

“有两个问题”

刘简妮迅速考虑了一下利弊,“第一是如果这件事情的影响闹得很大,会不会使得监管部门对于全行业的安全状况产生担忧,从而造成不可控的政策风险。”

“第二是印度这件事本身在国内是没有什么人关注的,如果我们刻意介入的话人为炒作的痕迹会很明显,很可能会被Uber发现是我们下的手。”

林一不觉得这两点会形成障碍。

“简妮我想说明一下,不管监管部门的政策是否收紧,保证用户的安全都是我们应该花100%的精力去认真做到的,而不是我们回避这件事的理由,何况我也不认为这个行业会被一棍子敲死。”

“Uber的事情如果我们现在不引以为戒,那么早晚会发生在我们自己头上,我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内部整顿的好机会。”

“至于你说的第二点,是你误会了。”

“我根本没打算偷偷摸摸地做这件事,我就是要大张旗鼓地让Uber知道是我搞的他。”

“人家都快要打上门来了,你还跟他讲什么和气生财吗?”

第465章 法外狂徒

林一还没有说服自己的CFO的时候,Uber那边又出了一个消息。

卡兰尼克在韩国被起诉了。

理由是他作为CEO的Uber公司在韩国推出的UberX业务,涉嫌让没有运营资质的私家车辆从事承运服务。

简单说,就是开黑车。

从事实的层面上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私家车从事网约车业务的实质就是黑车上网。

卡兰尼克从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毫不掩饰地宣称,自己的目的是把陈旧落后的出租车行业彻底淘汰掉。

出租车行业确实有很大的问题,这一点林一当初在申城差点被出租车劫了道的时候就意识到了。

但网约车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诞生以来始终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Uber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叫Uber,而叫作Ubercab,这个后缀cab在英文里面就是出租车的意思。

所以Ubercab上线之后就收到了旧金山交通局的一张通知,说你既然叫cab那就属于出租车业务,你要归我管。

卡兰尼克说滚你妈的蛋!

他直接把Ubercab里面那个cab给去掉了,然后把旧金山交通局的通知丢进了垃圾桶,根本不打算理会。

这个人的性格可见一斑。

卡兰尼克的狂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与美国各地以及全世界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多次尖锐交锋,完全视各国法律如无物,我行我素。

从某种程度来说,程惟曾经搞过的阳奉阴违的小动作,只是在学习行业前辈的先进经验,性质跟这位比起来好像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刀子林一觉得要是不捅Uber一把,自己心里都觉得过意不起。

刘简妮最终还是同意了林一的计划,不过在实施方案上花了很多心血。

比如说,她并没有让林一本人或者是她自己这样正儿八经的高管出面去喷Uber,而是找了底下一个公关总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不小心”透露了对于同行的看法:

“我们认为Uber是一家非常不守规矩的企业,它在全球多个国家长期存在大量的违法记录。

卡兰尼克在韩国被起诉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案例,但是作为韩国的近邻,我们对于跨国公司这种肆无忌惮的傲慢感同身受。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科技创新并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践踏法律为所欲为的理由,何况Uber对于生命也没有丝毫的尊重,堪称是草菅人命。

最近在印度发生了一起Uber司机强暴女乘客的恶性案件,我们没有看到Uber在这件事情上进行任何深刻的反思,或者看到它做出任何的改善。

他们只是一味地搪塞,一味地强调这只是偶发事件,却不愿意正面回应Uber应该对乘客的安全承担何种责任。

特别是作为一个女性,我对于Uber这个品牌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信任。

我想我自己永远不会使用Uber,也不会建议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去使用Uber……”

这篇报道的问世当然不是“不小心”,反而是非常小心地、字斟句酌地琢磨了很久之后才定下来的。

这种明显要引雷的暴论,如果当事人不愿意的话,媒体是一个字都不可能刊登出去的。

按照刘简妮的要求,全文都写明了并非是万里出行的官方评价,而是这位公关总监“以个人身份”发表的见解。

这只是从法律层面上做安全隔离的小手段,实际上只要心里不瞎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儿。

作为科技界今年最受关注的打车软件,万里出行公然抨击Uber当然是个猛料,立刻引爆了舆论场。

且不提各路专家和媒体都要跳出来掺和一脚,什么“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什么“网约车不是法外之地”,吵吵嚷嚷莫衷一是。

网上的反应则比较有意思了,每每有这种话题的时候,就有一帮不知道哪里来的三无小号出来冷嘲热讽,偏偏还能顶起很高的热度。

“万里出行是怎么有脸说Uber的呢,难道国内的打车软件不都是抄袭人家美国公司的创意才发展起来的吗?还没跟你要版权费呢!”

