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圆头圆肚皮
一时间,整个后厨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定定的跟着他手中的桑刀,一前一后,一进一退。
沙沙!沙沙!
李逸平静的表情,认真的眼神,也像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后方看热闹的帮厨们都收起了玩笑的表情,愣愣的看着李逸磨刀的动作,仿佛是在看一件了不得的事。
廖文东不自然的活动了下肩膀,很不习惯这种安静的后厨。
他回头看了眼帮厨员工们,有些惊讶。
这些小子平日里一个比一个能闹腾,今天怎么看个磨刀,反倒给看入神了。
平日里他们自己不也磨吗?
疑惑的再次看向李逸,廖文东观察着李逸的动作和神色,逐渐明白了些许。
李逸磨刀的时候,并不像那群小子一样,吊儿郎当,随便磨两下,能用就好了。
他磨刀时极为认真,就像是一名将要赴约决斗的剑客一样,全部的心神都放在了刀刃上。
正是这种认真的感觉,才让那些小子也被感染了,一时间不敢造次。
意识到这点后,廖文东幸灾乐祸的瞅了眼那些小子,心中暗自吐槽。
平时让你们认真点,说不听,现在被震住了吧?
收回视线,他再次看向了李逸,眼神重新变得审视。
磨刀架势摆得再好看,和厨艺也没有直接关系。
厨师终究还是要靠手艺说话,菜不好吃,一切都白瞎。
李逸没有在意身后的安静,他正在仔细的磨着刀刃。
在磨第一下的时候,他就能感觉到,这把刀平时磨得十分粗糙。
作为一个厨师,是可以感知到刀刃薄厚变化的。
他能感觉到,刀刃上有一道道的棱,那是平常横磨时没握紧,导致刀刃有一道道的区域被磨得太狠,形成了竖纹。
这从表面上来看,或许没有那么明显,但在切食材的时候,就会导致食材形状不平整。
一些需要做搭建造型的食材,就会搭不稳,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是一把桑刀,桑刀是用来切片的,那么刀刃就必须做到平整直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按理说,这把刀的刀刃已经被摩成了这种德行,基本上已经可以算半报废状态了。
除非重新戗一边刀刃,否则还是换新的更划算。
不过在李逸手里,它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首先,李逸要做的,就是把那些竖纹都磨平,让桑刀回复平直。
这是个精细活儿,他需要根据每一下传回来的手感进行细微的调整,才能让刀刃的厚薄逐渐被磨到趋于一致。
先用粗面平了一遍后,李逸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刀刃捋了一下。
指肚传回来的手感告诉他,那些竖纹已经都被磨平了。
接下来,就是磨刃了。
这一步是最简单的,只需要控制好力道和角度,将刃口全部摩成需要的厚度和角度,刃就算是摩好了。
左右各摩了八十次后,李逸就停了手。
打开水龙头,他将桑刀放到了水龙头下冲洗了一下,随后就甩了甩水,拿了起来。
重新用大拇指肚试了试刀刃,李逸手中的刀刃在后厨灯光下反射出了一道寒光。
“可以了。”
李逸满意点头,递还给了帮厨,笑着示意:“你试试看?”
帮厨兴冲冲的接过刀来,从菜筐里取过一块老姜,就下刀切了起来。
唦唦!
两刀下去,他就忍不住低呼了声:“卧槽!”
将切下来的老姜片拿起,他递给了后方的帮厨,激动道:“看!这刀太快了!”
帮厨们接过看了眼断面,顿时也是一片惊呼声连连。
被切开的老姜断面很是丝滑,几乎看不到姜丝,看上去甚至有点像是切开的苹果。
“牛哔!”
帮厨激动的把刀递还给了李逸,冲他挑起了大拇指。
笑了笑,李逸接过刀来,重新洗了下刀,又往刀刃上抹了些猪油,随后才拿过小里脊肉,放在案板上,切了起来。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李逸拿刀一上手,廖文东的神色就严肃了起来。
他下刀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只是用基本的推拉法,一推一拉,刀刃落下,里脊肉就被切成了薄片。
看着李逸刀身带出来的里脊肉片的厚度,廖文东心中有点发麻。
这个厚度,如果换做他来切,貌似够呛啊!
第475章 故意试探
将里脊肉片切好后,李逸就拿过了一个小碗来,把肉片放了进去。
加了些盐,糖,胡椒粉,以及半个蛋清,一勺酱油,李逸下手抓拌了一下。
随后,他往里撒了一些干的玉米淀粉,又加了些猪油进去,将其抓拌均匀。
看到李逸往里放猪油,廖文东开口问:“你这放猪油,是要干嘛?”
“封肉啊?”
李逸随口解释:“腌肉封油,这是基本功,你不知道?”
