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竞斗:我每抽必中历史名将 第135章

作者:无声听惊雷

孰兴孰亡,苦者皆百姓。

大唐将倾。

终于,熟悉的宫殿穹顶遥遥在望,安禄山兵锋直抵长安城外,只不过这一次,他是来埋葬它的。

附近一座古刹香火袅袅,不知祭拜何方神佛。

“此地叫什么名字?”

手下回答:“这里叫【香积寺】。”

安禄山隐隐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这寺庙名字不好听,给我一把火点了,扎营过夜!”

……

大明宫,含元殿。

唐玄宗在朝中着急跳脚,

“朕的勤王军呢?这么多的藩镇节度使,平时讨要赏赐一个比一个跳得高,需要你们为国效力的时候,全没影了?”

有大臣哭喊:“圣上,听闻叛军势大,朝中无将,长安城连禁军将领都人心惶惶,私逃了不少了。”

另有人回道:

“圣上,原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本守孝在家,

听闻叛军将至,在城南香积寺竖了一杆【唐】字大旗,募集逃散军士勤王。”

李隆基叹道:

“是郭将军啊,忠心可嘉。可朕记得他已经年近60了,恐怕……”

……

香积寺外,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领着先锋军执行其父的烧寺之令,

面前有一白发老将拦路,身着素缟孝服,一杆大唐军旗,傲立寺门,威风逼人。

“哪来的老头军?去一队人马,把首级割来祭旗。”

不到十分钟。

“回报将军,兄弟们被那老头一杆大戟,全部挥作两半。”

“什么?那老头何许人也?!”

“大唐,郭子仪!!”

那老将一声怒喝震落满地松针,带领身后归附的唐军冲杀而出。

姜子凡和李白等人同在寺内现身。

直播观众们全都一激灵:

“来了来了,名将【捕捉球】姜子凡来了。”

“看来刚才那员老将肯定很牛逼没跑了~”

“60老翁身边没几个兵,再强也有限吧。”

“再看看,我相信诗仙的酒不是白喝的~”

李白身后的杜甫由衷赞叹:

“太白兄,你的这位友人,好生英勇啊!

李白趁着七分酒兴,诗兴大发:

“《赠郭将军》

【将军豪荡有英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叮~

李白【诗仙】特性触发,

【暮年老将 郭子仪】升阶为——

【大唐之柱 郭子仪】

武力:95,

智力:92,

统率:95,

魅力:90,

生平简介:

(697年-781年),字子仪,陕西渭南人。

唐代中兴名将,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的七朝元老,

使唐朝得以从安史之乱中爬起的定海神针。

身长六尺余,体貌秀杰,文韬武略俱全,青年时即以武举人身份入仕从军,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任朔方军节度使,率军勤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宰相)】。

757年,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百姓夹道相迎,唐肃宗亲自拜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获封【司徒】。

762年,叛军占领河北全境,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一同击破史思明大军,敌又集结数万兵马追杀,郭子仪带500名骑兵回兵突袭,击溃敌军,乘势收复河北,进封【汾阳郡王】,赐丹书铁券,画像入【凌烟阁】。

763年,旧将【仆固怀恩】勾结外族犯唐,长安再次失陷。赋闲在家的郭子仪仅以20骑兵起兵,一杆帅旗,收拢10万旧部,克复长安。

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郭子仪被围困泾阳后,匹马单骑赴敌营,说服回纥反水击溃吐蕃。

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尊郭子仪为【尚父】,进位【太尉】。

781年病逝,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次挽大厦于将倾,大唐因他而多获二十年安宁,

史书赞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逸事:李白与郭子仪曾互救对方于危难,成千古佳话。

特性一:【大唐再造】

汾阳王旗帜之下,天下英杰纷至沓来,

特性效果:郭子仪立即集结起十万旧部应敌。”

洋洋洒洒长篇生平,惊呆了观众:

“这郭子仪的生平,我是在看演义小说吗?”

“活过了六七个皇帝,什么老寿星。”

“唐朝的高官他是不是都当过一遍了?”

“两复国都,四救大唐,这人怎么吹都不过分吧?”

“唐朝文有李白,武有郭子仪这对友人,真是强得过分了。”

郭子仪向安庆绪冲来之时,安庆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搓了又搓:

“我没眼花吧?

那老头身后跟了多少人?怎么还越来越多?!”

姜子凡嘴角浮起得意的笑:

“你没眼花,这就是威震北廷的大唐朔方军,是大唐之柱的号召力”

安庆绪和他的亲卫瞬间被踏成肉泥。

……

安禄山很快的得知自己儿子的死讯,暴跳如雷:

“哪个狗娘养的的杀了老子爱子?!

全军出击,我要亲手剁了那个老匹夫!!”

两军共30多万人在香积寺山前拉开架势,史实上鼎鼎大名的香积寺之战,阴差阳错之下即将重开序幕。

第141章 大战香积寺

姜子凡驻马中军,看着身旁表情严峻的名将郭子仪,

一段历史在他脑中被回溯:

史实上发生在公元757年的【香积寺之战】,可谓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战,

在这一场战争中,唐军和安史叛军使用各种战术、策略都被对方识破,最后演变成一场刀对刀、人对人的血肉修罗场。

两军的人数比为唐军15万对叛军11万,

双方激战八个小时,每小时阵亡两万人,实打实创造了华国古代历史上阵斩记录的巅峰。

最终唐军惨胜,战死率60%,双方交换比大体1:1。两军最精锐的安西军、北庭军、朔方军、河西边军、曳落河骑兵、岢岚军、经略军等,几乎伤亡殆尽,

他们之前皆是大唐帝国最骁勇善战的边防将士。此战之后,大唐军力再也没有回复到之前的水平。

而眼前的场面,大有重演史实之战的味道,

30万多人之间毫无遮拦的平原,仿佛下一秒,就将被数以十万的尸骨填满。

全球观众的心脏砰砰加速,聚焦在这场可能延续史实的骇人战役:

“60%的战死率,真的假的?他们难道不会做逃兵吗?”

“吹牛的吧,现代的军队死了10%的人就得崩。”

“嗯……我们国家的军队,估计战损率3%都撑不到,就要罢工了。”

“不敢看了,等下的画面得有多血肉横飞。”

“这种战役不就是一队一队人头送进战场里填么?!”

……

两军之间没有任何礼节可打,安史叛军一方已经开始进攻。

系统播报敌将信息:

“【叛军次帅 史思明】

武力:88,

智力:77,

统率:80

魅力:55,

生平简介:

703年—761年,突厥族,唐代叛臣,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

出身西域【史】国,相貌不扬,懂晓六蕃语言。

天宝初年,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辅佐安禄山讨伐契丹,受封平卢军兵马使。

755年安禄山反叛后,率军占领河北,但为唐军所败,

758年暂降唐廷,授河北节度使。受到唐肃宗猜忌,起兵再次叛乱,自称大圣周王,年号应天。

759年,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即大燕皇帝位,建都范阳(北京市),年号顺天。

761年,为儿子史朝义所杀。”

安史军一员先锋长得如衰神下凡,带着两万重甲武装到马腿的【曳落河骑兵】,轰雷一般碾向唐军。

这支骑兵是安禄山手中最为可靠的部队之一,大多数人都是他的义子,几乎没有缺席过安史之乱任何一场重要战役,常常作为反胜唐军的底牌。

然而今天却用来打头阵,领军的还是叛军的二号人物,可见安禄山誓要拿下长安的决心。

唐军的先锋是安西北庭军,也是一支长期在边塞与异族骑兵作战的部队,骁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