“如果说Uber违法的话,那万里出行跟其他打车公司又是根据什么法律在经营的呢,五十步笑百步?”

他们唯一回避的就是Uber在印度发生的案件,因为万里出行上线以来确实没有发生过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

林一自然不会把网上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真人的屁话当回事,不过Uber那边反应也很快。

他们第一时间就宣布已经跳过直接发言的公关总监起诉了万里出行,名义是“诽谤、损害Uber的声誉”。

这个反应在万里出行之前的预案当中,他们当然不会把自家的员工推到前台去顶雷,准备积极地应诉。

官司本身没什么所谓。

如果采取拖延战术的话,这种案子没个一年两年是判不下来的,那时候行业格局恐怕已经天翻地覆了。

Uber直接把目标对准了万里出行,对于媒体来说一个好处是可以一次名义要求过来采访了。

万里出行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表态,只是说“不认为公司存在任何过错,已经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以法院判决为准。”

众人大为遗憾,这事儿就这样完了吗?

当然不会。

很快,林一本人在一次采访当中虽然并未直接回应这件事,却句句都在不点名地意有所指。

“很多人说我是最年轻的成功创业者,但我从不鼓励年轻人崇拜或者效仿我,因为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万里出行发展到今天有赖于太多人的努力。”

“但是部分创业者可能是在市场的过度追捧下迷失了心志,脑海里只剩下傲慢和狂妄。”

“我有过两段创业经历,都被归类在科技行业,其实更准确地说属于商业模式创新,但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或者同行应该拥有什么法律之上的特权。”

“企业家,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称呼,但无论他叫什么名字,这个身份有什么了不起?”

“他是能够不吃五谷杂粮还是能够原地飞升,他是摆脱了人类一切低级趣味还是通过生殖隔离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当一个企业家宣称是社会的保守、落后或者是民众的愚昧、短视阻碍了自己的创新的时候,谁给他的资格让他去做这样的挑战?”

“法律本来应该是社会的最大共识,它当然会存在固有的缺陷,以及随着时代进步而形成的滞后。”

“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理应而且唯一能够坚守的底线,在我们更新这种共识之前,谁有权力私自替所有人判断和决定什么是先进,什么是正确?”

“如果有人在杀人放火或者奸淫掳掠,我们通常把他们称作法外狂徒,并且毫不迟疑地会用法律去制裁他们。”

“但是当企业家打破这种规矩的时候,却好像能够拿着免死金牌,得到格外的宽容。”

“这叫什么,法外开恩?”

第466章 我们不一样

林一这番话刊登出去的时候实际上被删改了很多。

尽管他已经是非常克制了,但刘简妮还是觉得这些内容太敏感太尖锐,仔细调整了之后才让它看起来像是专门内涵Uber和卡兰尼克本人的。

而不至于引发什么别的联想,或者过度解读。

鉴于这一次林一的表现,刘简妮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苗头,还特意向他强调:

“我无意改变你的这些观点,但是这些话在公开场合一定要非常非常谨慎,你也不希望我们的万里出行因为你口无遮拦遇到什么额外的不测吧?”

“林一,今后你的每一次采访,每一次公开发言我都会仔细看的,禁止你脱稿演讲自由发挥,OK?”

没想到自己并没有靠名气吃饭,却跟顾采薇一样被言论管制了,林一有点哭笑不得,不过也能理解刘简妮的担忧。

“OK,我会非常注意的。”

果然被刘简妮处理过的发言并未引起什么误会,只是非常精准地攻击了Uber一家而已,同时也把这一场由万里出行主动挑起的矛盾继续上升了。

卡兰尼克能是吃哑巴亏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