“我知道,但用菜籽油封不行吗?”
廖文东不动声色:“我腌肉的时候,都是用菜籽油封的,吃着也很香啊?”
“是很香,但不够香。”
李逸笑道:“荤菜最好用荤油来做,植物油会稀释肉里的风味物质。
不过你用的是五花肉,肉里自带油脂,不会被稀释得太厉害。
但我用的是里脊肉,油脂含量少,所以必须得用荤油才行。”
“那不会觉得腻吗?”
廖文东记得他学厨的时候,师傅也跟他说过荤油比素油香。
但现代人追求健康,再加上成本的关系,他在单位的时候,已经很少用猪油来做菜了。
“好肉就不会腻。”
李逸看了眼碗中的肉:“这种土猪肉就不错,但猪油差了点,肯定会有点腻,不够香,所以在炒的时候,用油量就要减半。”
说完,他就把肉碗放到了一旁,来到水龙头下洗了洗手。
廖文东没再多问。
他是故意问李逸这几个问题的。
荤素油的复合搭配,是专业厨师的基本功。
从李逸的回答来看,在厨艺方面,他还真不是门外汉。
将肉片放到了一旁,腌制了起来,李逸回到了案台前,将刚刚洗好的青海椒拿了过来,取蒂去籽,下刀切成了丝。
剁剁剁!
清脆的切菜声连成了一片,密不透风。
看到李逸手下被飞快切成细丝的青海椒,帮厨们在后方忍不住议论纷纷。
“这刀工真可以啊!”
“切得真细!”
“刀工好是好,这么细,炒两下不就软了吗?”
“谁知道呢?可能是在秀刀工吧?”
听着后方的议论,李逸没有在意,只是自顾自的切着。
廖文东扫了眼后方的帮厨,察觉到他的视线,帮厨们纷纷闭上了嘴巴。
见状,他才冲李逸问:“你刚刚洗好为什么不直接切?”
“刚刚切了会跑味儿。”
李逸随口解释了句。
廖文东忍不住暗暗点了点头,这句话他学厨的时候也听师傅讲过。
而这也是他的小炒肉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吃的原因之一。
湘省人总认为,外面饭店、酒店里的小炒肉没有自己家做得好吃。
但究其原因,却各有各的理论,讲不出个缘由来。
但廖文东是研究过的。
其中的区别就在于食材和火候。
其中食材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家里的小炒肉,辣椒都是现切的,滋味足。
而饭店、酒店里的小炒肉,用的辣椒都是提前切好的,一大框堆在一起,用的时候抓一把。
虽然都是辣椒,但切好放半天的辣椒,是会跑掉很多味道的,吃起来就没有那么有滋味,那么过瘾。
所以,在听到李逸说出这个原因的时候,廖文东心里就有一半相信李逸会做这道菜了。
但他心中还有怀疑,主要的怀疑,就在于李逸切出的食材的形状。
按照中餐的理论,一道菜的食材形状,是要一致的。
主料的肉切成丝,那配菜就得是丝条状才行。
主料的肉切成片,那配菜也得是片。
同理,切段,切块都一样。
但李逸将里脊肉切成了肉片,切青海椒的时候,却切成了丝,这就有点奇怪了。
这两种食材,不匹配啊!
见状,他开口提醒:“这青椒,是不是切片好一点?”
李逸闻言,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解释:“一般的菜,肯定是切片好一些,但这道【辣椒小炒肉】不同,它最早的做法,就是肉片炒辣椒丝的。”
这道菜,是朱二官首创的。
他也是第一个将辣椒入菜的御厨。
在乾隆四十七年夏的一个夏日,乾隆没胃口吃饭,他就是用这道菜,唤醒了乾隆的味蕾,让乾隆多吃了半碗饭,获得了二十两金的赏赐。
但因为乾隆第一次吃辣椒,为了尽量去除辣味,朱二官只用了一颗辣椒,还取蒂去籽,和生姜一起切成了细丝。
在当时,他是把辣椒当做和生姜一样的调味料来用的。
到了现代,辣椒已经从调味料变成了一种蔬菜。
在湘省,甚至可以完全用辣椒炒一道菜来下饭。
这是时代的发展,人们口味产生的变化。
其中的转变,李逸自然不可能说明,于是只是简单的解释了下,就回头继续将剩下的青海椒都切成了丝。
快速将青海椒丝切好后,李逸就来到了一旁的灶台前,起锅开火,热起了锅。
将锅烧热后,李逸就将切好的青海椒丝倒进了锅里,快速煸炒,将青海椒丝炒到断生出香,就倒了出来。
这一步的速度很快,前后只花了二十秒不到。
上一篇:地球变异:我重生成了螳螂
下一篇:全球英雄时代:开局解锁李信面板